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財富開1元黃金店,把年輕人釣成翹嘴
最近,我有個強烈體感,“不正經的廣告出圈可能性越大”。
這種“不正經”主要和傳統廣告相比,內容簡單、形式出格。以前是大投放、喊話式傳播,現在更多是一張圖、一句梗、一個切片,就能引發大范圍熱議。
我稱之為“互動式廣告”,通常它有三個核心特點: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話題錨點,一個調動大眾參與的底層動機,和一個持續溝通轉化的路徑。
從本質上講,它需要用戶主動參與到廣告內容中,和品牌雙方共同作用,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
像最近螞蟻財富策劃的“1元買黃金”事件,憑借輕量化內容直接炸出了3億+的曝光量。
接下來以此為例,來看下這類廣告的完整傳播路徑。
一、
1元買黃金,把年輕人釣成翹嘴
一個話題讓人愿意參與,要么有趣,要么有用。
顯然,螞蟻財富抓到了關鍵癥結。
黃金,今年有多火不用說了。
如果說前兩年,是年輕人黃金血脈覺醒的過程。從最開始質疑“黃金土氣”,到現在理解、成為。“一寸光陰一寸金”是金子的金,“搞什么純愛,我只喜歡純金”,成為新的社交暗號。
那么今年,則是黃金作為理財產品讓年輕人徹底瘋狂的時刻。“半年黃金漲了122元”,這價格,別說人了,孫悟空來了都得賣金箍棒。
人在一天中經歷大起大落,好消息是真香、贏麻了,壞消息是還沒買,買不起了。
所以,螞蟻財富這時線上營業的“1元黃金店”,正中年輕人心巴。如此低門檻的購入方式,誰不愛呢?
再看它的話題設置,邀請人們曬黃金持倉,獎品是2g金獅。實打實的獎勵,把實用性拉滿,很容易激發大家的參與熱情,即使不懂行的人也愿意點進來瞅一眼,快速引發關注。
另一方面,螞蟻財富選在小紅書發起話題,也很有洞察。不止是它真實友好的討論氛圍,在大眾認知中,小紅書的內容往往在一個場景中提供解決方案,易理解、好參考,還能激發出“我也可以”的欲望。
看評論就知道:
沒買過的人虛心求教,買過的人曬持倉并真誠回答,這反向強化了黃金理財的可信度。通過他們自發的經驗分享,成功落實買黃金真不貴的心智認知。
對理財領域來說,正向反饋很重要。以上這類有來有回的互動,很容易成為品牌背書,初步構建起“上支付寶1元買黃金”的認知。
與此同時,支付寶出行、阿里巴巴1688、特步運動、淘小寶、周黑鴨、白菜狗、天貓國際同步聯合開“分店”,為“1元黃金店”整上不同店面風格。
天貓國際的“黃金礦工”,死去的童年記憶開始攻擊我。
白菜狗主打“財神附體”,菜狗變旺財。
這里值得借鑒的點是,雖然是品牌聯動,但沒有千篇一律的復制粘貼,更多基于品牌賬號特色的基礎上傳播信息。借助各自的“活人感”營銷和流量勢能,“1元買黃金”從話題變成一種現象,為活動找到更大的內容發酵空間。
以黃金為話題原點,螞蟻財富用一個直接利益鉤子將用戶的互動參與門檻降低,而隱性的炫耀心理也在此時被放大,讓更多用戶自愿參與進來,助力“1元黃金店”熱度攀升。
二、
小金人四處比價,一次非傳統的廣告投放
如果說,小紅書站內的話題設計,是螞蟻財富打開認知的關鍵點,那么,投放媒介的選擇,則為后續的社交裂變帶來了豐富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傳統投放更多傾向于地鐵廣告、燈箱等這類線下媒介,但始終是單向傳播。如今,人們越來越在意事物的交互性,不希望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冰冷的內容,更渴望信息能夠及時進行雙向傳遞。
這次螞蟻財富安排了一位小金人拿著“1元”廣告牌在線下四處比價,用動態走位取代固定點位,主打一個你不看我,我就到你面前晃悠。
有網友發現,小金人幾乎無處不在,公交車、菜市場、彩票店、超市。
甚至出現在金店門口,你是真敢啊:
1元不能逛金店,但1元能買黃金
可以看到,螞蟻財富不僅選擇了生活場景,還做到了和場景對話。借助買菜、坐公交這類日常小事,幫助大眾強化“買黃金、低門檻”的意識,并構建出新印象——黃金投資并沒有想象中高大上,也可以是一種日常消費行為。
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用媒介景觀疊加出互動笑點,為大家提供有趣、好玩的情緒價值。
別的不說,光是小金人晃眼的造型,就已經是戶外廣告中的顯眼包了,加上魔性文案。它雖然沒有聲音,但我的腦子里已經自動浮現電子洗腦廣告了。這種抽象方式可太生活了。
果然,這種視覺搶鏡、手動洗腦的方式激活了網友的整活基因,各種抽象玩梗0幀起手。隨手拍的照片,你一P,我一AI,一切不合理又變得合理起來。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1元店
這些二創幫助螞蟻財富走進更廣、更多樣的生活場景中,把“1元買黃金”認知擴散到全年齡層。而被趣味帶動的網友,又將線下曝光的內容反哺到線上,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為事件拓展出更多好玩的角度,覆蓋多元圈層。
當用戶討論讓大眾對“1元買黃金”的興趣提升了,同時具備轉化路徑,用戶行動也變得自然而然。
在支付寶站內搜索“黃金”,用戶就能參與“一元買黃金”活動,0費率買入還可兌換真金,最高領取666元財運紅包。
大眾關注度由此有了最終落點,將流量有效轉化。
以社交為策略原點,螞蟻財富通過線上話題設置、線下生活場景滲透“1元買黃金”的認知影響力,形成互動型傳播,既完成了與大眾群體的深度鏈接,也促成高效行動。
這次事件營銷的成功也啟發品牌,在面對碎片化注意力的當下,創意傳播或許還需思考更多一步。
曾經中心化媒介時代,品牌只要把內容發出去就算完成了“傳播”動作,但現在,更需要建立一個觸發內容交互的按鈕,打破人們對廣告的自動屏蔽,延長用戶停留時間。只有當用戶自主進來討論了、分享了,品牌特征及信息才得以才大眾心中停留,并持續擴散。
三、
讓用戶討論驅動傳播,螞蟻財富做到了這兩點
1、釋放用戶主體性,預留互動空間
當主體性越來越被提及,用戶心理也發生變化,他們不再希望自己是內容的旁觀者,而是推動情節的參與者。他們更在意自己是否能加入其中、一起完成某件事。所以,一次深入人心的營銷事件,也是在用戶親身參與過程中,不斷碰撞、發酵,加深印象。
回顧整個傳播,螞蟻財富都充分給予用戶表達空間,預留話題切口,把產品利益點轉化成可參與的社交玩梗素材。
抽獎、曬單、梗圖全鏈條刺激二創,在內容傳播實現趣味化升級的同時,也助力其自生長、自擴散,形成長尾效應。
2、差異化——不單純玩梗,品牌的無縫融入
借勢黃金熱點的營銷并不少,但不同于為玩梗而玩梗的動作,螞蟻財富把熱點和自身品牌定位做了創新融合。通過1元極致反差,把黃金投資變成一種年輕人也能嘗試的「輕消費」。
我們常說,一個創意有根才能形散而神不散。這個項目讓人覺得不違和的關鍵在于,無論是線上創意、還是線下事件,背后都有“讓理財融入生活”的策略支撐。
生活由大眾組成,也由萬千消費行為構成,不管是把話語權交給網友,還是把廣告打進日常生活場景,螞蟻財富都旨在讓理財這件事變得更簡單、接地氣。它既順應了當下年輕人要搞錢的心理,也符合品牌堅持的主張,引導大眾養成“好習慣,理好財”的意識。
一粒沙石可以壘成高塔,1元錢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認知,帶入行動,營銷和理財都是如此。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