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打折,雙十一還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眼看就要進入倒計時,而事實上,這場“搶購戰役”早已經在10月21日零點就打響了第一槍。
從預付定金,收割優惠券,到收集喵幣,每日邀請好友助力蓋樓瓜分紅包……半個多月下來,盡管不少消費者“薅羊毛”的熱情和沖動早已被豐富的活動機制和繁雜的優惠規則消磨了一半,卻仍對雙十一抱有滿滿的期待。
除了神圣的“折扣光環”,雙十一還有哪些值得消費者一再駐足的地方?在此期間內, 品牌又該如何巧妙發力,借助“低價攬客”的契機創造更多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
圖片來源:2019天貓雙十一品牌設計背后的故事
01
雙十一 = 吃下一枚安利 = 推廣一個新品 / 常青款
“雙十一”之所以被稱為一場狂歡,很大的原因在于許多人并不知道要買什么,卻又懵懵懂懂地花了錢。每年的雙十一,有不少好心的“課代表”總會吐血整理出一份“最值得買的xx清單”,“雙十一必搶的xx單品”,商品種類基本可以囊括一個人的吃穿住行。
不知道買什么?跟著清單往下看,總有一個能打動你。
對于消費者而言,“雙十一”意味著在短時間內被大量種草的可能性,有大量知名/小眾單品都將在雙十一得到口口相傳的曝光——“買不買另說,先拿出小本本記一下!”
對于品牌而言,伴隨著足夠誘人的折扣力度,選擇在雙十一期間推出新品,直接闖入消費者的眼簾,將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追捧,而重點安利王牌產品、讓常青款/爆款返場,往往又是吸納新客、再創銷量佳績的絕妙機會。
02
雙十一 = 湊熱鬧 = 注意力與用戶黏性留存
“雙十一”的概念經過多年的迭代與更新,早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認同。一個人如果在雙十一期間不買點什么,仿佛就有一種被時代淘汰、被同齡人拋棄的錯覺。
和去年的疊貓貓類似,今年天貓的蓋樓升級喵鋪活動,其本質也是反復吸引消費者打開app,瀏覽購物頁面,讓他們長時間待在精心布置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購物場景里,刺激有效消費的產生。到了晚上,淘寶直播間更是成為了粉絲的狂歡圣地,幾百萬人跟著主播的節奏一起解鎖各式各樣的新款商品,一次又一次打破“我不能再買了”的自我催眠。
拉長雙十一的戰線,實質上也為品牌爭取了與消費者溝通的時間,通過在不同的渠道設立多樣化的互動機制(如:簽到/助力/定時抽獎/贏神秘禮盒……)來培育粉絲,讓路人粉變成新客,讓新客變成二次客甚至忠誠客,讓流失客回歸活躍客,在互動中不斷增強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黏性,同時刺激他們對雙十一的期待。
03
雙十一 = 沖動消費合理化 = 打造流暢的消費體驗
在全民瘋搶的氛圍中,“剛需”和“非剛需”之間的邊緣開始模糊。本著“花今天的錢約等于在為明年省錢”的宗旨,所有的沖動消費都變得合理化,因干癟的錢包而壓抑已久的購物欲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釋放——
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能給予消費者愉悅感和滿足感,幫助他們排解生活中的磕碰與喪氣,而品牌能做的就是盡力成全這一點——打造更流暢的消費體驗。
除了參加天貓、京東等大型購物平臺的活動,不少品牌統一了不同渠道的折扣力度,并加強了自有流量的運營,借助微信小程序商城為消費者開啟新的購物通道,讓消費者在輕松的社交環境中完成從“被安利”到“決定購買”的心理建設,一鍵進入購物頁面,簡單幾步,就讓一件商品“始于分享,忠于下單”。
不知不覺中,消費于無形。
今年的雙十一,你準備好了嗎?
Editor: Cathy Hu
Photo by Artem Beliaikin on Unsplash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