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100位品牌人的見面里,看見2024
我們又迅速流淌過了一年。
年初起勁的【品牌人見面】,談不上停止,而是融入在了每一次工作和生活里的聊天中。一直疏于記錄和分享,正好過年閑著,就和大家嘮嘮。
以下內容未必嚴格按照順序和品類,有的記憶未必精準到字詞,也多有我個人解讀之處,覺得不適不對之處,請算在我頭上。
01
斯普尼克sputnik
寵物用品
寫了一篇名為“當我們用真誠去對待用戶”的小紅書,官號開始記住我這位客人。
之前連續買了幾次,都被小山咬壞,店員耐心的幫我們去維修,你能從TA的言辭眼神感受到,是真想你用的久一些,不到修不好,就不用更換新的。每次去愚園路,都會想進去待一會兒。
這去的多了,就見到了比想象中年輕很多的主理人。
受邀去工作室玩,除了感受到和門店一致的人情暖意、輕松氛圍和對寵物們寵溺的眼神,超過我想象是背后團隊之精簡、年營收之高、國家分布之多、品類之廣泛。
sputnik去年全球營收9位數人民幣,在日本、泰國、上海、臺北、杭州都有店,每家店都以“穩定、小、生意可持續、高坪效”為策略,不盲目追求規模。服飾和藥品也涉足。
你可能也未必會想象到這也是一個走過10年的品牌,如果按照國內通常看法,它是一個獨立的“小眾”品牌。但如果把眼光放到全球范圍,擺脫國內渠道的視角,那么它是否還與“小眾”有關?
其實品牌星球大會上我也聽到了相似的案例:MAISON de SIT.E,如果單放在國內來看,從審美到體量,或許都是先鋒小眾,但從創立之初,他們就著眼于全球。2024年成為首個進駐絲芙蘭的中國美妝品牌。
除此之外,sputnik也做到了一些大品牌沒做好的事。
因為穩得住,他們能對用戶耐心。維修好了產品,店員會打電話和你溝通寄回。我曾在門店和一位朋友坐了半個下午,狗狗為成年的,身材暫不適合它家產品的,會直接建議等成年后再買。
對產品用心,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寵物出行包,是同可負重下最輕便且具備防雨的戶外級產品。胸背帶的材質和五金件,也相當結實耐用。特別是它少有的建立了產品和設計體系,幾乎所有產品都是可搭配拼裝使用的。
品牌表達體系高度統一,產品、材料、包裝設計語言統一,沒有任何多余花頭。
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有一些體驗、設計和產品狀態,是有規模有量了才能實現,其實不然,歸根結底取決于你認為什么是最重要的。
它的寵物背包,我就推薦給了下一位品牌人。
02
莉蓮蛋撻
和上一位一樣,在行業如此卷的情況下,言辭交流中,仍然具備穩定的松弛。
松弛的背后,或許是來自于多年經營上海的地鐵、交通渠道,構成了強大的基本盤,給用戶提供了便利也養成她們的習慣。
這是我今年接觸了不少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以上的國民品牌背后的共性,早年花重金開辟了穩定的線下渠道。
但與大都處于固化期的品牌相比,莉蓮的品牌伙伴們,溫暖、謙遜、真誠、努力,從眼神里能看出對烘焙事業仍保有熱忱。
他們在尋求改變,但與很多還沒想好,就急于趕時間升級迭代的,又或是執著于過去,在不考慮市場空缺和團隊能力的情況下就冒然想恢復當打之年的品牌定位的團隊不同。
莉蓮愿意聽真話,關注新銳品牌,能正視自己的短板,有自己的計劃,謀而后動。并且在意設計和用戶,對合作伙伴很友好。綜上這些或許都是品牌能占據下一階段市場的潛質。
03
西苔香氛
相識于即刻,相見于上海。
有很多人都有香氛的需求,有自用,也有送禮。這當中會有一些追求外觀、瓶型、包裝,也會被內容、故事所感動的用戶,TA們可能都逛過觀夏、聞獻類的品牌。但這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希望自己用到的香氛是實在的,更在意瓶中的液體價值。
不分高低,它們都在為各自的用戶創造價值。前者造就了我們常在市集、體驗店和高精度內容中看到的品牌,后者則造就了西苔們。
西苔短短幾年,成為抖音香氛類目前幾名,甚至是第一。最初是通過抖音自播、供應鏈和高性價比,率先在線上渠道中完成占位。為在意性價比的用戶們提供一份顏值尚可的香氛產品。
在品牌塑造和設計上,也沒有刻意營造疏離感,沒有花大量成本去做瓶型定制,用戶不用“動輒幾百買瓶子”。
香氛可以走入更多國民大眾的生活里,從來也不只是新中產和文藝青年的“生活方式”。這個賽道可能還會有更多不同的做法。
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成為蘋果,成為小米也很好。也不是所有品牌都一定要追求內容和文化的深度,追求渠道和性價比的廣度也很好,只要你是持續的在為用戶創造正向價值。
04
自由品牌撰稿人
文字、創意內容創作者
她曾在觀夏、Ubras供職,如今也服務章回等希望塑造文化內容質感的品牌。我們也短暫的合作過一段時間。
欣賞她的文字、松弛、敏感和對東方美學的喜好研學。
也更清晰的證實,那樣的品牌們,為什么在過去一段時間,很多內容會觸動你,一方面是投入足夠大;另一方面是團隊足夠一致,喜好審美乃至生活方式都趨近相同。
交流中也讓我明白尊重過往,有時意味著,不要輕易因為誰在哪里曾有過工作或作品產出,就習慣的將其標簽化。其次,過多的對個人過去經歷的關注,也是一種不尊重。至少希望持續創作出更好作品的人,往往更愿意談論當下和未來。
05
林秉記
禮餅品牌
林秉記和斯普尼克一樣,是先使用,再進店,在店里見到品牌負責人。
前階段鼓浪嶼旅游時,我和姚梟巖終于走進了林秉記。在店里翻看他們的品牌藝術書“一塊餅的里程”,我詢問是否有賣,負責人送了我一本新書,這才有了交流。
實際上林秉記成立至今,不到2年。
但因其文化塑造上的傳統表述,以及對產品歷史的不斷講述,包括那句slogan“秉承閩南百年餅藝”,讓很多人覺得它是個老字號。
這是它的高明之處。
但這種巧勁,如果不配合上對產品和顧客的真情對待,很容易引人非議。但林秉記沒有,從我買過幾次禮盒、單品等真實體驗反饋來看,足以稱得上質感。
那本送我的品牌藝術書,是創始團隊開始初創品牌的時候,就發起的項目,歷時1年以上。書里以一塊餅的誕生,引出品牌對原料、手藝、在地文化等多個維度的內容。可以理解為紙質刊物版的品牌介紹書。
得知當前的品牌負責人就出自這本藝術書的設計制作公司,又引發了我們交流許久藝術書的創作幕后。
最初被林秉記吸引,是因為我們同樣服務了老大房和寶大祥這樣帶有歷史和在地文化的品牌,而它不論是文字、視覺和空間,都屬上乘,雖遠在鼓浪嶼,我們亦有學習。
當站在店外看著門頭,腦海對比著當時第一次看到它發布空間時的圖片,沒有差別。在店里細細看著精致的桌椅陳設、影集般的菜單、統一色調的各類物料等,越發覺得它線上的內容真實,產品體驗也恰到好處。
緊接著去了二三叢、厚生林體驗,如出一轍的質感、溫度和文化表述。其實當天找到鼓浪嶼上的卷宗書店,看到那顆與百年榕樹合而為一的七尚酒店,已經能感受到為什么這些品牌,會在這樣的土壤誕生。
其實在福建省很多品牌和民俗中也都能感受到。
對一方風物的尊重、傳統文化的堅守、人情溫度的在意和穩定泰然的投入,當然更少不了對于時間規律的認知,這些品牌知道如果要做成這樣的事,需要什么樣的人,投入多少時間,才可能會生長出一些結果。
以這樣的態度,又會持續吸引愿意來泉州、廈門、鼓浪嶼等地駐留的創作者,與本地的優秀人才,共同孕育形成一個良好的持續生態。
比如同樣歷時數年的泉州咖啡店,巴浪魚,在那里你能看到藝術書、人文、展覽,卻又不失與本地人連接的溫度和人情味。
也比如設計師家具品牌,吱音的創始人Lily,同樣來自福建。
06
吱音
現在我和姚梟巖的床邊幾還是剛創業時買的吱音家具。之前吱音在上海大學路的店,也總是推薦品牌人們必去打卡。
后來在小紅書上刷到創始人Lily的動態,當時正好在籌備山間日談的活動,就想邀請Lily來分享。作為第一個分享嘉賓,娓娓道來,充滿情感內容給當天活動開了一個特別好的頭。
吱音23年也剛好是十周年。我想品牌的各方面都無需我過多表述,它早已殊榮滿身。
結實之后讓我收益更多的,是創始人的正能量。
作為一個全團隊唯一的E人,我深知I人持續在社交平臺分享的內心阻力有多大。但Lily不只在視頻號小紅書堅持下來了,還鼓勵身邊開始做自媒體的朋友們堅持自己的風格,我幾乎每篇小紅書她都會點贊。
下面這段是她的小紅書筆記內容:
日復一日,從量變到質變,貴在堅持。
“點贊只有幾個,還有必要發嗎?”有,但需要先維持高頻率發帖、測試內容、找對方向,然后再繼續堅持。避免無效且重復和自我感動,更要避免自我懷疑。如果一件事,你做起來毫不費力,且心存熱愛,那么剩下的不過是時間問題,日復一日也要堅持。
創始人做IP當然并非適合每個人,但的確會更好的讓用戶和身邊的朋友,對品牌和背后團隊的理解更立體,讓品牌的行為更有人味兒。
得知Lily姐已經E氣風發的,成為小紅書單場直播破百萬的主播,為她和吱音開心。
這樣的團隊和品牌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07
好歡螺
23年年初有段時間,非常高頻的有客戶來咨詢。其中一個就是好歡螺。
這個香臭酸辣的品類經過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可以說是被流量和熱度推著完成了標準、工業和品牌化。當然,這個品牌化,我認為是打引號的。因為品類前幾名的品牌,無一不訴說著自己是最正宗最地道的螺螄粉。
這樣的現狀對納新、復購,建立超越產品之上的品牌心智,都非易事。
當品類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發展,行業的水準已經達到均值。接下來就需要看哪個品牌,能率先做出改變,找到新的和用戶溝通的方式。
誰能更好的挖掘和塑造螺螄粉背后的文化,誰能富有情感去重新理解這一食物,在產品之上賦予它新的價值,同時構建復合的產品線,占據更多的用戶閑暇時間的選擇。
好歡螺在情感上找到的是歡樂,借螺螄粉向用戶傳遞快樂。
當時讓我印象深刻也是一位對美食有執著的品牌人,喝可樂堅決不喝無糖的,她對食物有屬于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方式。期待好歡螺。
08
元祖蛋糕
23年中的時候接收到元祖蛋糕伙伴的邀請,去溝通品牌升級。二代創始人與團隊和莉蓮一樣,熱情有溫度。
聊到生意大盤時,感慨品牌有近半營收來自TO B企業團購業務,受疫情影響也相對較小,線上電商業務運轉的也不錯。
這一點和莉蓮的地鐵站渠道其實相似,TO B業務本身也算是一種渠道。堅實穩定的渠道,加上蛋糕本身的高毛利,構成了元祖的基本盤。
品牌初期,如果能在自己擅長資源中,建立一個基本盤,會比較提高自己穿越周期的抗風險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創新,心態會更安定一些。
但另一面的心態放平,也很重要,資源和精力在B端或渠道有所傾斜,那么往往在C端的發力和創新,就會容易顯得不足。這是團隊需要正視和接受的。
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很重要。
-
這篇先聊8位,如果覺得有所受益,歡迎轉發、評論支持我續寫。
所有的見面,都給予我良多,未列在其中的只是我的內存告急,見諒。
趁著大年三十前,以這篇內容祝所有山友,和還記得少康的朋友們,龍年大吉。
也歡迎各位品牌人掃碼與我微信交流,或是報名“品牌人見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