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py出來時只有綠幕和大字…操盤CG特效片的血與淚
記得有一個十幾年資深從業的老廣告人說過,
從業這么多年,最慌的時刻往往是“拍視頻交A-COPY的時候”,以至于給這個時刻起了個英文名叫“WOPA Moment”。
人和人對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是不同的,再好的導演團隊做一部他們心中的大作,也難免有觀者會在心中提一提意見。
這回,萬科請了 “暮光巴黎”的電影導演、來自國內一流的CG特效團隊、以及陳凱歌導演的御用攝影師來聯合制作一部關于杭州未來的城市宣傳片。
萬事俱備!只待A拷!
終于!離上線還有五天的時候,大家滿懷期待,第一次甲方和代理方坐在一起看到了這部未來大片的剪輯初版…
心中默想:“嗯……杭州”
問:“這沒有矯色,對吧?”
答:“嗯,B拷弄”
問: “這啥”
答:“這是一本非常有未來感的書”
疑惑中: “大水母在哪……那兩個人在干嘛……”
疑惑max: “這位射箭大哥跑錯片場了嗎?”
大腦亂碼中: “……&%¥¥¥@@@&*”
“未來,因為朦朧而美好”,導演喃喃自語了一句。
記得那一刻,可能是因為這句名言的緣故,在座的人都有點朦朧了……
好在,五天后正片出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之前應該是看了個假片。
視頻:《與未來一起杭州》
時長:2分58秒
而這時,我們也終于有時間和心情回顧一下過往,總結一下這次“造未來”的經驗,分享于眾位同仁。
一、 “未來”不是異想天開,一定是從現實中長出來的
視頻的初心很明確,就是要表現杭州的城市未來。
然而就和“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未來”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我們要表現的未來是什么?是宇宙戰艦?是火星移民?是機器人占據城市?或者是一些更腦洞大開的場景?
如果是講這些,可能對于一個廣告作品而言,無論從投入還是甲方訴求來說都很難做到滿意。 那么在執行之前,我們就共同明確了一個觀點,即這部視頻中要表達的“未來”一定是和杭州有密切關聯,是熟悉的生活場景延續,也要和萬科的產品有密切關系,必須是從現實中長出來的未來影像。
1)從城市的屬性中長出未來
杭州是新一線城市中的佼佼者,近年來利好消息頻出。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五千年良渚文明申遺如火如荼、地鐵線路不斷開通加快城市效率……政府聯合有關部門與企業大力打造杭州成為智慧城市、宜居生態城市、國際化大都市……這座城市的基因決定其未來的想象。
因此,關于這座城市“未來”的想象得以聚焦,從傳統的杭州文化到智慧、高效、國際化的未來城市生活成為關鍵詞。
2)從萬科的能力中建設未來
另一方面,我們描述的“未來”是從萬科的能力中長出來的。
因此,我們需要去理解萬科。萬科定位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如今在杭州正循著城市前進的腳步,充分發揮多場景下的復合空間運營能力,從人居空間、產城運營服務、軌道+物業一體化開發、商業消費服務、租賃空間服務、城市公共服務、物流倉儲服務、城市更新、文化服務等多種美好生活場景的角度,去服務城市,而這些正是未來城市生活的美好圖景。
如果僅僅通過純想象的場景來演繹服務城市的概念,未免有些“虛”,因此,我們選擇通過萬科一些正在規劃的城市建筑及其設計理念來闡述未來。
于是就有了“漂浮在島嶼之上的天空之城”,強化空間優化與公共交通帶來的高效鏈接:
以上為天空之城模型圖
以上為視頻中天空之城最終效果圖
還有“時間流淌之下的折疊城市良渚板塊”,強化杭州的未來是有著其不可替代的特色文明屬性。
以上為良渚航拍圖
以上為視頻中良渚最終效果圖
以及“亞運板塊的濱水綜合體”,強化未來國際化的杭城和充滿活力的濱水生活方式。
以上為亞運板塊模型圖
3)從人們的生活中渲染未來
最后,“未來”從杭州人的生活中長出來。
人們看見天空中的各種科幻效果也許感知并不強烈,但對于他們而言,未來通過全息菜單點一份熟悉的小吃,看自己支持的球隊比賽可能更有生活感知。
同時這部視頻的上線時間正值西湖荷花開放的季節,因此在片頭,我們用一片荷花飄落西湖水面的方式開始這段“未來之旅”,也是希望以人們更熟悉的生活狀態進入正文。
二、 “未來”不是憑空發生的,而是基于現實的一些情緒及趨勢而生
講“未來”,時間點很重要。
這部視頻上線的時間正好是杭州地鐵5號線試運營、良渚申遺結果即將揭曉的日子,也是中國在新十年開端上經濟結構轉型進入新時期的重要一年。在這個時間背景下,杭州城市情緒逐漸升溫,對于未來的美好期待也越來越濃。
也因此,我們在片頭就將“城市的情緒符號——地鐵五號線”作為第一個未來元素,從西湖水下駛過,交待正有一些“非同尋常”的事情正在發生。隨后荷花花瓣飄落杭州立交橋之后出現的第一個場景也是地鐵五號線。
我們通過實景拍攝+綠幕+CG特效的方式重新塑造了這個車廂。通過特效表現車廂內可能出現的未來種種全息效果,以及軌道交通更多層建設(穿梭于云端)的可能性。
地鐵車廂實拍場景
CG特效之后的地鐵車廂
這只是一個小的情緒點應用,最重要的還是那個結論:“未來是基于情緒與趨勢而生的”。
試想一下,如果在一個十年不變的環境背景下講未來,那這個未來是沒有信服力和感染力的,也很難激發傳播。
三、 “未來”的講述方式,也要遵從“現代”人們的獲知習慣
除了建模、合成與特效外,這個片子最重要的就是剪輯。如今對于現代人來說,夠燃的快節奏,是一種在忙碌生活中比較容易被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因此,我們在上百個BGM小樣中選擇了一首節奏感強的“中國風電音”進行重新混音。
因為是快節奏的視頻,轉場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對于一部大量后期合成的片子來說,這個轉場方式在前期設計時就顯得不那么容易。
比如說,杭州龍井茶葉的葉脈紋理轉場:
還有用油紙傘的開合進行轉場:
這樣的轉場方式在腳本期設計了很多,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為了讓虛擬與現實場景的轉換更加融洽,以及讓建模呈現的更美觀等原因,進行了一波調整,不過還是完成了核心重要場景的轉換。
四、 “未來”的執行流程值得被充分尊重
最后,是經過這個片子的拍攝和制作,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這類型視頻制作流程的重要性,可以說是冰與火的淬煉。
“火”是想象無比豐滿,“冰”是執行難上加難。
“腳本-腳本分鏡頭-制片-PPM-前期建核心塑膜-實拍團隊與CG團隊交圈會議-實景拍攝-綠幕拍攝-綠幕扣像-實景開始合成-核心塑膜上材質-初次剪輯-音樂混音-實景+模型+扣像合成-渲染-二次剪輯-矯色-音效…… ”這只是一個粗略流程,細節展開的話就得另起一文了。
腳本部分截圖
4張視頻場景原畫
舉例子來說,如果前期實拍團隊與CG團隊沒有充分溝通,在現場拍攝時的角度發生問題,那么就會出現模型建筑與土地角度不搭,最后呈現“比薩斜塔”的即視感。
再比如時間問題,構建每一個模型場景都是需要大量時間的,如果前期不能按部就班準時準點的完成,后期的一天時間壓縮都是災難性的,它有可能導致我們的CG細節破綻百出,甚至不能按時交片的風險。
————————————————————
最后想說的是,片子不完美,甚至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但是嘗試不熟悉的事物需要付出代價。而經過一次次從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也一定終會收獲美好。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