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沒有這三大能力的品牌,都將被周期所淘汰
周期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又常常談新的話題。
其實中國從古代對周期就有自己的認知,像“生死有命”,“順勢而為”、《易經》所講的“否極泰來”等這些詞背后,都表達了對周期的敬畏;
英文的一些俚語,“Go with the flow” “Ride the wave”,表達的也是類似的意思。
萬物皆有周期。
而當下的中國,各行各業正面臨著經濟周期、技術周期雙重疊加的影響,不確定性成為當下社會的主旋律。
而在這個期內,我們時常觀察到“速生速死”的現象:一方面,享受時代的紅利,乘風而起;另一方面,又隨著時代紅利的消失,迅速走向滅亡。
這樣的例子在近幾年大熱的新消費品牌身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果真是“網紅易,長紅難”嗎?
但我們也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國外品牌,歷經百年依然覺得年輕,依然是當下消費者主流的選擇。
優秀企業往往具備慰平行業發展周期并再次起飛的強大能力!這種“能力”到底是什么?
我的觀點:一是,供應鏈能力;二是,深度分銷能力;三是,心智認知能力。(搜索公眾號:湯飛)
01 供應鏈能力
著名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說:“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當下真正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1.供應鏈是資源配置的效率
效率,是宇宙的總法則。
供應鏈,意味著資源配置的效率。
供應鏈能力高低直接反映在企業成本模型、毛利、現金流使用效率等財務指標上。
2.起勢在流量,成敗在供應鏈
在過去10年里,中國消費品投資賽道非常熱,在新人群、新需求、新供給的背景下,食品飲料、服裝、美妝個護、電器等領域,我們都能看到優秀的品牌公司崛起,中國消費者對于新國貨的自信也在快速建立。
這些受到資本熱捧,正在嘗試跨越周期的新消費品牌,他們具備什么共性?創始人都是極致的產品主義者,另外他們都非常重視研發和供應鏈。
也就是消費賽道投資圈一直流傳的這樣一句話:起勢在流量,成敗供應鏈,重生在科技。
案例:
倍思成功的真因:深圳數碼配件供應鏈
我們服務的倍思客戶,從2012年起步,8年從0爬到15億的規模,而疫情三年更是實現15億到50億的躍升。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倍思能在短時期內成為數碼配件品牌的消費者首選TOP3,有三大成功的真因:一是,產品的再設計能力,何總工業設計出身,是公司最大的產品經理,倍思的產品美學,是“產品+體驗”的美學;二是互聯網電商的紅利;三是,依托于深圳數碼配件供應鏈,供應低成本、快效率,為數碼配件“逐草”行業的特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句話總結,無論是穿越了多輪周期的偉大企業,還是嘗試跨越周期的優秀企業,供應鏈都是他們關鍵的勝負手。(搜索公眾號:湯飛)
02 深度分銷能力
如果營銷是一場戰役的話,終端就是營銷的決戰現場,也是品牌的終極戰場。
得終端者得天下。
正如任正非所言,終端真偉大!
而終端真偉大的前提,唯有笨功夫、笨人、笨公司,才能實現壓倒性勝利。
品牌勢能下的渠道下沉
中國本土營銷鐵律,是品牌勢能下的渠道下沉。
今天成功的品牌,很多就是憑借其廣泛的知名度實現強大的分銷網絡,迅速占領市場。
通過上萬家經銷商、數十萬家分銷商,構建起數百萬個深度分銷網點,把產品呈現在數億用戶面前。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多元市場形成巨大的戰略縱深。這種戰略縱深今天仍然保護著許多區域品牌,使其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這些區域品牌,憑借著毛細血管般的存在,就算頭部品牌打進來,也無法打過,正如俗話所言,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深度分銷案例之好太太
我們服務的好太太品牌,是深度分銷能力建構的典型代表。
20多年里,在全國區域有3萬多個網點。不僅網點數量多,深度分銷能力強,好太太最為牛逼的一點是,將分銷網點還當成廣告位使用。
一個門頭就是一個廣告位,1000個門頭,就是1000個廣告位。30000個門頭,相當于有30000個廣告位。(搜索公眾號:湯飛)
這個數字非常恐怖。
深度分銷案例之迅達廚電
繼續以我們服務的迅達廚電客戶為例:
業內有一句話,在湖南,方太、老板再牛逼,也無法干過迅達廚電。為什么呢?迅達廚電的能耐就在于深耕湖南市場40年,在廣大的湖南區域,從市-縣-鎮三個不同層級的行政區,都分布著迅達品牌的體驗店、專賣店、KA、分銷網點等不同渠道業態的門店終端。
而在我們服務迅達品牌期間,從2017年率先開啟的千鄉萬鎮合伙人計劃到2023年的“巔峰行動”以及2024年開展的鄉鎮百萬大店項目,都是在深度分銷能力垂直建構。(搜索公眾號:湯飛)
03 搶占心智能力
德魯克認為企業只有兩個功能:第一,創新,創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第二,通過市場營銷,成為顧客心智中的首選。這兩個功能才是企業增長的根本路徑。
1.流量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品牌是留住人心的密碼
面對不確定性,很多品牌選擇了追逐流量,尋求短期增長,也最終在沖擊之下出現發展甚至是生存的問題,無不證明了——流量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留住人心才是。
而這個“人心”正是品牌,正是心智。
品牌定位,就是要在消費者心智中找到你自身獨特的商業位置。
意味著消費者想到某個品類,就會條件反射般想起這些品牌,品牌已經成為標準、成為常識、成為不假思索的選擇。
2.聚焦核心資產,打入消費者心智認知
如何打造品牌?
一般來說,面對陌生顧客,品牌要回答三個問題:第一,你是誰?第二,你有什么;第三,何以見得。
如果你還在研究如何奪取流量,還在玩促銷打法,你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忙。
因為你忙的不是本質,你還沒明白創新差異化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差異化價值是否打入了消費者心智?(搜索公眾號:湯飛)
3. 只有堅持品牌投入的公司,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營銷即傳播,傳播即營銷。
只有堅持品牌投入的公司才能真正穿越周期。
30年前,奧美總裁奧格威曾說:錢沒有投資在品牌上,你就會花在促銷打折上。錢投資在品牌上,品牌會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錢花在促銷打折上,則會越促越少。
所以說,有“道”的公司可以穿越30年,甚至更久,而只有“術”的公司,往往面臨“網紅易、長紅難”的困境。
100年后,依舊如此。
4.越是經濟低迷,越是大品牌越具有抗風險能力
特別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消費者只會把錢花的更穩妥、更謹慎,確定性更強、信賴感更強的品牌上。
這時候,深受信賴的頭部品牌就會聚焦更多消費者。
也正因此,大品牌的抗風險能力往往越強。
縱觀世界范圍內,戰爭、經濟風暴等因素讓中小公司受到重創,但大品牌,尤其是頭部品牌不僅能度過危機,甚至獲得更高的市占率。(搜索公眾號:湯飛)
04 向傳統品牌看齊
如何理解新消費的機會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新人類、新需求。抓住了新人類、新需求,就有機會開展新爆品,完成創新。
1.結硬寨,打呆仗
但近些年我們也看到,爆品不斷被模仿,還沒有形成護城河的時候,價格就被不斷內卷,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并且隨著某個品類越來越擁擠時,大家都在投流,流量成本遞增,最后大家都不掙錢。最后淘汰的也是這些公司。
而那些所謂傳統的,具有強大供應鏈能力、深度分銷能力、心智能力的公司不僅沒有被淘汰,還真正穿越了周期。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減少一些投流的動作,多一些聚焦到核心的問題當中去。
做確定性的、可以重復的、可以被累積的事情,結硬寨,打呆仗。
2.向傳統消費品牌學習三大能力建設
我們回頭來看,今天中國市場最賺錢的消費品牌大概都誕生在20年之前。
傳統消費品牌有大量值得學習的地方:
第一,學供應鏈能力。掌握不了供應鏈,沒有規模效應,你的1/3利潤就沒了。
第二,要學線下渠道能力,深度分銷能力。你可以看到今天的元氣森林擁有100多萬終端、妙可藍多擁有百萬級終端,本質上都學習了老消費品牌的長處,丟掉了新消費品牌的一部分特質。
第三,要搶占心智認知,品牌建設能力。雖然流量的紅利結束了,但是品牌的紅利正在展開。(搜索公眾號:湯飛)
因此,我覺得新消費真正的未來在于——
起盤時,抓住新人類、新需求和新流量紅利,利用互聯網這個陣地來低成本試錯;
起盤后,要敢于回歸傳統,從供應鏈和渠道終端入手,把分銷做扎實;
再然后,聚焦品牌核心價值,成功打入消費者的心智認知。(搜索公眾號:湯飛)
最后的話
當下的周期下,人口紅利消失、流量成本高企,這兩個增長的挑戰已經成為常態化,而線下流量腰斬、傳統電商紅利不再、興趣電商很難盈利三大挑戰也浮出水面。
對于那些立志穿越周期的企業而言,就我個人可以分享的經驗就是——
絕對的戰略定力、超前于市場的長期投入,建構供應鏈能力、深度分銷能力、心智認知能力。
在環境波動中,不被假象、噪音所迷霧,逆時從容應對,順時抓住機遇,實現長遠增長。(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