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麥當勞聊聊,如何在小紅書用社區思維做品牌?
品牌們現在都把錢花在哪?
尤其是幾十年前肯花大錢做 branding 的那些成熟品牌們,它們現在被“效果”綁架了嗎?
這是我今年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我記得我小時候看過一個廣告,一個寶寶坐在搖籃里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原來是因為窗外有一個大大的麥當勞 LOGO,只有當搖籃升高時寶寶才能看到。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我對那個廣告印象深刻,以至于記了二十多年。但現在,這種片子拍出來,花了大價錢沒有直接效果,也沒有大屏幕讓你一下子就被千萬人看到,那還拍不拍?就算你拍了,你在哪兒放???還有,麥當勞它屬于餐飲行業,重點看的應該還是進店數量,也就是效果,那它還愿意花錢在品牌資產上嗎?
現在的營銷環境有兩個大的特點,第一是從中心化營銷變成碎片化營銷,第二是從品牌和效果各管各的,到追求品效協同。對品牌來說,很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在碎片化中,找到最能讓自己品效協同的營銷主陣地。
小紅書就是很合適的一個陣地。我今年應該已經和 100 個 CMO 說過“你應該去開個小紅書”,我自己都有三個小紅書賬號,就是因為我很認同小紅書作為一個非常典型的新營銷平臺,在幫助品牌打造“核心人群+勢能產品+內容型場景”這一整套新的基礎設施上發揮的主觀能動性。
十月中旬,麥當勞和小紅書在上海合作了“遛遛生活”。乘著 city walk 的趨勢,小紅書邀請麥當勞作為“遛遛搭子”,在大街上辦了個「不加油運動市集」,用當下流行的匹克球為出發點,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為運動健身愛好者種下了“0 油板燒雞腿堡=運動搭子”的心智,把產品體驗和種草自然地融入進了生活方式中。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借這個機會,我去了麥當勞中國的總部一趟,和麥當勞中國整合營銷副總裁 Joanne、小紅書商業部快速消費行業總經理米歐聊了聊。除了這次活動之外,我們還重點探討了一下,在新營銷的浪潮中,品牌是怎么思考品效合一的?平臺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
01
一萬個人知道你,不如一百個人愛你
其實最近聊了很多品牌,大家的增長瓶頸都挺一致的。麥當勞跟我說,最大的挑戰就是獲取用戶更難了,尤其是獲取跟品牌有深度鏈接的人更難了。
一方面,商業環境從供給驅動變成需求驅動。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產品更多元,價格也更優惠,于是消費者的選擇就更多,忠誠度也隨之下降;
另一方面,媒介環境從流量驅動變成了內容驅動。以前在單個平臺就能找到很多目標消費群體,品牌只要預算夠,用一個出圈的中心化廣告就能掌握話語權;但現在用戶分散在各種不同的平臺上,他們的時間非常碎片化,即便你肯砸流量,如果內容不行,品牌影響力也提不上去。
米歐也補充說,小紅書作為平臺,也感受到了用戶決策路徑的變化。原來用戶可能說是七次觸達之后就轉化了,但是現在廣告打得再厲害,他也就是留個印象,還是會回到小紅書上搜索,看別人的分享和測評,對比再下單。
盡管這么難,但是麥當勞業績卻一直在增長,而且這兩年“麥門”的風刮遍了餐飲界,人群還在不斷壯大中,在麥門信徒的眼中,麥當勞儼然已經是一一種信仰。我很好奇,麥當勞是怎么做到的?
在 Joanne 看來,品牌用戶分為普通用戶和超級用戶兩種:
普通用戶可以通過廣告或是一些簡單的促銷手段讓他產生購買興趣,但這類人今天會因為低價來,明天也會因為別處價格更低而離開;
超級用戶則是指那些真正對品牌有熱愛、有認同、有共鳴的人。這些人選擇品牌,并不是因為功能性的價值,而是發自內心地認同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他們往往會希望和品牌產生深度鏈接,也愿意自發地為品牌發聲。
為了培養更多的超級用戶,這幾年麥當勞的品牌策略經歷過一輪重心轉移,把單向的品牌輸出,變成了品牌和用戶的雙向傾聽、互動。
比如,從 2022 年開始,麥當勞開始在所有的社交媒體平臺用起了“粉絲時刻”(Fan Truth)策略。所謂“粉絲時刻”,就是從用戶角度出發,能夠感受到麥當勞的產品、體驗或是品牌給自己帶來會心一笑的那些時刻,很多時候,“粉絲時刻”的來源不是品牌,而是粉絲。
Joanne 給我舉了個例子:在小紅書上有用戶 PO 出了一張圖,是用麥當勞番茄醬在薯餅上畫了一個笑臉,看到的瞬間,不僅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好吃,還能感受到這背后的情緒狀態,給人一種生活被點亮了的感覺。這是獨屬于小紅書的內容特色,也正是麥當勞想要對外傳達的品牌態度。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我很認同這一點,消費市場增量轉存量后,品牌不需要做大量拉新,而是培養超級用戶——找到 100 個深愛你的人、更深度地理解他們的需求、再用好的內容打動他們,然后和他們相伴到老。
02
社區連點成網,讓愛你的人更懂你
品牌當然可以用好的內容,通過雙向溝通來打動用戶,但我會覺得這種“一個中心點對所有人”的效率還是有點低。
超級用戶是一個個散點,而如果能讓點成線、線成網,能量就會指數級增長。所以說如果品牌能創造一種場域,讓用戶們在里面相互輻射、相互影響,效率會高很多。
這次我去麥當勞漢堡大學,看到墻上貼著:
Our Purpose:(我們存在的意義)
Feed and Foster Community.(用美味和熱愛,凝聚社區鄰里。)
這個 Community(社區)啟發了我,一個好的社區氛圍,就是加速品牌溝通效率的關鍵要素。
關于這一點,其實我的朋友、前歐萊雅中國副總裁張耀東之前就講過:“以前品牌是高于消費者的,要占領心智,現在我們是朋友,要和很多用戶不停地開派對?!?/strong>這種開派對,就是讓用戶們玩在一起,讓他們相互影響,讓原本愛你的人更加懂你。
麥當勞選擇把社區打造的主陣地放在了小紅書。這背后,Joanne 向我分享了兩點思考:
首先,這個平臺上本來就有大量的麥當勞用戶,在沒有任何運營的情況下就會有很多品牌的原生筆記,這是經營的基石;
更重要的是,小紅書是一個“普通人幫普通人”的生活社區。在小紅書上面,在各式各樣的生活側寫中,人被還原成最本真的樣子:有人在和你經歷同樣的困境、有人在提供解法、有人在分享你憧憬的生活,沒有端著、沒有說教,由此形成了非常真實的社區氛圍。
真實的分享往往最有價值。在這樣利他、互助場域里,麥當勞更容易和用戶們玩在一起,用 fan to fan 的方式,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態度,發現更有生命力的內容表達。
比如,麥當勞的“小票?!本褪菑男〖t書上流行開來的。
在小紅書上,有用戶分享在麥當勞點單時,他會在備注里寫“麥門!能不能送我一根脆脆薯條!”,結果店員真的送了他一根,還會在隨餐的小票上回復“麥門!”,仿佛形成了一種“麥門密碼”。有用戶刷到這條去留言評論,他也模仿去做,一來二去的這個梗就在小紅書上火了起來。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一個熱愛到愿意自發分享的超級用戶,輻射到了更多用戶,為品牌創造出了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內容,這就是小紅書具備的社區優勢。在這樣的模式下,更多熱愛品牌的人自發進入了“麥門”,形成了網狀的能量,一傳十,十傳百,組成了“麥門宇宙”。
“麥門”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興趣圈層,但小紅書的潛力遠遠不止一個“麥門”。
我現在就是個“遇事不決小紅書”的人,小紅書不僅教我怎么當媽,怎么當老板,還教我怎么做人。米歐跟我分享到,現在小紅書有 2.6 億月活,超過 200 個細分品類,像是 city walk、圍爐煮茶、露營、飛盤、騎行等等,一個個小眾愛好的群體,都在小紅書以內容圈層的形式出現,每個品牌都有機會找到自己的核心人群,和用戶玩在一起。
現在已經是一個從物以類聚到人以群分的時代,每個人群之間都有他們共同的信念和共識,品牌需要抓住這個機會,找到合適的圈層和勢能群體,讓他們從愛你到懂你。
03
如何利用社區思維做品牌?
找到自己的“麥門”并不是終點,品牌如何在找到核心人群后,把人、貨、場都調整到更適應新營銷的、以人為本的模式,才是品效合一的勝負手。而小紅書的優勢在于,能夠重新打造“核心人群+勢能產品+內容型場景”這一整套品牌基礎設施。
首先,小紅書能夠幫助品牌找到核心人群,并放大他們。
小紅書提出過一個“人群反漏斗模型”。這個模型的邏輯是:先通過平臺沉淀的原生筆記、點贊、評論、收藏等數據,找到品牌和產品最核心的那群人(也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超級用戶),他們愿意分享關于產品的方方面面,通過他們真實的分享,讓品牌和產品以一種普適性更強的方式,沿著核心人群、興趣人群、泛人群逐步破圈。
這個思路和麥當勞的做法不謀而合。Joanne 說,現在麥當勞已經用精細化運營取代了之前大而全的營銷思路,先切垂直人群,找到最能觸動用戶內心的內容,再通過商業化運營把內容放大,讓更多的人看到。
其實上面提到的那個“小票梗”就是一個從核心人群破圈的例子。當“小票?!痹诤诵娜巳褐袛U散開后,麥當勞店員也自發的會給予粉絲回應,UGC 也維持了自發產出,放大了這個聲音,從而獲得了更多的粉絲。
其次,小紅書能夠幫助品牌結合人群特性,更好地打磨出勢能型的產品。
這是因為,小紅書其實是消費的前鏈路,比起貨架電商來說,小紅書帶來的用戶洞察和數據是更前置的。品牌的核心人群們會在小紅書上發布自己的真實訴求和反饋,某個點做得好,那么品牌方就能夠抓住這個點來放大宣傳,哪里做得不好,品牌方也會根據反饋來快速迭代產品。
這種模式下,不管是新產品還是成熟產品,都可以通過長期和用戶溝通,讓用戶記憶更深的同時,把產品變得更優質。
Joanne 分享到,現在麥當勞已經開始以人群思維來研發產品了,比如說想研發一個新口味漢堡,之前的思路是“喜歡吃漢堡的人他喜歡什么?”,現在的視角已經變成了“我的粉絲到底喜歡什么?”
這個思路不僅可以用在產品洞察和研發上,在產品上市后,品牌也可以先在“核心人群”圈層測試,如果有效,再快速投入資源;如果測試結果不及預期,就盡快換品,及時止損。
最后,小紅書能幫助品牌找到最優的內容場景,把產品在用戶心里種下去。
這次的遛遛生活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這次活動中,麥當勞用 city walk、打匹克球的場景,來推廣 0 添加的板燒雞腿堡,這背后的邏輯是自洽的:
city walk 作為現在小紅書上很火的一種生活方式,它鼓勵的是一種順其自然、漫無目的的行走,鼓勵大家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健康地生活;而麥當勞本身推崇的就是這種積極的生活狀態, 0 添加板燒雞腿堡的產品理念也是讓用戶吃得更健康,活得更健康。
所以說這次活動既融了品牌的文化觀,也融入了小紅書社區的價值觀,沒有說教的感覺,不經意間,就把麥當勞從一個飲食的選擇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還能讓用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讓品牌收獲到了用戶的熱愛。
這樣的動作,看似并不能直接產生銷量,但我覺得,這是品牌真正在創造有質量的用戶觸達。
像這樣的機會場景在小紅書上還有很多,通過這樣長線的內容創造和場景創造,才能把好的產品在用戶心里種下去,品牌資產也就自然地沉淀下來。
回到最開始我們說到的現在營銷的兩大痛點:需求驅動導致用戶忠誠度下降、內容驅動導致流量思維失效,而用好小紅書之后,不管是超級用戶,還是產品創新、內容創新、場景創新的 idea,都能夠在這個生態閉環內完成,對品牌的長期價值非常高。
而且我相信,小紅書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完全,在品牌的長效建設中,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我們去挖掘。
04
一些感想
和他們聊完,我有個感想,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
做品牌是一項長期工程,過程里肯定會遇到很多高高低低,不管是品牌還是平臺方,都得抱著長期主義的想法入局,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信者有,不信者無。
麥當勞把 Feed and Foster Community 當做自己的品牌使命,所以不急于短期的轉化,而是相信在創造了品牌熱愛之后,銷量就會水到渠成。
而小紅書,我一直被他們對用戶的態度所打動?,F在還有挺多平臺,在強調的是,我這里有很多用戶,我們來層層篩選,洗一洗流量,漏下來的又多又精準。但是我有時候會疑惑這樣洗完留下來的到底是流量還是用戶?小紅書它敢說,我先找到最重要的核心用戶,通過他們的發聲,來讓品牌力不斷發酵,我覺得這才是看見真正的“人”。
也正是因為小紅書相信真實、利他以及“人”的力量,它才敢于在這個基礎上塑造產品、發掘場景,這樣下來它的長期種草的價值也自然會被品牌們看到。
回到開頭我好奇的問題,我很開心能夠看到像麥當勞這樣相信品牌的力量,并且堅持為品牌資產做投入的品牌們,也很欣賞小紅書持續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迭代自己,把產品、人群、場景的鏈接做得越來越好。我很期待看到它們的勢能進一步爆發。
作者 | Siete
編輯 | 刀姐dori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