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元” 這種廣告為何會火爆朋友圈?
作者:小馬宋
微信公號:中國文聯zhongguowenlian
顧爺最近很火,因為他幫幾個品牌做的廣告成了一個現象,從“梵高為什么會自殺”到“女王范兒”,再到前幾天的“一億元”,都被稱為神文。
這個現象只有當年胡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可以媲美。而且奇妙的是,胡戈當年因為一條視頻成名后,也是迅速殺入廣告界,被阿里看中,為阿里做了廣告。
從微信上的轉發量來看,一億元這條廣告閱讀量上百萬是很輕松的事了,那么,為什么這樣的廣告會火?其實我也沒想明白,不過可以試著分析一下。
一個廣告會火起來,無非兩個原因:1、內容好。2、投放量大。
顧爺的廣告只在微博和微信圈里散發,從來不會上天氣預報前貼片,所以你也不能說投放量大,微信公號圈里能發這種文的號,流量連百度的萬分之一都沒有,最多就是幾百萬的關注而已。所以必定是內容好。
那么,這個廣告內容好嗎?比如“梵高為什么會自殺”,講了一段歷史公案,確實會勾起人的好奇心,但你要說故事有多好,那就未必了,故事吸引人的程度還不到《達芬奇密碼》的百分之一。至于“一億元”,則完全照抄了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馬克吐溫的小說真是現代網絡文學的鼻祖,比如可以讀一讀他寫的《亞當夏娃日記》,秒殺多少網文!),你完全可以猜到結局,可是,為什么這兩篇依然火了?
答案只有兩個字:創意。
這兩篇廣告算創新嗎?廣告圈里的人肯定不同意,天才小熊貓難道不是這種網絡植入廣告的創始人嗎?顧異不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做過一加手機的廣告嗎?
關于創意的定義,我很喜歡詹姆斯韋伯楊的說法:創意就是舊元素、新組合。其實我們幾乎沒有創作過什么新東西,只是不斷地用舊元素做了新的組合。顧爺這里用多種元素和手法,讓這兩條廣告看起來不一樣了,成為一種創意。但是我覺得顧爺自己在創作時是不會這么想的,他只是想著怎么作一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廣告而已。
我的分析只是馬后炮,大家隨意看看:
1、廣告態度的創新:自稱這是一篇廣告軟文,這是需要勇氣的。就像我在《深夜廣告美女來電:如何讓傳統廣告更適合網絡傳播》那篇文章里說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把傳統廣告改造的像互聯網廣告,那就把你怎么做廣告的過程直接寫出來,也是一種廣告,而顧爺把這種思維積極的推廣了出來。從讀者的角度看,坦率的承認自己在做廣告,反倒是顯得坦坦蕩蕩,直接增加好感。
所以,顧爺廣告里標準的結尾都是這樣的:
甚至在廣告已經露出后,還有這樣的自白:
2、廣告內容創新:用一些藝術歷史包裝、或者段子般的講故事方式,將品牌植入進來,至少看著不討厭,順便還能漲漲知識。
3、廣告形式創新:所有這一類廣告,都是從小熊貓那里繼承了“粗糙、簡單、看起來不用心”的形式,本來廣告應該是找陳曼那樣的大牌攝影師,找范冰冰這樣的女王范兒模特,找變形蟲這樣的大牌修圖公司,找奧美這樣的牛逼廣告代理,文案要精致、大氣,圖片要精美,可是這樣的廣告觀被顛覆了,我們就是要粗糙、要瞎噴、要隨意。
其實,總結到最后,就是你的廣告不要拘泥于既有形式,才能創造閱讀量的奇跡。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其實顧爺做的廣告里面,“一億元”在他自己的微博上并不是轉發量最高的廣告,跟天才小熊貓的廣告相比,甚至還差一個數量級,為什么“一億元”會火?
轉發量960的“一億元”
顧爺自己一篇關于飛利浦凈化器的廣告,轉發量6000.
天才小熊貓關于新浪微博紅人大會的廣告,轉發量3萬。你要是覺得是因為新浪自己的東西被他們推了熱點,可以看下圖。
一篇榮耀手機的廣告,轉發數26萬。
所以,問題來了?為什么“一億元”會火?
回到前文,其實一個東西會火,除了內容,還有渠道。因為一億元在微信公號上推了呀?你以為阿里找顧爺做個廣告,就只會在微博上發發嗎?阿里多有錢,隨便找幾十個公號一推,朋友圈就會迅速刷遍。而且,顧爺那里的廣告標題叫“一億元”,微信公號的文章寫的可是《阿里又現廣告神文:一億元》,但凡跟互聯網推廣有點關系的、跟廣告有點親戚的,看到這樣的文章能不打開嗎,否則你怎么在圈子里混?連這種神文都不知道?還做推廣嗎?
所以,這篇廣告所以火了,還有最后一個關鍵:渠道投放和文章標題。而我這樣的馬后炮式的分析文章,又助推了這篇廣告。
一億元 全文如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