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社交時代 或許永遠不會到來
據CCN消息,Facebook收購了由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創立的區塊鏈公司Chainspace。據稱,Chainspace是“一個行星級智能合約平臺”,該平臺使用“分布式網絡,以實現可擴展性、速度和隱私”。
Facebook此舉引來了很多猜測,有人認為區塊鏈社交要到來了。
從Facebook近一年以來遇到的麻煩來說,其涉足區塊鏈確實有這個可能性。
社交媒體之癢
時間回到2018年3月,Facebook因數據泄露事件,遭到廣泛用戶的強烈批評和抵制,掀起了一股“刪除 Facebook”運動。受此事件影響,Facebook市值在兩天內縮水了500億美金。
這種氛圍也蔓延至其他社交媒體和科技企業,Twitter股價下跌1.7%,Snap下跌3.5%,谷歌下跌了3.0%。
用戶對社交媒體平臺的信任仿佛在一時間崩潰。
實際上,不少大企業發生過泄露用戶數據的例子。如Target 1.1億顧客數據失竊、Linked In賬戶信息被售賣等等。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為了獲取一些便捷的服務,在互聯網留下的信息和痕跡越來越多,也變得越來越透明。到現在,用戶在各大企業或平臺面前,幾乎如同赤身裸體一般。
我們會接收到各類推銷短信和電話的騷擾、被殺熟、“精準營銷”、“用戶畫像”不正是企業對包括用戶隱私在內的數據的分析結果嗎?若僅僅是產品的推薦,還不至于讓用戶的大動干戈。
Facebook此次事件導致用戶的個人權益和利益受到了損害,甚至里面可能牽涉到國家決策問題,這是它引起眾怒的原因。
社交媒體會利用用戶數據的原因不難想象,正是盈利模式的單一導致了它對用戶數據的依賴。從免費提供服務吸引用戶,到流量變現,廣告、游戲、增值服務等都是很好的盈利模式。但就Facebook來說,廣告收入占了總營收的將近99%,所以對用戶分析得越透徹,越有利于廣告收入的最大化。
那么隱私泄露就是一個很尋常的事情,這是社交媒體一個病癥。
除此以外,內容質量不高、假新聞也是讓用戶咬牙切齒的一個問題。
或許,也有部分用戶對傳統社交媒體已產生厭倦的感覺,沒有了一開始的新鮮感和浪漫。
這些問題都如同螞蟻啃噬一般,如果不加以改善,總有一天會決堤。
在這些傳統社交媒體陷入困局之際,一種新模式的社交媒體也在悄然出現。
區塊鏈社交的騷動
區塊鏈社交是人們提出的一個應對之策。
用戶隱私之所以有被泄露的可能,在于其集中在平臺手中的原因,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數據回歸用戶手中。
如果能夠不必通過中心化平臺,實現端對端通信,同時,對通信進行不對稱加密,則可以杜絕信息被攔截、篡改;信息也儲存在一個分布式數據庫系統,可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另外如果對數據加蓋時間戳,則可實現數據可溯源,以至于數據出售,可以確定所有權歸屬。
無論是對于即時通訊,還是博客類社交平臺,用戶隱私、數據歸屬等問題都可能因此得以解決。
這就是區塊鏈社交,這是一個理想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區塊鏈社交還可以由用戶對內容進行投票打分,優質內容給予獎勵,惡劣內容給予懲罰。大眾審核和獎懲機制會對內容進行篩選,使其質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實際上近幾年已經出現了一些號稱使用區塊鏈技術的社交平臺,如Telegram、ONO、Steemit等平臺,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這是一次新技術帶來的社交模式的改變,尤其是傳統社交媒體暴露的問題在越來越明顯,區塊鏈社交對傳統社交媒體可能會是顛覆性的打擊。所以擺在傳統社交媒體面前可能就有兩個選擇,要么走向區塊鏈社交,要么殺死區塊鏈社交。
走向區塊鏈社交?
從目前來看,尚未有傳統社交媒體宣布轉為區塊鏈社交,當然傳統社交媒體變為區塊鏈社交并不容易,因為這意味著需要對網站架構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
整個業務模型基于用戶數據的全面控制的平臺分散化,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技術,而是失去對數據的控制,逛廣告的投放將會變得低效,這對于營收主要靠廣告的平臺可能會是致命的打擊。
Facebook雖然宣布進軍區塊鏈,收購了區塊鏈公司Chainspace,但是從種種蛛絲馬跡來看,將其用于金融的可能性會更大。
所謂任人唯賢,Facebook新的區塊鏈部門由原Facebook Messenger的主管馬庫斯(David Marcus)領導,他曾是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董事會成員,也曾出任過PayPal總裁。
而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稱,Facebook正在開發一種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可以讓用戶通過其旗下的即時通訊應用WhatsApp 來轉賬,其將首先用于印度的匯款市場。
除了Facebook,其他社交媒體巨頭也有研究區塊鏈技術,但應用方面,卻不盡相同。
Twitter首席執行官杰克·多爾西(Jack Dorsey)曾表示,該公司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潛在應用。當被問及區塊鏈技術對公司可能有哪些潛在應用,多西表示,區塊鏈可以用來打擊錯誤信息和騙局。
國內,騰訊早早就踏足區塊鏈,但是從其區塊鏈版圖來看,主要還在金融、baas、游戲、物聯網、醫療等方面,唯一在微信上推出的還是電子發票的應用。
從目前來看,這些巨頭對于區塊鏈社交的興趣并不是很大。
殺死區塊鏈社交?
對于這些老牌社交媒體產生的病癥,區塊鏈可以一定程度上對癥下藥,可是巨頭們卻興趣寥寥。
那么出于對可能會壯大起來的對手的警惕,是不是要盡早采取措施遏制?
上個月,一款號稱可以端對端的加密通訊,全方位保護聊天隱私的聊天軟件inchat,因涉嫌抄襲微信,而被狀告,海淀法院對其作出了訴訟禁令。
這件事可能會讓人有這方面的聯想。
但實際上,我們或許有些高估了區塊鏈社交的能耐。即使巨頭們袖手旁觀,區塊鏈社交也不見得能輕易發展起來。
對于博客類社交平臺來說,即使通過用戶投票打分的形式也未必能提高內容質量。國內外出現了不少此類平臺,讀者點贊可以獲得收益,這導致一些用戶為賺取獎勵而惡意刷贊。
另外,把內容審核的權利讓給大眾,也不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而且一旦有人有意傳播惡意信息,將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而對于加密通訊,還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點,就是與監管的沖突。
加密通訊可以提供?個完全私密的溝通環境,雖然可以保護隱私,但是本身也帶有躲避監管的特性。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它傳遞信息傳播非法內容,這會造成不小的風險。
實際上,繼蘋果和美國政府之間的一起手機數據破解風波后,一些科技公司都采取了保護用戶隱私的手段,進行數據加密。如Facebook Messenger和谷歌旗下的聊天工具Allo都推出了用戶可選加密的功能。
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也宣布引入聊天內容加密機制,采取端到端加密。不過因為在巴西拒絕向警方提供一起販毒案件嫌犯的信息記錄,WhatsApp被巴西法院凍結了公司的資金。
若想實現完全的隱私,則會產生更大的危險,這或許也是眾多社交媒體不愿發展區塊鏈社交的原因。
筆者認為,社交產品還有很大的潛在機會,正如前面所說的,無論是隱私問題,還是廣告、信息真實性等等問題,傳統社交媒體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則留給后來者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大。
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社交主流人群的變化,用戶的喜好和需求也會有所不同,這也給了創新者后來居上的可能性。
2019年1月中旬,三個挑戰者向微信同時發起進攻或許可以說明,人們在覬覦著這個寶座。
如今或許又快到了社交媒體新老交替的一個時間點,區塊鏈社交會成為一個挑戰者。但是,如果獎懲機制不完善、新聞真實性不能解決、隱私與合法的矛盾不能調節,那么想靠區塊鏈開啟一個新時代就是無稽之談。
本文首發韭菜財經,公眾號ID:jiucaifin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