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賽斯1分鐘品牌商學院100講】戰略篇:第1-10講
歐賽斯1分鐘品牌商學院
針對日理萬機的企業家/董事長特別推出專欄
1分鐘說清一個商業問題
以歐賽斯十年服務300多家企業、20多家百億企業的實踐經驗
一針見血,真知灼見,直擊痛點
闡明商業真相背后的真相
助力企業建立以品牌為中心的商業致勝之道
專欄共100講,分為戰略篇、品牌篇
本期推送戰略篇第1-10講
第1講
調查不夠不決策,條件不備不行動
做企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先謀后略,即先求勝而后求戰,想清楚了再打,這樣能夠大大降低企業的最大成本——決策失誤的成本。
美國總統肯尼迪把Chairman毛的思想概括成兩句話,“調查不夠不決策,條件不備不行動”。
調查不夠不決策,是指所有決策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理論不僅必須和實際結合,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應用,否則就變成了套模板,僵化教條地使用理論是注定要失敗的;
條件不備不行動,是指所有行動都應該在精心策劃的前提下開展,策略向上、執行向下,不打無把握之仗,謀定而后動。謀劃的時候靜如處子,執行的時候動若脫兔。條件不成熟的時候,要“藏于九地之下”;條件成熟的時候,則“動于九天之上”。不輕易戰斗,戰斗則務求必勝。
2009年,全球還處于3G/4G時代,華為高瞻遠矚,戰略性投入6億美元研究5G關鍵技術。2010年,又為研發麒麟芯片和鴻蒙操作系統提前準備,為以后可能遭遇的技術封鎖提前做好了關鍵戰略儲備。
第2講
謀勢不謀子,抓將不抓卒
審定不審批
Chairman毛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任何一級的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于他所指揮的全局說來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
Chairman毛說的戰略思維就是籌劃和指導實踐全局的方略。就軍事斗爭來說,戰略就是對軍事斗爭進行全局的籌劃和指導。就企業發展來說,戰略就是對企業發展進行全局籌劃和指導。
企業的領導者要統觀全局、統籌兼顧,并不是平均用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抓住了重點,就是照顧了全局,如果丟掉重點,就是丟掉了全局。這就是一把手的“謀勢不謀子,抓將不抓卒,審定不審批”。對于輕決策和中決策產品來說,以品牌戰略為中心的戰略就是商業致勝的核心。
第3講
事物的性質
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
對品牌策劃人而言,能力模型中最底層的能力是思考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想要提升思考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每個策劃人都應該看下《矛盾論》。它不僅是Chairman毛最精華的文章之一,也是貫穿整部毛/選的思維方法。
《矛盾論》中說,事物的性質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規定。如零售的底層邏輯是省錢、便利,過去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省錢,所以超市、大賣場等省錢業態迅速崛起。
現在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便利,消費者愿意為了便利付更多成本,所以便利店成為零售業態中增長最快的業態,如7-11便捷店,全家。
飲料的底層邏輯是解渴、好喝、健康,過去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解渴、好喝,所以那個年代是可口可樂、雪碧們的天下。
現在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解渴、健康,所以近水飲料大行其道,0糖、0脂、0卡成為年輕人的主要選擇。
另外,也需要關注差異化需求的利基市場,解決部分用戶主要矛盾:獵奇、社交、新鮮。
第4講
中國偉大戰略家Chairman毛
一生最著名的三句話
中國革命的偉大戰略家Chairman毛戎馬一生,總結下來有三句最著名的話:
第一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每個企業都要找到自己的優勢,順著自己的優勢成長,揚長避短,建立自己的戰略節奏;
第二句,”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每個企業都要謀定后動,先求勝而后求戰。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千萬不要浪費資源;
第三句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
企業資源有限、人力有限、資金有限、時間有限,
一定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起來,抓關鍵動作,抓核心增長點,集中力量辦大事。
歐賽斯為預制菜企業易太食品制定了暢銷菜戰略,“易太,就是暢銷菜”創建品類唯一性,集中企業所有資源主打“暢銷菜”,讓易太作為“暢銷菜”代言品類占據消費者心智階梯空位,占據速凍預制肉品/速凍預制菜肴行業的中心地帶。
接下來,配合“暢銷菜”戰略,歐賽斯又為易太打造了戰略符號金廚師帽,超級口號““易太,就是暢銷菜”、戰略花邊則以“金廚帽+貪吃嘴”兩個設計元素的無限回復,形成易太的獨一無二,超級色彩選擇更有高級感的綠色搭配金色,在速凍行業高純高飽和,艷麗到有些俗氣的市場里脫穎而出,一眼被識別,讓全行業色彩成為易太的背景色。
有了戰略上的真知灼見、策略上的一竿子捅到底,我們又為易太實施產品4P配稱策略,集中兵力打贏躍升戰役,品牌落地三年,業績增長185%。不僅如此,我們還打造了第三只過億大單品——首抓扇子骨,16個月銷售成功破億,成為繼蠔油牛柳、醬香脆口條后的第三大超級單品,成功打擊了競品在市場上的壟斷。
第5講
企業家要重視戰略性研究
什么是戰略性研究?
戰略就是從全局而不是從某個局部來思考和處理事情的各方面、各階段之間的關系,以全局利益作為判斷是非得失的根本標準,從而基于全局目標研究制定政策和策略,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為紛繁復雜的現象和議論所迷惑,不為短期的誘惑和壓力所動搖,按照既定章法穩步達到自己的目的。
正如Chairman毛所言,制定出一個貫通全戰略階段乃至幾個戰略階段的、長期的作戰方針,是絕不可少的,這就是戰略路徑,這就是戰略研究的核心。
Chairman毛說過,懂得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東西是隸屬于全局性,企業家要做成事業需要持續做出正確的決定,并不是要企業家每一個小決定都正確,而是要企業家每一個小決定都不偏離大方向。
善謀局者,一子失著,全盤可以彌補,謀子者卻常常顧此失彼,一著不慎,全盤皆輸。企業所有的小決定,都要基于企業的戰略方針指引下制定。
小決定是戰術,大戰略是方向,戰術跟著戰略走。大方向不偏,小決定錯不到哪里去。研究這些就是研究全局問題,就抓住了事關全局的關鍵動作。華為的“科技領先”戰略、迪斯尼的“帶給人童年快樂記憶”戰略等,都是貫徹了全局思想。
第6講
解決問題不能多端寡要
瞻前顧后、好謀無決
三國時期,除了曹操、劉備、孫權,還有一個重要的梟雄是袁紹。謀士郭嘉評價袁紹“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最終導致了重大的失敗。所謂“多端寡要”,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輕重緩急,力求面面俱到,什么事情都想做,結果無一做好。
企業家如何避免犯如袁紹一樣的錯誤?可以通過以下五步正確地解決問題:
第一步:廣泛收集信息、充分概括
第二步:看到本質
(歐賽斯看到本質的方式是判斷與洞察)
第三步:謀劃方案(形成上中下三策)
第四步:選擇一個適合的解決方案,集中兵力擊穿
第五步:帶隊執行
(干部是關鍵,如劉備帶隊伍執行力強)
第7講
戰略的本質是聚焦
聚焦的本質是取舍
戰略的本質是聚焦,聚焦的本質是取舍。
戰略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戰略就是將企業所有資源協同在一個方向,進行全方位的積累和創造價值,讓公司所有內部價值的效能最大化。
世界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說過,“效率是以正確方式做事,效能是做正確的事。”
企業不可或缺的是效能,而非效率。因為企業最大的資產是所有員工的時間,最大的成本是所有員工時間的成本。戰略對了,在戰略方向上形成聚焦,就能砍掉90%的企業廢動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節省公司的成本。
牙膏第一股兩面針在2006年的市場份額還是第三,僅次于國際品牌佳潔士和高露潔。但是由于多元化戰略失誤,沒有聚焦,導致如今滿盤皆輸,無人問津。
第8講
能解釋自己的成功
才能長期持續的成功
很多企業雖然成功了,卻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用一句中國古話形容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成功并不是基于企業家對規律的把握,而是因為運氣好,踩到了某個紅利,抓住了某個機會。這種成功是不可復制的。憑運氣賺到的錢,都會憑著實力還回去。
從哲學上來講,你必須理解自己的存在,你才會真的存在;你能理解自己的成功,才能放大自己的成功;你能解釋自己的成功,才能持續不斷成功。
當年水井坊一直投入大量資金打“中國白酒第一坊”的概念,但事實上它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價格,因為它是最貴的。
一旦你能解釋自己的成功,說明已經找到了成功背后的真因,這個真因就是你對事物底層規律的理解。一旦把握了事物底層規律,你之后所有的戰略、策略、組織、文化、品牌、營銷、廣告都會按照這個規律來操作,這就是Chairman毛說的“根本的決定性規律,生發出一切戰略戰術”。
一家把握住規律及應用規律的公司,必然能打敗另一家沒有把握規律也不懂應用規律的公司,這僅僅是時間問題。例如,把握行業根本規律的華為(科技領先)、比亞迪(技術成本綜合領先),成功是必然的。
第9講
力出一孔的水可以切割鋼板
2013年,任正非在華為新年獻詞中說道:“我們這些平凡的15萬人25年來聚焦在一個目標上持續奮斗,從沒有動搖過,就如同在高壓下從一個小孔中噴出來的水可以切割鋼板,才取得了今天這么大的成就,這就是力出一孔的威力!我們的聚焦戰略,就是要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世界競爭力!”
中國市場的渠道結構非常之復雜,不僅很多歐美企業難以適應,就是中國本土企業能夠做的非常好的也并不多。
所以,渠道為王的時代遠未結束,把渠道做強仍然是一個非常厚的競爭壁壘。例如,全家、羅森占據了一線城市主要街道繁華位置(渠道),取得了領先的客流量,康師傅占據了主要大中城市的超市貨架渠道,取得了方便面市場第一的份額。
第10講
大多數生意要做減法
而不是加法
生意要做好,大多數時間,不是要做加法,而是要做減法。
生意要定位、聚焦、取舍及兵力。
生意切忌貪,不要什么市場都想占、什么客戶都不舍得放棄、所有人的生意都想做,這種“貪”會不僅會導致經營上攤大餅,撒胡椒面用力,還會導致企業缺乏重心,缺乏核心競爭力積累,缺乏明確的方向。
好的經營是找到最優勢的方向,砍掉所有的廢動作,找到最簡單最本質的工作,把它做到超越競爭對手10倍,不求日增,但求日減。
減什么?減業務、減產品、減流程、減動作。
增什么?增杠桿、增優勢,最終增利潤。
少即是多。
減,是動作;
增,是結果。
例如三十年如一日的老干媽辣椒醬、十三香調味料,始終聚焦一種產品,取得了細分市場競爭龍頭優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