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cs的翻紅和TOMS的沒落,我們看到了什么?
為什么要把這兩個品牌放在一起?不是因為他們都是美國品牌,也不是因為他們都是做鞋履起家,而是這兩個品牌的身上有太多相似之處。在二十世紀初,他們曾經迅速走紅獲得倍速級增長,又在金融危機和仿制品泛濫時都遭遇低谷。面對危機和衰退的到來,這二者截然不同的應對方法,讓他們分別走向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
首先,我們拉一條歷史軸線來回顧下他們從品牌誕生到高速發展,究竟經歷了什么?
一.創始人和品牌誕生的故事
卡駱馳Crocs在2002年創立于加拿大,TOMS在2006年創立于阿根廷。在誕生前,這兩個品牌的創始人之前都從未涉及制鞋行業,但是因為某個偶然的機緣,讓他們萌生了將其作為一個門生意的開始。
卡駱馳Crocs的誕生 —— 從劃船鞋到生活鞋
2002年,三個喜歡劃船的年輕人想為自己找到一雙在劃船時的鞋子。他們注意到加拿大Foamcreations公司生產的一種特殊樹脂材料的木底鞋,不僅輕便透氣、防水防滑,而且十分舒服,于是在這種鞋的基礎上做了改良,并在兩年內用520萬美元買下了專利材料 — Croslite,正式開始了卡駱馳Corcs品牌的發展之路。
這種木屐式塑料大頭鞋,外形怪異,起初是為方便劃船運動時使用,因為需要透氣濾水,所以鞋面上布滿了大洞孔,特別是這種特殊的樹脂材料,可以隨著體溫變得柔軟而更加貼合腳部輪廓,被戲稱為長在腳上的“洞洞鞋”。所以,洞洞既是Crocs標志性的符號,也是承載品牌個性的象征。
從起初為劃船設計的功能鞋,不斷演化成大眾喜愛的生活鞋,Corcs的成長可謂是槽點滿滿……
TOMS的誕生 —— 因愛開始的一門生意
連續創業的美國人Blake Mycoskie去阿根庭旅游時,留意到有很多阿根廷的農村孩子沒鞋穿,于是他萌生了幫助這些孩子的初心。正巧,當地的一種名為Alpargata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這種在阿根廷流行了一百多年的“懶人登”帆布鞋,因其輕便舒適,在阿根廷幾乎是人腳一雙。于是懷揣著“用一雙鞋創造美好明天”的夙愿,Blake開始了品牌的創始之路,將它命名為TOMS。
在保留這款帆布鞋簡約風格的基礎上,Blake進行了局部的升級。比如在傳統帆布鞋里加了一個皮制的鞋墊,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防臭;又把鞋底換成了更為耐磨的橡膠,這樣走起來更加輕便舒適。
不僅如此,Blake還承諾TOMS的銷售方式是“One for one”,即每賣出一雙TOMS鞋,就會捐贈一雙新鞋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在當時,這種商業模式可謂是史無前例的創新,因此TOMS從誕生起就站在了慈善的制高點贏得了更多的支持。
總結一下:Corcs和TOMS在誕生之初,都是基于當地某款鞋進行了改良,奔著實用和舒服的目的開始了制鞋的生意,無論從實用功能還是情懷初衷,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確抓住了當時消費者最關注的需求點。
二.品牌初期的增長策略
兩個品牌的成長過程可謂大相徑庭,但是卻在短時間里贏得了大眾的喜愛,是什么讓他們快速發展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讓我們分別梳理下他們分別做對什么?
卡駱馳Crocs —— 在爭議中成長的洞洞鞋
1. 外形,叛逆者的發聲
Crocs洞洞鞋自誕生起,關于它美和丑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過。也難怪,它像鱷魚鼻子一樣的鞋頭,外形寬大肥厚如拖鞋一般,完全就超乎了大眾的審美標準。鐘愛它舒適的人,愛不釋手的追隨;吐槽它外形的人,口水戰聲聲不斷。許多時尚人士毫不客氣地稱其為“世上最丑的鞋子”,甚至在2010年Crocs還更被《時代》雜志評為史上五十項最糟糕的發明之一。
有爭論必然就有話題,有話題勢必就會有高關注。在沸沸揚揚的爭議中,Crocs也索性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丑”的事實,并不把自己與顏值、時尚、潮流硬掰在一起,而是將實用性和舒適性作為產品的硬實力,并思路清晰地強調自己是“世界上最舒適的鞋子”。
不僅如此,Crocs還借機喊出了“Ugly is Beautiful”(丑就是美)的宣傳口號,自信地亮出了“即便你認為我丑,但我覺得自己很美”的品牌姿態。
2. 定位,新品類的開創者
所以,Crocs鞋 = 舒適+個性,是品牌對自我的定義。
自2002年Crocs銷售它的爆款“beach”開始,從此開創了“洞洞鞋”的新品類。產品線清晰,品牌形象鮮明,將“品類即品牌”合二為一,只要提及洞洞鞋,Crocs一定是首選品牌。
憑借穿脫方便、極度舒適感和絢麗的色彩,Crocs贏得了越來越多粉絲的青睞。正如它的擁護者形容說:“一旦穿過洞洞鞋,你這輩子就定型了,這是你的皮膚,你就再也不會穿別的昂貴的鞋了。”或許,這世界上只有穿和不穿洞洞鞋的人,沒有只穿一次洞洞鞋的人吧!
3. 定價,樹立自己的行業地位
Crocs用敏銳的市場嗅覺瞅準時機,先后將Croslite和LiteRide兩項材料申請作為專利,成為品牌最核心的競爭壁壘,這也是Crocs定價居高不下的理由。一雙定價在50~80美元的洞洞鞋的確不便宜,但仍舊阻擋不了顧客購買的熱情似火,Crocs也因此夯實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洞洞鞋的鼻祖。
TOMS —— 用情懷支撐夢想的帆布鞋
1. 產品,爆款策略的優勢
TOMS以一腳蹬的帆布鞋為主,盡管TOMS也豐富了產品線,開發了不同系列的花色和款式,但都無法超越最初的Alpargata鞋。這款經典的帆布鞋,似乎應驗了哈里.斯奈德的話:“始終保持簡潔,只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極致?!?/strong>
2. 定位,故事力量 > 鞋的價值
較之于Crocs飽受爭議的成長歷程,TOMS卻有與著生俱來的品牌向心力。用“一雙鞋改變世界”的夢想,承載著創始人Blake的慈善初心,這就讓TOMS自出生起,就站在馬斯洛需求理論的金字塔頂端,滿足了消費者內心深處“自我實現”的價值。
TOMS = 舒適+慈善,超越產品價值本身的定義。
讓故事的力量遠大于鞋本身的價值。每當人們看到TOMS的LOGO,腦海里就會聯想起它為孩子們所做的慈善行為,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愿意花48到78美元買一雙TOMS帆布鞋的緣故。正如Blake所說:“顧客更熱衷于談論我們‘買一捐一”的目標和贈鞋活動,而不會只是跟親朋好友說自己在哪家鞋店買了一雙漂亮的鞋?!?/p>
于是,購買TOMS鞋成為一種慈善行為,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愿意參與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它用情懷匯集了越來越多的品牌擁戴者。比如TOMS一年一度標志性的品牌活動——“今天不穿鞋”和“買一捐一”的贈鞋活動,再加上社交媒體的宣傳等,讓它快速成長,而“購買即捐贈”的商業模式也讓TOMS迅速風靡全球。
總結一下:在Corcs和TOMS的成長期,我們會看到他們用爆款贏得了市場,在這個時期,這兩個品牌并沒有將產品定位于顏值和時尚,無論是用專利技術做壁壘,還是用情懷撬動心靈,不可否認的是,產品的硬實力的確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而1+1>2的營銷方式加速品牌的成長,也迎來了他們的高光時刻。
三.品牌成長期的營銷策略
在這個篇幅里,Corcs和TOMS在自己的細分賽道里,分別借助自身的話題感和大情懷,抓住了上升的機遇和紅利,實現了品牌十倍速的增長趨勢,我們先看下他們共性的部分:
1. 借用明星和名人擴大影響力
Crocs憑借自己的與眾不同和黑紅手段,成功吸引了眾多演藝明星和時尚人士的關注。2007年美國總統布什被拍在公開場合穿著Crocs鞋,甚至英國王室威廉王子抱著一歲的喬治王子,打扮成洞洞鞋之家……,這些頗具影響力的“帶貨”行為,讓當時的Crocs僅在Amazon的月銷量飆升至1500萬雙,在英國還一度搶購缺貨。
同樣,晚起步四年的TOMS,因慈善的商業模式而迅速走紅。邀請名人在TOMS的鞋面DIY,盡情揮灑創意的“彩繪派對”活動,并為他們制作限量版等,為品牌聚集了更多的勢能。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2016年周迅成為TOMS品牌的亞洲愛心大使,并推出限量版的TOMS×周迅愛心聯名款系列懶人鞋。
不可否認明星和名人效應成為品牌發展路上的助推神器。這二者也通過一波又一波的造勢,為品牌鋪設了一條高速發展的進階之路。
2. 數據,品牌高勢能的佐證
在創立的第四年,Crocs就去納斯達克敲了鐘,并創下當時美國鞋業公司史無前例的IPO紀錄。招股書顯示:上市前的4年里,Crocs已經賺了8億美元。而2004年至2007年,這個被人們曾經吐槽“丑出天際”的洞洞鞋,成為當時盡人皆知的時尚品牌之一。
再看看TOMS,TOMS的年銷售額達到2.5億美元,已經為八十五個國家貧困地區的孩子送出了9,500萬雙鞋子,這的確是一個驚人數字!這一箭雙雕的營銷策略,不僅幫助了窮困地區的孩子,贏得好聲譽,同時,還為企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2014年,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以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TOMS 50%的股權,隨后又對品牌進行了3億美元的投資,創始人Blake Mycoskie逐漸淡出品牌日常管理。
總結一下:Crocs的黑紅而紅和TOMS將慈善融入商業,無疑都讓顧客成為產品的推銷者和品牌的傳播者,也成為品牌高速發展強有力的推手,但,這條路是否真的能長遠走下去呢?
四.品牌低谷期的落寞衰退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科技的高速發展和商業的快速更新,所有的“一成不變”終究會伴隨著消費者的成長和審美迭代而被淘汰。Crocs和TOMS無一例外也遭遇到市場的強烈沖擊,20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和大量模仿者涌入,讓這兩個品牌也面臨了同樣的下滑和挑戰。
1. 過度依賴同一款明星產品
正如前面所述,Corcs的“beach”和TOMS的“Alpargata”是支撐品牌成名的經典之作。雖然在品牌的發展期,他們也試圖開發其它的系列款或產品線,但都未能超越經典產品“現象級”的爆紅前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再美好的事物也會有審美疲勞的時候。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零售危機也悄然而至,當一雙外觀高度近似的冒牌鞋,價格卻只有正品的十分之一時,也難以阻擋大批顧客的流失。
2. 過度依賴單一的營銷策略
同樣,曾經被大眾視為將慈善與商業完美融合的TOMS,其產品并無核心壁壘,較之于擁有專利技術的Corcs更容易被模仿。大量的跟風者紛紛效仿,從“買一捐一”到“買一捐二……”,這也讓顧客開始質疑TOMS是否名不副實,畢竟一雙48到78美元的TOMS鞋并不便宜。
在過去,慈善營銷對品牌意味著一種機遇;但現在,當模仿的成本越來越低時,當新一代代消費者逐漸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時,如果你不及時調整品牌策略和運作方式,就會面臨被時代淘汰。
總結一下:商業競爭里從來沒有“一招鮮”的先例,任何一個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遭遇極限點后的衰退。俗話說:“沒有常勝的將軍,只有久戰的英雄”。伴隨著大批產品滯銷、全球關店潮、凈利潤下降、制造工廠關閉、大規模裁員等等,曾經風光無限的Corcs和TOMS會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呢?
五.低谷期的反脆弱力
正如Santaniello所說:“要擺脫僅僅一時的流行,就需要不斷創新……向顧客展示你的創新精神,否則消費者對品牌的消費欲望就無法持久……”
卡駱馳Crocs —— 用逆襲再度翻紅
2013年Corcs的品牌凈利潤下降43%,隨后在2014年7月關閉了全球近100家門店,當所有人都認為Corcs將大勢已去時,卻不料經過短時間折服和反思的Corcs,用反脆弱力重新開啟了它的“第二春”,這一系列操作讓Corcs又重新回到全球時尚品牌的地位。讓我們細數下它究竟做對了什么?
1. 重新定位品牌和人群
當品牌遭遇極限點開始下滑,走紅了十年的Corcs不得不重新思考品牌的定位,重新審視今天的消費主體——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群,他們一個見證了互聯網從無到有的過程,一個伴隨著科技發展而生,成長背景很大程度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
顯然,Corcs早期遵從“舒適+個性”的定位已滿足不了新一代年輕人對品牌的期待,品牌獨特的文化似乎比產品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和持久性,能和他們玩在一起品牌,才是他們期待的品牌態度和精神內核。所以,Corcs要變!不僅變酷更要潮!
2. 產品創新,增長的密碼
Crocs消減繁雜的業務線和過多的SKU,聚焦核心產品線的精進和創新。將時尚和創意融入到產品的設計開發中,而為Crocs帶來轉折點的大事件是收購Jibbitz公司。
JibbitzTM(智必星),這個被稱之為“鞋花”的裝飾扣,成為洞洞鞋踏入時尚圈的點睛之筆。從最初的簡單圖形演變到不同主題、不同材質的款式。這些鞋花極大調動了消費者愛玩的天性,DIY自由搭配組合,為Crocs提供了無限量的創意空間,將潮酷的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Crocs的官網上,百變智必星專區,JibbitzTM的樣式豐富、色彩大膽,價格從28元到298元不等,搭配色彩絢麗的Crocs經典系列,一雙普通的洞洞鞋瞬間就有了故事和生命力,也釋放了無限的商機。
有了JibbitzTM(智必星)的加持,Crocs也從“單一的洞洞鞋”變成了代表“個人審美和個性專屬”的潮流標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洞門文化”。
3. 跨界合作,聲勢翻倍
一旦找了自己的增長密碼,Crocs在品牌創新的路上就越玩越High。從品牌跨界、明星限量版到與知名設計師聯手,用出其不意的大創意,“炸”出一個又一個令人“WOW”的驚艷效果。
Crocs 聯名 MSCHF推出洞洞大黃靴
Crocs 聯名 MCM推出【穿上腰包】的洞洞鞋
Crocs 聯名 Balanciaga推出高跟洞洞鞋
Crocs 聯名 Drew(賈斯汀比伯的個人品牌)限量版
Crocs 、SANKUANZ 和 Goodbai(白敬亭個人品牌)三方聯名的毛絨內膽洞洞鞋
Crocs 聯名 芭比推出甜酷少女風合作款
Crocs 聯名 泡泡瑪特聯名款,還搭配了智必星盲盒
Crocs 聯名 KFC 肯德基聯名炸雞洞洞鞋
Crocs 聯名 麥當勞聯名經典人物“洞來速”快閃活動
Crocs 聯名 Feng Chen Wang聯名摩登未來主義款
Crocs 和白敬亭、周雨彤、易夢玲的時尚聯名款
......
要知道,這些品牌和明星本身在全球范圍內就有強大的粉絲號召力,可以說,Crocs這一系列“神”操作,不僅為自己賺足了眼球,提升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還帶來了可觀的銷售額。
巨量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洞洞鞋”的關鍵詞熱度一路水漲船高,搜索指數和綜合指數分別增長了 94倍和74倍,前所未有的曝光量讓Crocs再一次霸占了時尚圈的領導地位。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Crocs的年度營收從10.88億美元增長至35.55億美元,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即便疫情的沖擊,也未受影響它發展迅猛的勢頭。
從Crocs發布Q3財報看,2023財年前三財季累計收入30.02億美元,預計2023全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同比增長15%+。在經濟低靡的大環境下,這樣的業績足以證明Crocs在翻紅的道路上已摸準了自己的方向和套路。
在我看來,Crocs這二十年的成長,從“世上最丑的鞋子”到“丑就是美”乃至于今天擠入“全球頂流時尚圈”,從“釋放自我的松弛感”到“拿捏時尚的新鮮感”,無一不驗證了品牌不斷革新、逆流而上的態度,Crocs既像是一個時代的逆行者,也是潮流的先鋒者。
反觀同樣深陷危機的TOMS,“舒適+公益”的定位已打動不了新一代消費者的心智,2014年被大股東貝恩資本收購后,近十年的努力重整,依然阻止不了持續下滑的銷售和利潤。當我們打開TOMS天貓旗艦店,熱銷款依舊是單一的Alpargata 經典帆布鞋,而為數不多的“新款”早已跟不上新一代年輕人的審美需求。社交媒體上,TOMS的品牌傳播和互動也“低調而遲緩”。2019年美國信用評級機構S&P Global Ratings(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將TOMS的信用評級降至“CCC”,如今的TOMS已深陷債務危機并面臨破產風險。
正如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所說:“因為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客戶,所以企業只有兩個基本功能:即營銷和創新。”如果說創新是企業不斷變革尋找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那營銷則是企業獲取利潤、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所以,唯有變才是唯一的不變!我們相信:只有那些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品牌,才能踏著時代的節奏,走得更遠……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