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課講透歐賽斯方法論(上)
本文概要
1歐賽斯方法論一句話闡釋:引擎體系化增長的商業致勝解決方案
2歐賽斯方法論總要
-3大學術路線:董事長級知識產品、大方法體系知識框架、開放式邏輯閉環模型;
-5大技術路線:第一性思維技術、戰略技術、定位技術、商業模式技術、創意技術;
-6大思維框架:MECE、金字塔法則、商業3原則、思維體系三角模型、歐賽斯3個1策劃觀、歐賽斯4看;
-理論框架:1大體系、4大進程、5大層次;
-基礎方法模型:13大品牌戰略模型、9大配稱落地模型
-4大應用方法模型:行業6大發展階段品牌戰略模、歐賽斯行業終局模型、歐賽斯商業模式畫布模型、歐賽斯市場格局類型的品牌戰略底層邏輯;
-2大作業框架:品牌戰略營銷全案落地16字訣、品牌戰略營銷全案落地2大轉化流程;
-8大內部創作模型:知識專家引擎驅動管理模型、歐賽斯內部作業八大標準模型、點/線/面/體創作模型、干/枝/葉/花創作模型、三一一作業機制模型、思維樹創意飛躍模型、創意看板創意聚攏模型、歐賽斯咨詢顧問成長模型。
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歐賽斯方法論。
我們在公司內部做過幾輪方法論迭代,過去出過方法論1.0版,前幾年開超級品牌日的時候,印過一本小冊子,這個手冊可以認為歐賽斯方法論1.5版。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歐賽斯方法論2.0版,是歐賽斯過去12年的工作成果。12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思考,一直在迭代升級整個的方法論體系。
來看一下,歐賽斯方法論2.0版包括哪幾個部分
1-歐賽斯方法論一句話闡釋
2-歐賽斯方法論總要(全貌)
3-歐賽斯方法論詳述
4-歐賽斯方法論一句話總結
歐賽斯方法論一句話闡釋
引擎體系化增長的商業致勝解決方案
用一句話解釋,歐賽斯的方法論是一個引擎體系化增長的商業制勝解決方案。
我們給客戶提供的服務,是以品牌為中心的商業致勝之道。這是我們的定義,既是我們的業務方向,也是我們的業務領域。
在業務方向和業務領域里面,我們提供獨特的品牌戰略服務,還是我們這句話——引擎體系化增長的商業致勝解決方案。
這句話也是今年我們911超級品牌日的主題,有3個詞,第一個詞“領尖商業”,第二個詞“外卷增長”,第三個詞“年年賣貨”。
什么叫領尖商業?
有句古話叫“無商不‘尖’”,這個詞來自大米行業賣米的一個方法。古時候,到一個米店買米,老板用一升的容器盛滿米以后,會用一個東西把已經夠分量米全部削平。有的商家為了信用,會把米斗里的米堆得尖尖的。作為消費者,如果看到商家壘了個尖,能夠多給米,會覺得這個商家非常實誠,能夠讓消費者占到便宜,自然就愿意買他家的米。
我們的“領尖”商業,來自賣米,但又不止于此。這里的“領尖”,講的是任何一個行業、任何生意,都要有一個超過別人和戰勝別人的“位置點”。每個生意一定要找到這個“點”以后,才叫“領尖”商業。只有找到這個“點”,這個生意、這個商業才值得做,這就是“領尖”商業的意義所在。
第二個詞是“外卷競爭”。
今年內卷慘烈,卷出天際,并且程度會持續增強,是無法擺脫的。企業做生意要跟內卷共存。
為什么內卷會越來越嚴重?
取決于以下幾點。
首先,整個生產大局大過剩。這兩年的出口情況形勢非常嚴峻。本來可以出口的很多產能,由于貿易制裁或其他原因,也傾瀉到國內市場。形成同質化內卷競爭。
什么叫同質化競爭?就是我用同樣的方式、同樣的品牌、同樣的定位、同樣的賣點、同樣的營銷、同樣的渠道去競爭同樣一個市場,環境越來越內卷。
其次,中國整個經濟結構本身也在做一個大的升級。未來中國的經濟結構變成“3、4、3”結構,高端制造業占比30%、中端占比40%、低端占比30%。
但是,現在中國高端制造業只占了15%,中端制造業大概在30%左右,低端制造業55%,這意味著在未來10年里,高端制造業必須增加15%,這就是國家在主推的“新質生產力”政策。
從這個政策來說,新質生產力是推得非常對的。低端生意要被消滅25%,中端要增加10%。也就是說,也現在低端落后的產能,有25%要被市場淘汰掉。
只有這個低端產能被清理了以后,中國才能跨越中產階級陷阱。我們現在人均GDP是12,000美金,部分地區達到2萬美金。在中國產業升級和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如果我們的產不能夠從低端向高端轉移,意味著中國會陷入“中產階級陷阱”。
過去30年里,只有一個國家成功跨越了中產階級陷阱,那就是韓國。過去40年 除了韓國,只有日本跨越了中產階級陷阱,進入發達國家。
所以,這個低端產能清理是一個非常殘酷的過程,我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因為這個內卷不會停止,只會越來越加劇,企業方也在尋求突破之道。
那么,我們怎樣用歐賽斯的方法、品牌戰略咨詢的方法,幫助企業在內卷之中取勝?這就是歐賽斯這幾年研究的一個最重要課題。
歐賽斯方法是歐賽斯首創的中國品牌體系致勝的競爭方法論,是一套幫助客戶以品牌為中心實現商業致勝的解決方案。
是一套幫助客戶以品牌為中心,解決商業競爭中的方向、聚焦、杠桿、復利、次序、節奏、兵力、定力等關鍵競爭課題;
以深度陪練的服務機制,協助客戶完成品牌戰略定位、品牌創意表現、品牌運營配稱、品牌戰略要務、品牌增長攻堅,以五大品牌戰略落地層層展開的核心工作;
從而穿透消費者心智,確立品牌心智產權,贏得企業引擎體系化增長的商業致勝解決方案。
怎么區別友商和我們?
我們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簽,叫“引擎體系化增長”,給客戶提供的服務,就是引擎體系化增長。
“引擎體系化增長”和“一般的增長”有什么區別?
一般的增長只是今年賣貨,引擎體系化增長是今年賣貨、明年賣貨、后年還能賣貨。客戶能持續不斷地賣貨,叫“引擎體系化增長”,又稱為內生式增長。把增長建立在他的內在能力溢出的結果之上。這個增長是肌肉型的增長,不是肥肉型的增長。
增長有很多類型,有肌肉型、肥肉型增長,甚至還有腫瘤型的增長。
肥肉型增長,就是新上產品線,進入新渠道,賣了一些貨,但賣貨完以后,并沒有增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現在賣貨,明天賣貨,后天賣不了貨。只有在賣貨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達到 “引擎體系化增長,持續內生式增長”目的。
這個是我們要幫客戶做的,需要從方法論層面解決。
在商業競爭中又有 8個詞、16個字,也是我在助農大米項目戰略的宣貫會上面開篇講的,這16個字叫“方向、聚焦、杠桿、復利、次序、節奏、兵力、定力”。
什么是方向?在一個超競爭的環境里,要找到一個前進的方向。這個方向首先是企業戰略,企業要占領未來市場中的哪個位置,往往被定義成一個生態位。你要想得很清楚,要占領行業的哪個生態位。
如果企業不清楚這一點的話,后面做的很多事情實際上都是錯誤的。這個對企業來說是成本最高的。企業走最快道路方式是方向不錯誤,戰略方向就是讓企業不走彎路。
在一個超競爭環境里,就像在一個叢林里一樣,只有方向一定要正確,才能走出叢林。如果方向不正確,你怎么走都走不出叢林的,大概率會死在叢林里面。
所以,對企業來說,戰略方向是第一位的。戰略方向、位置定下來以后,就要聚焦。聚焦意味著“取舍”,意味著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定要把不該做的事情剔除掉。
然后,“杠桿”包含很多內容,我們要加上“技術的杠桿,產品的杠桿,品牌的杠桿”。實際上都是以品牌為中心,因為品牌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成果。 企業經營里首先是戰略確定方向,同時指導企業的經營戰略,指導企業的經營,要用創意來引爆戰略,最后用品牌完成收口。
品牌是所有經營成果的最終收口,品牌是企業最大的經營成果,要在這里要植入品牌的杠桿。所謂品牌杠桿,就是說有個支點往前移,只要撬動杠桿,做功的能量就會變得更大,撬動的面積(銷售勢能)會變得更大。
然后,還要建立“復利”原則,日積月累地朝一個方向上積累品牌資產:對外是積累品牌資產,對內要積累核心的競爭力。在媒體碎片化的時代,“復利”原則變得特別重要,是企業要實施的。在戰略定位里,復利也是第二件最重要的事情。
在大傳播時代,請好導演拍一個好廣告,通過集中化媒體傳播,可能就能把品牌打出來了。但是,集中化媒體傳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要水滴石穿,日積月累地把品牌資產積累機制先建立起來,再持續推進,這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 。
節奏是什么?節奏是做事的輕重緩急。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時候,要規劃好輕重緩急的節奏,這個次序和節奏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服務的XX0添加水餃項目在做試銷。試銷之前,我們在渠道層里面就提出了幾個點,叫“四先、四后”的整個落地策略。
第一個先,先線上、后線下;第二個先,先精品超市、后新消費渠道、再傳統KA渠道;第三個先,先母嬰人群,即原點人群,后資深中產,再新銳白領;還有第四個先。之后就是“次序”。
我們在試銷過程中發現,跟我們的預期判斷完全一致。在線下銷售店,在傳統的NKA(全國重點客戶)LKA(地方性重點客戶)超市渠道里,品牌如果不做大規模廣告投放,日常流量其實很一般。
根據數據,如果在超市里上了兩個促銷員。一天1000塊錢的營業流水,剛剛能養活促銷員的盈虧平衡線。但是在一個全國超市NKA、當地超市LKA里,一天促銷流水可能就四五百塊錢,根本養活不了促銷員。如果把促銷員撤掉,且沒有廣告投放、沒有店頭促銷情況下,一天的營業額可能就100-120元,基本就是賣兩包貨,甚至更少,0都有。現在NKA渠道超市銷售就是這么慘。
所以,一開始如果直接進入NKA/LKA的超市里,產品是要陣亡的,非常慘。這就要求我們做工作的時候,次序、節奏定下來以后,才能配上兵力。
大家可以看《戰爭藝術》這本書。富勒在這本書里說,“最好的打仗是在所有的戰爭動作上面,把主要的戰爭的動作歸結為一個或多個戰爭戰斗行為,最好歸結為一個戰斗行為,這樣才能夠在競爭中取勝。”歸結為一個最主要的戰斗行為,要投入決定性的戰斗力量把這個仗打贏,這就是兵力集中優勢,在有優勢的地方先取得兵力突破。
這些都定下來以后,還要有定力,就是整個的戰略方向、品牌架構等一系列都定好之后,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因為在前進的方向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各種各樣的挫折,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是曲線性進展的。前進道路上最快的不是直線,而是曲線,這就是要“堅持戰略定力”。
我們在服務客戶的時候也會經常出現這個情況。一開始客戶確定了戰略,但是旁邊人七嘴八舌,很多人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提出很多意見。之后,董事長就動搖了,在戰略方向沒有戰略定力。
戰略方向要一次性確定清楚,確定之后就不能輕易改變,即使要死也要死在這個戰略上面。戰略定完,在一個階段里面要保持一致。戰術是可以調整的,要靈活。戰略思想要長遠,戰術思想要迭代。
戰略定好了以后,要把“戰略”這兩個詞寫在公司各種各樣的內容資料里。如一張紙、一張海報、一次對外宣傳、一次營銷、一次傳播,上面都要刻上“戰略”兩個字,要把它強有力的貫徹下去。
只有強有力地貫徹下去以后,企業所有行為才能像一束激光一樣聚焦在一個點上,所有的這些東西,最后就形成了我們歐賽斯的一個視頻,就叫“超級引擎的力量壓強到針尖般大的點上”。 我在講公司PPT的時候經常講這一頁,這是我們歐賽斯的超級符號視頻,也是我們跟競爭對手友商的差異化所在,更是我們幫客戶做的所有工作。
要先找到一個中心點,通過一組獨一無二的經營活動引擎化,然后射出一道光,精準地射向消費者的心智。這意味著所有的工作聚焦在這一個點上面,才有機會突破這個市場,因為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貨架上完全不缺產品,跟你一樣競爭的兄弟產品有成百上千個。如果不這樣做,在市場上面根本跳不出來。
針對競爭對手,采用超級引擎的力量,作用在針尖般大的點上,才能幫助刺破市場,撕開市場缺口,取得增長,持續的增長。
這就是歐賽斯方法論的第一句話,即歐賽斯方法論用一句話解釋:歐賽斯的方法論是一個引擎體系化增長的商業制勝解決方案。
歐賽斯方法論總要
歐賽斯方法論總要包括
第一,兩個路線,一個是學術路線,一個是技術路線;
第二,有思維框架和理論框架;
第三,方法模型,基礎方法模型和應用方法模型;
第四,作業框架和內部創作模型。
什么是框架?框架實際上是方法論背后的方法論。我們不僅有方法論,還有背后的方法論對這個方法論做了疊加,這是我們在這行業里面做的一個創新。
這4個1——學術路線、技術路線、 理論框架加思維框架,再加上基礎方法模型、應用方法模型、作業框架和內部創作模型,構成了我們大方法體系。
在品牌咨詢行業,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夠成為行業的集大成者,提出一個能夠始終與時俱進的方法論,歐賽斯更有機會。我在行業里面做了12年,這12年來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一直在不斷優化。我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在方法論方面,我們是更有發展機會的,因為我們做了這樣的一個布局。
上述方法論,相當于操作系統,相當于應用程序。因為只有把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分離之后,才能不斷地加應用程序到操作系統上,這個體系架構才會更完善。
1歐賽斯方法的學術路線
我們看一下我們歐賽斯方法論的學術路線,包括三個路線。
路線1,是董事長級的知識產品;
路線2,大方法體系的知識框架;
路線3,開放式的邏輯閉環模型。見下圖
1學術路線1——董事長級知識產品
現在的競爭已經是一個董事長和另外一個董事長之間的競爭。舉例說明,假設我和羅老師是兩個董事長,我們兩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肯定不是肉搏,大家不會上擂臺靠體力去肉搏PK。競爭也不是羅老師和我各帶幾個兵,大家拿出槍來對射競爭。
本質上,兩者之間的競爭,是我和羅老師各自管理的系統之間的競爭。羅老師以董事長的認知來管理一個體系,我以我的認知來管理一個體系。我們之間的競爭,就是這兩個體系之間的競爭。
羅老師管理的體系,如果他對東西的認知更深刻,對行業的規律把握更加精準,戰略制定更加明確,一套獨一無二經營活動搞的更牛逼。那么,羅老師帶團隊執行力超強,組織力超強,最后羅老師就把我干掉了。我跟羅老師競爭,一點取勝的機會都沒有,越打越難打,最后完全打不過羅老師。這樣的情況,我們稱之為“一個系統與另外一個系統之間的競爭。”
這個是董事長級的知識產品,我們要幫客戶建立“以品牌為中心,打造整個商業致勝系統。”
2學術路線2——大方法體系的知識框架
只有大方法體系知識框架才能與時俱進。
為什么我們要做大方法體系架構?因為這些知識如果不是一個“活的知識”,就不能與時俱進。
為什么以品牌為中心?因為品牌是所有經營活動的收口,甚至是所有經營活動的一個起點。現在做任何生意都要研究消費者的需求,研究如何找到痛點滿足消費者需求。現在外面已經有很多產品滿足了客戶表層的需求,一定要深挖客戶需求背后的需求,這就是克里斯坦提出的“焦糖布丁原理Jobs to be done”。
“ Jobs to be done”就是一個消費者購買產品,并不是為了買這個產品本身,而是雇傭商品去完成一個任務。這意味著不是滿足一個淺層需求,而是滿足深度需求,要對消費者需求進行深度挖掘,然后創造顧客價值,因為所有的生意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創造顧客,就一定要滿足顧客的需求,創造可感知化的顧客價值,以品牌形式承載下來、固定下來,再去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如果是不可感知化的顧客價值,是無法積累的。
現在所有的生意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反向牽動內部的價值流。怎么以消費者為中心牽動,實現外部的價值壟斷,是很難具體操作的。企業一定要以品牌為中心,領導公司所有的業務,最后以品牌去承載,這樣才能對外創造顧客價值,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名言。“一個企業經營對內都是成本,對外才是收益;只有在對外創造客戶的時候才能帶來客戶的收益”。
咨詢公司的成長只有一種可能性,必須與時俱進。今年這套知識是先進的,明年你的這套知識還是先進的,10年之后你的知識還是先進的,怎么能做到?
10年之后,很多東西都不先進了。比如現在蘋果很先進,過了10年以后,蘋果可能就不先進了,被英偉達給超過。科技時代隨時有新的產品出現。如果封閉,怎么可能先進?這個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邏輯上行不通的。
這個也是這個知識體系的難度,所以這個知識需要是活的,才能夠成長。知識不僅要能夠自上而下灌輸, 還要能夠自下而上地推進。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比如6群孫軒在做一個檳榔項目的時候,找到了一個最佳實踐的做法,在客戶這個案子中做成功了。這個實踐方法就能夠有機會成為一個方法論中的成果,是從實踐中的。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一定要循環起來才是活的知識。這是我們構建大方法體制架構的基礎。
3學術路線3——開放式的邏輯閉環
麥肯錫、羅蘭貝格等國外咨詢公司采取的都是開放性架構模式,百年來始終與時俱進。大方法體系知識架構最核心的底層思想不是歐賽斯發明的,都是來自國際咨詢公司,在過去一百年激烈競爭的市場里,這些都是被市場驗證過的成功之道。
它一定是要從一個循環上升提高,再一個循環上升提高。這是開放式邏輯閉環。每一次循環都是對上一個循環的完善、補充和提高,順應實踐、順應發展趨勢。
2歐賽斯方法論的技術路線——五大根本技術
歐賽斯的技術路線,我們叫五大根本技術,和國內很多友商公司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前面講過開放性的知識結構,和很多外面的公司是不一樣的。
開放性知識架構是什么?
國內的策劃公司、咨詢公司往往都是“一個教主加一幫教眾”的模式。公司里面就一個教主,由“教主”來生產所有的教派知識。大家都是教眾,聽教主講的知識,然后強化、內化知識,按照這個方式去做。
但國外的咨詢公司有不同的知識架構。這也是去年我在年會時候講過的。馬文·鮑爾創建的麥肯錫,建立了一個知識創造的生產體系,把公司整個經營機制系統化。靠這個系統去運作的企業,才能夠穿越周期,長期存在。
國內的公司有個特點,教主一旦消失了,公司基本上消失了,教派就沒有了,因為所有的認知聚焦在教主身上。這是一個非常老的這種咨詢公司組織形式。
在技術層面,我們歐賽斯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法。
我們的5大根本技術,完全是從企業家角度來說的。董事長想要的東西是什么?大家想一想,站在董事長角度,如果讓你經營一個企業,怎么把企業經營好?
第一,思維能力,第二,戰略能力,第三,定位能力;第四,商業模式能力;第五個創意能力。
1第一性思維技術
一百多年來最偉大的成功,就是我們Dang的成功,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打下了整個江山,創造了一個110萬億GDP的大型企業。這個超大型企業,成為這個世界的第二大企業集團。
Chairman Mao過世的時候蓋棺定論,如何評價稱呼他?首先,是“偉大的思想家”,之后是“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戰略家,偉大的文學家”。
中國黨和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Chairman Mao同志,第一步是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一個企業最核心的能力,為什么?
我們每個人要活到八九十歲,這一生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不只是在歐賽斯,在社會生活中也會碰到很多困難挑戰。靠什么去解決?一定是靠思維能力。企業經營過程中,不斷在做戰略決策選擇和解決問題,都需要非常強的思維能力。
企業成功的第一要素其實是老板。一個企業家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用再多強調都不過分。企業家的核心能力就是他的思維能力,就是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是企業家的第一能力。這個能力的構建,要通過思維框架和思維能力訓練加以解決。
2戰略技術
戰略技術是一個頂層設計,就是企業定方向、定位置、定大政方針、定綱領路線的能力。就是我們講的安邦定國之策。它不是戰術層的這些動作,不是梁山之智,不是吳用之謀。
Chairman Mao指揮全國打仗,首先定的是大政方針、綱領路線這些頂層設計的東西。它不是奇謀巧計,但是梁山吳用就是用奇謀巧計,怎么把一個東西搶回來,怎么把一個人忽悠到公司里。這些都是奇謀巧計。
3定位技術
定位技術,就是找到一個很清晰的定位。戰略定位有企業定位、品牌定位、還有產品定位、商業模式的定位等一系列定位。它是一系列里最重要的關鍵性決策、關鍵性選擇。
4商業模式技術
商業模式的基礎是什么?就是利益相關方的交易結構。商業模式由三個最核心部分組成,分別是:創造價值、傳遞價值、獲取價值。
商業模式就是把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最優化,以更高的效率確定利益相關方的整個交易結構,把整個合作體系動員融合起來。
5創意技術
這里面有創意技術、表現技術。歐賽斯對創意的定義是“品牌撬動消費者溝通的戰略支點”,創意就是將戰略戲劇化,表現就是將戰略可視化。
3歐賽斯方法的思維框架
第一個框架是麥肯錫的“MECE”——完全窮盡、相互獨立。麥肯錫是做戰略咨詢的,有戰略咨詢思維、品牌落地、營銷表現的思維框架。
第二個框架是金字塔結構的總分總模式;
第三個框架是商業三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假設為導向,完全的結構化。
第四個框架是思維體系三角模型。我們把整個思維體系分為表象和真相,真相里面有“工具、方法、方法論、理論框架,認知”這5個層次。
第五個框架是歐賽斯3個1策劃觀,“一眼看到底思維、做一桿子捅到底的策劃,做一以貫之的執行”;
第六個框架是歐賽斯四看“看高、看遠、看深、看透”,構成了我們的思維框架,也是我們提供服務的不同點。
4歐賽斯方法論的理論框架
我們的理論框架是三個東西:1大體系(超級品牌引擎)、4大進程(心智穿透圖)、5大層次(品牌戰略落地)。
1一個體系:1大超級品牌引擎
就是我們的品牌引擎,超級符號引擎,包括:6大板塊、36個子板塊、10個層次。這個引擎,從本質上來講,只有一個東西,就是一組環環相扣、相得益彰、相互增強的經營活動。
引擎體系要以一個核心價值為中心構建這個經營活動,經營活動到底怎么構建,怎么實現耦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的引擎。
2 4大超級引擎心智穿透進程
我們做品牌的核心就是穿透消費者心智,在心智中占領一個位置,占領這個位置的過程是什么?就是四個進程,就是尋找戰略機會、實施品牌定位、鞏固競爭壁壘、實現持續增長。
3品牌戰略落地5大層次
定了一個品牌戰略以后怎么展開?這個過程包含5個層次。
第一層:原點戰略:戰略定位;
第二層:核心戰略系統;
第三層:核心子策略系統;
第四層:核心增長攻堅策略(18大增長機會);
第五層:核心增長攻堅執行(關鍵增長動作)
5歐賽斯方法論——基礎方法模型
前面看到的思維框架和理論框架,是長期不變的東西。麥肯錫的三原則已經存在了80年了,未來還可以存在80年。
我們的基礎方法模型存在了五六年,希望未來繼續存在30年、40年、50年,可以長期不變,穿越時間。因為它非常抽象,越抽象越能不變,能夠在較長時間內長期不變。
到了應用方法模型,就需要有前置條件。所有的應用方法,一定要有前提條件。前提條件成立時,后面這個方法才成立。我們把它拆開來,成為兩個模型。行業里很多友商把它封裝起來了,不管前提條件怎么樣,反正都用這個方法。不管什么情況,都來一句順口溜,這是一種典型的套路型策劃,要害死人的。
我們講一個簡單的打仗套路。孫子兵法里有個“背水一戰”,這個故事大家都聽說過。韓信跟趙國打仗的時候,用“背水一戰”計謀大勝趙軍,奠定了劉邦的盛世。
但是,同樣還是用這個方法,后來一個名將馬謖也使用了,在街亭一戰時,把整個軍隊拉到山上,沒有糧草,沒有水源,背水一戰,希望激勵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后來被司馬懿大軍圍困圍死了,也把自己害死了。
還有一個叫應用層的方法,是基于前提條件才能用的。前提條件不成立,最好不要用,否則你會自殺身亡的。不能套路,不能一貼藥治百病”。
所以,我們做了區分,基礎方法可以在較為長的時間里面不變,應用方法基于前提條件與時俱進。
1品牌戰略模型:13個子模型
1)四情分析、戰略機會模型
基礎方法里面有“四情分析”,行情、敵情、我情、客情;
2)歐賽斯的增長機會模型
有戰略性的增長機會、戰術型增長機會。戰術性增長機會,就是4P落地的增長機會。
3)企業戰略架構模型
我們有企業總體戰略、競爭戰略、品牌戰略(職能戰略)、戰術落地。
企業總體戰略是強調“做正確的事情”,包括事業理論、發展戰略、業務組合;競爭戰略是在每一項事業里(業務單元)如何競爭;職能戰略包括品牌戰略(品牌架構+品牌定位),怎么支撐好企業戰略在戰術落地。
4)歐賽斯品牌戰略破局模型
鎖定品牌戰略破局點,找到品牌定位,我們有4大切口、7大方向;
四大切口包括:改變需求深度、改變占位角度、改變表現強度、改變心里體驗。
七大方向,就是四大切口里分別包含對應的模型(見上圖)。
這個模型的核心方式,是我們向下兼容了三個理論:定位、品牌形象和USB理論。因為現在好多客戶面臨的問題不是一個方法能解決的。
比如,定位模式比較適合功能價值型產品。USP是比較適合做產品,做單獨的產品營銷策劃。因為USP誕生的時代是產品營銷的時代。從產品營銷時代到消費者營銷時代,才會出現了品牌形象問題,4A公司更擅長做品牌形象。
5)價值配方模型
現在行業里只有我們能夠實現向下兼容,已經把自己放在更上面一個層次了,客戶價值配方里有功能價值配方、心理價值配方模型。
6)品牌核心價值推導模型
怎么導出核心價值?戰略定位怎么定?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工具。這個模型通過4大進程、6個篩選條件進行推導,形成一個清晰的推導路徑。品牌核心價值定了,品牌戰略定位就定了。
7)戰略可視化模型
現在有6個子項目:核心價值可視化、認知母體可視化、USP標簽可視化、最小記憶元素可視化、IP形象可視化、品牌氣質可視化。
8)符咒”雙線模型
戰略可視化之后有“符咒”雙線;
9)360度領導力模型
戰略定位定的就是核心價值。核心價值等于一個詞、一句話,這個一出來,戰略定位就定調了。定調以后,要從各個側面刻畫品牌,形成一個品牌總綱,基于總綱填充品牌的血肉,這就是360度領導模型要做的事情。
10)品牌觸點模型
在所有觸點上面,部署品牌一致化的信息,構筑品牌一致化的體驗。
11)品牌能量模型
這是我們最近開發的,就是怎么樣把品牌拉高到高勢能,帶動整個產品線,帶領業務線在市場上攻城略地。
12)品牌價值體系模型
就是展開核心價值,找到利益點支撐,然后對展開的第二層利益點再做進一步的支撐,構建信任狀,最后形成廣告語,形成一張品牌價值體系圖。
13)品牌的戰略的決策模型
我們所有提報后面都會有一張匯總圖——品牌戰略圖綱,就是我們的品牌戰略模型。
2戰略配稱模型:9個子模型、18大增長機會
品牌戰略定完以后,我們還有9大落地配稱模型,未來還會再推出18個持續增長模型。9+18,增長落地模型未來會比較完善。
產品突破力模型。產品突破力模型有兩個六邊形,一個是功能價值六邊形,還有一個心理價值六邊形,構成了產品突破力模型。
貨盤突破力模型。對貨盤進行組合,如何通過波士頓矩陣,對貨盤進行優化,形成新的更加有競爭力的貨盤。
價盤突破力模型。貨盤定下來以后,要配套價盤。價盤怎么配上去?在整個產品的貨盤里,怎么找出核心品項的單品,怎么找出戰略大單品?
大單品突破力模型。對大單品進行有效策劃,形成大單品突破力。
渠道突破力模型。就是整個渠道規劃,渠道的進入次序、渠道的組合、渠道的戰略任務。
終端靜銷力模型。產品在終端陳列、包裝設計應該是什么外觀,才能夠直接能夠有效地賣掉。靜銷力,就是在沒有人推薦的情況下,產品陳列在貨架上面,怎么有效的開賣。
終端動銷力模型。動銷力就是在有人推薦的情況下,比如搞個活動、搞個促銷,怎么把產品有效地賣掉。
營銷運動模型。就是通過活動,比如公關的、營銷的,帶動品牌發展。包括在關鍵節點具有決定意義的大型活動;
內容出圈模型。就是內容的分發、裂變、廣泛傳播的整個模型。
以上,是我們的9個配稱落地模型。還有18個持續增長模型,加上13個品牌戰略應用模型子模型,這就構成了我們整個的基礎方法模型(13+9+18) 。
6歐賽斯方法論的應用方法模型
1行業六大發展階段的品牌戰略模型
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應用層方法。
我們有一張行業整體發展階段圖。
從行業導入期開始,到快速成長初期、快速成長中期、快速成長后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的行業階段,品牌的戰略選擇都不同,導入期的品牌戰略方法和在成熟期的戰略方法,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里面的規律是什么?我們就做了這樣一個指南,是探索企業在行業不同發展階段、品牌戰略發展規律的一個模型。
2行業終局模型
每個行業發展到最后,都會有一個行業終局。
餐飲行業消費者尋求多元化,肯定有幾千個品牌可以成功,甚至幾萬個品牌都可能。但是在互聯網企業,最后就是贏家通吃,只有一個品牌可以成功。這兩個行業的終局完全不一樣。
在食品行業,我們看到的許多終局都是雙寡頭效應,如蒙牛VS伊利,百事可樂VS可口可樂。我們現在做的檳榔行業,也是雙寡頭效應、后邊跟隨了一群小企業。
終局模型非常重要,你看做食品,大家都非常重視定位。但到了餐飲行業,就不太重視定位,因為餐飲行業不需要重視定位,把自己做好就行,不用瞄著競爭對手去建立競爭優勢。
因為現在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如蘇超開了一個餐飲店,把蘇超這個牌子打好,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就能夠活下來。如果你做的是國民級產品,如小吃飲料,可能開幾千家店。如果你開的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店,哪怕只有幾家店、十幾家店,你也能活得很好,這是消費者尋求多樣化的特色決定。
“定位系”在食品行業做的案例比較多,比如“符號型”餐飲。符號派策劃公司的客戶,餐飲可能占了一半。因為在同一條街上,把符號加大、加粗、燈加亮,確實能夠吸引街區周圍的流量。在這種行業的格局下,這是一種更有效的方式,但符號方式放在食品行業就不對,打到最后可能就只有兩家了。如果一開始定位沒選擇對,最后怎么打都沒用。
像兩輪電動車,我們以前做過愛瑪項目。現在兩輪電動行業里只剩下幾家公司,第一個是主打“更高端電動車”的雅迪,第二個就是“時尚電動車”愛瑪,第三個主打“跑得更遠的電動車”臺鈴。臺鈴以前是大概第五、六名,這兩年銷量上去,變成第三名了,主打“超續航電動車”特性。以前還有一個第三名,綠源電動車,現在銷量下去了。綠源定位“更安全”,主打“選綠源更安全”的定位以后,銷量就直接跑到第四、五名了。
如果市場“定位點”如果沒抓準,戰略選擇錯誤,是很難成功的。因為你一開始就選錯了。
終局模型還有“6、3、1格局”等,當然還有很多很分散的行業,會一直很分散,如家裝行業、全屋定制行業都相對分散。
3歐賽斯商業模式畫布模型
商業模式畫布,我們把它定義成“兩要素模型、三要素模型、四要素模型、九要素模型”。在華夏長壽項目上著力應用了“商業畫布”模型。
4歐賽斯市場格局類型的
品牌戰略底層邏輯模型
我們會在后面做進一步介紹,怎么分析一個商業模式,怎么確定利益相關方的交易結構,怎么有效的向客戶傳遞價值。不同的市場格局,對應不同的品牌戰略底層邏輯。
比如,商品分多種類型,有消費者尋求多元化的商品、有重復購買的商品、減少失效性商品,還有復雜決策的商品。
在重復購買的商品市場里,一切為大規模銷售服務,性價比就變得非常重要。還有一個因素,大品牌,要建立國民級大品牌的認知。如蒙牛是國民級大品牌,伊利是國民級大品牌,白象現在也算是國民級大品牌。如果不是“國民級”大品牌,很難打重復購買型市場。
我們服務的XX就是重復購買的市場。水餃食品是一個重復購買的市場,水也是重復購買的市場商品。
重復購買型市場意味著什么?消費者投票。這個產品賣了1000億,那么消費者就選你。在1000億次的比較里,要求特別高的消費者把票投給了這一家。一旦勝出,這個市場地位就是長期的、穩定的。
例如,康師傅過了20年還在,只要它自己不出問題,還會繼續存在;海天也是這樣,一定是國民大品牌的。
家電類商品是“減少失調性商品”,對于這種市場,典型特點就是需要大品牌、更好的服務。比如,你去買海爾、買格力、買美的家電,都是要買大品牌廠家,同時還看重服務,為什么要看重服務?因為顧客總會覺得自己買錯了。
比如來說,當顧客想買一個空調,選來選去,覺得美的、格力的都比較好,在美的導購那里,導購特別會說,把美的吹得天花亂墜。但是顧客買了美的回去后,越想越不對,感覺好像沒格力好。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品牌有一系列的服務,降低顧客的心理感覺失調性,讓顧客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里的服務就是配套性的東西。
又例如,我們正在給皇宇做產品6要素,包括有形產品、附加產品、額外產品、潛在產品等,這樣一來,它的整個產品模型,就會變得比行業其他品牌更有競爭力。
七歐賽斯的作業框架
1品牌戰略營銷落地“16字訣”
品牌戰略營銷落地“16字訣”實際上也是我們的作業框架16字訣,是我們的作業次序,當然也是我們的理論框架、輸出標準。在16個字下面,又有32個字對這個16個字進行解釋。
比如,市場—高度概括:“高度概括”是對“市場”的說明定義。市場調查需要對海量信息進行高度概括。這就是我們對信息的作業標準,也是“MECE原則”在市場調研里的具體應用。
2品牌戰略營銷全案落地2大轉化流程:
大策略轉化和大創意轉化
大策略轉化包含兩個轉化進程,第一個關鍵進程是戰略轉化,第二個是策略轉化。
大創意轉化中也包含了兩個轉化進程,第一個關鍵進程是創意轉化,第二個是表現轉化。
我們現在做的“行、敵、我、客”四情研究,研究完以后,就要開始洞察。
洞察是對行業一般規律的捕捉和把握,之后策略就出來了。判斷是對行業最根本規律的把握。洞察、判斷出來以后,戰略其實就出來了。
基于“行、情、我、客”四情調查,要做戰略的轉化,制定戰略破局點,形成品牌360度領導力模型,在品牌360觸點上部署品牌一致化的信息,這就是策略轉化,構成一套策略系統,再形成創意飛躍,做設計創作。
8歐賽斯內部創作8大模型
1創作模型1:引擎驅動管理模型
即引擎知識專家的“引擎驅動管理模型”,我們的管理模式是“師徒制”模式。落地的具體體現就是群總監叫“大引擎”,咨詢總監是第二個大引擎,項目經理是一個中引擎,每個團隊成員是一個小引擎,大家耦合在一起轉動,把項目完成,這是我們整個的“引擎驅動管理模型”。
2創作模型2,歐賽斯內部作業八大標準模型
3創作模型3,“點線面體”創作模型
4創作模型4,“干枝葉花”的創作模型
5創作模型5:“311”機制”
即“三發散、一收攏、一分布”,是一個迭代創作的模式。
6創作模型6:思維樹飛躍模型
定下來一個戰略點之后,創意上要跳躍一下,飛過去,怎么飛起來?
這就要用到思維樹飛躍模型,找到一個創意創作的點,就是飛躍。
這個是我們新創立的,本來也一直在用。飛躍完以后還要收攏。
7模型7:創意看板-創意聚攏模型
先收集分類,再過濾重組,最后形成看板。先收攏,再飛,然后飛完再收。
8模型8:歐賽斯的咨詢顧問成長模型
今天是我們第一次培訓,先把整個歐賽斯的方法體系,給大家做一個全局性的總覽。
有關方法論的培訓,在今年的超級學習日,我們還會再講,要多講、反復講、持續講,形成內部知識的持續輸出。
今天的培訓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三堂課講透歐賽斯方法論(中),敬請期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