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一家120歲的互聯網企業
云華互動為山東郵政提供的互聯網品牌策劃與營銷落地,績效斐然,深受郵政內部高層人士的認可。由此《中國郵政報》特約訪云華互動商務總經理呼晉先女士進行“中國郵政互聯網轉型”話題暢談。
以下為《中國郵政報》專題文章——“中國郵政,一家120歲的互聯網企業”。
云華互動商務運營總經理 呼晉先:一家120歲的互聯網企業
在云華互動看來,中國郵政早已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我們認為:“盡管互聯網衍生出眾多新型商業模式,但本質均為解決‘鏈接’問題。”以滴滴打車為例,一方為難以打車的消費群體,另一方則為難覓客源的出租車司機,互聯網在其中的角色為“高效分配供需,將需求方與供給方進行鏈接”。郵政目前的“一體兩翼”戰略,將金融與物流納為主要發展方向,正需充分發揮“鏈接”這一作用。
拿目前熱度較高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來講,正是建立在龐大的天貓、淘寶客戶消費需求積累之上:以此匯集大量流量,并通過高效的流量轉化,完成客戶吸儲、借貸的金融架構。進而同時推出大量理財產品,鏈接不同類型客戶需求。從流量的角度來看,郵政已經握住“鏈接”的一端,早已具備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生存特質。同樣,“互聯網+物流”則充分體現“大數據+倉儲”的實踐價值,郵政可依托龐大的線下營業網點與客戶數據,依照客戶習慣、地域劃分等進行消費預判,做到全國范圍的“智能調控”。
以山東郵政策劃的“中國郵政120周年慶”為主題的活動為例,在活動初期將線下零散的集郵、收藏、投資的愛好群體大量聚集到微信、微博平臺,滿足大量愛好者對于集郵熱愛的訴求,這正是大龍郵票這一高價商品在微信端4小時內被搶購一空的根本原因。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郵政已形成龐大的流量群體。在全民“互聯網+”的浪潮下,郵政只需通過將線下豐富的客戶群體有效聚集到我們所構建的互聯網平臺上,就可形成龐大的流量資源,再結合郵政大數據技術以及早已走完的“最后一公里”——線下服務營業廳,即可實現“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物流”“郵政電商平臺”“互聯網+集郵”等大量業務的互聯網化,構建能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綜合產品與優質服務的 “互聯網+郵政”生態體系。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