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笑的文藝青年,也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前兩天,與朋友閑聊,說起了自己曾經的QQ空間說說,十六七歲 的年紀,發的都是些殺馬特無病呻吟的文字。
那時候,總覺得這個世界是個傻X,周圍的人都是傻X,只有自己是這濁世的一股清流,現在看來,自己才是最傻X的那個。
那個時候,總想象自己是個文藝青年,一根筆桿子能寫清楚這世間的所有委屈與不公。在文藝青年剛出來之時,他還是個稱贊別人的名詞,但是,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群體有了偏見:裝、故弄玄虛、無病呻吟......而且,文藝青年很感性,也很理性。有人說文藝青年沒有商業價值,他們會感嘆這世間所有事物,也不屑于任何商業行為。
怎么說呢,就是想賺文藝青年的錢很難!
但是,就像有句話說的“沒有難成交的客戶,只有不懂賣產品的銷售”,同樣,沒有一個群體是沒有商業價值的,只有不懂用戶的品牌。在大多數人眼里,文藝青年是很難打動的一批用戶,而在文藝青年的世界里,是對品質的追求,是創新,是復古,是小眾,是潮流......別被偽文藝蒙住了眼睛,也別輕易的妄下論斷。
販賣價值,文藝也能撼動世界
人們對文藝青年的固有印象之一,就是窮,殊不知如今的文青們比許多人還要注重品質。因此,當品牌想要吸引他們的關注時,就要學習去抓住他們的需求點。文青有文青的需求,販賣價值可以很好的吸引文青的注意,并且形成一股難以撼動的力量。
在這里,就不得不說,目前中國最大的文青聚集地——豆瓣了。
雖然現在的豆瓣進入了“雪藏”危機,但是一直以來豆瓣都匯聚了一大批文藝青年,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的數據,豆瓣注冊用戶1.96億。2005年,它從書影音系統起家,剛剛好擊中了文青們的心。從“藏書”到“看過”,再到同城、小組,將生活中最普遍的文化消費不斷擴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藝愛好者,甚至豆瓣電影的評分足以影響電影的票房。
他們熱愛文學藝術,會獨立思考,主動創作。
因此,即使豆瓣被外界各種詬病,但是,在豆瓣忠實用戶的心中,它就是心中的一塊圣地,可以自由做自己,也可以遇見更多有趣的靈魂。這也是為什么豆瓣小組被雪藏后,眾多豆瓣用戶在微博呼喚友鄰,其實歸根結底,還是他的價值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不過啊,販賣價值的前提是是否有真正的價值。
就像江小白,雖然他文藝向的包裝、文案令他一炮而紅,但是,其最重要的品質口感卻差強人意,這讓我想到了買珠還櫝的故事。
營銷能讓消費者看到你,但是真正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還是品質,你是要做一次生意還是拉起一批忠實用戶群體,其本質還是在于品牌本身。注重價值,就可以像豆瓣一樣,讓文藝青年撼動這個世界的文化產業。否則也只是外表吸引人,真正接觸后大失所望。
跨界創新,文藝不止是復古
如果現在讓你在腦海里勾勒一副文藝青年的畫像,你看到的是什么?
是長發飄飄的長裙姑娘,還是抱著吉他的青澀小伙,亦或是留著胡茬戴著眼鏡的滄桑大叔。大多數人覺得文藝青年們肯定喜歡舊舊的,復古的東西,但是,其實他們也同樣喜歡新鮮、創新的事物。人們總是被固有印象所影響,殊不知這群人多有趣。
當我們在關注什么火鍋好吃,什么化妝品好用的時候,文創品牌正在悄然崛起。
數據顯示,2017年實體書店零售額達344.2億元,同比增長2.33%,走出負增長態勢。如果你經常逛商場,你會發現,幾乎每家商場都會有這么一家書店,裝修雅致,里面品類繁多,不止于書籍,也許還會有手作、模型、咖啡館等等。
文創業態天然的文化和藝術特性使其成為了都市人的一種新型消遣方式,更是文藝青年們的心中所愛。而文創品牌也在不斷創新,有跨界的一條、十點讀書,有不斷豐富內容的言幾又、西西弗書店。
他們可以利用自帶流量的IP,也可以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進來,從書店,到戲劇,再到手工DIY等。文藝青年的愛好可不是只有看書,他們對生活品質、新鮮事物的追求可能還更高一籌。而文創品牌恰好抓住了這一需求點,成為了文藝青年們的日常必逛之地。
高配逼格,文藝讓小眾成為大眾
文藝青年追求個性,他們喜歡獨立音樂而非流行音樂,喜歡相對小眾的文藝電影,他們“旅行”而不“旅游”,可以說,他們的愛好相對小眾。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小眾已經逐漸開始引領潮流,被大眾熟知。大多數文藝青年都是抗拒商業的,但是他們愿意為興趣買單。
他們會花幾百元買Moleskine牌便攜筆記本,因為梵高和海明威都是該品牌的用戶;喜歡購買無印良品的居家用品,因為他們崇尚自然簡約的設計更具有生活格調;會因為村上春樹對川久保玲立體剪裁的夸獎而購買Comme des Garcons牌的衣服......
這么說吧,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精神需求才是他們真正的消費動力。所以,你會發現文藝青年喜歡的東西往往被賦予了深層次的含義,這就要求品牌需要濃厚的情感價值,提高逼格,保證品質的同時,也要展現品牌獨特的個性。
在文藝青年的帶動下,匡威成為了大眾青年的帆布品牌,民謠成為了誰都會哼兩句的情調,音樂節成了無數都市白領們的狂歡......所以,千萬不要忽視文藝的力量。
------------我--是--文--藝--青--年--分--割--線------------
其實,每個群體都有每個群體的共性。在大多數人鄙視拼多多的市場下沉時,不可否認,他的確抓住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點。同樣,文藝青年也有文藝青年的需求點,否則豆瓣如何能擁有這上億的忠實用戶,文創品牌如何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脫穎而出。
通過上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想要抓住文藝青年的心,你可以:
1、販賣價值,但也不可忽視最基礎的品質;
2、跨界創新,但獵奇的同時也別忘了用戶的需求;
3、高配逼格,滿足物質生活,更豐富精神世界。
所以,不要忽視每個群體的力量,也許他們就能成為你的重視用戶。
biu~ 正文,結束
題外話,開始
你是個有情調的文藝青年嗎?
-end-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