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也有完美愛情?看看這些設計界的神仙眷侶
來源: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 iamdesign)
原標題:我酸了!這些設計界的神仙眷侶,甩出娛樂圈100倍!
大家好,我是象君。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我們就來聊聊設計界的神仙眷侶們。他們既是夫妻情侶,也是工作伙伴。兩個人在長久的工作中磨練出來的默契足以虐殺一大批單身狗們。
Charles & Ray Eames
Charles & Ray Eames夫婦是20世紀美國設計界最完美的夫妻。
Charles Eames曾在華盛頓大學學習建筑,他是建筑師、設計師 、也是電影制作人 ,他的一切設計都是建筑的衍生。
Ray Eames則重度完美主義,是一名極有天賦的畫家。她與Charles相遇在一次設計比賽中。
當時Charles與設計師朋友Eero Saarinen參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有機家具設計大賽」,夢想設計出一款可以批量生產、經濟實惠又有曲面設計感的椅子。雖然設計拿了獎,但由于膠合板制模技術的限制,最終未能批量生產。
但是Charles沒有氣餒,他找來當時在比賽中協助他們繪制產品的草圖和模型的Ray,一起研究完成了最終的生產,也因此擦出了愛的火花。1940年Charles娶了Ray為妻,可以說Ray在之后他們的工作中給了Charles很多靈感與幫助。
在分工上Charles主要從技術、材料和生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Ray則更多地考慮形式、空間和審美。他們涉獵的設計領域也非常廣泛,不僅僅是工業設計,從建筑設計,到展覽、家具、織物、玩具、平面設計以及電影和媒體藝術等。
而Eames夫婦最被人所熟知的設計必定要數椅子了,他們的椅子以平民化而聞名,多種形式的膠合板熱壓成型的家具,簡單、樸素、方便實用,也成為銷路最廣的大眾化產品。
至今Eames夫婦的設計理念還在影響著很多設計師,他們獨特的設計合力為家具設計帶來了新氣象:簡約且富有現代感、趣味而兼顧功能、外觀精美而簡潔!
Hans & Florence Knoll
Hans Knoll出生于德國的一個家具世家,他是個充滿活力的人,在家庭背景的熏陶下,Hans很早就有志于現代建筑與家具設計的理想事業。
但是他卻對歐洲不感興趣,在1937年來到了美國,之后成立了Hans G. Knoll家具公司。
Florence 1917年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12歲成為了孤兒,后被送到寄宿學校念書。巧合之下認識了老沙里寧夫妻,在夫妻倆的幫助下學習設計與建筑,之后畢業于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1941年,她找尋新的工作時,認識了Hans。
因為工作上的聯系, Florence 與 Hans成為了很好的合作伙伴與戀人,并在1946年,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公司更名為 Knoll 聯合公司。
之后他們的事業逐漸涉及居家家具范疇,產品包括高端家庭家具、辦公系列家具、兒童家具、飾品以及戶外家具。
Florence專業的背景、理性的思考、人性化的理念及優秀的設計潛力,在Knoll中得到了很好發揮。在Hans Knoll負責制造與市場時,Florence 更多地承擔起了設計與研發的重任,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賢內助。
PS:現在我們所了解的品牌邀請設計師進行設計,并且以設計師的名字命名,支付給設計師版權費的商業模式,就是由Florence提出的。
不幸的是夫妻倆結婚后沒多久,在1955年,Hans Knoll因車禍意外去世,Florence 開始獨自帶著Knoll公司前行,并且將它做到了全球最頂尖的辦公家具品牌之一,最終在1965年退休。
目前世界上主要博物館都有收藏著Knoll的家具作品,并且依然有數以百計的著名設計師為它創作。
Knoll的辦公家具無論是造型,還是人體工學研究及科技運用等方面,都能引領全球辦公家具的設計和制造。
小八卦一下:Florence在 Hans去世后的兩年,嫁給了銀行老板 Hood Bassett。Florence 非常的長壽,她于上個月25日去世,享年101歲。(當象君查到這個消息時,也驚呆了!老太太真是神人!單一個人就能寫一篇稿子~)
左為Florence 女士于2002年獲得了美國國家藝術獎章
右為她在Knoll時繪制的設計草圖
Sam Hecht & Kim Colin
Sam Hecht & Kim Colin是設計界出名的夫妻檔,他們一直致力于實踐雅致而嚴謹的設計理念,并且堅信“設計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通過創意的方式,成為簡化我們生活的工具”。
Sam Hecht 是倫敦人,專業是工業設計,喜歡沉思,崇尚簡約。
Kim Colin則來自美國,熱情奔放,學的是建筑設計,熱衷于在設計中運用直觀元素——情感、規模、風景、自然。
他們相識于倫敦設計博物館的一場展覽,出于對美國現代家具設計大師Eames夫婦的共同興趣,兩人很快攀談起來。
當時的Hecht 擔任美國最大工業設計公司 IDEO在倫敦分部的主管;而 Colin 是費頓出版社的編輯。相識之后之后,他們在2002年分別辭去各自的工作,成立自己的工作室“Industrial facility”。
他們的產品第一眼看上去也許“太過普通了”,但是細細品味卻是節制、素雅、耐人尋味的。
Industrial Facility服務的客戶遍布世界各地,Design Museum、Droog、Epson、Established & Sons、Idea、Issey Miyake等等,無印良品也是其中之一。
Hecht早年曾在日本的IDEO與深澤直人共事多年,可能受到深澤及東方設計哲學的影響,所以設計風格非常的極簡,內斂。
由于夫妻倆來自不同國家,所以他們的設計不僅融合日本的禪意,還擁有英國的節儉與美國的解決問題。而這也影響到了Industrial Facility整個工作室。
胡如珊&郭錫恩
郭錫恩從小生活于菲律賓,15歲來到美國念書,從小就喜歡畫畫,先后在哈佛大學和伯克利大學學習建筑,在伯克利求學期間認識了胡如珊。
胡如珊來自中國臺灣,她是通過姐姐認識的郭錫恩,在此之前她完全對建筑師沒概念,但是認識郭錫恩后,才有所了解,并且與郭錫恩同一所大學同一個專業,不過她大一時,郭錫恩已經大三了。
胡如珊之后與郭錫恩在校園相戀并結婚,工作與感情一路順遂。2003年,郭錫恩在邁克·格雷夫斯建筑事務所工作,有個機會被派駐到上海進行外灘3號的改造設計,胡如珊一起帶著3個孩子離開美國來到上海。
原本只打算待到項目結束就離開,但出乎他們意外的是,他們在上海找到的加工廠和供應商做得并不比美國的差,而價格卻是美國的一半。
由此發現了潛在的機會,他們便辭去工作,決定留在國內。在2004年開始創業,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名為“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的跨界國際設計工作室。
位于上海外灘的“水舍”酒店,讓如恩設計研究室獲得全球業界矚目。
如今這對知名的夫妻檔設計師,在2015獲巴黎家具家飾展(Maison&Objet)選為年度亞洲設計師,在2014年被Wallpaper*雜志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工業設計方向)”。
如果你在上海,并且喜歡逛家居店,那么對“設計共和”一定不陌生。沒錯,零售概念店“設計共和”也是由郭錫恩與胡如珊創辦的,店里展售世界各地優秀設計師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由他們率先引進國內。
雖然郭錫恩與胡如珊分別成長在菲律賓和臺灣,但其實他們都是擁有百分百中國血統的設計師,在他們所接觸到的文化體系,都是很中式的文化背景。無論在建筑、室內或是家具設計領域,都有著鮮明的屬如恩設計的獨有風格。
看完了這些神仙設計師夫妻檔,象君承認自己檸檬了。他們可以說是事業愛情雙豐收,工作中不僅有愛人的最佳阻力,生活中更是有愛人的最好陪伴。日常感嘆:這樣的靈魂伴侶,什么時候才能輪到我啊……
參考文章:
設計界女神胡如珊|設計最奢侈的事就是忠于自我 —— elledeco家居廊
Knoll|美國頂級現代家具,時髦家標配 —— 赫本之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 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