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的含義與誤用風險
文/金鑫YOYO+AI
符號是什么?它是一種用來指代、表示或傳達某種意義、信息或概念的標記、記號或象征物。
作為人類交流和信息傳遞的基石,符號承載著無比豐富的意義。
從簡單的文字、圖像到復雜的面部表情、社會習俗,符號無處不在,它們是我們用以構建和理解世界的工具。
比如,每年的春節就成了全世界華人的集體記憶符號,而十二生肖又被永恒地循環詮釋為“央視中國年系列IP”。
央視春晚的歷史,是1983年拉開序幕的,但春晚的主標識設計卻是從2011年才開始有的。
2012與2024年的龍年春晚logo對比
10多年的歲月,春晚LOGO在不斷更新與進步,它并不只是電視上一個“顯眼”的符號,更蘊藏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和美好祝愿。
這些符號在人類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幫助人們理解、表達和溝通各種復雜的概念和情感。其意義通常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即人們共同認可并接受的。它們是人類對周圍世界的初步抽象和概括,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文字和圖騰。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符號已發展出更為復雜和多樣的形式,成為人類交流和認知的重要工具。同時,它也不斷演變,形成了各種獨特的符號系統和解釋框架。
4年前,我在另一個號上發表過一篇典型案例,當時因為疫情鬧得人心惶惶,就去專門研究了一下“蝙蝠”符號的傳統文化淵源,感興趣可以點擊超鏈接查看。
在日常生活中,符號的運用無所不在。在商業領域,符號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商標、品牌標識、廣告圖像等都是商業符號的具體應用,它們代表著企業的形象和理念,激發著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和購買欲望。
然而,商業符號的運用也需要謹慎。不當的符號使用可能會引發誤解、爭議甚至法律糾紛。
例如,2001年,趙薇為《時裝》雜志拍攝的一張圖片引起了很大爭議,照片中身穿酷似日本軍旗的服裝。一時間,趙薇成了幾乎所有國人抵制、謾罵的對象,甚至直接衍生出了“潑糞門”的鬧劇,導致其聲譽與商業價值大大受損。
再比如,護膚品牌“膜法世家”曾推出的“海豚皮”仿生面膜電梯廣告片。該廣告以海豚為主題,通過后期合成和配音的方式,讓海豚發出類似人類的聲音,如“姐姐工作辛苦了”和“姐姐,貼貼”等。這種創新的聲音符號在初次出現時,確實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很多人表示海豚很可愛,這種互動形式富有創意。
然而,很多人沒有考慮到,那部廣告是在一個封閉的電梯場景下進行全時段播放的。
一些觀眾表示:晚上下班回家乘坐電梯時,覺得廣告非常詭異和嚇人;還有很多網民甚至覺得“乍一看以為是在虐殺海豚,取下皮來做面膜”。最終,品牌方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在全國范圍內下架了這款面膜廣告。
這一事件也提醒我們在傳播活動中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廣告的播放時間與場景,還要充分考慮上下文語境、國家、文化背景和受眾的接受程度等多種因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類似的爭議和誤解,實現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