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時代,廣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到生活的每一個毛孔。在各種喧鬧的、動態交互、實驗性的廣告里,平面廣告成了最矜持但依然是最主流的廣告形式之一。
最早的平面廣告出現于 15 世紀,在過去的 100 年間留下了諸多經典案例。這不僅是一部廣告和傳播技術的進化史,也折射出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就好像姑娘身上充滿變化的服飾和發型,帶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流行沖突。
DesignCrowd 回顧了平面廣告過去的 100 周年,其興起伴隨著印刷術、攝影、PS 等技術的發展。在內容上也能看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比如金融危機、女權運動的興起、個人電腦的普及等。
在初期的平面廣告上,廣告主將密密麻麻的文字鋪滿整個頁面,向消費者仔細講解產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現代廣告中很少會看到他們這么做了,這是由于廣告的傳播需求已經從初期的信息普及 (Information) 轉為品牌形象 (Image) 和沖擊力 (Impact) 的傳遞。
我們此前曾梳理過一些大公司在商標、字體上的演變過程,那些早已膾炙人口的公司形象在此間的變化和反差常常令人驚嘆。
下面是 1910 年- 2010 年間非常有代表性的平面廣告,它們非常忠實地記錄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的誕生和演變。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對商業史快速而富有趣味的一瞥。
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宣海倫
1910s
1910 年代最著名的平面廣告應該是下面這張。
由畫家詹姆斯·蒙哥馬利·弗拉格依照自己的長相為美國公共資訊委員會創作的一戰征兵海報。海報中的老人身穿禮服,頭戴星條旗紋樣的高禮帽、留著花白的山羊胡子,構成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山姆大叔”形象(Uncle Sam,代指 U.S.)。
這張海報在當時取得的反響令人始料未及,在一戰期間被印刷超過 400 萬次,并在二戰時期再度被啟用。每個站在海報前的人都能感受到“山姆大叔”難以抗拒的鼓舞:“I want you for U.S army”,直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到不斷有廣告對這一經典形象的致敬。
“山姆大叔”大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和這個時代的其他平面廣告太不一樣了。
1910 年代的平面廣告傾向于使用大段的文字說明,因此在排版上顯得異常擁擠。畫風是這樣的↓
1911 - 可口可樂
1915 - 凱迪拉克
1916 - 新奇士
1920s
這個時期的平面廣告的大部分篇幅依然由文字占據,但是圖像和文字之間的比重已經有了明顯的上升和下降,圖像扮演的角色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和十年前相比,平面廣告上的圖片變得更加精美。在整體排版上也變得更有條理,能夠較好地處理和文字在排版布局上的關系。
1928 - 林肯
1920 - Ivory
W. A. Scheaffer Pen Co.- 1921
1930s
在即將邁入 1930 s 的最后一年,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股市崩盤,也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二”。在 1929 年 10 月 29 日到 11 月 13 日,大約 300 億美元財富消失,數以千計的人在這場經濟浩劫中跳樓自殺。由此引發的經濟大蕭條席卷了全世界。
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美國失業率一度飆升到 25%,有的國家甚至達到了 33%。農業資本家和大農場主大量銷毀“過?!钡漠a品,用小麥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造就了著名的“銀河”。
這場經濟災難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 30 年代中期,大多數國家直到二戰結束后才喘過氣來。大股災對于廣告業的影響也顯而易見,在這十年中廣告業發展緩慢,和 1920s 相比沒有太大變化。
1930 - Listerine
1937 - 可口可樂
1933 - Palmolive
1940s
到了 1940 年代,圖像開始成為平面廣告真正的主角,一些平面廣告甚至完全擺脫了大段的文字描述,只放上品牌名和標語。下面這張以密歇根州一位女工為主角的宣傳海報成為了經典之作。在 20 世紀 80 年代被廣泛傳播和使用,并被正式命名為“我們能做到!”(We Can Do It)
1944 - Chesterfield
直到現在,這張原本用于提升工人士氣的海報還被使用于自我宣傳、活動推廣、廣告和模仿活動中,2010 年茱莉婭·吉拉德當選首位女性澳大利亞總理,一位街頭藝術家也將“我們能做到!”重新加工來進行慶祝。
這張海報也是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瀏覽人數最高的十張圖片之一。
下面這些也是這一時期的平面廣告作品。
1949 - 七喜
1944 - Chesterfield
1948 - 西屋電氣
1950s
20 世紀 50 年代產生了大量優秀的平面廣告作品。其中一些排版的經典樣式,直到現在還被廣告人不斷使用。這一時期非常流行的設計趨勢,是將文字部分放置在海報的底部。
1955 - 萬寶路
1957 - 伊卡璐
1958 - 寶麗來
1960s
廣告標語的作用開始顯現。品牌商開始用一些雋永、朗朗上口的短句作為品牌宣言,廣告的內涵越來越接近于品牌精神的表達,而非產品推介。
汽車行業是此中的領先者。直到現在,汽車仍然是世界上最懂得在廣告中把玩品牌衍生價值的行業。
下面這張來自大眾汽車的廣告 “Think Small” 被載入廣告史教科書的革新之作。
1960 - 大眾
1960 - Western Electric
1965 - 寶馬
1969 - Ivory
1970s
進入到 20 世紀 70 年代,大號加粗的字體被廣泛應用到標題中。色彩鮮艷醒目的圖片受到廣告人的青睞,再加上夸張搶眼的標語,構成了 70 年代的平面廣告風格。
1976 - 漢堡王
1970 - 可口可樂
1971 - Hush Puppies
再來看一眼 1979 年的蘋果廣告,這個時候這家成立僅三年的公司還叫作“蘋果電腦公司”。在當時,正處于“電腦是巨無霸”的概念轉向“人人都可以有電腦”的年代。
在這個時期,蘋果不需要突出“我們性能很快,四核八核”、“5.5 寸大屏幕”、“我們比 IBM 強 100 倍”,而是要向消費者推介這款產品,使個人電腦走進千家萬戶。
下面的這一張,理所當然地,使用了大量的文字來介紹“誰需要使用 PC”、“PC 能做什么”、“如何購買一臺 PC”。
1979 - 蘋果電腦公司
1980s
80 年代的平面廣告開始青睞簡潔風格,強調整體效果。廣告業開始大量地使用商業攝影作品,繪制風格的海報逐漸消失在消費者的視線中。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特征是,女性消費能力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商家意識到:一張動人的海報對女性消費者會產生難以言喻的吸引力。當然,直到現在這種魔力仍然蠢蠢欲動。
1985 - 香奈兒
1988 - 露華濃
1983 - 百威
這個時期必須要提及的廣告作品,是絕對伏特加 (ABSOLUT VODKA) 在1980 年推出的第一支 ABSOLUT 廣告。
這張酒瓶上套著光環的海報被命名為 ABSOLUT PERFECTION (絕對完美),直到現在這個廣告主題還在不斷地被翻拍、沿用,已經成為了一個標志性的品牌廣告。
1980 - 絕對伏特加
我們還為你準備了幾瓶酒,找找看。(注:非 80 年代廣告)
1990s
簡潔、干凈的廣告畫面在 90 年代得到延續,和上一個十年相比,廣告更加強調整體的視覺沖擊。在高速運轉的消費時代,廣告人非常明白:他們只有幾秒鐘時間去抓住消費者的吸引力。
在此期間,誕生了大批經典廣告作品。比如耐克那句著名的 “JUST DO IT”。
1993 - 耐克
1990 - 百事
1998 - 迪奧
2000s
21 世紀,平面廣告在圖像的處理上開始依賴于數字合成技術。簡約的風格和干凈的畫面依然是主流的廣告風格,段落式的文字幾乎消失不見。
2006 - 樂高
2008 - NBA
2009 - 百勝
2010s
我們現在所身處的這個時代,對于平面廣告的發展有什么貢獻呢?我們發現:高分辨率的精美圖像已經不足以滿足廣告主的要求,那些圖片不僅令人一眼難忘,還能夠“開口說話”。
大量超現實主義的圖像被運用到平面設計中,強烈的對比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出色的平面廣告不僅能夠令人駐足,還應該引人遐思。
2010 - SanDisk
2015 - Dairy Farmers of Quebec
2013 - 大眾
2012 - Bloomindales Dubai
關于「好奇心日報」:
qdaily.com —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道與你有關的商業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