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詩漫母親節:這個母親節,想邀請你們一起讓“陪伴”慢下來
怎么形容年輕人和媽媽的相處軌跡呢?
年幼時更多是無話不談的依賴,而后是青春叛逆遇上了不善表達,再后來,可能是工作消息和好友消息逐漸置底了和媽媽的聊天框,離家的距離,仿佛削弱著我們和媽媽交流的頻率…
這個母親節,歐詩漫開啟了一場#重要陪伴慢慢來企劃,基于子女和媽媽之間總是很“著急”相處時刻,對陪伴這件事發起了“慢慢來”的號召:比起送花,媽媽可能更希望你陪她慢慢來、陪她慢慢聊。
【一】
關于陪伴媽媽的狀態
我們找了TA們聊了聊
為了了解更多年輕人和媽媽的相處模式,歐詩漫×@鳳凰周刊 首先安排了一次街采活動,隨機采訪了幾組年輕人和媽媽,提出了一些或許有些直接和尖銳的問題。
Q:“打開聊天記錄,看看?個?跟媽媽交流的次數是多少?”
A:4月份只有1天,3月份只有1天,2月份只有3天
Q:“和媽媽的聊天框出現了多少次[忙]、[沒空],[嗯]?”
A:居然有200多次(忙)
Q:“可以?上從相冊?翻出?張和媽媽的合影嗎?”
A:最后一次拍合影應該是4年前
Q:“愿意現在就試試,陪媽媽閑聊5分鐘嗎?”
A:有點尷尬…回去跟她聊吧
……
從不同的答案中,我們發現大多年輕人和媽媽的相處,呈現著“親密卻陌生”的矛盾狀態——在和媽媽聊天和陪伴這件事上,好像稍稍顯“著急”了些。
鮮花和禮物反而成為他們表達節日愛意最普遍的方式,然而在媽媽們看來,做好“慢慢陪伴”這件小事,就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二】
關于慢慢來這件事
我們可以做到的是…
在街采事件的洞察下,歐詩漫提出了“重要陪伴慢慢來”的主張。我們想借由母親節,倡議離家在外的每個人從聊天這件小事開啟陪伴,陪媽媽慢慢聊;倡議每個陪伴在媽媽身邊的人,多花點心思,陪媽媽體驗不同小事,陪她慢慢來。
01「從慢慢聊這件小事做起」
慢慢陪伴這件事,從陪媽媽聊天這件小事,就可以完成。
為了更好地倡議每個在外的年輕人借母親節之際,陪媽媽開啟一場慢慢來的聊天。我們在杭州大兜路,布置了10個“和媽媽的聊天框”,聚焦杭漂年輕人,希望告訴他們,母親節陪媽媽慢慢聊也是一種很好的陪伴,而且身邊的許多小事,都可以成為和媽媽暢聊的話題。
以聊天框的創意,框住了大兜路十件值得分享的美好小事,為經常不知道如何和媽媽開啟話匣子的年輕人,提供一些解題思路——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值得和媽媽慢慢聊。
同時我們還聯動了多個品牌商家,一起為慢慢聊這件事出謀劃策,以此鼓勵大家,把碎碎念的分享欲,也多多分給媽媽。
02「慢慢來 可以從一件件小事開始踐行」
陪她慢慢聊,慢一點掛電話
陪她去看一場電影,配一桶爆米花
陪她壓馬路,吹吹城市的夜風
陪她去買菜,一起做一頓飯
……
我們認為,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都值得放慢速度去陪媽媽完成。用一件一件慢慢來的小事,去和媽媽更加靠近。
為此,我們在小紅書、微博和B站等多個平臺,以#重要陪伴慢慢來企劃 為名,發起了#慢慢陪伴媽媽的999個瞬間 的征集活動,活動尾聲,我們收到很多很多珍貴的慢慢來陪伴瞬間。
本次歐詩漫#重要陪伴慢慢來企劃 ,飛博通過策劃歐詩漫×官媒母親節專題片、線下城市噱頭事件策劃兩大創意,配合多平臺官方話題運營、藍V聯動發聲、雙熱搜打造等多個傳播手段,有效幫助品牌主張實現微博、B站、小紅書等全平臺觸達(傳播總曝光達1.61億),激發眾多UGC對歐詩漫主張的響應參與(總互動量達37.5萬),同步助力實現歐詩漫母親節4500份的禮盒銷量。
#重要陪伴慢慢來企劃 不只是一次母親節的企劃,我們更希望“慢慢來”的理念,可以貫穿到每個人以后的日子里。對媽媽的陪伴不只是陪著。每一天,都陪媽媽慢慢來。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