京東Red Story品牌故事:致敬在平凡崗位上堅守的人
原標題:京東Red Story品牌故事 | 索
怒江邊的寨子里流傳著一個故事,早些年在這里施工的工程隊,上游掉到江里的挖掘機,找到已經在下游二十公里之外。兇險的江水就像它的名字,山谷幽深,危崖聳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
這里,就是我們的故事開始之處。
一、一個改變
2021年,我們接手了京東Red Story新一季的傳播,前兩季都在做平面影像,這一季,我們選擇將紀實攝影換為更有溫度與敘事感的紀錄片。
曾經懸立于怒江之上的無數條索道,就像是無數雙奮力延伸并試圖抓住外面世界的手,
它們鏈接著兩個世界的生活、溝通與幸福。
我們的故事,從云南傈僳族自治區的瀘水縣開始,主角是一位普通的京東快遞員朱坤陶,送快遞的五年間,他親歷了交通工具從溜索變成大橋。影片以「索」為主線,用朱坤陶帶有鄉音的語調,喚醒人們的記憶,在溫暖的情緒基調下記錄變遷與新的生活。
二、一個有前采的廣告
在接到brief之后,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拍好這部片子。其實從事廣告十多年來,“前采”這個環節并不多見,很多片子的產出,來自于會議室的「腦暴」和棚拍。
這條片子不一樣。它需要我們跨越近3000公里的距離,親眼看看那些懸立在怒江上的溜索,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們。
瀘水,公元前109年正式納入華夏版圖。怒江境內群山橫亙,千峰對峙,怒江、瀾滄江、獨龍江組成了這里澎湃復雜的水系。
這是一座淌在怒江里,睡在江風中的城市,
千百年間,人跡罕至,回蕩在江畔的只有茶馬古道商人的陣陣馬蹄聲。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時,境內尚無一座跨江橋梁,無一條公路。傳說中傈僳族人受彩虹啟發,拉起了怒江上的第一條溜索。從此,這種原始古樸的交通工具便被兩岸的人們廣泛運用。
是謂“風之橋”。
江上飲風,性命相搏,熱情勇敢的性格已寫入傈僳族人的血脈里。在這個很難被關注到的世界角落,人們選擇將“看似不可能”交給智慧、自然和信仰的力量,借山勢起伏溜過河谷;動物也要通過溜索運輸,為了上學,七八歲的小孩也要溜索——“沒得辦法,只有這一條路。”
誰都沒想到,南境邊陲的一切都在悄然改變。
三、索道上的物流
視頻中的主人公朱坤陶,2016年來到這里成為京東瀘水營業部的一員,在互聯網時代,他使用這種最原始的交通工具“溜索”,服務著怒江另一邊的村民。人們都親切的稱呼他為「朱師傅」,他還有個稱號「怒江飛人」——在橋沒有修好之前,僅靠一條溜索往返寨子送快遞,朱師傅一送就是五年。
這份工作聽上去簡單,事實上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受風力、輪索老化等影響,有時溜到一半便會卡住,剩下的部分需要手動拉著索,才能到達對岸,而此時怒江就在身下幾米處“虎視眈眈”,一不留心就有可能被挾卷其中。
但這份危險而枯燥的工作,朱師傅堅持了五年多,理由很簡單,他說:“其實寨子里頭的老鄉們更辛苦。 我把貨送進去,大家就輕松很多。我多溜一次索,他們就能少溜一次。”
隨著時代的發展,連接兩邊的交通從索變成了橋;物流把這里和大山之外的世界連接在一起,村民們以前只從外面買生活用品,現在當地特色產品有了出售渠道,隨著包裹和高速路奔赴全國各地,2021年傈僳族自治州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這片古老而淳樸的土地迎來了新生。
「索」變成了記憶與過去,而「橋」承載著現在與未來,
溜索與躍進橋仍是同一個頻率,同是交通樞紐,承載著一樣的幸福。
四、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
從北京到云南,從城市到自然。
除了飛速奔流的怒江,這里的一切似乎都被調成了50%的慢放速度,生活在大山里的人們依舊保留著從前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保留下了最單純美好的善良。
他們在面對鏡頭時是緊張羞澀的,同時又好奇著鏡頭背后的世界。
所以在拍攝時,為了緩解他們的緊張,也為了更真實的展現這里的生活與變遷,團隊成員就站在鏡頭旁邊,和阿哥阿姐們聊一些家長里短,弱化鏡頭的存在,盡可能讓每一個鏡頭都來自于堅定、單純、坦誠的凝視, 最終記錄下了這些真實的日常。
當我們踏上這片土地,雙手真的摩挲到「索」的時候,世界似乎在剎那開啟了超時空鏈接的“貝果”,這些年來,這個「小角落」發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索」連接了山村與世界、記憶與幸福、過去與未來;而我們用更有溫度與敘事感的紀錄片,用自己最高的敬意來回饋這片土地的單純與美好。
視頻中我們保留了這些開懷、單純、溫和、幸福的笑容,京東希望講給大家的故事,正是這些「生命的故事」;真實畫面的記錄,配合質樸的旁白講述,擁有最純粹的、打動人心的力量。
每次看到這些笑容我都會想,或許,
我們真的拍了一個有意義的片子,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五、小故事,大力量
曾經的「索」,是名詞也是動詞,是懸掛在翻滾怒江上的物流「索道」,也是瀘水縣向外面世界的「求索」。
現在的「索」變成了寬闊平穩的橋,物流和交通帶來的便利讓這片古老而淳樸的土地迎來了新生,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對于旁觀記錄的我們來說,這是一段故事,對于生活在怒江沿岸的親歷者,則是切身的喜樂悲歡。
在大家都追求結果的「廣告時代」,我們選擇將朱坤陶的故事拍成紀錄片,將重點放在過程中,做一次「不商業廣告」,對這片古老的土地和淳樸的人們,獻上心底最真誠的敬意與愛意,也以此,致敬每一位在平凡崗位上堅守的人。
京東送出的每一份普普通通的包裹背后,都蘊藏著一份個人、社會和國家發展的不普通的意義。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我們選擇將視角轉向“慢而暖”的故事,用影像的力量記錄小人物的故事,希望通過這些“小故事”,來展現“大力量”。
京東物流乘著時代的快船快速發展,同時也展現出社會責任的擔當,承擔使命,助力社會發展。視頻發出后引發了主流媒體新華社的自發報道,全網綜合曝光量超1.6億。快手投放“#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挑戰賽總曝光量:4276萬+,視頻播放量:1740萬+。強化了“京東紅故事”這一IP,傳遞京東物流的社會責任感與品牌溫度,持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極大的提升了受眾對于品牌的美譽度。
京東Red Story,將繼續記錄講述這個世界上平凡而偉大的故事,講述我們的故事。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妖怪 IAO Studio,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連接兩邊的交通從一根細細的索繩,變成了一條寬闊穩固的橋梁;修通的不僅僅是一座橋、一段路,更是曾經被割裂開的兩個世界的溝通;同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人們搬進新樓房,生活有了保障,曾經泥濘的鄉間小道變成了平整堅實的水泥路,快遞物流變得更加高效便捷,當地特色產品也有了出售渠道,京東物流乘著時代的快船快速發展,同時也展現出社會責任的擔當,承擔使命,助力社會發展。這片古老而淳樸的土地迎來新生,迸發出新的生命力。
這是一條看上去非常「不像廣告」的廣告片。全片從朱坤陶的視角,朱坤陶的語言,朱坤陶的經歷展開,情感猶如從那片土地的泥土里生長出來,人們也仿佛為這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命運之索而牽引,伴隨角色,因參與他的生活而產生共鳴。
【洞察與策略】
快遞小哥是京東物流體系中最小的單位與最重要的人物。一份快遞包裹從下單到送達,承載著無數人平凡而生動的生活故事。
2016年京東物流推出第一季“Red Story”平面影像集,成為行業經典案例。2021年,我們接手新一季的傳播,將紀實攝影換為更有溫度與敘事感的紀錄片。
時代的洪流下,我們登上了順流而上的船,享受著各種便利條件下的生活。但在云南瀘水,翻滾不息的怒江將這里與外面的世界割裂,曾經的“怒江飛人”朱師傅僅靠著一條溜索,承擔起連接兩邊物流的工作。紀錄片《索》以京東快遞員朱坤陶的視角展開,通過淳樸自然的對話與畫面,向我們展現了這個世界上不一樣的“角落”。
【創意闡述】
曾經懸立于怒江之上的無數條索道,就像是無數雙奮力延伸并試圖抓住外面世界的手,它們鏈接著兩個世界的生活、溝通與幸福;我們的故事,從傈僳族自治區的瀘水縣開始,從京東快遞小哥朱坤陶每天溜索送快遞開始。以「索」為主線,通過朱坤陶與村民的故事,質樸的描述村寨配送的日常,映射鄉村變遷的中國速度。
京東送出的每一份普普通通的包裹背后,都蘊藏著一份個人、社會和國家發展的不普通的意義。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我們選擇將視角轉向“慢而暖”的故事,用影像的力量記錄小人物的故事,希望通過這些“小故事”,來展現“大力量”。
【結果與影響】
本片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引起了主流媒體新華社的自發報道,全網綜合曝光量超1.6億;快手投放#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挑戰賽總曝光量:4276萬+,視頻播放量:1740萬+。強化了“京東紅故事”這一IP,傳遞京東物流的社會責任感與品牌溫度,持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極大的提升了受眾對于品牌的美譽度。
項目信息

參與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