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相×聯想拍紀錄片,講述那些被中國女排點燃的人和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2019 年中國女排總在熱搜榜上。
我數了數,從6月世界杯開始,上了近 65 次。
包括大年初一《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也要上映了。
可以說,剛過去的 2019 年,也是被中國女排點燃的一年。
我們和聯想拍攝了一部短片記錄,名字是:《很高興遇見你,中國女排》。
想給你們講講,那些與女排相遇的人,那些被點燃的人的故事。
你可以先看視頻:
一名57歲的護士說:“我的標桿就是郎平”;
一名從農村走出的男孩說:“女排給了我走出去的勇氣”。
我們還邀請并采訪了:《奪冠》青年郎平的扮演者(郎平女兒)@白浪。
原中央電視臺著名體育評論員@宋世雄。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在我們注意不到的地方,有更多人被中國女排點燃。今天想給你看看她們的故事,也想請你分享給更多人。
一、中國女排贏了那一刻,每個中國人都在歡呼
01、@西黎黎黎黎
2016 年里約奧運會,奪冠前6分鐘,我的心率從82跳到了101。
02、@瓊兒
每次中國隊得分,全家都在電視機前歡呼。搞得我女兒第一次學說話,叫的就是朱婷。
03、@海怪
2016 年暑假,我飛滿洲里,起飛后機長發廣播提醒安全事項,最后補了句:“就在剛剛,中國女排奪得了奧運冠軍。”
整個機艙的人一起鼓掌。
04、@李太太
16 年奧運女排比賽當天,我在公交上用 iPad 看直播。
比賽跌宕起伏,全車乘客跟著一起看,一起緊張,還讓我聲音開大點兒。
我到站得下車了,一大哥說,這關鍵時刻,就差幾分了。就跟我下車,說看完拉倒。
最后冠軍到手,大哥心滿意足,挺胸抬頭說:值了!
二、我們追中國女排時,比女團還要狂熱
05、@春曉
1995 年那會女排特別火,就像現在的 Tfboys 一樣。
我當年在成都看完女排大獎賽,和幾個同學騎了 40 分鐘自行車,穿城去運動員的酒店追郎平和孫玥要簽名合影。
后來我還一直給孫玥寫信。考試考不好給她寫,信里說我只想考北大。 等我考上北大后,很興奮又給她寫了封信。她竟然回信了,說:太棒了!
和女排運動員李艷、孫玥合影
06、@XT
我們這代人對女排的記憶,一個是五連冠,一個是《排球女將》里的小鹿純子。
第一次看到時驚為天人,扣球跳起來還能翻兩個跟頭。
我就跟著學。學校只有一個排球,都搶著打,打到手掌虎口都腫了,還大聲喊:“晴空霹靂!” “旋轉日月!”
以為這么練,就能練成“鐵榔頭”。
07、@glow的媽媽
1984年,我19隨,全家圍在一起看奧運會。哇,郎平那個扣球,太瀟灑了。
很羨慕,就想學她:郎平是短發,我偷偷剪了。她打排球,我想上體校。
剛去體校參加比賽時,贏的少,就加訓練 —— 繞著運動場跑 20 圈,一萬來里,走一步,就罰一圈,4 點半起床,勁兒使不完。
這是20年前的我:
這是現在的我:
08、@楚晚熙
中老年追星太可怕了。
2019 年女排比賽時,我媽讓我在淘寶定制朱婷燈牌,說要去接機。
后來沒查到女排幾號回國,她沒去成。
不過這官網上說的球迷,是我媽……
09、@鯨魚寶寶蘇
74 歲的奶奶特愛中國女排。
為了幫奶奶追女排,我們全家人都上 ——
我爺爺陪在她身邊一起喊加油;
我媽再三電話提醒她比賽時間;
我天天在微博上替奶奶抽獎,上次抽到了朗導照片和女排日歷;
我哥特地去聽女排的一場“九九重陽節”答謝會,在一群老年人中間坐了一下午,弄到郎平的簽名排球……
奶奶每天都要看好幾遍,身體“嗖”地一下就精神了!精神支柱太重要了!
三、我們那么拼,都是跟中國女排學的
10、@楊元慶
我是 30 多年女排鐵粉,她們第一次拿世界冠軍時,我才 17 歲,剛上大學。
和同學們一起看比賽,贏球時,那個激動啊。大家相互抱在一起,整棟學生宿舍都沸騰了。
在那三年后,1984 年,女排第一次拿到奧運冠軍,成就了史上第一個三冠王。
也是在那一年,聯想在北京中關村一間不到 20 平米的小平房中成立了。
去年年底,聯想成了中國女排主贊助商和官方合作伙伴,我太激動了。
11、@你怎么這么好看 !
2016 年女排奧運奪冠那天,距離高考還剩 290 天。
我正在衡水復讀,沒時間看比賽。但每天都會去電話亭給家里人打一個電話。問一句:
中國女排今天贏了沒?
當時給自己暗示:里約贏了,第二次高考也會有好結果。
贏了那天,我們全班人聚在一起,用盡全力喊了一個口號:
“青春不散場,再聚追夢人,與我同行者,誓報父母恩,16 出鄉關,17 成名還!”
后來果然考上大學啦!
12、@咩朕
2004 年,低迷了很多年后,女排再次奪得世界冠軍。
我爸激動地嗷了一嗓子,外婆指著電視說:
這個位置以后是不是你呀?你要去奧運會打比賽呀!
都高興。
家人支持我去學排球。那時我個子矮,人沒網高。夏天穿個吊帶就去練了,干干凈凈的小朋友來,黑黢黢回去。
但老師一表揚,我接球就很拼命,人往前滾翻,直接往下一沖。
第一次拿冠軍是打上海市區小,她們已經連續贏了好幾屆。
我們連發 12 個球,24 - 12 大比分領先。我們把她們干掉了。
13、@欣桐
印象最深的是 2004 年雅典奧運會,當時我想辭職,整個人很苦悶:
我沒讀過大學,先去鞋廠做女工,后來自學去當了文員,工作沒什么起色。
女排比賽和好友一起看的,和俄羅斯打,連輸兩場,心里太緊張了,看到凌晨3點還很激動。
女排讓我看到了人到懸崖邊上的那種爆發力,只要你敢去做。
也是在那之后,我考了縣里電視臺的記者,看我 35 歲了,人家還笑我老阿姨搶飯吃。 但是我考上了。
四、我們全家人的精氣神,也是因為中國女排
14、@佚名
外婆特別喜歡女排,也鼓勵我們打排球。
每逢過年,她就會買些氣球,說:“該買點氣球給孫子當排球打了”。
然后在家里拉根繩當網讓我們玩。
一個“晴天霹靂”下去,球就啪地一聲爆裂了。
外婆已經過世七八年了,每次看排球都會想起她。
15、@orca是只鯨
我的出生就是因為女排 ——
我媽是物理老師,喜歡排球。我爸是體育老師,教排球。
他辦公室在2樓,我媽在3樓,每天他都故意路過我媽辦公室。
一聽我媽和人聊排球,逮著機會就進去,坐在桌子上大聊各種排球戰術和球員。
那個勁頭,聽說比宋世雄還宋世雄。
就這么一來二去的,我爸一個短平快,我媽一個后排進攻,終于走到了一塊兒。
也就有了我。
16、@潘景賢
能讓我們全家聚在電視機前的,除了春晚,就中國女排了。
2004 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再次沖擊冠軍。我爸去上班,我媽還交代他早點回來。
但也是在那天,我爸在辦公室感覺脖子上有腫塊,去醫院檢查,初診是鼻咽癌。
那天晚上我們照??戳藳Q賽。中國隊連輸了兩局,我的腿也一直跟著抖,心里悄悄暗示:
要是能贏,就是老天說我爸還有轉機。
最終9號一記重扣鎖定冠軍,贏了!我攥緊了拳頭揮了揮,沒敢出聲,也沒敢回頭看我爸媽,眼淚一直掉。
抗癌很難熬。我手機里常存著04年女排奪冠的視頻,他進 ICU,我就給他看打氣。
2020 年,12年過去了,女排去年又贏了,我爸也還在。
五、寫在最后
中國女排影響下的這些人,從來不是想贏得什么,只是不想輸,他們也證明了:
自己可以在一條路上“走到黑”,而且能創造出自己的光亮。
中國女排精神點燃的,一直是我們的決心——
去面對該死的傷病,去改變不如意的出生,去抵抗生活遞過來的錘,去迎接更有勁兒的生活。
學生、新手媽媽、青年運動員、工人、甚至你的媽媽爺爺奶奶,以及像聯想楊元慶這樣的企業家…每一個人都在被中國女排影響著。
也希望你能轉發這篇文章,把女排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感謝公眾號“我愛女排”,和馬寅女士對本文的幫助。
這個中國女團,我能追一輩子?。。?/p>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