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并不順風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大戰即將打響,與之相關的各平臺商家早已摩拳擦掌,蓄勢待發。這個為購物而生的節日成了11月里最大的盛事,而快遞小哥則成了眾多消費者最期待見到的人。
物流行業將在雙十一期間漲價的消息比雙十一本身來的更早,自中通開始,其他快遞紛紛跟進,但這些消息中我們卻未能找見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場的順豐。在全行業的喧鬧聲中,沉默著的順豐在十月下旬宣布了同城業務的獨立、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
調整同城業務,向同城物流行業發起沖刺,物流行業之中,它已然是焦點所在,同時整體亮眼的財報也證實著順豐的實力,但市場瞬息萬變,同時競爭者厲兵秣馬,虎視眈眈,亮眼成績之后,順豐前路難言“一路順風”。
凈利潤激增,財報亮眼
近日,順豐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財報數據顯示,順豐第三季度營收為286.95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5.36%,實現凈利潤12.1億元,同比增長57.47%,扣非后凈利潤為11.81億元,增長超過六成。從整體業績來看,順豐這一季度的成績可謂是格外亮眼。
成立于1993年的順豐,現在已經走過了20余載春秋,諧音“順風”的名字似乎并沒有給順豐帶來好運,這一路走來它似乎并不“順風”。翻看順豐的發展史,不難看出順豐曾走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下坡路。
在不久之前,順豐還曾面臨著眾多的挑戰。2018年的財報里,順豐的凈利潤增速出現下滑,以及不及行業整體利潤增速的尷尬狀況。2019年1月的相關數據顯示,順豐的業務量增速也低于韻達、圓通等企業,同時順豐一蹶不振的股價和股東減持股票都證實著順豐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諸多事端之中,順豐處境艱難且未來也不容樂觀,但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后,往往是柳暗花明之景。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順豐的業績表現整體好轉,其中凈利潤增長超過六成的消息更是一掃公司之前的陰霾,順豐的局勢開始明朗起來。
第三季度整體營收上好轉的同時,順豐實現了12.24億件的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了30%。這一季度順豐業績與整體營收的明顯提升,是行業紅利與順豐自身的不斷調整與探索共同的結果,正是這些成就了順豐這一季度的良好表現。從步入低谷到這一季度亮眼的財報,可以說順豐走出了一條漂亮的逆襲路。
而順豐這一季度的良好表現,離不開企業戰略的調整和長久積淀的核心競爭力。
下沉的順豐
長久以來快遞行業似乎都有兩大陣營,“四通一達”和順豐各分別割據一方,牢牢掌握著整個快遞行業。不同于“四通一達”,被單獨列出來的順豐一直都在走一條面向中高端市場的路。多年以來,高昂的價格、良好的服務都是順豐獨有的標簽。
但在互聯網紅利見頂,市場步入存量階段之時,下沉市場成了眾多企業最關鍵的“救命稻草”,也就成了眾多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于主打中高端市場的順豐而言也是如此。順豐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在這一領域里一展身手。
五月份順豐推出了“特惠專配”,開始走性價比之路。這一業務較低的價格,打破了順豐原有的價格局限,填補價格區間空白,完善了經濟產品結構,進一步擴大順豐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針對于快遞主流業務電商件的“特惠專配”業務,提升了順豐整體存量資源和運力的利用效率,滿足了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市場反應良好。這一業務友好的價格迅速給順豐帶來了市場與用戶。
五月份之后,順豐的業務量有了明顯改觀。7月順豐的業務量增速達到20%,8月為30%,到9月份順豐業務量達到4.54億件,同比增速更是達到37.99%,為順豐史上單月同比增速的最高。而9月份,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僅為25%,遠低于順豐的增速。
業務量的快速增長,也使得順豐的市場占有率提升至8.11%。順豐整體的運營情況有了實質性的改變。而在之后與拼多多的合作中,我們更能看到順豐入局下沉市場的決心。
從今年五月份到現在,順豐的業務量大漲,整體營收也有了改觀,可以說下沉之路成就了順豐的“一路順風”,而順豐在未來也必將會繼續下沉下去。
打造核心競爭力
如果說順豐步入下沉市場是戰略調整帶來的勝利,那么長期以來,順豐在技術上的投入和整體布局的日漸完善則是順豐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近日,中國國際公共安全博覽會上,順豐的智慧安檢系統和相關硬件產品以及云平臺都吸引的眾多相關人士的目光。這場博覽會是順豐在物流科技領域深耕多年的成果展,但順豐在技術領域的成就遠不止于此。
從大數據及產品、人工智能及其應用、精準地圖平臺、智能化設備再到綜合物流解決方案,順豐在技術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申請相關專利數量高達一千余件。順豐的智能化產品覆蓋物流各個業務環節場景,為快遞業務賦能。
相關報告顯示,近三年時間順豐的研發投入為35.23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1.6%,在物流行業中高居榜首,與之對應的是四通一達中只有韻達三年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在技術領域,順豐以絕對優勢的姿態引領者著整個行業。
《快遞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科技驅動綜合物流落地成為快遞行業發展的最大趨勢,技術在未來的物流行業中必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順豐如此深厚的技術積淀下,必將取得先發優勢。
在技術的支撐下,順豐的產業布局也日趨完善。布局冷運、重貨快運、同城配送、倉儲以及供應鏈金融,順豐一步步的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也正是這些優勢讓順豐有了今天的行業地位。戰略布局加上硬核實力,順豐的核心競爭力為其構建起了城墻,也讓順豐得以在快遞行業的一片血海中得以生存發展。
打響同城保衛戰
在發布第三季度財報的前一天,順豐宣布了獨立同城業務的消息,開始全面布局即使物流市場,同城急送正式亮相。順豐同城業務開始始獨立運營消息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整個物流市場上都產生了不小的震動。
在快遞領域順豐的成功自是不言而喻,近年來順豐同城業務表現也十分亮眼。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順豐同城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7.86億元,同比增長129.13%,已經成為順豐上半年新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業務。
目前順豐已經在北上廣深等200多個城市鋪開同城急送的網,新的戰略之上,順豐同城急送為商家賦能,為消費著提供便利,站在順豐這個巨人的肩上,順豐的同城急送業務必將在打B、C兩端的基礎上為順豐賦能。
順豐同城即時物流的快速增長,與即使物流快速增長的市場不無關系,同城業務這個領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2019年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同城物流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市場規模較大。2018年這一行業市場規模為981.2億元,預計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可能超過1700億元,隨著用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對服務質量要求的迅速提高,同城業務這一領域將成為物流行業中最具潛力的增長點。
面對這塊大蛋糕順豐將這一業務作為重點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巨大市場不僅僅意味著機遇也意味著市場會將競爭放大,同城物流里的入局者早已不甚枚舉。
從美團的“美團配送”到餓了么的“蜂鳥即配”再到達達、閃送,這個市場之上高手林立,順豐的同城急送從誕生之初就必將面臨極其激烈的市場競爭,順豐能否突出重圍、搶占到一席之地,現在給出結論為時尚早。
行業烽煙四起
10月22日,中通迎來自己的“全貨機時代”,10月25日,韻達發布了韻達特快開始投入時效的戰場,搶奪順豐的高端市場。快遞行業里,從來都是劍影刀光。在行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頭部效應明顯,競爭愈顯激烈。
主打中高端市場的順豐似乎與華為有幾分相似,他們都占據著行業中高端市場的領導地位,也都有著良好的口碑和較高的技術實力。華為如今在手機行業里一騎絕塵,甚至在內外部各種不利因素的掣肘下依然走的穩健。可以預見,與華為如此相似的順豐在正確的戰略指導下也會越走越穩。
但順豐的實力與華為仍相差較大,目前不足10%的市場份額,與中通、圓通等仍有較大差異,同時居高不下的價格也在牽制著順豐的發展,而高端市場不斷的入局者也在不斷瓜分這屬于順豐的市場,順豐面對的仍是一個硝煙彌漫的市場,而接下來仍有許多硬仗在等待著順豐。
與菜鳥驛站決裂,主打直營,順豐這個與市場格格不入的玩家,在行業烽煙四起之時恐怕難求“一路順風”,一時的順利之后,順豐未來之路,勢必風雨交加。
文/韭菜財經記者陳星星,公眾號ID:jiucaifin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