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掐架同行死光了,營銷人掐架誰會死?
最近,有個可悲的笑話:
朋友說:“4A已死”“定位已死”“創意已死”“廣告已死”“公關已死”,最近又看到“KOL已死”,我們做的是殯葬行業嗎?
其戲虐原由是眾人對“KOC”這個新造概念的吐槽。營銷中造概念很常見,瞎編新詞也不算什么新鮮事兒,KOC這樣一個低能的說法就戳中了集體的敏感神經,甚至引發罵戰,可謂是把2019年營銷焦慮癥體現了個淋漓盡致。
KOL也好,KOC也罷,群嘲背后是營銷效能減弱帶來的尷尬,我們都知道大品牌掐架后同行小弟死光了MandCX,那營銷人掐架誰會死?
臺前唱戲咿咿呀呀,營銷圈內焦慮、喧囂、失控,其實反映出背后企業或品牌的深層次迷茫和焦慮。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時,營銷錦上添花得失無關痛癢,寒風呼嘯生死攸關時,營銷就是雪中送炭,任何營銷動作都顯得至關重要,重壓之下對營銷效能的考量可見一斑。
鳳凰磐涅靠自焚才浴火重生,小僧以為,企業要想觸底反彈,靠的不是去盲目榨代理商,而應內視自我,最大程度減少營銷性偏差,確保花在營銷上的每一分錢都能落在實處,確保每一次營銷都能為品牌添磚加瓦。
具體來說,小僧認為企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回歸原點
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這是一個過剩消費時代,我們不是缺乏什么,而是不知道該選擇誰。
中國網民每天產生300億條信息,娛樂八卦、健康養生、知識干貨大量信息不斷噴涌,漫畫、短視頻、現場直播隨時可看,你的廣告在這些信息中有什么吸引力?光2019年一季度中國開業的全國首店品牌就有50多個,你的品牌在這些品牌中影響力和競爭力又如何?
品牌存在的意義是將你從眾多商品中被差異化識別,品牌價值的本質也并不在于品牌本身,而在于消費者對品牌的清晰認知,包括形象識別,品質、情感的認同以及精神理念的歸屬等。
做了那么多年營銷你的品牌為什么沒有品牌力?甚至你的品牌都不能稱之為品牌?營銷想一出是一出永遠做不出品牌來,傳播跟風競品、學習爆款也不行。每天忙忙碌碌,各個渠道通發稿件,各個平臺同步短視頻MandCX,一有熱點就通宵跟進、各個節日發海報比洗臉都勤快……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嗎?
很辛苦,很勤快,但也很無奈,因為這些產出可能大多成為了信息垃圾,僅此而已。
回歸原點,明白你的品牌是什么,能夠給別人帶來什么,因什么而存在。
現在的消費者買東西并不是單純的需要什么東西,他們消費為悅己、為人設、為社交,想想你的品牌有資格讓這些人翻牌嗎?做營銷要時刻謹記初衷,明白每個Campaign、每篇稿子、每個短視頻對品牌的積累和影響。
要保持品牌清晰的形象,千萬必要隨便給自己品牌貼標簽,標簽越多越是負累,每天東扯西扯的那是電線桿。不要想著今天又要推廣什么,多想想有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化繁為簡,直戳重點。
賣產品就做好功能向利益的轉變和輸出,做品牌就立好形象和人設,不要做產品的時候還要糾結品牌,做品牌的時候非要硬插功能,品效可以協同,但有人告訴你品效合一,請直接把他拉黑。
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更要回溯原點,埋頭苦干隨波逐流很容易偏離方向而不自知!
二、找準平衡點
消費者是企業的衣食父母,但現實是,大多企業有意無意把消費者當垃圾廣告接收器或提款機。
很多企業感嘆現在的消費者變精明了,其實倒不是消費者變得多機智,而是有些企業早已經故步自封跟不上時代了。你說經營了十幾年的大品牌岌岌可危賣不出貨,被一個感冒頭兩三年的品牌搶了生意是消費者變精明了,這種論調你敢說我真不敢信。
不是消費者成精了,而是企業變鈍了。
或者說企業嘴上偉光正,其行動卻很誠實——只盯著別人口袋。企業是為了盈利沒錯,企業是在做生意也沒錯,但本末倒置了自己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就大錯特錯了。很多企業缺乏對自己地位的正確認知,雖知道現在不是僧多肉少,但潛意識中還是把消費者當弱勢一方。
就比如你所謂的內容營銷就是在自己的平臺發廣告MandCX,你所謂的經營用戶就是天天在自己的平臺發廣告,所謂的社交營銷、短視頻營銷等統統都是挖空心思發廣告,就這樣還幻想著消費者會跑過來跪舔,會成為你的粉絲,然后下單最后還期望著他會在票圈推薦一波。
這是在用行動的勤奮彌補思維的懶惰,并且幻想一個不切實際的愿望。
找準自己跟消費者之間的平衡點,沒必要跪著做企業,但起碼要握手做生意。
你總盯著別人口袋,別人肯定小心謹慎,你趾高氣昂別人轉頭就走,這就是現實,消費本來就是一個雙方滿足的行為,多想想怎么為別人創造價值,別人也會給你帶來價值。企業要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并且讓這種價值為消費者感知、理解和認同,而不是產品思維、技術語言,天天吹噓自己產品有多優秀。
消費者不要你以為,而是我以為,改掉企業本位思想才能夠根本上找到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平衡。
三、厘清重點
盧梭說,磨難對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于強者則是生發壯志的泥土,市場下行、營銷效能減弱,企業需要以品效協同為導向優化組織結構。
科學的組織結構是打勝仗的保證,企業要想避免營銷性偏差,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要兼而有之并厘清重點。
企業內部營銷組織是營銷的主心骨,一定要上通下達,讓營銷戰略落地,讓反饋及時傳達。瑟瑟發抖的冬天還在踢皮球或是死循環式拍板,以前會吃力不討好,現在一定會實力作死。不怕有意見,就怕有偏見,決策人要親臨一線,實效、轉化等關鍵性內容自己心中要有點數,而不是只在桌頭看匯報,其中水分和玄機你懂得。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外部視角同樣至關重要。因為代理商承擔著企業營銷創意和執行的大部分動作,代理商的無能或缺失一定會導致營銷不利MandCX,有多少企業被提案亮瞎卻被執行哭瞎的?又有多少企業被臨時放資源鴿子整蒙的?作為左膀右臂、作為營銷智囊團,默契且有實力的代理商能夠極大提高營銷效率。當然,代理商的太“高能”也會導致營銷失利。
組織優化是一門藝術,厘清重點發揮協作效能,才能最大化激發實戰能力。
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編造概念可以博人眼球,急躁焦慮可以帶來些許動力,但市場風云變幻,提神醒腦保持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讓營銷沒有難渡的劫,以上希望能給你啟發
作者:小僧鯤鯤(微信公眾號:MandCX)
(營銷禪修院,微信公眾號ID:MandCX,原創內容,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嚴禁篡改和盜用,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