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廣告的幕后英雄,傳奇人物Lee Clow宣布退休
廣告界的傳奇人物TBWA的首席創意官李·克勞(Lee Clow)宣布退休了,不過還沒準備徹底退役的Clow,仍會在TBWAMedia Arts Lab擔任名譽主席。
現年75歲的Lee Clow在50年前加入了Chiat/Day廣告公司(也就是現在的TBWA/Chiat/Day)擔任美術指導,之后成為創意總監。他與蘋果公司密切合作了將近30年,推出了《1984》超級碗廣告以及1997的《Think Different》等著名案例,蘋果的CEO庫克說:“他幫助蘋果公司度過了充滿挑戰的時代,他的作品激發了觀眾將視野放到更遠的未來。”
可能是非常喜歡蘋果這個客戶,Clow還在2006年成立了TBWA/Media Arts Lab,旨在將Apple作為唯一的客戶提供服務。
Lee Clow認為廣告是一種藝術,一種媒體藝術,能喚起人們的情感,要讓消費者大哭大笑。或許就是這樣的態度和理念,讓他創造出了不同凡響的作品。
Clow選擇在2月14日情人節這天退休,并為TBWA的所有員工寫了一篇《致廣告的情書》:
翻譯:
Jay Chiat喜歡在情人節的時候給公司送情人節禮物
我從來沒有寄過一個
不過我認為這是一個結束Chiat/Day 50周年的慶祝活動、以及我在公司的旅途的絕好方式
在Jay 10月過生日的時候,我在慶祝Chiat/Day 50周年的派對上告訴所有人我即將正式退休
我花在叫做“廣告”這件事上的這些年,一直以來都非常有趣,有挑戰、有回報、有時令人發瘋、有時令人痛苦,不過最多的是享受
我不會把它換成任何其他東西
每天都和最聰明、最自由、最熱情的一群人一起工作
我們的目標是把信息傳播給世界,能引起人們談論、甚至變得很有名
它們讓人們大笑、讓人大哭、讓人思考、發現新的東西、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甚至來買產品
成為媒體上的藝術家
記住那些有趣的、瘋狂的、聰明的、不聰明的人、合作伙伴、客戶、導師
我們相互挑戰、相互鼓舞、讓對方變得更好
所以這是一封致“廣告”的情書
這個瘋狂的工作給了我一切
友誼,驕傲,成就和愛
祝愿我過去50年來所認識的所有人,以及要在將來繼續努力的每一個你們
情人節快樂
翻譯:FAY
那么現在就來回顧一下,這個在廣告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傳奇人物所打造的幾個經典作品吧。
1、Apple-《1984》
這支廣告首播于1984年1月22日的超級碗,一時間引起轟動,美國的三大電視網和將近 50 個地方電視臺都在超級杯后報道重放了《1984》,有效傳播量驚人,幾乎有一半的美國人看過這支短片。
廣告是為了宣傳當時蘋果將在1984年1月24日發售的世界上第一臺采用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電腦——Macintosh(簡稱Mac),而這一天對于計算機的發展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984》這個名字來自于英國著名政治諷刺作家喬治·奧威爾的一部虛幻預言小說,小說中的主人公溫斯頓·史密斯在虛幻中的1984年生活在一個叫大洋國的極權專制國家,他的世界被“黨”和它的領導人“老大哥”所控制。“黨”和“老大哥”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定量食物,頒發衣服,還約束人的思想和行為。溫斯頓由于和自由派女子朱麗婭相愛而被雙雙拘捕,送去勞改。在飽受饑餓、折磨、毒打和“教育”后,他終于向“黨”低頭,背叛了朱麗婭的愛,說出了“我愛老大哥”。
作品中奧威爾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留下了一個壓抑、嚴酷的反烏托邦式結局。
蘋果這支《1984》的短片中,一群被剔成光頭、穿著同樣衣服、邁著同樣步伐、表情木訥的人被帶到昏暗壓抑的房間里,聽著屏幕上的人喋喋不休地說著什么是PC,這是一個和所有人穿著都不一樣的白衫紅褲的女性沖進來,將手中的鐵錘狠狠砸向屏幕中這個象征精神控制者的“老大哥”。
旁白說道:
On January 24th, Apple Computer will introduce Macintosh.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1984.(你將會見到為什么 1984 將不會成為“1984”。)
短片導演說,《1984》表達了蘋果的理念和目標:讓人民而非政府或大公司掌握操縱技術,讓計算機變得普通人可及而非控制人的生活。
這支廣告由蘋果教父Steve Jobs策劃、Lee Clow制作腳本、獲得奧斯卡的Ridley Scott擔任導演,毫無疑問這支廣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Mac發布100天的銷售額就超過1.5億美元,甚至超出蘋果自己的預期。
2、Apple-《Think Different》
這支長達一分鐘的廣告缺涵蓋了多個歷史人物: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鮑勃·迪倫(Bob Dylan)、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約翰·列儂(John Lennon)、小野洋子、 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愛迪生(Thomas Edison)、阿里(Muhammad Ali)、特德·特納(Ted Turner)、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甘地(Mahatma Gandhi)、艾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吉姆·漢森(Jim Henson)、青蛙柯密特(Kermit the Frog)、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畢加索(Pablo Picasso)。
短片最后以一個年輕女孩Shaan Sahota睜開眼睛作為結尾。
這支廣告誕生于1997年,曾經辭職的喬布斯剛剛回到蘋果,處境非常艱難,當時蘋果的損失已達到數億,唱衰蘋果的文章比比皆是。這時Lee Clow認為蘋果應該與影響20世紀的重要人物“結盟”,于是為蘋果提出了一句嶄新的slogan:Think Different. 這句slogan也一直從1997年被用到了2002年。
廣告想要傳達那些有獨立思想、拋棄世俗眼光不甘墨守成規、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人想要表達自己的熱情、創意、個性,這種超越自我、改變世界的訴求。
“Think Different”曾用于知名的電視廣告、數個廣告印刷品以及數個蘋果公司產品的電視廣告與廣告印刷品中,蘋果也向全國的公立學校贈送了不同人物的廣告海報。
科學家、物理學家——Albert Einstein
懸疑驚悚電影大師——Alfred Hitchcock
美國女飛行家——Amelia Earhart
美國攝影師——Ansel Adams
DDB創始人——Bill Bernbach
美國創作歌手——Bob Dylan
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Buzz Aldrin
英國喜劇演員——Charlie Chaplin
意裔美國電影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
皮克斯電影《蟲蟲危機》主角——Flik the ant
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人類學家——Jane Goodall
美國木偶大師——Jim Henson & Kermit
美國電影制作人——John Huston
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士”成員和他的妻子——John Lenon & Yoko Ono
印度獨立運動時期政治精神領袖——Mahatma Ghandi
美籍希臘女高音歌唱家——Maria Callas
美國舞蹈家和編舞家——Martha Graham
美國作曲家——Miles Davis
美國拳擊手——Muhamed Ali
南非總統——Nelson Mandela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Pablo Picasso
美國平面設計師——Paul Rand
美國慈善家——Ted Turner
美國發明家、科學家——Thomas Edison
3、Apple——ipod《Silhouette》
由Chiat / Day藝術總監Susan Alinsangan和擔任導演的Lee Clow以及前DJ James Vincent合作,于2003年一起設計了iPod的色彩剪影廣告。
整支色彩剪影廣告都充滿活力,音樂采用搖滾,流行和嘻哈音樂,背景色彩鮮艷,視頻中的人物使用iPod聽歌并隨之舞動。耳機采用白色的設計,與彩色的背景和黑色的剪影淪落相得益彰,而白色的線條也使白色耳機成為了iPod的標志。
雖然這一系列的廣告大受好評,但是起初在向喬布斯展現這個campaign的時候,他并不喜歡這個idea,他不確定這個廣告是否能引起好的效果,因為廣告中并沒有詳細地展示產品也沒有解釋iPod的功能。于是廣告的設計師建議文案加上“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你的口袋里有1000首歌)來解決這個問題,也最終說服了喬布斯。
以前的Apple廣告通常會在白色的背景上展示高質量的產品照片,將重點完全放在產品和工藝上,而色彩剪影的廣告作為一種戰略轉變來說非常成功,成功地將重點轉變到“購買情感”上。
TBWA和Apple之間是最親密的合作伙伴,蘋果基本所有的廣告都來自于TBWA,早到《1984》,近到賈樟柯的《一個桶》(出自TBWA 上海)。在Lee Clow看來,喬布斯是朋友也是他合作過最好的客戶,他們一起創造了許多時至今日都非常經典的廣告。
當然除了蘋果之外,他還為包括佳得樂,百事可樂,阿迪達斯的知名公司服務,打造了許多著名的經典案例,比如Energizer Bunny的“Keeps going and going”的slogan以及Adidas非常著名的“Impossible is nothing”。
而如今Clow也要退休了,奮斗到75歲的他想必對廣告懷著無限的熱愛,就如他那封《致廣告的情書》中所寫的一樣,廣告給了他一切,友誼、成就、愛。他的職業生涯結束了,但是關于他的傳奇會持續延續,他所創造的作品會激勵著無數在廣告業里摸爬滾打的年輕人堅定方向。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