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行期,廣告業有多瘋
最近「經濟上行時期」這個詞很火,
那么,經濟上行時期的廣告行業是什么樣?
我征集了一些。
01
2019年左右,找某本土三個字公司改logo設計,重新做了個藍色+彩色的logo。但是!這個藍色是rgb參數,打印機cmyk打不出來。所以線下活動我們要用另一套色值做物料,和電子版視覺完全不一樣。就這個只能在線上欣賞的logo,某本土三個字公司歷時一年半設計完,收了450萬。
02
做創意方案,可以報價到8-10萬一個。而且項目復盤都能報價1萬左右,客戶也愿意給,而且無限加預算。
有一年品牌做新品上市,但是TVC批的預算沒有花完,客戶把這部分沒花完的預算分到我們social agency。然后線下活動也因為明星的檔期問題取消,我們social agency又加錢。那會感覺客戶加錢感覺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03
15年電子競技行業,某富二代在王思聰的感召下進軍電競行業,在上海成立廣告公司,砸錢做電競ip賽事。在我所在的省會城市落了大約40多萬的線上線下推廣。然后,打款之后他們忘記自己打過款了,又打了一次,他們也沒發現多打了錢。三四年后富二代燒不動了,這個公司就解散了,不了了之,天降橫財。。。。
04
某汽車品牌公關部員工。那時候廣告公司和自媒體都活得很爽,很多要飯的都能活下來。執行過一些傳播項目,公眾號文章幾萬一個,傳播周期要投很多家。關鍵有些號沒影響力、沒流量、也沒有文筆,從起合同和提交獨家代理證明的時候就漏洞百出。寫的內容不堪卒讀,結算報告也做不明白。最后相當于我幫著出代理證明,搞合同,幫著寫稿,一群草臺班子閉眼睛掙大幾萬。
05
甲方到了年底預算沒有花完,讓我們給他們組織了一場團建,五星級酒店,每個員工都是單人間,不然,預算實在花不完。
06
我們戶外媒體,背靠集團紙媒公司,那時戶外廣告剛興起,比較強勢。客戶愣是打電話競價買,好的媒體位置幾個甲方針鋒相對,搞得跟拍賣一樣,機場的廣告牌可以拿給地產商可以賣出天價!而我們的銷售人員下午在外面打麻將接客戶電話一聽只能掙5000塊,根本不想下桌子,直接喊個公司里的小伙子讓他去。
07
曾經在一個服務游戲公司的公關公司工作。當時公關公司做一個莫名其妙的表情包,就能給品牌方收800元一個。
08
17年在某國際4A實習生,上班當天即發了800的歡迎金。
18年在某華南知名廣告公司,每年年底組織日本旅游,逢年過節都在財務室排隊領現金過節費品。
09
2015年,做一個溫泉的引流活動,只要帶人去溫泉現場分4次,每次50人左右,做一個h5投票頁面,100人參與候選,美其名曰民間溫泉代言人,歷時半個月投票,把總點擊人數做到有十幾萬人參加,選出一個代言人,頒獎,發稿,就是20萬的項目……
那時候給銀行、商場、房地產做廣告活動很簡單。
在商場辦銀行信用卡拉新活動,銀行總冠名活動,在商場中庭做活動挑戰賽,現在再擺擺攤送送禮品拉新就完成了信用卡開卡指標,銀行滿意,商場人氣給足,商場也滿意,3方滿意,收2邊錢,做一次,2~3天,15萬到賬,一年這樣的活動起碼有10次。
10
以前的汽車客戶投廣告,沒有什么線索量,年初和門戶、垂直簽框架,錢一分一年就基本上完事了,剩下就是配合大事件看上什么素材了。
11
以前公司賺錢時節假日發福利,抽蘋果全家桶都是基操,給女生的禮物基本上都是ysl、蘿卜丁類的大牌化妝品。當年一個季度就拍一支片,也沒那么多改動制片、導演,監制都是養著的。
12
當時在一個傳統4A,一個電子產品品牌旗下賣得一般的子品牌當年要拍一個TVC,客戶大手一揮,直接讓我們整組人加制作團隊去巴黎拍。
13
坐標西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某省會城市,畢業時入職的公司是當地規模最大的一個。10年代員工常年維持在500人以上,幾乎把持了全省80%以上的戶外媒介、紙媒和APP廣告代理,而口罩之后當地15人以上的小作坊都很難找到,行業幾乎不存在了。
紙媒落幕前最后一年,因代理了當地發行量最大報紙的廣告版面,靠地產業務創了營收新高據說年會開著運鈔車來發年終獎(后來聽說當時很多公司都有這樣一個故事),游戲環節每喝一碗酒就可以領一份現金。
14
我在2016年加入廣告業,經濟可太上行了。我們二線城市的tvc制作公司都打出「預算低于100萬不接」的口號。后來開啟新媒體營銷,項目campaign從來都是400萬左右,工作內容也就是微博代運營和一些營銷號合作而已,加上合作的明星都是TFBOYs這類。
品牌從來不看轉化,只看微博閱讀量,在現在毫無意義的東西。但是過去網上還有活人,真的能看到有人和品牌互動,為品牌創作,當時搞了很多ugc活動,讓網友給品牌創作漫畫啊等內容,相信很多網友都還記得。沒有ai沒有bot賬號的那個時代,每個賬號背后好像都有一個生動的活人。其實還是蠻懷念的。
15
2015-2018年也算經濟上行期,當時是公眾號和H5盛行的年代,H5但凡有點技術突破和新花樣,甲方就特別愿意花大價錢買單,一個成本幾k的H5,轉手可以報價10w。而且可以一雞多吃,一套內容賣給多個甲方。KOL投放,因為有信息差,老板也讓價格翻10倍報,甲方也很樂意買單。
16
汽車內某領域設計,第一輪比稿20進3,第二輪三家每家100萬付費繼續比稿,三進一,我們最終進了。原計劃是整體報價500萬出三套方案,三選一,然后深化。結果和大boss匯報,老板很滿意,大手一揮直接選了兩套方案,500萬合同直接變1000萬。
17
以前我們去甲方出異地項目的時候,機酒甲方單獨定,并且一人一間房,然后額外還會給駐場費用,1000還是800元/天,是單獨給到乙方出現場的同學的,是的你沒有看錯,不算在總包合同內,不走乙方的賬目,甲方直接給我們!!!直接給我們!!!
18
17年畢業,在一家雜志工作寫公眾號,當時如果有品牌方植入的廣告,是單獨計算提成的,頭條是2k,次條是1.5k,試稿有500,就連簡單的排版都有200。基本不會超過3次修改,而且外面有很多代理公司都在找freelancer寫手,也是差不多的價格行情,只要你為人靠譜交稿準時,每個月單子多到接不過來。
19
我說個公費追星的事情!很多人覺得為啥這個明星這么拉了,怎么還有品牌方愿意用這個明星,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品牌方合作的廣告公司里面是有某個粉愛豆的忠實粉絲的,而且那時候各個品牌也是大撒錢的時代,基本有點熱度的明星,或者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基本都會被品牌方簽約,給的價格也是相當可觀,其中具體有多少返點和水分。大概每兩年都能在大城市買一套房的速度,就能看到利潤有多夸張,而且部門女生每個人基本都有好多奢侈品包包。
那些年廣告業的水分太大了,有的品牌方和廣告公司基本都串通在一塊。
20
公司發mac,工作兩年離職可以帶走。
每個項目組每周都有提案,有些項目組一周接幾個項目都有,基本天天熬夜。公眾號營運都是年框,一個月收甲方三十到五十萬,看甲方體量,但實際執行都是實習生。
應屆實習生報銷來面試的車費(外省),實習了可以報銷三個月房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