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點評】 如何做好Campaign數字營銷方案
周一點評
每周一是歐賽斯固定的項目匯報(分享)日。2024年1月29日(周一),引擎6群總監孫軒分享了《XX項目售前方案的共同學習》,歐賽斯創始人&首席策略官何支濤對報告進行了專業點評。因項目保密需求,品牌名稱暫以XX代替。XX這個項目還是蠻有意思的,主題是Campaign類數字營銷。大家都知道,歐賽斯發展早期有兩塊業務,一個是品牌全案服務,一個是數字營銷。公司最早就是靠數字營銷的落地執行來養活的。我們早期數字營銷業務的量,是超過品牌全案服務的。
最初我們簽的第一個項目是腦白金數字營銷整體策劃。腦白金的微信公眾號都是我們幫他們建的。那時候是微博時代,還幫他們做了一個微博端Campaign活動,一次微博活動給他們增加了100萬粉絲。后面我們又做了一系列的數字營銷項目,如三棵樹、克明面業等。
01如何做Campaign類數字營銷
1所有公司都是內容公司
現在大家做品牌全案服務可能覺得很忙,但是五六年前的春節比現在忙,因為客戶都要趕春節檔期做營銷,而數字營銷是要落地的,要執行出來的,相比而言比現在更忙。
數字營銷業務更偏重于創意,創意往往在人身上,比如現在有很多創意熱店,一般是幾個創始人,創意能力很強,人走了店就沒了。這個跟人高度相關,很難積累,復利效果弱一些,所以就沒有加大投入了。而且當時我們的品牌業務增長比較快,因為品牌咨詢業務積累性更強,更容易積累。
歐賽斯的老策劃人,像UNA、UKI,都做過這樣的數字營銷策劃,能力都是比較強的。以前我們做數字營銷策劃,在市場上要跟別人競爭的。競爭對手是誰?天與空、環時互動等,環時互動為杜蕾斯做策劃的,那個時期是當紅炸子雞,我們都是跟這些公司去競爭的。
我們公司的定位叫數字化品牌全案公司,很多同事對這個定位感受不太強烈,但實際上我希望所有的項目小組、事業群,都能夠實施完整的數字營銷策劃方案,都有這樣輸出完整方案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以讓我們跟友商比起來,更加具備競爭優勢。
今天我們特地讓孫總分享的XX,是一個典型的Campaign類數字營銷方案。最近我們做得比較少,當然也有在做,這確實應該是各個事業群的一個必備技能,因為未來的所有公司實際上都是內容公司。
為什么所有公司都是內容公司?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都在手機上獲得信息。消費者在手機上刷內容、看內容,消費者眼球注意力在哪里,營銷就在哪里。現在內容的生產量比以前是呈現指數級的增長,一天的內容量可能等于十年前一年的內容量。如果企業不懂內容生產,在未來競爭中比較難生存。
這個內容包括很多種,Campaign類的分發內容也可以是某一個點的深度垂直的廣告性內容,這是兩種不同的內容形態。Campaign相當于打一個組合拳,“啪啪啪”打組合拳,一年打12拳,這是年度Campaign干的事情。還有一種,拍一個洗腦視頻,然后集中所有的火力、兵力,在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或者一個月里大投放,就像李小龍一樣,就練一條踢腿,就一招惡狠狠地打。
這兩種內容是不同的,不是說A和B之中二選一,它是在公司的不同階段、不同情況下,選擇的最佳營銷方式。一般像世界500強企業大公司,如保時捷等知名品牌都會選用Campaign營銷,這是標配,是必備的。
做Campaign的創意公司,往往服務的都是比較大的企業,也是國際4A公司以前比較強的項目,當然不是國際4A來做創意的。
這種Campaign營銷,一般是在國際4A公司有很強的工作經驗之后,跳槽出來再和幾個人一起做一家公司,以強創意、強輸出能力,去服務大企業。成長型企業很多時候要集中兵力,找到一個最佳的時機點,找到一個定位,找到一種強勢的內容分發方式,形成出圈的能力。
2數字營銷的兩種內容:沉淀型復利性內容、樂創型話題內容
做內容有兩種,第一種叫沉淀型復利性內容。這種內容可以沉淀下來,能夠復利,能被搜索占領,能被算法捕捉。第二種內容叫樂創型話題內容。
基于維度分類法,還可以分類成兩種內容視頻,一個是垂直深度的內容,還有一個叫網紅流量的內容。比如我們歐賽斯做的視頻,現在對外分發的是垂直深度內容,就是在一個專業主題里面不斷深入、深挖,不斷做專業、專注的專業內容。什么叫網紅流量內容?大家網上經常刷到的張琦知識視頻,就是網紅流量內容。這兩種是不同的方向,也是一個公司的戰略取舍。
我們現在的戰略取舍是,站在了“垂直深度”內容方面,不站在“網紅流量”這邊。因為網紅流量內容要迎合大眾需求,迎合客戶,也就是迎合大眾內心的“7宗罪”的東西,包括“有爭議的、有投資取巧、有賺錢方法、怎么立刻發財、怎么落一個大招能夠把事情搞定、怎么暴富、有些色欲”等這些內容是最有流量的。如果做深度垂直的應用內容,流量是比較小的,但是這種戰略選擇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我認為,如果做網紅流量的內容,可能以后就就做不了咨詢行業。因為網紅流量的內容太膚淺了,面非常廣,目的是讓全世界都知道,適合帶貨、賣流量、賣普通產品。但一個真正有深度的企業家,最后一定是購買專業,要看到很深入的專業內容。
比如說,某客戶買了這個專業內容,這個專業深度要求“在腳下面1萬米洞的深度”,垂直深度非常深。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想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內容,你的內容要跟業務是不是匹配。這是一個戰略選擇問題,戰略選擇一定要非常清晰。
3Big idea大創意的傳播路徑
怎么把Campaign做好?本質上就是通過分配機制,把內容有效地分發出去。
4A公司的話語體系里面一般有幾個關鍵詞,第一個叫Big idea,需要一個年度大創意。Big idea之后,把年度內容編排,需要有一個節奏,第一季度干什么、第二季度干什么、第三季度干什么、第四季度干什么,然后每個月排布。這個節奏大家可以用起承轉合去理解,在一般的市場品牌教科書里面說的是預熱、植入、高潮、收尾或延續等詞語。
節奏之后要有話題和熱點,在一個Big idea下面統領一系列話題。這個話題在廣告行業叫Key Message,就是要給消費者傳遞一個一個什么Message。Key Message之后,要有creative創意,不能冷冰冰將Key Message傳遞給消費者,要變成一個帶有創意的東西。
這個創意是什么呢?
把創意最后落地,就是圖片、視頻、文案或者這幾種相互融合。比如病毒化的gif動圖系列、表情包系列、一首歌、一個走心的視頻,都在傳遞Key Message,都是基于Key Messag創造內容。基于創意的內容出來以后,要投放到一個載體上。這個載體以前是微博,現在是兩微一抖。
我們做腦白金數字營銷項目時,主要投放載體是微博,通過微博傳播出去。投放時候要選擇媒體,選擇內容露出的地方,之后就需要有Mechanism(機制) 。
Mechanism是什么?
實際上它是一個傳播落地的路徑設計和路徑機制,比如說這個話題內容,我先找了幾個托傳播。比如我找了一個素人,但素人可能是我安排的,和官方沒有明顯關系,這就是個傳播落地路徑。之后,通過幾個安排好的達人轉發,達人轉發了以后又有幾個大V號轉發。比如李佳琦,付了費用,他就幫你轉發。這個是傳播路徑設計,通過這個傳播路徑,帶動了一系列的后續的傳播。你要有這個路徑設計意識,要對傳播的規律比較了解。
再下面就是資源。一個好的內容、一個創意,如果只找幾個素人轉發,掀起的風浪太小了。需要找一個超級大號,比如羅永浩和東方甄選董宇輝轉發一下,那就不一樣了。他們目前正是大眾注意力的焦點,可以通過他們來放大你的資源。
這幾個Big idea路徑,從大創意、節奏、key Message核心信息、傳播載體媒介(Vehicle)、客戶傳播機制,到最后的傳播資源,就這幾個路徑步驟,基本上就把年度分配的營銷計劃搞清楚了。
大創意是什么?就是帶上一個創意,把這個話題搞大,把熱點搞大。注意,所有的一切最終都要圍繞著核心價值定位,否則這種創意就是耍流氓。現在很多廣告公司整個的傳播都沒有圍繞客戶的戰略走,實際上這個傳播不是太有效,這也是我們這樣的公司和友商很大的差異。所以只要你寫的出來,我們做的Campaign依然有競爭力。
這種方案的組合其實并不難,是比較好寫的,但是它需要很多創意,越年輕的小朋友可能越好寫,因為他知道話題熱點,腦洞創意比較大。
當然,還有一個難度,有些東西要在方案中直接呈現出來。比如說做一個gif動作,這個視頻得直接做出來。如果是一首歌,要直接唱出來。這種所見即所得的征服力比較強。
我們形成競爭差異化的東西是什么?是我們基于戰略定位的差異化。和天與空公司競爭、跟環時互動公司競爭,我們也依然能競爭過他們。不是說他們善于搞Campaign,我們就打不過他,因為他們對戰略、對商業的理解比較弱。這些公司的幾個創始人都是搞創意的,在商業上理解是不可能太深的,我們不用發怵。
基于戰略定位的品牌傳播就叫“定位型種草”,種個草都要定位型的,如果“種草”不定位就會完蛋。所有“種草”的內容,形式可以千變萬化,可以非常搞笑,非常有創意,但是它內核中的一個點一定是保持一致的,這個點叫核心價值(Core Value)。否則寫的內容千變萬化,寫了好多不同內容,沒有一個聚焦點,都是無用功。核心價值是在Big idea之上的東西。
大家一定要注意,有核心價值才有Big idea。Big idea只是讓這個核心價值講的不枯燥一點。三棵樹的核心價值叫做“健康漆”,但不可能每年講都健康漆,多乏味,沒有傳播力,所以每年要基于核心價值搞個Big idea熱點話題出來,今年這個Big idea、明年那個Big idea,讓它更具有煽動性,更具有動態傳播性,把話題搞得大一點,事情搞得大一點,能夠帶動后面的傳播。這就是Big idea做的事情。
Big idea要基于核心價值,統領節奏,再統領Key Message,再統領Creative(創意),再統領傳播機制,再統領Resource(資源),最后落地,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案。
以上是對整合數字營銷過程的一個介紹,希望未來每個事業群都比較強,能夠出這樣的數字營銷方案。
第二,這種整合數字營銷方案是比較好寫的,難的地方不是寫這個方案,而是把它做成一個營銷內容,越做出來越有效果。它不是一個理性邏輯的推理,玩的不是左半腦,而是落地的手上功夫。
02如何用好營銷的兩種經典工具
我寫過相關文章,“種草”不是種幾株草就有效果的。現在做內容無非是兩個,一個是內容量是足夠大,都圍繞著一個點來打,另外一個是內容的濃度足夠高。
第一種,種草內容量足夠大
現在種草不是種個100篇、200篇,也不是種個1000篇、1萬篇就夠的,而是要打底萬篇打底,而且必須是高質量,才能從量變到質變。這一萬篇要圍繞一個中心點,就不是種一個“草”,而是種出一個“小草原”出來。
因為現在種草的人太多了,外面滿世界全都是草,一大片草原,你種了兩棵草,別人根本不可能看到。只有種出小草原,可能還能被注意到。
第二種,種草內容濃度特別高
現在出現了很多洗腦式廣告,“找工作就要找老板談,找老板談,找老板談,找老板談”,搖頭晃腦的夸張形式,大資源投放,這種瘋狂的廣告內容在二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時我們都是要拍唯美的、漂亮的廣告。但現在就變得非常合理,為什么?
主要是傳播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要在一個極致的點突破才有機會出圈。要么是量,要么是極致,處于中間的模式都歇菜,不太有機會出來。
很多傳播問題,表面上是傳播,回到最后還是定位問題、戰略問題,甚至是企業組織管理的問題。如果這些沒有做好,傳播無論如何都是做不好的。
歐賽斯有兩個工具,一個叫核心價值推導模式,這個工具實際上是很強大的,我們很多小伙伴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工具。另外一個是我們的教科書里的工具——SWOT分析工具。
1核心價值推導工具——歐賽斯“16字訣”
怎么推導核心價值?
很多小伙伴希望有一個邏輯性更強的推導方式,這個核心價值推導工具就是。它是一個極具包容力的工具,比定位甚至還更包容。品牌定位里有特勞特的品牌定位,還有邁克爾·波特“定位”,這兩個還是不同的定位。邁克爾·波特講的是企業的戰略定位,特勞特講的是更前端的心智定位。
現在我們國內的同行,往往只能做一個方面的東西,不兼容另外一些,但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推導工具推導下來,能兼容功能價值、情感價值、自我表征價值和資產價值,四個點都能兼容,這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第一,要找到行業發展階段
在行業發展早期的時候,還有大品牌占位的機會,能有機會空位和發展機會。到了行業成熟期,肯定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洞察完行業以后,首先要找到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在行業階段里面你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到了行業發展后期階段,要做品類分化、高端分化,在發展初期的時候,不用做高端分化。品類還沒有發展起來,怎么做高端分化?
要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找到行業中的機會,找到趨勢。趨勢是什么?就是消費者購買驅動力。消費者購買的核心驅動力,就是消費者的痛點。
第二,找這個需求滿足的不充分
第三,找到隱藏的需求,找到新產品的最大購買動機,這個肯定是有機會。
我們在研究日化的時候,發現阿道夫洗發水叫香氛洗發水,就是留香能力比較強。把“留香”這個需求點放大,它就開辟了一個新的細分品類——“留香”,這就是一個沒有被充分滿足的消費者需求。
我們品牌咨詢行業有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一個叫瞄著競爭對手建立競爭優勢,第二個叫“泡妞”理論。競爭無所謂,我只要滿足客戶的需求;競爭沒關系,最重要的是滿足“妞”的需求,這是兩個不同的理論。這兩個理論其實都有邊界,都說明了一部分問題。
像XX 所在的市場,就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大家已經正式要開始打仗、決戰了,你不瞄著競爭對手,怎么會有機會?就像我們Dang歷史上打仗一樣,到了四大決戰的時候,你不看國民Dang的劣勢,這個仗怎么打?這個已經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時候,必然要瞄準競爭對手、建立競爭優勢。
在行業早期時候,可以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比如餐飲行業,是消費者需求多樣化特征的行業,消費者不會只吃一種菜,因此餐飲行業里面更容易實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我今天要吃黃山菜飯,明天要吃酸菜魚,后天要吃酸辣雞。消費者有各種需求,都需要得到滿足。
但是,到了互聯網行業市場,消費者可能剛開始點美團外賣,到了最后只選美團,或者再過一個月了,只選餓了么,這個是贏家通吃。
為什么是贏家通吃?
因為互聯網平臺的客戶遷移成本是0。比如小何做了一個平臺業務,他比我做得好一點,因為遷移成本是0,所以消費者都遷移到小何的平臺,導致我的平臺上的消費者全沒了,贏家都通吃了。
不同行業的競爭情況不一樣,如果在這種贏家通吃的行業里競爭,你不瞄準競爭對手,你怎么打?一丁點機會都沒有。所以一定要審視競爭中間的機會,根據行業情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來做選擇。
市場上有時候可能會有些機會,但是你搞不定、hold不住。比如說我們現在想做300億以上收入規模公司的戰略咨詢,想做麥肯錫這樣的業務,行業客戶肯定有這個需求,但這類企業戰略咨詢業務,跟我們的資源比例不匹配,不適合我們。
第一,不是說市場沒機會,而是我們要篩選,找到核心價值發展趨勢,這就是“行、敵、我、客”四情。
“四情”包括行業洞察,就是找到所有發展機會,把它列出來進行篩選。
首先,這個點是不是市場最感興趣的,有沒有觸動力;
第二,能不能具有強競爭性,能不能定義別人、定義自己。
因為核心價值是未來所有產品賣點的一個集合共性,共性是核心價值點,具有包容力,否則它只是做了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做完了以后,就擴張不了了。能不能支撐核心價值點,在價格更貴的情況下賣得更好,然后才是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才能準確定位。
我們歐賽斯的“16字決”,是在大的框架下進行推導。我們現在也碰到一些項目,它的戰略定位需要邏輯更鮮明的推導,我們就按照這個邏輯去推導。這個工具其實很強,不僅能夠定位功能價值,也可以定位情感價值,還可以定位表征價值。
2第二個,SWOT分析工具
所有我們能夠用到的最好的東西,往往是在我們的教科書里。現在很多小伙伴對教科書不太重視,但是實際上你在大學里學習的這些教科書,才是真正最經典的。能定義為教科書的,都是篩選過的、經過了幾十年沉淀的精華。現在好多網紅的熱門東西,都經不起時間的沉淀檢驗,不會成為教科書。大家一定不要看不起教科書,教科書才是最牛X的。
SWOT模型工具就是屬于教科書級的。大家都會套這個模板,但是所有方案里的SWOT策略有什么具體作用,很多人也不會太深入思考。實際上,寫好SWOT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它里面還包含有四種競爭戰略。SWOT:Strength(優勢),weakness劣勢,Opportunity市場機會,threat威脅。
一般我們做定位就是抓住優勢、利用機會,尋找市場上的增長機會。有這個機會,正好我們有優勢,那就抓住優勢、定位機會,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增長型戰略”。我們服務的易太超跨越型增長,正是企業趕上了行業的增長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它就是采取了增長型戰略。
但是,如果市場正好有機會,但是又是你的劣勢,你怎么做?
這兩年,在品牌定位行業里面,我們咨詢行業明顯的趨勢在哪里?
一是,央國企的訂單量在增加,央國企你是否可以搞定?
我們感覺到了這種需求機會,發現市場在向這個方向發展。如果內部沒有這個優勢,但是市場有機會,就要利用自己資源改進自己,然后抓自己優勢,從而扭轉劣勢,這也是種戰略。
二是,這兩年國內企業出海是趨勢,品牌出海做國際業務比較多。
這對品牌咨詢公司來說也是機會,那么,歐賽斯要考慮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我們的資源優勢是什么,這都是要思考的。
我們有國際化基因,我本人是有這個基因,具有國際咨詢公司及美國公司經營經驗,對老外的需求還是比較了解,還是能夠抓住這出個海機會的。我們有一些友商對老外的需求不太了解,他們要做的話,就有明顯的劣勢,要充分改善自己才可能有機會。
還有一種戰略是“扭轉性戰略”。如果企業自身是劣勢,外部有機會,可以采取“克服劣勢、利用優勢、抓住機會”這個“扭轉型戰略”。
如果企業自身是劣勢,外部有威脅,這種情況如何辦?那就是防御性戰略。如果企業在市場上沒有機會、只有劣勢,那就只能收縮業務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要非常清楚,先把這一畝三分地守住,在這個市場先活下來再說,在市場上牢牢茍住、守住。
如果企業自身有優勢,外部有威脅的情況下,還可以采取“多種經營戰略”方式,要保持警惕、多種經營。
總結一下
今天講了兩點
第一
怎么把Campaign數字營銷,基于話題、熱點、年度的、數字營銷策劃做好;
第二
在我們的策劃服務項目時,怎么充分用好一些最經典的基礎工具。
謝謝大家,我的點評結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