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47°×東方臻選:所有的迷惘都會有一個金黃的答案
一顆玉米種子從種下到豐收都需要經歷什么?
在大眾的印象里,傳統農產品形象都有較為局限性的刻板印象,小眾品牌難以獲得流量,傳統直播形式曝光量也不盡人意。
在此背景下,如何為品牌成功找到新的突破口成為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這次,我們選擇用知識與科技的力量為農產品助力,讓農產品以自帶“知識分子”光環的身份重新亮相。
北緯47°,是我們經常在中學地理課本上能看到的自然地理名詞。我們不難了解到從北美到歐亞大陸,世界上的頂級食材總是生長在這個維度中。
如日本北海道的夕張蜜瓜、
【圖源 微博 @北海道觀光振興機構】
阿爾卑斯山脈的黑松露、
【圖源 小紅書 @F+森系法餐廳】
俄羅斯最優質的小麥
【圖源 微博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
都在這條緯度線附近。
而“北緯47°”在中國 ,則橫穿了東北地區最肥沃的黑土地。受雨水和森林滋養,加上光照長、氣候好,形成了一條更為優秀的農業帶。
【圖源 微博 @中國國家地理 北緯47°種植地】
玉米是最常出現在中國家庭餐桌上的主食之一,而鮮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所有主食類型中最高的,也被稱為特種玉米。
【圖源 Pexel @Adonyi Gábor】
除本身鮮甜潤澤的玉米粒可作為主食或配菜出現在餐桌上之外;玉米須在中藥的藥用價值也非常高,有清肝利膽的保健效果;其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可改善土地,玉米芯曬干可飼養家畜。
【圖源 Pexel @FRANK MERI?O】
玉米可謂是渾身是寶!
但了解這個寶貝的人可真不多。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城市孩子走近農村的機會越來越少,對于農作物的了解也知之甚微,就像大多數人離“生養”我們的這塊土地最近的距離是地理課,把韭菜認成野草的年輕人也不計其數。
所以這一次,我們發出這樣一個疑問:一顆玉米種子從種下到豐收都需要經歷什么?
帶著這個問題,北緯47°交了這樣一份答卷……
【北緯47°團隊致敬恩師俞敏洪《種籽》大片】
01 “播種、破土、蘊苗……”
北緯47°是一家主營高品質鮮食玉米的農產品品牌,由一群90后青年創業者創立。他們曾是俞敏洪老師的學生。
北緯47°的青年們將自己比做一粒玉米“種籽”追尋恩師的腳步,還原恩師身上曾激勵萬千學子的“玉米精神”……
【VO腳本】
親愛的俞老師,展信悅:
我是一枚來自北緯47°的玉米種籽
大人們常說,想成為一顆好玉米
“要在內心埋下一顆渴望變得強大的種籽”
破土后,也要拼命地吸取黑土的養分
“當你成長起來,遙遠的地方,人們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
可晴天有時也會落雨
但別擔心,相信腳下的土地
它會給所有迷惘,找到一個金黃的答案
破土、成蔭、風雨、收粒
種籽的一生,也是俞敏洪們的一生
從育人到育苗,熱愛可抵歲月凜冽
扎根吧種籽,回到心中的熱土安家
迎接一個新的春天
02 “當你成長起來,遙遠的地方,人們能看到你”
回顧玉米這一生的經歷,從播種、破土、蘊苗、經歷風雨到最后豐收,這也是北緯47°青年們的成長經歷。
北緯47°青年們從所學到所用,發揚北大荒精神,打開科技開創的農業新局面,以堅韌的態度扎根于這片黑土地。
用科技,呵護著一顆顆玉米種籽破土而出;用匠心,陪伴著它們無畏風雨茁壯生長,最終以更高品質呈現在萬千消費者餐桌。
青年們也踐行著“玉米精神”: “為自己永不言敗,為他人全力以赴,再到為社會創造美好” 的人生信仰,成長為一顆顆挺立而堅韌的玉米。
俞老師傳授的“玉米精神”猶如黑色沃土,蘊育著未來希望的玉米種籽,最終結出著名為北緯47°的金黃果實。
所有的迷惘都會有一個金黃的答案。北緯47°,有心了。
這是俞敏洪老師看到自己的小玉米種籽成長為一顆顆挺拔的特種玉米后發出的感慨。
03 “結出來 金黃一片”
桃李天下、金黃一片,是豐收的季節。
北緯47°攜手恩師俞敏洪,打破固有“叫賣型”直播,首創“知識型”直播!開啟抖音直播新方式;
直播當晚,俞老師“地理小課堂”開講,科普 “北緯47°”世界黃金種植帶;講傳統、講文化,自爆兒時農村吃玉米趣事。
【北緯47°×東方臻選 俞敏洪助農直播精彩回看】
直播期間單品多次賣斷,銷售一空,10分鐘賣出120000根,成俞敏洪直播間銷量第一!
北緯47°一夜之間,從鮮為人知到全網爆火,超千萬自來水自發報道,品牌百度指數實現 5倍增長 !
北緯47°自媒體漲粉超1w ,以效帶品成功出圈!
04 “最后的最后,我們想說……”
還記得我們最初的提問嗎?
一顆玉米種子從種下到豐收都需要經歷什么?
播種、破土、蘊苗、吐絲、成蔭、風雨、收粒……
這是北緯47°交出的一份“完美”的答卷。
最后,我們想問大家:
從種籽精神到玉米精神,我們需要多久?
北緯47°已經向大家交出了屬于他們的答案;
而大家的答案,需要大家敲敲自己的心房,問問自己,需要多久……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