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冷飯,哈爾濱對抗寒冬的底牌
一個周末的下午,打開微博熱搜,看到這個詞條,以為又是哪個晉江文學城的小說影視化了。
點開詞條主頁再看看,沒想到,一不小心掉入了哈爾濱的千層套路。
提取關鍵詞是這樣的:
全部展開是這樣的:
濱子你這樣宣傳自己,東三省其他幾個老鐵知道嗎?
見字如面,從宣傳口吻就能看出,哈爾濱這次從待爆進階為大爆的大致策略是:重塑城市形象,在接近零下三十度的氣溫里,把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等四十年的文旅IP重新炒熱。
我們印象中那個“大金鏈子小手表,一天三頓小燒烤”的濱子,究竟是如何變精致的,一起來看。
01 冷飯第一式:造
“愛與不愛真的很明顯”
最近卷瘋了的各地文旅局,似乎都在搶占「熱情好客」這個感情牌。但不得不說,像濱子這種,把冷飯炒得連本地人都破防的熱情戲碼,也是相當教科書級別了。
大致思路就是,冷飯里造物,在這片土地上制造環游世界的體驗感,“雙標”不過是濱子炒冷飯的保護色。
/吃喝玩樂,“背刺”整個東北
悉數一下,針對南方人怕冷這個北伐痛點,哈爾濱在中圣索菲亞教堂連夜搭建溫暖驛站。甚至還有室外小火爐,再加點小煙花助興,冰與火之歌的氛圍感拉滿。
我們想在冰上玩速度與激情,哈爾濱就造了氣墊船;
我們想載索菲亞教堂前看滿月,哈爾濱就做了一個人造月亮,載著無人機飛上天;
還有在哈西萬達打造冰封玫瑰,凜冽的維特之雪下,藍調玫瑰只為你盛開,誰看了不迷糊。
愛與不愛,真的好明顯。
除此以外,在飲食方面,哈爾濱也破天荒地造了不少本地人活到現在都沒吃過的美食。比如給凍梨切片、擺盤,做成凍梨花茶、凍梨蛋糕;
還有凍柿子刺身、甜豆腐腦,果凍豬皮等。
/以冰雪為畫布,造世界景觀
哈爾濱在原有的蘇俄建筑基礎上,還創新地造出了其他省市,甚至是其他國家的景觀,
聽游客建議,在索非亞教堂前面擺一個天馬,能有哈利波特即視感,濱子就牽來天馬,并為其插上黑翅膀,打造東方霍格沃茨。
隨即就有博主制作了哈爾濱版哈利波特路線打卡攻略。
看膩了英倫風光,哈爾濱就在冰面上放熱氣球,一秒飛到土耳其。
國外風景看不夠,哈爾濱就復刻國內景點。
有“冰馬俑”;
有天壇、黃鶴樓;
甚至還涉足游戲領域,還原魔獸世界里的冰封王座,下一個就要輪到《權力的游戲》了是吧。
聽勸,以及高效的執行力,是哈爾濱的真誠的著力點。
與其說造物,不如說這是一座城市對第三產業價值的二次開發,炒的不光是冰雪、東北美食的冷飯,更是嚴峻天氣下全新的冰雪體驗。
02 冷飯二式:借
君子不器,天下大同
相信大家對“搖人兒”這個詞并不陌生,并且一提到它,第一個就會想到東北銀。看看濱子是怎么把這種刻板印象炒出精致感來的——
讓整個黑龍江省,甚至其他各省市以“支援哈爾濱”的形式,走進這座城市,千里相會,載歌載舞,激發民族情結。
簡言之,上升到精神境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最初,以大興安嶺為軸心,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赫哲族等蒙東旗人輪番下山巡游。
大家牽著自己民族獨有的特色文明,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在被網友戲稱為“上次看到這種場景還是乾隆年間”的文藝復興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稀缺價值。
緊接著朝鮮族、女真族、蒙古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也不斷涌入哈爾濱,奔赴這場民族團結的盛會。
“我們中央大街見”,簡簡單單一句話,中央大街變成了迪士尼,哈爾濱“共和國長子”這個塵封多年的名號,也得以再度重啟。
除了對56個少數民族的盛情邀約,濱子還在通過自己的方式,爭取讓各地的特色動物也來這里溜一溜。
自家的東北虎、雪狐、座山雕、狍子自不用說,哈爾濱還向沈陽借鳳凰、向鶴崗借丹頂鶴、向敦煌借駱駝......
面對接踵而至的民族大遷徙、動物大遷徙,吉林這邊已經被卷到準備“開青銅門,請張起靈歸”了。
按理說,城市宣傳就應該卯足了勁放大本地的民風特色,哈爾濱這番大費周章地宣傳各地特色文化,意欲何為?
歷史追溯到建國初期,彼時的哈爾濱,第一二產業遙遙領先,不僅是中國工業的搖籃,還手持中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踐行先富帶動后富的職責下,三十年里不斷向全國輸送鋼材與工業人才。
如今雖然人口流失一千多萬,但歷史底蘊一直都在。
所以我想,或許就是哈爾濱血脈里的長子風范,在旅游熱潮下短暫稀釋了南北歧視之風,在這個小家接到人群火焰的時候,也想著為大家里的每個成員也添上一把。
最終也成就了各全國地對哈爾濱各方面的雙向奔赴。
03 冷飯精致化,在城市營銷中如何延伸
很多人說,哈爾濱的現象級爆火,看著像彼時的淄博。
其實,這場「火」已經蓄勢待發了好久,在去年年初,哈爾濱文旅局就邀請頭部文旅博主為冰雪游攻略引流,并且開始“愚公移山”式地打造更大規模的冰雪大世界......
還記得當時,小編還被種草了在哈爾濱吃完早市,花7元便可絲滑過境俄羅斯的旅游攻略。但這些干貨攻略好像都沒有濱子的自我爆改來的奪人眼球。
目前為止,哈爾濱還一直在前文提及的形式上發力。其實濱子的冷飯,可挖掘的還有很多面。
比如精致的音樂冷飯,哈爾濱,有!
音樂之都、東方莫斯科......哈爾濱的“貴氣”很大一部分都來源于此,中國第一支交響樂團在這里誕生、第一場交響音樂會在這里舉辦等等。
這里還有中東鐵路俱樂部,和遠東第一交響樂團。每年都會有意大利、法國、德國、捷克等歐洲國家劇團與一眾世界級音樂家前來演出,著名景點圣索菲亞教堂,也有專門的音樂會廳。
另外,哈爾濱還有一輛209路音樂公交車,白天正常運行,晚上開啟蹦迪模式。濱子安全可以在音樂公交車上再多做點宣傳,說不明能成為下一個熱門打卡點。
精致的學院冷飯,哈爾濱,有!
國防七子之一的哈工大,中國最硬核的大學,沒有之一。
集核打擊能力、校內發射衛星、研制運載火箭、參與超級天眼建設等多項技能于一體,甚至成為美國制裁高校榜榜首。
去年哈工大也配合文旅政策全面開放了校區,并且無需預約,還可以做免費校園巴士,里面的男大生也可以是宣傳的一大亮點。
精致的老牌企業冷飯,哈爾濱,有!
哈藥六廠,黑龍江第一家上市公司,2004年斥資13億建成。巴洛克浮雕,羅馬腰線。如今為了響應旅游熱的號召,也向外界敞開了大門,最近正在動工開設洗浴中心。
縱使巴黎盧浮宮再美,也比不上哈藥六廠里一排邊東北185對你喊上一句:公主請洗澡。
還有諸如加大力度宣傳蔓越莓,以及樺樹茸樺樹皮、杉木耳等少數民族美食;開發冰雪以外的研學游市場,吸引更多家長帶孩子進行叢林探險......
對于一座城市的形象煥新而言,在現代化城市生活里融合好歷史元素、民俗文化,是加分項,也是冷飯變精致的一大思路。
寫在最后
面對不利的地理環境,哈爾濱這次顯然攻克了這道難關;面對昔日一直不溫不熱的文旅市場,哈爾濱也成功將冷飯“點石成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濱子這波冷飯的精致炒法不僅為自身提了身價,更是讓各地文旅都加班加點地瘋狂營業。
尤其是對于吉林、遼寧兩個好兄弟,更是被動式跳出舒適圈,腳底冒火地開始沒日沒夜地干活。改名字、出攻略、甚至是連云頂天宮都開始造了。
東三省振興,這一次勢在必得!
同時,哈爾濱的旅游熱也吸引到肯德基、蜜雪冰城等大眾餐飲品牌的目光,又是大小雪王匯合,又是哈爾濱限定K咖啡。
餓了么也在哈爾濱著名地標搭建可移動的巨型明信片,將送奶茶與哈爾濱完美結合;還有蘭蔻等品牌陸續在冰雪大世界建起巨星冰雕......
被哈爾濱炒熱的場景價值,也為更多品牌的借勢營銷帶來機會。
最后,回到這次哈爾濱的城市打法上,不難發現,與淄博、貴州、天津不同的一點是,哈爾濱采取了先整體后局部的策略。
也就是先塑造一個城市人設,再借助人設進一步加深冰雪大世界、中央大街、凍梨、東北虎的認知。
比起淄博燒烤逐漸“蘭州拉面化”,有一顆赤子之心的精致濱,更加難以復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