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迪“激進”出海,聯營商“艱苦”求生
有喜茶、蜜雪冰城等新茶飲探路在前,連鎖飲品品牌出海已不算什么新鮮事。可像庫迪咖啡這樣在國內尚未站穩腳跟,便急于將門店開到海外市場的品牌,似乎并不多見。
當庫迪的海外門店靠著熟悉的低價收獲人氣時,卻有國內的庫迪聯營商曬出了近日的訂單情況,日杯量甚至不足20杯,因為淡季到來導致杯量下滑,讓他們不得不尋求應對之策。
低價或許能為庫迪的海外門店帶去一定熱度,但從國內門店的現狀來看,這樣的熱度會是一種常態嗎?
01 新瓶裝舊酒,隱患難消解
立冬剛過,淡季的影響就輻射到了庫迪聯營商身上,因此杯量下滑甚至陷入銷量困境的門店已不在少數。
社交平臺出現的庫迪相關帖子里,不乏聯營商自己發出的轉讓帖,以及附近消費者發出的“商戰輸了,店跑了”的吐槽帖。
比如一位消費者帖子里的門店,原本是顯示“閉店升級”中,但最后發現其實就是跑路了,門店裝修也變成了其他品牌。要知道,庫迪風頭最盛之時,有門店日杯量能達到400杯左右,與如今的不足20杯的日單量,讓人很難想象這是年初靠著瘋狂發放優惠券高舉高打的庫迪。
而現階段處在火熱期的日本門店,用的還是庫迪一以貫之的“低價”打法。
有日本網友曬出庫迪在日本的門店,宣傳海報上出現的是與國內相差無幾的產品,售價仍然低至8塊多一杯。即便是早已“長”出咖啡胃的日本消費者,也依然難以拒絕低價咖啡的誘惑。庫迪日本門店開業不久,門前就排起長隊。
這是否意味著庫迪就此能在海外市場順利開疆拓土?答案可能不然。
幾乎在同一時間,庫迪香港首店正式開業,細心的網友卻發現,香港這家店內雖然有和內地門店一樣的基本款,但內地門店新品五常米咖系列,以及經常性缺貨的甜品麥芬等,并沒有出現在門店菜單里。
某種程度上說,庫迪可能在供應鏈成熟度不足且尚未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就貿然將店開到了香港,甚至是日本。曾經打響國內咖啡價格戰第一槍的玩家能否如愿在海外市場立足,香港首店前身flash咖啡的結局或許已經給出了預示。
同樣靠極致低價和瘋狂拓店起勢的flash咖啡,即便進入寸土寸金的香港市場,仍舊沒有放棄低價打法。可隨著門店越開越多,單店利潤被攤薄,逐漸難支撐高企的成本。最終,flash咖啡以總部宣布合伙人股權清算的慘狀收場。
即便擅長低價打法的庫迪來說,一旦門店規模鋪開、盈利壓力加劇,將不得不接受更嚴峻的市場考驗。
02 激進的庫迪,艱苦的聯營商
門店數超6000家的庫迪,不僅比早期瑞幸更為激進,更是所有連鎖飲品品牌里的“佼佼者”。
窄門餐眼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份,開店最多的3家消費品牌,分別是庫迪、蜜雪冰城和瑞幸,其中庫迪以6082家的數量位列第一。
消費品牌借規模搶占市場、搶奪消費者心智本無可厚非。典型的例子就是蜜雪冰城,低客單價和盈利并不矛盾。只是前提是成熟的供應鏈能力,在拓店的同時,建立起核心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
兩相比較之下,庫迪的擴張速度要更加瘋狂,以至于不得不產生這樣的疑問:高速狂奔的庫迪,是否在供應鏈和品牌競爭力上有足夠深的沉淀,倘若市場擴張速度和底層競爭力不成正比,門店的數量越多,暴露的問題也將越來越多。
以五常米咖為代表的新品為例,不少消費者發帖吐槽庫迪產品買不到、周邊兌不到,側面佐證了供應鏈上的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庫迪產品缺貨并非近日才出現的新狀況。早在庫迪成立初期,就有消費者對自己想喝開心果拿鐵卻半個月都沒喝到表達過不滿。然后大半年過去后,庫迪的門店數越來越多,缺貨的問題依舊沒有改善。
最難的是夾在中間的聯營商。他們既不能從總部及時得到處理辦法,還得應對消費者的不滿情緒。
有聯營商表示,自己店內已經不僅是產品缺貨,打包袋都供應不足。由于單杯打包袋遲遲不到貨,該聯營商只得用雙杯打包袋替代,配送過程中因咖啡傾倒給消費者帶去不好的消費體驗,也只能自己掏錢解決,盡量降低差評對門店的影響。
日杯量本就因淡季波動,還要被長期性缺貨分去精力,一些聯營商選擇閉店或轉店,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的結果。
03 復刻瑞幸,庫迪走了條最難的路
庫迪想要全方位對標甚至復刻早期的瑞幸,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早期的瑞幸“燒錢”擴張,燒的是資本的錢。截至目前仍未融資的庫迪,一直在靠聯營商的錢苦苦支撐。
回到品牌發展自身來看,庫迪選擇的其實是一條看似輕松實則困難的路。
全方位對標瑞幸的庫迪,表面來看,可以在瑞幸已驗證的市場、已跑通的模式之上再分一杯羹,但這也導致庫迪失去了自身的品牌特色,沒能給市場留下除“低價”、“碰瓷瑞幸”之外的任何標簽。
江南春近日在虎嗅F&M創新節期間曾分享過一個觀點,他認為未來法則的關鍵點是:品牌需要讓自己成為首選。
于連鎖咖啡品牌而言,在新老玩家都對低價發起沖擊之時,僅靠價格必然是很難成為消費者首選的。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熱銷的爆款單品,顯然才是更應精進的部分。
供應鏈層面,庫迪曾在7月通過微信公眾號宣布,其華東供應鏈基地將落戶安徽馬鞍山當涂,總投資額約2億美元。庫迪內部人員卻透露稱,該基地由庫迪與其供應鏈合作伙伴立宇食品合資建設,2億美元會分10年投資。
現實情況似乎印證了這樣的傳聞。自7月官宣供應鏈建設的消息后,庫迪在供應鏈層面并沒有更新的消息傳出。而從門店銷量遇冷、外部融資受阻的現狀來看,庫迪能否持續加碼供應鏈的建設,也成了未知數。
就產品層面來看,這屆“花心”的消費者并不具備太高的品牌忠誠度,往往是哪里有低價就往哪里薅羊毛。只有如瑞幸這般真正手握生椰拿鐵、生酪拿鐵這樣爆款單品之后,才能建立起穩定的復購,進而提升品牌的長期競爭力。
當前,咖啡賽道紅利期已至,新興品牌如雨后春筍般一個一個往外冒,庫迪若不能盡早穩住規模、強化優勢,一旦淡季閉店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風險。屆時,被更低價的新品牌取代也并非不可能,留給庫迪的發育時間已經不多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