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物》千人演講活動盛典,聽見女性在場聲音
2025年3月16日晚18點,《人物》于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M空間舉辦第四屆「女性的力量」千人演講活動盛典,活動主題為「在場」,攜手十位不同領域的「在場」代表人物,與觀眾共同踏上一場關于女性力量的探索之旅。人物與讀者相聚,以開放的心態、敏銳的感知,聆聽她們的故事,感受她們的力量。這不僅是一場盛會,更是一場對他人世界的關照,一次對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
本場嘉賓包含演員陶昕然,戲劇導演、編劇、“話劇九人"創始人朱虹璇,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副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李思瑤,唱作音樂人、詞曲作者、視覺創作者、制作人陳婧霏,脫口秀演員Echo冉榕,農村婦女土地權益項目專員林麗霞,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音樂唱作人劉戀,《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作者、陜西科技大學副教授楊素秋,破冰驛站直播平臺創始人、漸凍癥抗爭者家屬段睿。
她們始終以溫柔而堅定的姿態,書寫自己的故事。她們證明,在歷史的長河中,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在生活的點滴之間,女性從未缺席,始終在場。
在陳婧霏的講述中,她不再追逐外界的定義,而是將“陳婧霏”化作獨特的形容詞。她在理性與夢想之間徘徊,從被期待的“好孩子”到勇敢掙脫桎梏,最終在音樂中找到自由。
未成年人檢察官李思瑤曾在面對家長的抗拒與誤解時掙扎,卻始終相信,守護未成年人的意義不僅是懲罰犯罪,更是修補那些裂開的親子關系,為孩子撐起一把不再淋雨的傘。
吉井忍通過留學和獨立生活的經歷,分享了如何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并以自由、真誠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挑戰。她通過日常的點滴,探索人生的可能性,找到內心的力量。
林麗霞深耕公益法律援助28年,致力于反家暴、勞動權益與土地權益保護,幫助數千女性維權。從四川生物教師到法律工作者,她以實踐推動法律變革,令更多女性權益得以保障。
劉戀以音樂人和創意人的雙重身份,走過了一條自我探尋的漫漫長路。從最初的斜杠人生,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將她推向更廣闊的世界,她不斷在光影交錯間尋找自我的位置,如今她終于成為自己人生中最堅定的在場者。
陶昕然講述了自己如何在在場與離場之間自我重塑,成為母親的她學會了不再用傳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成長,女兒的快樂與健康比任何成績都重要。在這種自由與包容中,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力量。
楊素秋從一位普通大學教師到文旅局副局長,面對誘惑,她清醒地認識到虛榮和欲望的滋生,并勇敢清除,建成了一所沒有“爛書”的圖書館。她不為自己設限,用行動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Echo冉榕分享了二姐離家出走的故事,這不僅是她個人的經歷,更是許多女性所經歷的困境與掙扎。她通過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原生家庭的反思,通過創作表達自我,逐漸走向勇敢與自由。
段睿講述了她與漸凍癥抗爭的經驗,也講述了她與年輕女性共事的感受。她相信,女性的在場,鮮活,且自由。
朱虹璇講述了她作為女性創作者如何面對挑戰、突破傳統敘事的經歷。她的創作,通過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挖掘,展現了女性如何在艱難環境中堅持自我、不斷突破。她關注女性的成就,更關注她們背后的努力與連接。
從《平原上的娜拉》到《在長豐,女性向前一步》,《人物》雜志始終關注女性群體。在社會的變革中,在歷史的進程中,女性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真實的世界里,保持永恒的具有生命力的“在場”,而《人物》還將繼續記錄她們,與她們同時“在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