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開竅的本質在于積累,積累的秘訣是下笨功夫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開竅期,開竅的早晚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正如很多朋友感慨:一些道理要是早懂十年,可以多賺很多錢。
特別是在越來越難、越來越卷的時代,我們在無數個深夜驚醒,時刻擔心著被超越、被替代、被淘汰,于是我們迫切地想要早開竅、快開竅。
但開竅這回事兒又急不得,是要積累出來的。積累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競爭力,無論是知識還是財富,只要每天積累一點點,20年就能超越所有人。
正如我們這一代選擇咨詢策劃行業的人,在完美錯過地產、互聯網等萬億級產業后,我們從迷茫到開竅的故事,沒有速成,沒有捷徑,只有兢兢業業的積累,和無數個夜深人靜時默默地堅持和掙扎。
今天的文章,老湯不講品牌,和各位朋友聊人生,談談開竅的本質和秘訣,希望幫助各位朋友懂開竅、更懂如何開竅,實現認知升級、成長進階。(搜索公眾號:湯飛)
— 01 —
所謂開竅,本質是底層認知的覺醒
開竅到底是什么?
開竅是能擊穿知識、看清本質
開竅,其實就是能夠透過表面現象,擊穿知識、看清本質,然后一通百通,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決策,獲得理想的結果。
對于我們咨詢策劃行業,無論是定位學還是營銷學,都是生長在哲學、社會學的土壤里,只要能夠擊穿哲學、社會學的知識,關于品牌、營銷的書籍甚至都不用看,就能參透行業的本質,實現開竅,高出同行一大截。
所以開竅的人能夠洞察本質,沒有開竅的人只能看到表象,這是認知差距,也是人生差距。
開竅是熵減,腦中信息從無序走向有序
一些人自詡吃過的鹽比別人吃過的飯都多,可還是沒有開竅,這是為什么?
因為他們腦中積累的信息雖然繁多,但卻是混亂無序、冗余重復的信息碎片,導致認知模糊、思維混亂,無法看清本質,他們的人生因此而迷茫、疑惑。
正如《認知覺醒》一書中提到:人生就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這也正是開竅的意義所在。
開竅,就是能將腦中信息進行整合,建立起系統化、結構化的認知體系,讓腦中信息從無序走向有序,讓思維從混沌走向清晰,即實現熵減,降低信息的不確定性,消除認知的模糊性,最終實現意識的進化、智慧的進階。
所以我們做策劃方案時,年輕菜鳥與老練高手的最主要區別,其實并不在于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孰多孰少,本質還是在于是否開了竅,是否能將腦中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地輸出形成方案。
一旦開竅,爆發式增長便容易實現
老湯經常講:人只能賺自己認知以內的錢。
拓展到更大范圍來說,任何增長都只能是自己認知以內的增長。
因為一旦開竅,認知實現了從閉塞到覺醒、從表層到本質的突破,看待問題、處理事情都能從本質規律出發,動作必然趨于最優解,解決問題自然事半功倍,爆發式增長也便容易實現。
所以偉大的企業本質上也就是偉大企業家的認知所造就的。
美的何享健在二十年前,對于中國的家電、家居等耐用品行業的認識,已經深入到營銷創新這一根本性問題。在這一底層邏輯驅動下,美的持續聚焦營銷創新的關鍵點進行投入,最終實現爆發式增長,成就了家電業第一集團的地位。
這就是認知一旦到位,行為和結果必然到位。(搜索公眾號:湯飛)
— 02 —
實現開竅,根本在于笨功夫的積累
開竅的本質在于積累,必須靠笨功夫硬嗑
“花架子”與“真功夫”之間,隔著的是長時間的積累,這正是開竅的必要條件。
積累是一種蓄能的過程,不斷積累知識、經驗、技能等資源,為實現爆發式增長儲備能量。
爆發式增長才是這個世界的增長原理,一分耕耘其實并非總有一分收獲。而這個增長拐點就是超大積累。(搜索公眾號:湯飛)
想要跨越超大積累的門檻,唯有靠笨功夫死磕,從簡單開始慢慢熬,相信時間的價值,克服焦慮,熬過痛苦,掃清迷茫,不斷地用笨功夫錘煉到增長拐點,最終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打開開竅的新世界大門。
這也與格拉德威爾所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不謀而合: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或許1萬小時有些夸張,但背后關于長時間積累的道理不言自明。(搜索公眾號:湯飛)
我們干咨詢策劃同樣如此,對于一項方案的交付,是基于無數小時積累的知識方法,再用無數個小時打磨內容,才能讓客戶滿意、在市場奏效。
積累的方法論:一直想+一直做
關于如何積累,老湯認為關鍵是要做到兩點:
? 一是:保持一直想,達成量的積累。
不要等到“書到用時”才方恨少,不是只有在上班的時候才絞盡腦汁。
開竅就是一個集思頓悟的過程。所以就要一直想,就要保持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對專業知識的渴求,以這種“心力”為驅動,一直琢磨、不停思考,并把積累當成一種享受、一種習慣,堅持在量的積累上遙遙領先,最后總有開竅的曙光出現。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老湯正是基于好奇心一直思考,也保持著用手機備忘錄隨看隨記的習慣,不斷積累知識,并不時翻出來再次提煉,形成自己的見解,真正為我所有。
? 二是保持一直做,實現質的沉淀。
腦固然重要,但腳比腦更重要。腦中積累的量只代表你有,但不代表你會;任何能力的提升,還是要通過一直做大量練習來實現。
老湯經常說:市場絕對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而是跑出來的。所以我們的項目團隊一直走訪在市場路上,這不僅是對我們的客戶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成長負責。
在過程中我們所收獲的,不僅是信息密度得到拓展,更是交流能力、調研能力、策劃能力等等各種能力的提升。
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找個懂的人問問
學習能力始終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能力。兩千多年前孔圣人講的“見賢思齊”至今仍然有效,要進步、要開竅就必須要向一切先進學習和對標。
開竅光靠一個人悶頭干也是絕對不行的,在埋頭苦下笨功夫的同時,也要學會抬起頭找個懂的人問問,學先進、找老大哥帶路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更快接近開竅。
因為一切知識都是舊知識,你苦苦思考的問題,很多時候別人已經碰到過,并且已經解決了。
正如雷軍所分享的成功經驗:99%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找個懂的人問問。
老湯自認為做咨詢項目最幸福的事,也就是能和懂得很多的優秀老板們進行深度對話。那些企業家嬉笑怒罵里,他的故事,他的創業心得,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指路明燈。這能讓我們迅速獲得超越同齡人的理解力和段位,實現開竅。(搜索公眾號:湯飛)
— 最后的話 —
在越來越難的當下,很多朋友被困在焦慮的陰霾之中。焦慮的背后其實是對不確定性的焦慮,是被困在自己認知牢籠的焦慮。
但只要能開竅,掌握原理級知識、洞察事物的本質規律,焦慮就會大大降低。
而在這個拼資源拼人脈的時代,要想開竅,只剩笨功夫是我們最后的依靠。
用曾國藩的一句話總結: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