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頭像"紅點"狂歡的24小時【解密】
來源: 極客公園
就在這個令人糾結的處女月伊始,滿屏的小紅點令眾多「強迫癥」措手不及。
8月23日12點24分,微博網友圈圈 Fancy 發送了這天的第一條微博「#微信新消息頭像##強迫癥慎點#第一波~」,并配上了 9 個右上角有紅色圓點,內里是數字「1」的頭像。并在這一天中,一共制作了 4 波 36 個頭像。
隨后這種帶有數字小紅點、號稱「專治強迫癥」的頭像 24 日一天之內迅速在微信中蔓延,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冷卻,仿佛一場沒來由的狂歡。散場之后,留下一地孤單。
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
8月24日,8點43分。
小原是二線城市外貿公司的一名雇員。9 點上班的小原從來都在 9 點鐘正點打卡。90 后的小原覺得早一分鐘都對不起自己。
8點43分的小原正在公交車上,距離公司還有 8 分鐘的公交、9 分鐘的步行。一邊聽歌一邊刷微博、偶爾看看知乎和微信訂閱號是小原通勤路上消遣的辦法,而今天某大號的一條微博引起了小原的注意。
「微信強迫癥頭像,逼死處女座……」,其后是九個帶著小紅點還很萌很萌的頭像。小原愣了一下,反應過來用這個帶小紅點的頭像,就會騙到毫不知情的微信好友以為有新消息,但這個紅點無論如何也是無法消除的。
小原使用的由圈圈創作的+1頭像
小原毫不猶豫的長按保存,換上長發少女外加右上角紅點「1」的頭像。靈機一動,還給自己的領導發了條「領導早」的消息。
一想到自己有強迫癥、手機里 APP 更新的小紅點都受不了的領導怎么也點不掉自己腦袋上的「1」,小原愉快的下了公交車。
擴散中:更多的元素
8月24日,14點26分。
Lonely 從甘孜的藏式床鋪上醒來,外面還是陰天。Lonely 是某高校天文協會的會長,昨晚夜拍銀河,因為云的關系只能拍到云隙間斑駁的星光。
Lonely 打開微信想看看朋友們對昨晚他上傳的照片有什么看法,發現很多人的頭像右上角都有提示,打開后卻沒有任何新消息。
反應過來的 Lonely 發現自己「被耍了」哭笑不得。好玩是好玩,但是大家的頭像都是「萌萌的」,趕時髦這種事對 Lonely 來說沒什么意思。
Lonely 又打開了微博,如意料般的滿屏幕都是關于右上角小紅點頭像的博文,更有甚者將右上角的數字改成「2」、「3」,「99」,甚至表示超過一百條信息的「…」。
直到看到一個關于”二胡卵子“的頭像 Lonely 笑了,他想要的就是這個。
左:圈圈創作的「二胡卵子」+1頭像;右:Lonely使用的Doge頭像
”二胡卵子“是 2014 年南京青奧會吉祥物砳砳,被譽為“史上最逗比吉祥物 ”,其多彩的造型、鬼畜的表情令網友直呼喪心病狂。在與著名網絡 ICON Doge結合后,強烈的精神污染感簡直讓 Lonely 不能更喜歡,迅速換上頭像并在好幾個微信群中發話,還發了一條朋友圈。
冷靜:去死吧,你們這些紅點星人!
8月24日,20點10分。
玲玲簡直要被朋友圈滿屏的小紅點逼瘋了。
很少在微信發些什么,也很少在朋友圈發狀態,玲玲更像是微信里的「隱形人」。有空就點開有小紅點的朋友圈,偶爾回復一下,默默的關注著每個人的動態,這已經成為玲玲日常生活的習慣。
但自從今天早上有人用小紅點頭像開始,瘟疫蔓延般的,現在幾乎兩三條就有一個小紅點頭像,外加朋友們被我的新頭像逼瘋了 [哈哈]之類的信息。
即便有好友在朋友圈中表示:再用這些頭像就拉黑你們,可依然有人前赴后繼的使用這些頭像。
這讓玲玲非常不爽,玲玲打開朋友圈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朋友們在哪里、做些什么,而不是這些「沒營養」的頭像。
煩躁的玲玲無意發現了一個便捷的方法,長按朋友圈的微信頭像,選擇“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一瞬間,玲玲覺得世界清靜了。不止是這些頭戴紅點的朋友,她開始不停的下拉朋友圈:「正品代購 CK、LV……」、「#每日早安#正能量是……」、「我和我家親愛的今天……」、「年輕人應該……」——代購、早安帖、秀恩愛、濃稠雞湯,但凡有一點自己不喜歡的,立刻屏蔽。
大刀闊斧改造朋友圈的玲玲心中橫生一種「拉出去、杖斃」的快感,她瘋狂的下拉著、屏蔽著,管他是上司是小時候就認識的朋友還是久不聯系的家人,通通都消失。直到下拉到一條「今天是昨天的明天,今天是我余生的第一日」,玲玲停住了。
喜歡的人,發什么都是可愛的。就算他頭上有紅點,也舍不得屏蔽。
玲玲竟有點心酸。
小紅點:我是你心頭的一顆朱砂痣
每過一段時間,總會有一款病毒式的產品橫掃微信朋友圈,從魔漫相機、圍住神經貓、臉萌再到這回的「專治強迫癥」頭像,只不過,比起那些早先由內容引爆的傳播、這一波集體換頭像的行為藝術更像是一次走向廣場的狂歡——不用有什么明確的意圖,只是一種釋放,宣泄之后,一地孤單。
承認吧,社交媒體上的我們,熱鬧的孤獨著。那些來去匆匆的狂歡,不過是我們給自己的存在感尋找一個理直氣壯的出口。
電影《社交網絡》封面
社交應用就是為孤獨而生的,孤獨的人喜歡社交媒體。
孤獨無聊時,人們希望被看見。面對討厭的人時候,卻又假裝看不見。當小紅點在這場「狂歡」中無法被抹去時,你是憤怒還是同樣換上這樣的頭像,希望有人點進來,說一聲「被你耍了」,然后聊聊近況。
二季度末,微信月活躍賬戶數達 4.38 億。人們幾乎將自己所有的社交關系集合于這一個應用中,無所不包卻又無處可逃。
最初只是希望更快的將信息送達對方手中,隨著微信通訊錄好友數量的增長,人們漸漸迷失在社交網絡關系的迷霧中。
150 人似乎是我們能夠建立社交關系的人數上限,在這種關系中,我們了解他們是誰,以及與我們的關系。
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早早預言 150 這個人類社交的極限數字,我們在「沉重」的微信里喘不過氣,生怕錯過「紅點」背后的那條信息。
沒什么,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點存在感。
當成惡作劇的小原也好,討厭它的玲玲也罷,「紅點狂歡」終將退潮,沉默成微信用戶記憶中微小的一點。無論是把 qq 簽名改成「正在輸入」,還是像現在在右上角放上一顆小紅點,或者未來將有的新「狂歡」,人們只是在說,我有點寂寞,請看到我。
張小龍在微信啟動頁已經告訴大家,技術解決不了人的情感需求,就像面對龐大月球渺小、孤獨的人影。
最后,送上小紅點頭像究級版本,祝大家玩的愉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