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巧妙的埋伏式營銷(Ambush Marketing)
本屆世界杯有家公司火了,不是因為它的營銷有多大手筆,而是它被世界杯官方封殺了……這是巧合嗎?不是正牌官方贊助商不要緊,來看看本文的5個品牌是如何借力反客為主。
來源: 騰訊科技
Beats耳機:越封越火爆,競爭對手遇冷
綠茵場上,觀眾為之瘋狂的除了足球明星之外,還有他們所使用的裝備。巴西世界杯開賽前,內馬爾、范佩西等諸多當紅球星在Beats的視頻廣告中亮相。盡管本屆世界杯的贊助商索尼向每位球員都送耳機,但是仍然擋不住Beats的攻勢。Beats耳機借助Ambush Marketing(埋伏式營銷)的方法,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三星: 感謝奧斯卡,感謝艾倫
本屆奧斯卡最大的亮點是艾倫發布在Twitter上的一張自拍照。雖然并未提及所使用的手機,但是照片里的三星手機十分明顯,在直播時也可以清楚的在電視屏幕上看到三星的Logo。隨著在Twitter300萬次的轉發,三星也通過這場娛樂盛宴,成功宣傳自己的產品。
Google:小Logo蘊涵大智慧
Google從來沒有贊助過奧運會,但每逢重大賽事,都會通過變換Logo以制造與賽事的關聯。在2006年的都靈冬奧會,Google的Logo與冬奧會的賽事保持驚人的一致:冬奧會主項目是滑雪時,Google上就一定會出現滑雪的卡通人物。通過小小的Logo,Google不僅省去了數千萬美元的贊助費,也使得數億網民想誤認為Google與冬奧會存在合作關系。
SK電訊:贊助啦啦隊,不僅賺吆喝
2002年,排名第一的韓國移動通訊運營商SK電訊未能如愿成為世界杯贊助商。面臨著2002年世界杯FIFA諸多規定,SK 電訊通過與韓國紅魔啦啦隊開展贊助合作,整合線上線下多種傳播方式,借勢韓國的民族情緒,實現了行業地位的鞏固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Nike:借力發力
傳統媒體是世界杯的主戰場,但在德國世界杯中,新媒體網絡獨放異彩。很多商家都想到與媒體合作展開營銷,但是Nike另辟蹊徑,選擇與Google展開合作,在世界杯期間打造免費網絡社區,為球迷提供體驗和互動的平臺,成功的宣傳了自己的品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