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媒體從業人員現狀的20條思考
來源 |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何川
沒有什么捷徑,聰明人都在下笨功夫
01
今天,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本質上就是在經營一家公司,最核心的能力不是文字編輯能力,而是商業與市場的理解,或者說對需求與用戶的理解。
02
沒有閱讀量不可怕,沒有用戶數不可怕,沒有原創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沒有想明白為什么人提供什么角度的稀缺價值。
03
那些堅持認為自己產品很好或者內容很好,只是不會推廣營銷的想法,基本都是自以為然的。也是因為這樣,市場上才有了一批無良的特別敢收錢的第三方代運營以及營銷機構。
04
每個人的稟賦安全不同,不要太羨慕一些自媒體大號。他們都是通過多年積累才完成的飛躍。你只看到了他們2年內做到了多少萬,卻從來沒有看到他們在過去10年里的每一天。更何況即便你完全按照他們的做法堅持10年,也未必成為他們。因為,他們是他們,你是你。
05
企業招聘新媒體編輯的主要標準是什么?首先是熱愛公司所在的行業、所從事的業務,如果談到公司的行業與業務時,眼神里沒什么光亮,還是算了。其次是眼疾手快、舉一反三的能力,做新媒體需要很多的知識積累,需要時刻保持觸類旁通的狀態。
06
目前新媒體運營從業者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經驗問題,而是心態問題。很少有人愿意踏實下來1個月,對標研究一些標桿賬號,深度思考一下大方向,認真做個規劃。大多數人都是盲目出發,草草收尾。
07
加微信好友連備注消息都懶得注明的新媒體從業者,你得嚴肅對待一下人生了,因為,你可能什么都做不太好。反之,能做好新媒體運營的人,基本上很多事情也都能做好。
08
企業新媒體的核心任務,還是引發共鳴,贏得信任。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企業,目前都不具備,也都不重視用戶感知能力。
09
對于新媒體編輯來說,研究所在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消費者痛點,遠遠比研究怎么運營微信公眾號重要。
10
越是看上去所有人都可以試試的崗位,越是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好,以及越是門檻特別高。企業新媒體運營就是這樣的崗位。其實,哪一行干好了都不容易,哪一行都沒有捷徑。
11
新手們,少一點兒時間面對手機和電腦,多一點兒時間約不同的人聊聊天,不要告訴我你沒時間,你只是在逃避與交流可能帶來的挑戰,以及,懶。
12
可能,200萬以內的微信代運營業務,在本質上都不是什么好生意。甲方不會有好結果,乙方也賺不到什么錢。還是那句話,孩子要自己養,實在懶,可以把保姆雇到家里,而不是把孩子寄存在保姆家。
13
也許,所有的新媒體聯盟都是一種惡。也許,可以把“也許”刪掉。
14
為什么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明知不可為——例如通過萌寶大賽等活動漲粉兒——而為之?因為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創造用戶價值、堅守商業底線的,從來都是少數人。
15
大企業做新媒體運營,不太需要考慮紅利期。紅利期是創業者的事兒,紅利期是顛覆者的事兒。
16
新媒體運營到底能不能學?能。而且非常值得學,當然,首選是自學,持續自學+深度思考,才是一個人前進的真正力量。新媒體運營到底該不該學?該。因為,與用戶交朋友+與用戶說人話,是一輩子都需要的能力。
17
為什么理科生更容易做好新媒體運營?因為理科生更側重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潤色修飾的思路。用戶需要的是信息量與價值,而不是形容詞與文采。
18
分析新媒體用戶,場景+標簽+性格,遠比,工作+收入+年齡,靠譜。
19
新媒體運營要有回歸生活的能力,發現生活中的細節與感動,感知用戶的真實生活狀態。
20
永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永遠不要拿用戶的信任開玩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