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消防日 | 每個人都是平凡生活的守護者
每天相見的鄰居親友,一身塵土的匆匆過客,一臉樸實的路人,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騎手,看似平凡的普羅大眾,也許就是最美的逆行者,在困難前挺身而出的守護者,其實,大家都在收獲著自己的不平凡,也成就著不平凡的生活。
美團配送在119消防日這樣的一個契機下,收集了大量騎手參與消防救援的故事,為這樣一群平凡生活的守護者留下記錄。
這次拿到的brief,是要講述三名騎手,挺身而出,救火救人的故事,要偏向于新聞紀實類型。基于真實故事改編還原的影片類型,算是我們經常制作的類型之一,但是我們希望每一次都能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有新的東西,用不一樣的手法來講述故事,也構思了多個方向,如以被救者的視角去講述這個故事,一封信或者一段采訪;又或者是通過事跡、新聞、表彰、培訓資料等拼貼合集,配合vo講述;
最后在我們綜合考量下,決定采用了更為意向的,更冷靜克制,也更真實的方式,通過一個個的空鏡和意向性的鏡頭,穿插部分當時現場的照片,在騎手的講述中,盡可能的留有想象空間的展開整個故事。
采訪的部分,改在實景環境拍攝,大全景+特寫的景別,讓采訪更獨特一些,不過沒想到這個想法,為之后的拍攝,帶來了一些困難。
在拍攝地的選擇上,有很多的備選案例,重點集中在南方城市,要追求生活感和煙火氣,團隊的視角就轉移到了幾個城市上,重慶?武漢?成都還是長沙?最終考慮到疫情和拍攝團隊,一致選出了理想城市:重慶。
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準備出差的前一天,小區封控無法外出,制片一人來到了重慶,開始了密集的尋景之旅,白天滿重慶跑,晚上到了酒店就開始整理一天的景,然后一起打開小紅書,安排第二天的行程。
從北碚到巴南,找景的腳步遍布了重慶的大大小小角落;
常常前一天從網上看好的地方,第二天就因為封控無法前往;
復景前一天夜里,還有一處景沒有找到,和制片累坐在路邊的墩子上;
重慶高低錯落的環境,爬山爬樓,有氧運動也是每天拉滿;
不過一切都是值得的,重慶這個城市帶來了很多驚喜,隨著最后一個場景的敲定,復景的完成,緊鑼密鼓的拍攝就開始了。
開拍吧少年
片子的鏡頭量不大,以為最大的困難會是上山野路,市區爬樓,但是一切都還順利,大家都干勁十足,拍攝時間也一直在把控范圍內;
直到第二天的采訪,一位在重慶鬧市區,背景音里綿延不絕的喇叭、人聲、鼓風機、雞鳴狗叫,采訪不得不中斷暫定,等著環境的聲音好一些;
第二位人物的采訪現場聲音更是讓人絕望,天上有飛機航線,江上有輪船,遠處是輕軌線,樓下就是馬路,接近兩個小時的采訪,有一個半小時都是在等待各種交通工具的經過,現場的錄音老師,嘴里最多的話就是:“可以了,趕緊整”(重慶話)。
緊鑼密鼓的后期和逃不掉的隔離
回了北京,出差的同事們都陸續接到了隔離通知,住進了酒店里,片子的溝通都是在線上,溝通成本比較高。
因為是三人混剪,且有兩個故事的場景同質化有些多,場景內沒有人物的出現,加上采訪夾雜著方言和帶有當地特色的普通話,辨別起故事有些困難。
我們放緩了節奏,采用了黑白和彩色混用的方式,故事的發生為黑白,營救過程為彩色,再配上每段開篇字幕的騎手名去區分每一個故事和前后章節,讓觀眾更容易區分。
片子的時長比預計的長了一些,我們和客戶都選擇了為內容讓路,達成了共識,最終,選擇了節奏最為舒服的一版。
其實每次關于真實事件改編的創作,總是一段很難取舍的過程。
這次項目中,我們采訪了多位在火情中伸出援手的美團騎手,每一位的講述都非常動人。
他們說:“當時其實沒想太多,路上有油,自己滑倒了,就不想再讓別人經歷這樣的事了。”
他們說:“消防員是來幫助我們的,我們也要盡力去給消防員做好后勤工作。”
他們說:“后來兒子到學校里說我爸爸是英雄,聽他這么說,我還是很驕傲的。”
他們說出的話,不著修飾,卻比任何一種修辭都有力量。
完成這一次采訪,結束這一次拍攝,平凡的他們又會繼續回歸到送單的路上,回歸到需要他們的地方。
守護的力量無關大小,守護的力量一直都在。??
主創團隊
品牌 / 美團配送
創意代理 / 芬格嘯堂
制作公司 / 芬格時代
客戶經理 / 劉鴻陽
項目監制 / 寶哥
制片主任 / 小辮兒
創意 / 媛媛
導演 / 龍鴻潔
攝影指導 / 蘇岱
燈光 / 冉再生
造型設計 / 陳清
錄音 / 川
剪輯師 / 魏倩云
視覺設計 / 李希澤 劉東陽
調色 / 鐵佳鈴
混音 / 陳曦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