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麥青雜文鋪(微信號:mqzwp2015)
作者:麥青Mandy
原標題:深度 | 出走的寶潔人,進擊的電商人:“寶潔系”在電商
數英網用戶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世界,喜歡用“系”這個詞,去快速定位一個人或組織。
雖然簡單粗暴,卻又無比形象——系,決定了你的標簽、地位,以及投資界經常掛在嘴邊的“想象空間”。 “阿里系”與“寶潔系”顯然在商業社會中意義大不同,前者一直被認為是互聯網電商行業的領軍系,后者則被認為是傳統大眾消費品行業的領軍系。
而從2008年起,寶潔系人才紛紛進軍電商行業,和以阿里系為首的電商企業,出現交融之勢。媒體自然不會放過這一商業世界最壯觀的“交融”現象,記者與行內分析家們摩拳擦掌、蠢蠢欲動,試圖挖掘類似“寶潔系在電商行業之殤與美”的話題等。不過,這些文章和分析最后都流于表面——或者變成了純粹YY八卦文,或者是寶潔系自說自話的PR文,或者變成了對寶潔的聲討吐槽文,無助于讀者去洞悉商業社會本質與趨勢。
希望此文,能以最真實全面的內容、與中立客觀的態度,與各位分享——真正的“寶潔系”是怎樣的?寶潔系人才為什么出走?他們進入電商行業后遇到什么挑戰?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是什么?寶潔系在電商行業的角色與價值?未來電商格局中的寶潔系會怎樣?
1. 老中青3代“出走”的寶潔人
人才出走,是每個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企業越大,出走的人才基數越大。而如今的寶潔,往往會被貼上標簽“人才流失之罪”。為什么?并非因為流失的人才比例越來越大,而是因為顯露在大眾視野中的離職人員越來越多了?;ヂ摼W給了所有人露臉的機會,當老一輩出走的寶潔人還沒來得及享受互聯網的“透明化福利”;新一輩已經迫不及待的“露臉”了。所以,看起來好像一副趕集狀的“跳槽熱”。
是的,如今活躍在電商行業的寶潔系人才,儼然已經有了老中青3代的架勢——老一輩,是指90年代最早一批幫助寶潔打下中國市場的人;而中間一輩,是指在21世紀初寶潔生意爆發式增長階段出走的;新一輩,是指在如今寶潔生意挫折階段出走的新一代。
雖然老中青3代都出自寶潔,但各有各的特點,不可統一標簽化。每一個代人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模式,雖然都受到寶潔整體文化的熏陶,但更受到各自年代的生意狀況、組織氛圍、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影響,甚至老中青3代內部也有互相不理解的情況。
老一輩:開掘者
老一輩出走的寶潔人,是最早一批幫助寶潔打下中國市場的元老級人才。當年尚處于寶潔開疆拓土的早期階段,雇傭的人才并不多,早期寶潔人“被迫”成了通才,擁有了白手起家的能力與思維。
我們當年第一批進寶潔的人,壓根沒有那么多部門支持,也沒有agency支持,所有的事情都幾乎要自己親自干。我們是市場部,可是還干了供應鏈的活兒,在工廠和工人們一起同吃同住2個禮拜,就為了去qualify一個生產線……等等這些艱苦的工作,也恰恰培養了我們這一批早期員工“通才”的能力,讓我們不只看市場營銷,而學會從全盤生意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與運營品牌。
——Joanna Wang, 阿里媽媽CMO
同時,老一輩寶潔人接受的是最純正的美國企業文化與技能培訓。當年最早一批被派到中國市場的美國人,擁有開荒拓土的能力與精神,他們用最嚴厲的教育,手把手的培養中國當地人才。所以,老一輩寶潔人身上的氣質與思維方式,與寶潔總部的西方人更為相似,對營銷也是發自內心的信仰——他們被稱作“最經典的寶潔人”。
老一輩寶潔人的職業道路比較相似,都是美國式的職業經理人路線,先從寶潔跳槽至聯合利華歐萊雅等類似企業;然后伴隨著互聯網的浪潮,又投身于互聯網行業,仍舊擔任營銷或銷售高管,最終也有部分人走上創業這條路。
中間一輩:乘風破浪者
90年代末開始直至21世紀初的十年間,是寶潔的黃金10年——生意爆發式增長,疆域版圖瘋狂擴充。同一時期的民營企業家才剛剛起步,寶潔壓根沒看在眼里。
黃金10年內的寶潔人,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他們對自己和這家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在離職之后也更多的選擇了直接創業,很多人都選擇了互聯網電商的方向,這也是時代的風口。這一批乘風破浪的寶潔人,后來很多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很多人對TP(電商代運營)印象不好,覺得是刷單、促銷、以及行賄小二造就了TP繁榮。而我們期望,用我們品牌營銷的模式,用最正規化的TP運營方法,去真正的打造品牌,而非簡單粗暴地促銷品牌,去顛覆這個魚龍混雜的行業,去引導整個TP行業良性發展,去重新定義TP行業。
——Eric Shao, SoWOW 創始人/CEO
新一輩:拾穗者
黃金10年后的寶潔,一面開始更為兇猛的擴招計劃,員工一屆比一屆多,部門開始極速膨脹;另一面,生意上又遭遇無數挑戰,有來自新新人類的需求挑戰,也有來自互聯網電商渠道的挑戰。這是一個尷尬的局面,生意挑戰與人才擴展本身就是矛盾的,必然會產生一個結果:人才出走。
這些新一輩的寶潔系人才,在上一代人已經耕耘過的田地當中,成了拾穗者。電商行業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有了相對穩固的版圖,新進入者除了切分垂直市場外,就是去做大平臺的邊角業務補充。
也許是生意遭遇與環境變化,讓這些新一輩的寶潔人,比前輩們都更快的學會了“歸零”心態。畢竟寶潔所賦予他們的傳統生意智慧,在互聯網的新格局中,顯得有點捉襟見肘,甚至有點不知從何下手。
2. 誰不想站在風口上?
雷軍的風口理論,不僅點燃了整個互聯網行業,更催熟烤焦了整個中國商業社會。無數人前仆后繼的走向了互聯網,選擇了電商行業,夢想著能夠飛起來,或者先一步登上能夠飛起來的船。
寶潔系自然也如此,選擇從相對“慢”的快消品行業,轉行進入“快”的互聯網電商行業,本質上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時代、更快的飛起來。這個時代中的人普遍有一種焦慮感——焦慮自己被時代拋棄、焦慮周圍人比自己更快一步、焦慮自己漏掉了什么機會。這種焦慮感,促使越來越多的寶潔人,拋棄了原來的快消品行業跳槽機會,而選擇了互聯網電商行業。
畢竟,誰不想站在風口上?但站在風口上,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對過慣了寶潔舒適生活的人而言,這種起于草根的互聯網行業,簡直是另外一個世界,挑戰很多:
挑戰1:思維
寶潔所代表的傳統快消業思維,與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從消費者/用戶出發,但思維邏輯上卻又完全不同:寶潔強調well-planned before execution(先制定完美計劃再執行),而互聯網是精益創業MVP的思維(先執行再逐步迭代直到完美)。
可以發現,前者對消費者的把握,是通過前期的大量調研與寶潔內部論證;而后者對消費者的把握,則是通過產品本身的不斷試錯。這兩者之間雖然目的相通,但在實踐中千差萬別——前者的速度非常緩慢、而后者更追求速度;前者追求內部論證、而后者則直接把論證的問題扔給了消費者;前者追求論證的完美性,而后者追求先上船再買票。
所以,對于寶潔系人才來說,思維變化是最大的挑戰,如果思維沒有變,幾乎寸步難行,因為思維決定了后續的行動與關系。
寶潔人進到互聯網行業,首先遇到的挑戰就是思維。這個行業的商業邏輯與思維方式,與寶潔不太一樣。寶潔人越快速調整思維,越快能夠融入互聯網行業。
——Jerry Huang, 大眾點評網CMO
挑戰2:節奏
思維的根本差異,決定了節奏的差異。寶潔一直被詬病“慢”節奏,而互聯網則一直被稱贊“快”節奏。
而節奏變化存在于從戰略、戰術、到執行的方方面面。比如,寶潔習慣于決策之前的完美論證,講究完善的邏輯與數據;寶潔習慣于每周每月看銷量或廣告反饋,一旦發現苗頭不好,往往要經過很長時間去論證與調整,而電商則是每日跟蹤、隨時調整、小步快進,等等。
這些差異,本來無所謂好壞,因為很多是行業本身屬性不同所造成的。但對于跳入互聯網電商行業的寶潔系人才而言,這些就是“暫時性陣痛”了。
進入移動互聯網電商行業的最大感受就是1個字 —“快”。互聯網行業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大家看到互聯網行業在這些年來發展的紅紅火火的,其實走進來看你就會看到,這個行業的競爭實在是太慘烈了。貝貝網是2014年4月份上線的,上線8個月后真實交易規模就已經做到垂直母嬰電商行業的第一了,成為了10億美金估值的獨角獸企業,大家都覺得非常興奮,也覺得可以休息一下了。
結果15年初過了一個年回來,我們的友商發起了促銷戰,好像一夜之間我們就不領先了,一個季度所有東西全變了。我們覺得特別恐慌,我們回顧我們的戰略和戰術,發現都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放慢了腳步。所以我們警醒了調整,經過一個季度,我們在Q3又實現全面的超越,成為行業唯一一家單月交易額過5億的電商平臺,真的是1個季度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所以現在我們仍然保持舍命狂奔的速度。
—Allen Jiang,貝貝網/米折網VP
挑戰3:文化
很多人習慣于將寶潔文化,標簽成“陽春白雪”的象牙塔文化;而將互聯網電商企業的文化,標簽為“下里巴人”的草根江湖文化。
雖是戲言,但也有幾分貼切。畢竟寶潔是一家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傳統的百年老企業,也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且頑固的職業經理人文化,強調的體系化、邏輯化、專業化的職業素養,以及溫和、耐心、公私分明的性格氣質。并且,寶潔一直保留“校招人才”與“內部提拔”2大傳統,使得整個寶潔的文化非常單純單一。
而大多數電商企業起于草根,企業文化的建設往往跟不上生意的發展速度,往往是邊干邊建制度、邊干邊完善文化。又因為電商行業本身競爭激烈、節奏飛快,很多企業內部都宣揚一種狼性江湖文化,每每到促銷節日前,全體人員做思想大保健,墻壁上到處貼滿了戰斗標語,仿佛置身于一場革命戰斗。而且,隨著生意飛速發展,大批量的外來人才空降,多元文化并存。
無疑,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文化環境,給寶潔系人才帶來極大挑戰。
挑戰4: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是前3個挑戰的延伸。
對于習慣于體系化和多部門支撐作業的寶潔人而言,他們早已熟稔如何在龐大體系當中,攫取自己想要的資源、取得不同部門的支持、調配大把的預算,從而推進整個體系往前走。
而一旦進入互聯網電商行業,很多人馬上就要面臨“無體系、無部門支撐、甚至連預算都沒有”的情況,從0開始怎么辦?而且往往要做的事情又相當緊急,根本來不及要資源要錢要支持,該怎么辦呢?這是寶潔系人才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具體挑戰。
挑戰5:老板
在寶潔人思維中,根本不存在絕對的“老板”。老板只是一個屁股做的Position位子而已,至于誰來做?有沒有能力?做多久?有沒有老板這個人?都不重要。反正大家都是職業經理人,匯報線上沒有永恒的老板,只有永恒的工作。這家公司離開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有本質性的影響,大老板換了,也就是出個新聞而已。
但進入互聯網電商行業,往往大老板是“相對永恒”的,工作卻不一定永恒。老板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性格棱角的人,不再是一個抽象的Position位子。那么挑戰來了,能不能和這位老板相處?能猜到老板心里想什么?能做出一件讓老板滿意的事情嗎?老板招聘時說的挺好,要在他的企業建立寶潔那樣完善的制度,是說真的假的?
如上這些挑戰,主要針對在互聯網電商企業中承擔職業經理人角色的寶潔系人才。還有一批人,是自己創業,他們所遇到的挑戰,和如上前4點是一致的,唯獨第5點挑戰,變成了“如何從職業經理人角色,轉變為企業主角色?”因為要自己承擔創業失敗的風險,必須要在保證創業這艘船不翻的情況下,與市場中的其他企業進行慘烈的競爭,他們面臨的挑戰比職業經理人更大更復雜。
凱詰短短幾年做到上市,銷售額4個億,今年預計增長50%,其實對我而言,創業本身的辛苦倒還是其次;最大的挑戰是“人”。作為創始人,如何能找到最合適也最優秀的人才?是我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我想任何一個合格的企業帶頭人,都首先要解決人才問題,搭班子,定方向,放權放手,才能讓企業更上一個臺階。
——Bill Xu, 凱詰電商,創始人
3. 人人都愛寶潔人?
寶潔向來被譽為是營銷界的黃埔軍校,整個市場中充斥著出走的寶潔人。無論是傳統行業,或是新興的互聯網電商行業,在過去十多年中,都比較鐘愛寶潔系人才,為什么?
原因1:基本素質比較強
寶潔的人才選拔與培養體系所打造出來的人,幾乎一個模子出來——都具有極強的教育背景、學習能力、好奇心、以及相當強大的職業化素養與專業度——而這些,是任何一家想要穩定發展的企業所渴慕的人才素質。
注意,是穩定發展,而并非開拓期。往往處在開拓期的企業,不太樂意招聘寶潔系人才,因為這并非一般寶潔人擅長的領域,他們更擅長從1到100的打造品牌,推動企業穩定發展,不太擅長從0開始。所以就算招聘進來寶潔人,也容易被詬病“眼高手低”,其實很多時候,并非人才本身眼高手低,而是平臺沒有到能讓這一類人才踏實做事的階段。當然,寶潔系人才普遍也不會選擇這類開拓期的企業,除非是自己單干。
學習能力強是寶潔人身上的共同點。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鮮的知識涌進來,沒有強大的學習能力是不夠的。而寶潔人的好奇心與學習能力,在這個行業是非常有優勢的。
——Bill Xu, 凱詰電商,創始人
原因2:強大的體系化思維
寶潔有一套完整的品牌管理方法、與生意管理的思維體系,這套經過歷史檢驗的體系,能夠幫助企業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流當中,迅速捕捉到有效信息,再經過系統處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這就是無數民營企業(包括電商企業)希望從寶潔系人才身上學到的內容。
早年間,有許多寶潔人轉行做咨詢,就是賣寶潔這套體系化思維給各種民營企業老板。企業家當然不滿足于只是外部學習,而更渴望用人才引進的方式,直接搬過來這套體系。當然,最終實踐的效果,因企業而異。
寶潔的經驗教會我透過紛繁復雜的行業快速發展、競爭,去看到商業模式以及用戶、行業需求的實質,如何營造一個產品,如何營造一個模式,一切取決于OGSM和WHO WHAT HOW的framework,這樣的思考模式可以讓我們跳開每天在看的獲客成本、流量、競爭對手的各類新鮮嘗試,而把目光聚焦在模式和用戶的核心。
——Eric Zhang,1號藥網VP
原因3:營銷本能
營銷對于寶潔人而言,幾乎是一種本能。每個經過系統訓練的寶潔人,無論是哪個部門,都下意識的追求品牌營銷。
而互聯網電商行業,長久以來被認為只是一個賣貨渠道,當這個賣貨渠道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時,電商企業不得不開始考慮“品牌營銷”的問題。而寶潔系人才身上所天然具備的“ 營銷本能”,無疑對電商企業有巨大的吸引力。
很多人認為電商只是個渠道,阿里只是個賣貨的。但并不是,阿里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營銷生態,在這個生態中,是可以打造品牌、孵化品牌的。而讓電商從單純的渠道平臺轉化為營銷生態,就是寶潔人能夠發揮價值的地方。
——Joanna Wang, 阿里媽媽CMO
原因4:團隊管理技能
寶潔非常重視“團隊管理”與“領導力”培訓,內部每年花費巨額資金對員工進行培訓,而且每一個級別的員工,所接受的培訓有所差別,類似于大學升級一樣(“寶潔大學”)。
這些日復一日的培訓,鍛煉出一批又一批職業化的領導者——比起個人英雄主義,他們更關注團隊的協同作業;比起個人競爭,他們更關注團隊的共同成長;比起個人所收獲的榮譽,他們更關注團隊整體的榮譽。他們更懂得團隊管理的各項節能——這對每個成長中的企業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當然,也有人詬病寶潔人在別的公司,并未表現出色的領導管理能力,這是為什么呢?往往,這并非因為技能不強,而是因為思維、文化與性格原因。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矛盾,一個人即便技能再強,如果思維沒有轉變過來,也并不適應互聯網電商企業的文化,又短時間內無法改變寶潔人身上固有的傲氣性格,可能壓根等不到展現出色的管理能力,就已經卷鋪蓋走人了。
寶潔的工作經歷幫助我的管理知識和技能變得更加職業化,這讓我在極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電商公司中能夠更快更容易地帶領來自不同領域和職能,純互聯網背景的團隊和合作伙伴,同時有著大比例的90后的年輕人一起戰斗。
———Allen Jiang,貝貝網/米折網VP
原因5:單純
寶潔人身上普遍存在一種“可愛的單純”。一方面是因為寶潔的選拔體系所天然篩選出來,另一方面是寶潔文化培養出來的(天天被寶潔教育“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
這種單純是指,對人對事的理解比較單純與書面化,以及對夢想的單純執著追求(偏理想化)。為什么說這種單純很可愛?因為商業社會,魚龍混雜,人來人往,皆為利也,突然出現這么一幫子相對單純的所謂高級人才,對于企業主而言,無疑是一種寶貴的財富。當然,如果企業對這種單純處理不當,或者看不慣,簡單標簽化為“幼稚”,那大家的結局都不太美好。
如今,也出現另一種趨勢,有些企業拒絕接收寶潔系人才,一般都是因為這個企業文化與寶潔系人才確實很難匹配,導致寶潔人留存率較低,但并不一定意味著這家企業不善于用人、或者寶潔人能力不行——輕易不要上綱上線,還不到價值判斷的層面,只是簡單的互不匹配而已,就如同人與人的關系一樣——你也許很好,我也還不錯,但就是不匹配,而已。
還有一種有趣的情況,老一輩寶潔人嫌棄新一代寶潔人。這往往是因為,老寶潔人遺憾地發現,年青一代寶潔人身上,缺少了老一輩人的全面技能與艱苦奮斗的心態。但這也許是整個時代的變化所引發的,并非寶潔的獨有問題。
現在寶潔分工越來越細,新一代寶潔人越來越像是螺絲釘,眼睛只關注自己手頭上的活兒,眼界與能力可能都大大不如老寶潔人,這也是跨國企業變大之后的必然結果吧,其實十分不利于年輕人未來的成長。
——Joanna Wang, 阿里媽媽CMO
4. 未來新世界
越來越多的寶潔系人才在跳槽時,選擇了互聯網電商行業,是因為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光明未來。但到底未來新世界長什么樣?寶潔系人才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是預測。對電商格局的未來預測,誰也說不準,但目前已經有一個基本共識——互聯網電商已經基本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的商業格局,基本是在現有的基礎設施基礎之上進行構建,具體體現在3個主要趨勢:
趨勢1:電商Social化
一方面,傳統以流量為主導的電商模式越來越難做,成本越來越高;而另一方面,新媒體的爆發式增長發展,為電商提供了新的入口,基于網紅和內容的電商平臺與品牌,開始帶領新一輪的電商發展。
如今的電商平臺,越來越不甘心只做一個賣貨渠道了,紛紛轉身做內容、捧紅人、做直播,電商越來越Social化。而另一方面,Social也越來越電商化,過去品牌對新媒體營銷的要求不涉及銷售,而現在紛紛要求刺激電商銷量,更加簡單粗暴。
趨勢2:電商社群化
電商在慢慢從“物以類聚”轉變為“人以群分”。已經有十幾年經驗的老電商用戶,以及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新新人類,都在不約而同的追求更個性、更有差異的需求,而這些細分需求將會由更深入洞察某一類用戶群的平臺/品牌去滿足。
趨勢3:全渠道
未來將不會存在純粹的電商品牌/平臺,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在向電商轉型,而電商品牌也在探索線下體驗,未來將會是一個全渠道營銷與流通的時代。
如上這些趨勢,都對現有的電商企業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電商企業無不希望尋覓到更懂消費者、更懂營銷(尤其是新時代的互聯網營銷)、更懂得全渠道操作的人才——而這,正是寶潔系人才的機會。而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也已經證明了自己在電商行業中獨一無二的價值。
2016年5月14日,杭州希爾頓酒店,寶潔校友會電商主題峰會召開。
當今商業社會流行各種類型的企業家或高級人才組織,但一般都是基于同一學校、或同一行業的松散聯盟,但寶潔校友會卻是商業社會的“奇葩”組織,它是基于企業的緊密聯盟,連接所有離開寶潔的人才,并每年定期組織聚會活動,至今,寶潔校友會已經成功連接了近1500名校友,也成功舉辦各種類型的商業峰會。2013年,寶潔校友會會長黃勇與鐘鳴等,還專門成立了寶捷會創投基金,第二期資金規模達2.5億,投資方向以消費、營銷服務、電商為主,并積極服務于校友創業項目。
對于寶潔系人才而言,寶潔校友會像是娘家,也像是孵化器,一年幾度的校友聚會連接了散布在不同行業的人群,以及同一行業不同產業鏈上的人,大家能夠在這個平臺上相互交流、探討、連接,與孵化。而寶潔系人才在各個其他平臺的成功發展,背后離不開寶潔校友會如此強大的組織支持。而這次電商主題峰會,主題叫做“智慧·全球·分享”,寓意顯而易見。
5. 寫在最后
讓我們把眼光,從當下的互聯網電商行業,轉移到整個人類歷史的維度上,可以發現,人類文明的數次迭代,包括中國5000年歷史文明的迭代,無不是通過“交融”來進行——民族之間的交融、文化之間的交融、血統之間的交融、科技之間的交融,才造就了今天的美麗新世界。
而“出走”的寶潔人,與現如今“進擊”的電商人,也正在進行一場電商行業的交融革命,讓我們來一起見證,這場千載難逢的交融,是否能創造出新的火花、衍生出新的商業價值!
總結:寶潔系在電商(部分名錄)
備注:如上僅僅是部分名單,因我工作繁忙時間緊張,無法一一整理于此,等日后有機會再整理更多寶潔系人才的明細情況給大家。
最后,這篇文章歷經1個月,幾經修改,相當折騰,一切辛苦,只為最客觀真實的反應真相。感謝寶潔校友會幫助我聯絡采訪人,感謝對此文內容有貢獻的個人,排名不分先后:
- 寶潔校友會,會長York Huang,組委會成員Joanna, Alex
- 凱潔電商,創始人Bill Xu
- 阿里媽媽,CMO Joanna Wang
- 1號藥網,VPEric Zhang
- 貝貝網/米折網, VPAllen Jiang
- 大眾點評網,CMO Jerry Huang
- SoWOW, 創始人/CEO Eric Shao
麥青Mandy,寫于2016年6月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號【麥青雜文鋪】(ID:mqzwp2015)——只分享最真實的職場管理、營銷經驗與美妝真相,偶爾心血來潮,也會碼點情感雜文。如要轉載,須直接聯系“麥青雜文鋪”。麥青Mandy, 北大才女,資深的品牌營銷專家,歷經世界500強外企與私企,現任SEED UNIED互聯網營銷公司合伙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