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代言人標準,從流量變含梗量
在選代言人這事上,品牌已經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了。
和熱播電視劇聯名,請不在劇里的人代言
找明星代言,又說明星代言找了也沒用
播出十幾年的電視劇角色,還能聯動出全網熱搜
……
以上幾個代言人營銷,你知道是哪些案例嗎?
在影視明星、偶像明星、體育明星層出不窮的今天,消費者對明星光環免疫,品牌與明星的合作也在從廣告大片,走向更多元化的內容。
下面,我們從幾個近兩年的案例,來看看明星營銷,進化到了什么level?
一、誰不喜歡有故事的女/男同學?
在看代言人營銷案例時,我發現一個現象:電視劇角色人設,通常比明星人設好使。
明星有光環,離普通人太遠;而電視劇的角色設定,更為立體豐富,有許多可挖掘的內容。重復使用電視劇中的經典橋段,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衛龍辣條請《甄嬛傳》中安陵容飾演者陶昕然,拍了一支視頻《重生之我在衛龍做榴香師》。借安陵容在甄嬛傳中“調香高手”的角色設定,講了一個在衛龍品牌實驗室,調制榴蓮香味辣條的故事。
衛龍辣條×陶昕然(安陵容扮演者)
這一支視頻含梗量,真的是相當高。網友總結:大量的梗里發現了少量的廣告。
作為甄學家,個人覺得整支視頻里融合最好的梗是“這樣好的陽光,我終于再次見到了”。它呼應了《甄嬛傳》里安陵容赴死時的臺詞“這樣好的陽光,以后再也見不到了”,契合視頻主題中的“重生”。
雖然陶昕然不如流量明星,但與一部長青劇角色的深度綁定,讓她出場自帶話題與關注度,成為品牌溝通的橋梁。
今年另一個熱度更高的《甄嬛傳》聯動營銷,是瑞幸與陳建斌推出「橘金氣泡美式」。陳建斌在《甄嬛傳》中飾演的皇上,經常被網友們稱做“大橘”。表層的語義聯想是產品與代言人的第一層聯系。
另一層聯動,則是情感關聯,陳建斌飾演的角色,在劇中有一位白月光。橘金拿鐵作為瑞幸最早的果咖飲品,是許多消費者心里的白月光。四舍五入,瑞幸是把橘金氣泡美式比作了純元皇后,這誰頂得住?
除此之外,在TVC中,瑞幸還用了陳建斌飾演曹操時的經典臺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此外,瑞幸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案例,與小眾游戲猛獸派對聯名,推廣新品輕咖檸檬茶。
大概是游戲太過小眾,瑞幸請來一位“重量級”代言人,阿如那。你可能對他的名字很陌生,但這張臉你肯定認識。
瑞幸×阿如那
阿如那在眾多電視劇里扮演深入人心的反派角色,與這次聯名中的「野獸」對上號,同時由于阿如那與品牌聯名中常出現的明星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也快速捕獲了大量關注,獲得許多討論。
二、沒故事?那就造一個!
今年上半年最火的電視劇之一,要屬劉亦菲主演的《玫瑰的故事》,但最火的代言人營銷,不是劉亦菲。
電視劇熱播沒多久,瑞幸推出《玫瑰的故事》聯名產品,卻請了一個壓根不在演員表的明星,徐海喬。
瑞幸×徐海喬
誰是徐海喬?簡單來說,是劉亦菲的頭號迷弟。《玫瑰的故事》開播時,網友在徐海喬微博評論區開啟嘲諷模式:劉亦菲新劇四個男主,你怎么一個角色都沒搶到?那么多男人都能親劉亦菲,你為什么不能?
而在瑞幸官宣徐海喬的時候,網友開啟看樂子模式:沒想到前夫哥居然能以這種方式蹭上劉亦菲。
這次聯名,瑞幸一句話沒多說,讓不在劇里的徐海喬,成為《玫瑰的故事》中最受傷的男人。本質上是借場外信息以及品牌代言,講了一個“倒追女神”的故事——這種樂子,誰不愛看。
影視劇是天然的創意源泉,但熱播電視劇IP成本不菲,瑞幸沒有花天價代言費請劉亦菲,卻能狠狠蹭上一波熱度,這以小博大的本事,誰看了不得說一句,瑞幸真是古希臘掌管聯名的神。
至此,品牌請代言人不再看重流量與名氣,更在意能否講出一個好故事。
有電視劇加成固然好,但沒有電視劇內容,品牌也能自己玩梗講故事。
去年,大眾點評和李雪琴拍了一支廣告片《史上首個啥都不好使的大使》,用反套路的明星營銷方式宣傳產品,再結合李雪琴幽默的個人特質,大眾點評給明星創造了一個title:不好使的品牌大使。
在這個項目中,大眾點評使用了一個喜劇手法來講故事:「身份錯位」。
身份錯位是指,角色身份的混淆而造成一系列的滑稽。項目中,品牌大使的明星光環突然不奏效了,這種身份之間的落差,實現了一系列的滑稽情節。
李雪琴×大眾點評
今年,大眾點評梅開二度,又增加了一位「不好使的品牌大使」,向佐。
兩個風格迥異的明星,站在兩個廣告牌里拌嘴,喜劇效果拉滿,多次重復“品牌大使不如大眾好使”,用戶好感度拉滿。
李雪琴×向佐×大眾點評
近幾年,不只是明星營銷,品牌在各類內容營銷中,也越來越喜歡玩梗。
玩梗,之所以讓人樂此不疲,就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有創造性的,令人輕松愉悅的小故事,更易傳播。
但是,玩梗在明星代言營銷中,顯得稍微有些麻煩,畢竟明星偶像需要精致的形象,而玩梗是一種自我解構,這就比較難辦了。
不過,也不是不能玩。
一個近兩年比較經典的案例,海飛絲請劉德華代言,劉德華要求“放大產品,縮小自己”。
劉德華×海飛絲
不解構,不惡搞,但仍然有梗有亮點。海飛絲使用了「打破第四堵墻」的喜劇手法。
從在這個案例中,海飛絲展示的不只是一個明星,而是明星深度參與創意營銷的過程,通過“幕后視角”,模糊臺前與幕后的區別,也將劉德華從“明星”轉變為幕后的專業參與者,體現出明星的專業,以及品牌的真誠。
與此同時,由于是“幕后視角”,多番重復也變得情理之中,反而能更加深化產品的認知。
在眾多喜劇手法中,還有一個使用較為廣泛的:諧音雙關。用詞語的多義性或同音異義詞,就能講出一個輕松的小故事。
在美團與姚安娜攜手的案例中,就很好地使用了這一方法,使用諧音梗講姚安娜的名字融入產品宣傳之中,簡單有效,還有記憶點。
姚安娜×美團外賣
總結:
回過頭來看,我們發現一個趨勢:明星營銷從流量借勢,逐漸走向內容共創。
過去,明星之于品牌營銷是放大鏡,僅靠代言人的名字就能撬動大批關注;今天,消費者對明星免疫力增加,單純依賴流量的效果也逐漸減弱,品牌需要與代言人進行深度合作,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內容。
通常而言,有兩種可參考的營銷方式:
一是站在影視劇的基礎上,放大經典橋段,借力打力。
二是挖掘明星特質,使用戲劇性的故事手法,創作新的趣味故事。
這其中,打破「第四堵墻」、「身份錯位」、「諧音雙關」,是較為常用且有效的喜劇手法。
關于明星營銷,你印象最深的案例是什么?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