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拖延癥的「設計沖刺」大法
翻譯:王師境
設計很重要。速度很重要。魚和熊掌能夠兼得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總結了能夠讓團隊來一場“設計沖刺(design sprint)”的科學方法:快速原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和快速進入測試(rapid testing sessions)。這和UX專家們實踐過的領域很像,比如說敏捷開發模式(Agile),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和游戲風暴(Gamestorming)。與此同時,我們希望這種訓練方式能夠很好地適用于那些準備進行設計實踐的團隊。
我們希望你能喜歡這篇文章,并且啟發你能用有趣、高效的方式激活你的團隊。
什么是設計沖刺?
設計沖刺是一種讓任何大小的團隊在2-5天之內解決并測試設計問題的框架。“沖刺”想法來自于敏捷開發模式的框架。“設計思維”的理念發展于IDEO以及斯坦福大學的設計學院。“設計沖刺”的框架則脫胎于Google UX、Google Ventures、Google [X] 以及整個大團隊的思維模式。
當設計沖刺已在Google頗為流行之時,它也同樣被運用于各種規模的初創和公司。
何謂沖刺領袖?
“沖刺領袖(Sprint Master)”就是團隊的領導。這個人會為這場沖刺決定設計挑戰任務,將團隊組織到一起并帶領他們走過所有流程。這個特殊角色需要其具有對UX的方法、戰略、建導以及協商的深刻理解。訓練這些能力很耗時間,但我們已經認識到,這個角色在整合團隊以及確保產出成果方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普遍來說,沖刺領袖們是UX研究者及設計師:對設計程序了如指掌的領導者不會畏于向團隊發起挑戰,而會讓他們團結一致并且速戰速決!
沖刺之前
沖刺任務闡述
在沖刺開始之前,沖刺領袖需要為團隊選擇一個關鍵的挑戰任務。這能帶動整個工作和測試。一個好的任務闡述是:
1、和團隊目標密切相關
2、具有啟發性
3、集中于目標受眾或目標區域
例子:為4-7歲的孩子設計一款直觀的平板閱讀體驗app,將集中于14年第四季度推出
應呈現出的作品:幾組精益的Mock和一個用于測試的可點擊原型
選擇并邀請團隊
這個團隊應該包括設計師、工程師、產品經理以及相關專家。
理想的團隊規模是5-8個人。更大的團隊應當分成小團隊集中攻一個問題,或者將問題拆分到理想的程度。
準備好相應物品
完成一場沖刺需要一套簡單但有用的物品:卷筆刀、紙、膠帶、便利貼、投票磁貼、一個計時器或一個鈴鐺。
如果有零食和咖啡就錦上添花了,不過并不是必需的:)
如何完成一場沖刺?
六個沖刺步驟
了解(Understand) 用戶需求、商業需求和技術能力分別是什么?
細化(Define) 核心策略和重點是什么?
發散(Diverge) 我們能夠盡可能探索出多一點想法嗎?
決定(Decide) 選擇出目前為止最好的想法。
原型(Prototype) 創造出能給用戶用于測試的制品。
確認(Validate) 將想法拿給用戶、利益相關人和技術專家進行測試。
每一次沖刺都包含六個步驟。“設計思維”的理念創始于IDEO并發展于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這對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有著非常驚人的效果。
明白這六步,能夠幫助沖刺領袖組織一次成功的沖刺之旅。
每一步的方法
每一步都包含一些方法,比如“用戶訪談”或是“競品評估”。
可能的方法超過40種,你可能并不會全用到它們。你可以選擇對你來說最正確的,也可以創造出屬于你自己的最佳方案。
Ⅰ 理解
360度閃電交流
這種快速的討論方式上沖刺小組明白觀點的多個不同重點。討論應該包括:
1、商業目標和成功標準 5分鐘
2、技術能力和挑戰 5分鐘
3、相關用戶研究 5分鐘
競品評估
有哪些其他的產品和服務能夠給團隊帶來靈感?對3-10個項目進行簡單的介紹能給沖刺開一個好頭。
比方說,如果團隊是著力于線上商店體驗,他們可能會瀏覽Google Play等網站,并從中分別列出喜歡和不喜歡的。
用戶采訪
用戶是對于一個產品好壞的終極評價者。這就是為什么一個偉大的想法開始于尋找、采訪用戶。
用戶采訪應該包括兩個問題:第一,用戶是如何使用一個特定產品的;第二,他們對這個產品哪些地方喜歡、哪些不喜歡。
在設計一個新產品的時候,采訪可以集中在一個方面——用戶在解決他們的問題時,有哪些可替代的方式。
情景再現
在某些情況下,采訪他們其實沒有讓用戶真正使用這個產品來得有效。
比如說,如果你們為技術支持團隊設計一個產品,那么走進他們工作的辦公室,或是來到他們會見客戶的場所,一定會更直觀、準確。
情景再現能很好地讓采訪者進行操作,但除此之外還能讓團隊正確地理解背景環境。
相關利益人分組
產品和服務的涉及面往往有多種不同類型的人群。相關利益人分組圖列出了所有與該情況相關的可能人群。
1、列出所有項目中的可能受益人
2、將受益人分在不同的合理版塊中
3、決定哪些受益人是你這次沖刺中想要服務的,并將其按優先級排序
4、安排一些需求分析的活動,并給每一個受益人小組安排一個團隊
例子:一個醫療系統的相關利益人分組
總結研究成果+最初設想
通過分享第一套大家貢獻出的想法和才智是對“理解”版塊的有力總結。
利用便利貼分享這些想法,并將它們按主題分類。投票選出最好的想法,這些想法最具智慧并且將被拿來實施。這個練習是一個“初步檢查”,并不是一個方向的最終結果。團隊會繼續研究并決定隨后的發展,所以說在這個節點上沒有什么是敲定了的。
Ⅱ 細化
總結研究成果+最初設想
到了“細化”這一步,就是要把想法拆分為合理的門類和決定性的戰略。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設計一個用戶旅程(user journey)——一個人從了解這個產品到成為資深用戶的整體步驟。
定義設計準則
你希望用戶用哪三個詞來描述你的產品?對于一些產品來說,讓用戶覺得它們簡單、有趣是重中之重;對于別的產品,可能讓用戶覺得產品全能而又強大才算達到了目標。
每個人都要列出所有你的團隊關心的、可能出現的設計準則,并選擇出其中最佳的想法。
在沖刺的最后階段,你可以讓用戶用三個詞描述產品的原型,并比較其是否符合你們的最初設想。
第一條推特
想象終于到了推廣產品的日子。你會在產品的第一條推特上發送什么內容呢?
編寫第一條推特,能幫助團隊用僅僅140個字就擊中他們的策略……甚至,可以更少。
為一款烹飪app發送一條推特:“喜歡烹飪?下載‘名廚大師’——一款含有一百萬個菜譜的app!”
Ⅲ 發散
5分鐘8個點子
這個出色的方法起源于“游戲風暴”研究會。它讓團隊單獨工作,并在5分鐘內貢獻8個想法。這是一個很棒的熱身訓練!
1、給每個人一張紙,讓他們折疊3次;
2、讓大家打開這張紙,注意出現的8個長方形格子;
3、讓大家在5分鐘內,用8個想法填滿這8個長方形。
5分鐘8個點子:團隊開始熱身
5分鐘1個妙計
繼續之前的練習。讓團隊繼續單獨工作,并在5分鐘之內呈現出一個最好的想法。
5分鐘1個妙計:更好地理解細節
5分鐘1個故事板
有時候,一個想法會過于復雜而無法在一頁紙上呈現。這時候,大家就要開始團隊合作了。大家需要想出一個具體的情節和流程。
讓你的團隊畫出一個故事板,這個故事版包含所有用戶必經的關鍵步驟。如果團隊里全是設計菜鳥,可以鼓勵他們用連環畫的形式來代替:)
5分鐘1個故事板:理解步驟
Ⅳ 決定
“禪式(Zen)”投票
畫好草圖之后,是時候在白板上分享展示了。接下來,鼓勵全體成員來做一個“禪式”投票:瀏覽這些點子,并安靜地投票選擇。
這種方式能讓大家在受其他人影響之前保留每個人獨立的思考。
小組回顧+做出那個原型
這時,團隊可以討論出最佳方案并決定用哪個來做原型。
通常情況下,到了這一步還遠遠不夠,你們還需要畫出更多可能的草圖以及不停地探索。
“思考帽”
如果你的團隊成員都是新手,或者容易被他人的觀點影響,那就給每個人戴一頂“思考帽”吧。每一頂帽子代表一個不同的觀點,這些觀點都很有價值,并且能豐富你的最終決斷。
鼓勵每個人選擇一個觀點,并從這個觀點出發討論這個決定。
Ⅴ 原型
制作原型
一個產品原型能讓飄忽的想法變得真實可感,讓你能更好地從用戶那里得到反饋。
其實這是團隊中最耗時的一步。一個原型可以是:
Mock
小樣
視頻
物理原型
Ⅵ 確認
用戶測試
一旦團隊完成了原型制作,就應該趕緊進入測試。一個小白用戶往往能在極短時間內帶來頗有價值的意見。
在這個原型中,用戶喜歡或不喜歡哪里?
他們希望改進哪里?
解決方案最終滿足他們需求了嗎?
利益相關人確認
項目的關鍵利益相關人通常能決定是對其投資,還是給這個點子多分配一些資源。這個人可能是小組的組長,也可能是公司的CEO。
他們的評估與支持將成為這次沖刺成功的關鍵因素。
技術可行性確認
這個設計主意是否符合了團隊的技術水平?若是超過了呢?請一名工程師來做做評估能幫助團隊更合理地研究工作,并討論出可能的規避措施。
恭喜你!大家的沖刺目標完成了!好好享受勝利和收獲!
這同樣也是你反思和獲得反饋的好機會。下一次你會有所不同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