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送餐一邊拍照:我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
作者:羅方丹,來源:GQ報道
從武漢封城之日起,三十多歲的外賣員老計一直在工作。他穿梭在江城的大街小巷,一邊送餐,一邊用手機記錄下自己看到的一切。
空蕩蕩的漢街,戲臺上有一只狗。沃爾瑪的豬肉檔人山人海,“我不敢去,也搶不過”。超市的葉子菜賣得快,去晚一點就只剩下土豆、尖椒和洋蔥。路口正中央,停著一輛電動車,朝著漢口的方向。
他在微博上用文字和圖像講述他的每日所見。這幾天,老計的主要工作是幫人買菜、買肉。但有時也會接一些“奇怪的單”。比如上門給主人不在家的加菲貓清理貓砂、添糧添水。比如被委托幫忙找到丟失的貓。那天他八點過出門,花了八小時,用魚干、貓罐頭、襪子,想盡辦法找到了它。有人留言,“謝謝你們沒有放棄那只貓”。
以下是老計的口述。
01
“時間很短,變化很快”
我是老計。武漢一名普通的外賣騎手。我只有一個微博@計六一六。微博上的圖片,都是我用我的破爛工作手機拍攝。文字都是真實故事。
我的微博是去年7月注冊的,就是為了記錄外賣騎手們的故事。但真正開始記錄,是從疫情開始之后。
那時酒精和84消毒液斷貨,問了十幾個藥店都沒有。(攝于1月28日)
1月20號之前,武漢的街景,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鐘南山講話之后,就有變化了。
1月21號一大早,便利店的單子突然變得特別多,打開一看,全是買口罩的。那天,我下樓買一罐粥,沒戴口罩。便利店老板強制性送了我一個棉口罩。我知道這種口罩基本沒什么用,但戴上后也挺暖和。
時間很短,變化很快。你知道嗎?1月21號,我們才意識到情況這么嚴重。23號,就封城了。
1月24號,我去沃爾瑪購物,看見所有人都戴上口罩,交談也盡量縮短。前一天,都不是這樣的,街上都還有很多人不戴口罩。
陸續開始,外賣就不能放在家門口了。開始有那么一兩個小區不讓進,直到后來全部都不讓進。
空蕩蕩的漢街,大戲臺也寂寞了很久。一只狗在戲臺上曬太陽。(攝于2月4日)
這條江是長江,對面是漢口。我很久沒去了。(攝于2月3日)
以前,我天天在過江隧道旁邊等單,過去就是漢口,但我從來沒走過?,F在它封閉了。武昌和漢口原來很近,現在好像非常非常遠。
沃爾瑪豬肉檔人太多,我不敢去,也搶不過。換了個地方買,五家人分,也不知道能吃幾天。(攝于2月8日)
年前我就留在武漢,想多賺點錢。平臺有一個冬季送餐挑戰賽,兩季,13期,每一期7天。只要不中斷,獎金可能達到六七千,我平時工資也就五六千?,F在,我第三期已經完成了,拿了大概一千。費好大勁兒!不算多,也不算少,相當于多了一個月生活費。
這幾天接的最多的單是跑腿單,傳統的送餐很少了。昨天,我九點多就起床。超市十點開門,去晚了就沒了。到了沃爾瑪,好多人在等。我首先奔豬肉檔,立刻傻眼了。已經人擠人!
我不敢去擠。也知道搶不過叔叔阿姨們,就在隔壁牛肉檔先買牛肉,七十多一斤,據說是好肉。一個阿姨在買雞,不斷問工作人員各種問題。我裝好了四袋雞胸肉、四袋雞腿肉,打完稱,阿姨的雞還沒挑好。
自助收銀機排隊,人很多。一個阿姨不停推我,讓我趕緊,“走快點哈”。旁邊一個大爺跟工作人員熱火朝天地吵起來,武漢話,我也聽不懂。直到我出去了,還沒吵完。
砂糖橘這樣一袋,只要五塊錢!我知道后,并不開心,有點擔心。(攝于2月3日)
十一點半,我幫人買藥送藥。從徐東送到八公里以外的地方,因為他那邊,已經買不到藥了??戳讼聤W司他韋,118一盒。顧客要了兩盒。
財大后門,排隊量體溫進門。兩個穿防護服的保安一直在吵架。一個好像說要辭職,另一個不時說滾蛋。倆人越靠越近,好像隨時會打起來。最后,什么都沒發生。又罵罵咧咧漸行漸遠。
干干凈凈的大街。疫情中心的武漢,春節的武漢,雨中的武漢。很安靜。(攝于1月26日)
02
“現在還在工作的騎手,
多少都會有些自豪”
日子就是這樣。我是兼職騎手。每個月沒有固定工資,跑一單有一單的錢,不跑就沒有。
我們平臺,最主要的工作是送餐。但是也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跑腿單,幫買、幫送。我聽說有的人下單,就是讓我們來聊天?;蛘呦聜€單呢,湊人頭。你懂了吧?冒充一下顧客之類的。
武漢街景。(攝于2月2日)
大年三十晚上,我給自己放了個假,沒接單。我也沒有看春晚。一個人在武漢家里,看電視劇、刷微博。看到一個視頻,一線醫護年三十兒吃泡面。我轉發時說“作為一名武漢的外賣小哥覺得很愧疚!對不起!”
我不是一個,或者說我不會把自己裝成一個很高尚、一心為他人的人。沒有這樣的人,你知道吧?我們都是普通人。
直到今天,依然恍惚有種不真實感,又仿佛在做一場一直無法醒來的噩夢。(攝于2月6日)
我喜歡跟街上的人交談,這是我個人的習慣。首先,它是一個獲得信息的方式,其次你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換一個頻道。因為工作有時候還是蠻累、蠻辛苦的。
1月30日晚上,我路過武漢理工大學宿舍樓。十四棟的女生宿舍還亮著很多燈,能看見晾著很多衣服。也許是春節期間留校的同學。
武漢理工的女生都很好的,即使我偶爾超時,也從不介意。想起之前夏天的時候,在湖大送單時,遇到兩個女生拿好多東西,拿不動。說是在換寢室。我去幫他們搬。聊過后知道她們是要留在武漢打暑假工。冬天了,不知道她們有沒有回家?
武漢理工大學亮著燈。(攝于1月30日)
1月31日中午,我在青山馬路邊上曬太陽等單,一個很老的阿姨指著我,跟旁邊很老的叔叔說著什么,我只聽見“吃飯……外賣……”說完之后,那個阿姨就對著我喊,現在還能點外賣???那我們吃飯就可以點外賣了?我就回答她說,是啊,都可以點外賣,一直可以點外賣。她沒說什么,兩個人一起慢慢地走遠了。
我不是說我很感動,我會有小小的觸動。我回答她,“可以點”,這三個字是在回答問題。但是“一直都可以點”,就是表達了我的情感。
沒有那么高大上,沒有那么偉大。很簡單。就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外賣員還在工作。我們還在堅守崗位??赡軒б稽c自豪感,其他沒有那么多了。
其實不管大家說還是沒說,表達還是沒有,現在還在工作的騎手,多少都會有些自豪。
方圓五百米都沒有人,想給自己拍這張照片,費了很大的勁兒。猜猜我是怎么拍的?(攝于2月7日)
03
“騎手的工作,還挺有意思”
我之前是做生意的。做生意失敗了,欠了好多錢,整個人陷入低落的情緒無法自拔。狀態不好了,特別自閉。必須要做點改變。當時,能做的選擇很少。一個人心胸越開闊,可以做的選擇就越多。但是當你壓抑、思想鉆了牛角尖,你可以做的選擇就越少。另一方面,我覺得我需要走出來去跟這個社會多交流、多融入。
我必須要做些事情去改變,不是坐在家里想。就是這樣。所以,我來了武漢做騎手。最早做的是餓了么的專職騎手。后來九月份才做美團的兼職騎手,一直到現在。有人問我為啥美團騎手用餓了么的餐箱?因為它好用,一直沒換。
我的車,裝太多東西,差點壓翻兩回。這個時段,還能接單跑腿買菜買肉的騎手不多了,請珍惜他們。(攝于2月10日)
騎手的工作,其實還挺有意思的。還有就是,自由。專職騎手是被動接單,是被動的。我們等著它派單。兼職騎手是你完全可以自主掌握,可以不接單,可以選擇什么時候接單。這是我后來做兼職騎手的原因。
被動和主動有很大區別,同樣都是做一件很累的事。你主動選擇,就不會特別累。如果是被動給你,心里面抵觸,那就感覺很累。
當時,其實沒有把送外賣當成一個持久的工作選擇。一直堅持做,是因為第一,確實暫時沒有更好的,或者愿意做的工作。另外就是,覺得自己還沒調整好。
但疫情之后,我發現騎手的意義有了新的變化。不光光是送個餐那么簡單。我可以解決很多顧客的實際困難,會有更多的社會意義或者是成就感。
幫顧客買了幾斤馬蹄(這是廣東叫法),我家鄉把這東西叫不及兒。我把它放在602的門前。(攝于2月6日)
2月1日,我朋友接了一個送餐訂單。他剛接了單,顧客就取消了訂單,緊接著就打電話過來,“我下單不是為了點餐,是為了找人幫我抓貓”。他貓丟了。
一般,越特殊的情況,也許酬勞就會越好。我也喜歡做。我喜歡接這種奇怪的單子,因為普通的送餐工作很無聊的(我們大部分的時候都很無聊)。
一大早,我們三個人信誓旦旦地出發。掃樓之后,發現那只叫年糕的貓跑到了天臺。我把門關上,用貓罐頭誘惑它,它看都不看。找了雙襪子用電線綁起來甩,就看了一眼,還是一動不動。
兄弟,你想怎樣?我驅趕它,它居然從沒關上的小門,跑到隔壁單元。這個樓有它娘的三十三層!我爬不動啦!
下午,我們再次出動。五個小時后,還是抓著了。每人拿到180塊酬勞。
抓貓小隊再次出動。小年糕你這回可跑不掉了吧?(攝于2月1日)
回來的路上,經過湖大老鄉雞。一群餓了么騎手,騎著滿得都蓋不住的餐箱魚貫而過。好羨慕他們能給前線的醫護專門送餐。天下騎手是一家,兄弟們真棒。
這幾天,騎手們也在群里聊天。每天的感染人數啊,疫情啊。有很多騎手回家了,也還有在跑單的。大家就發家里的照片,“今天吃肉、喝酒,不用出門!”有的騎手從武漢離開回家,被隔離了14天,還要簽字。我還有個黃陂的兄弟,去雷神山干活了。之前我們吵過架,好久不說話。但當時還是希望他加油。
04
“我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
1月27號晚上,我丟了東西。當時接了兩個訂單,一個到酒店,一個送零食到鄰近的小區。酒店在二樓,馬路邊,我上去花不了一兩分鐘。零食很多,餐箱蓋不住,我就把上蓋就搭在上面,開著口。一下樓,就發現上面的一小袋零食被拿走了。旁邊轉了一圈,也沒看見人。
丟了50多塊錢的東西。顧客給我打電話,問我這個錢是我賠還是美團賠?如果是美團賠,他就去申請索賠,如果最后導致我受損失,他就不去申請。我說最近因為疫情,平臺政策寬松了,我不確定。我不知道他怎么做了。但最后,平臺沒有扣我的錢。過了兩天,發了通知,說因為疫情,這期間的一些賠償都可以免除。
我之前也有同事送餐路上丟過餐的,放了幾個餐在一單送,丟一個。這很正常,做騎手嘛。也有朋友因此生氣,就去調監控、蹲點,結果很尷尬——抓住了那個偷餐的人,是一個老年拾荒者。你能怎么辦?讓他賠,還是打他一頓、罵他一頓?你什么都做不了。最后,就讓他走了。所以我知道,去找是沒有意義的。
我發了一條微博,“希望這一小袋零食,真是被需要的人拿走。你能吃飽,我也開心。但是也請以后對我們騎手網開一面吧!紅塵多難,同舟共濟!”
送完這單,沒估算好電量。車拋錨了。我推著車走了三公里。換好了電池,在路邊抽煙,背后的樓上,有人在喊:武漢加油!
麻蛋,煙熏了眼睛。
發微博多了后,很多人開始關注我。一天上午,我幫一個女生買枇杷膏,下午又幫她買了連花清瘟膠囊、奧司他韋和阿莫西林。我把藥放在她家門邊的樓梯上。她說,“我看了你的微博,我哭了,你拍的很多照片都是我每天要走的路”。她咳嗽,但不發燒,在家自我隔離。她說害怕,幾乎每天都哭。
我告訴她,外頭沒那么嚴重,只要你做好預防,就沒什么問題。你可能是感冒,即使是染上病毒,年輕人也不會有太大問題,諸如此類??纯催@溫暖的陽光,想想這煙火十足的人世間,還有那么多美食、美景。武漢不孤獨,你也不會孤獨。我又推薦了一些美劇給她,《24小時》、《老友記》。這都是我喜歡看的。
我還喜歡看《請回答1988》,但我沒推薦這部。因為這個時候看,不合適。它是在歲月靜好的時候做回憶用的。你會越看越傷感。這個時候就應該看一些激烈的,讓人開心的,動作戲啊。看了之后,讓你忘記現實的那種,最好了。
路口正中停了一輛電動車,沒看見騎車的人,也沒人圍觀,倔強的朝向漢口的方向,孤單的一動不動。(攝于2月3日)
但我作為外賣騎手,在外面,看到的還是最真實的部分。
一天下午,送橋梁村的單,經過武昌醫院。我看到一輛救護車停在醫院門口,一個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對擔架上的人做心臟按壓。路口,一個中年人手里提著一袋片子,背著一個年紀大點的人走。
醫院門口,坐著曬太陽的一個阿姨,忽然身子往一邊倒。一個醫護人員和另一個路人過來扶著,抱著她往醫院里走。
很平靜。周圍站著的人,攔著的繩子后面的保安,身后商店的老板,都很平靜。
我卻感覺好像有一座山向我壓過來。
05
“我很普通,沒有特別之處”
那天,幫融僑城顧客買藥,一番折騰后買齊了?;厝ヒ还諒?,看見滿眼桃花。哎呀!桃花開了嗎?真棒。仔細一看,老子信了你的邪,原來是綁的假花在樹枝上。(攝于2月2日)
最近幾天,路上人也少,車也少,偶爾會駛過一些救護車,還有救援物資的運輸車,就是這些了。街頭沒什么餐館在營業了。如果你不留意,是看不見的。我們都在那些送外賣的店里吃騎手優惠餐,十塊錢,有葷有素,能吃飽。平時可沒有。
現在所有小區都不能送進去了,放在指定的崗亭門口,最遠的據說出來拿,要走十五分鐘。還有顧客開車出來取餐。武漢果然很大!
武漢街景。(攝于2月2日)
那天在路口等紅綠燈,一位大哥拿著山東大蔥跟旁邊人大聲說話。說什么,已經記不清了。但他揮舞著大蔥指點江山的氣魄,已經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我還記得他攜蔥離去的背影。
晚上出小區,門口遇到一只小狗。兩只小眼看著我,楚楚可憐。旁邊沒有主人。我跟它說,哥們,讓一讓。它走到一邊,轉過身繼續楚楚可憐地望我。
我騎車離開,沒有再扭頭看一眼。
就連一條狗,都有一條回家的路。(攝于2月7日)
回家之后,我有時買點菜,煮個小火鍋。
生活還算是可以。累,還不能吃好點???我愛吃三文魚,但是賊貴,就等它打五折才買。沃爾瑪,偶爾會打折。但是現在,已經斷貨了。好幾天沒有三文魚賣了。
超市情況還是跟以前差不多,青菜、葉子菜,賣得特別快。最后就剩下耐放的東西,土豆、尖椒、洋蔥。超市價格沒什么變化,外面擺攤的倒降了不少。路過一家,白菜4元/斤,菜苔10元/斤。
路邊小攤販。(攝于1月28日)
我從來沒喜歡過摩天大樓,也不喜歡鋼筋水泥的叢林。陽光照耀下的青苔,懶洋洋的貓,摘菜的老婆婆。若是耳邊再回蕩起老媽的聲音:“小王八蛋跑哪兒去了?快回來吃飯。”這就是完美世界。
我一直喜歡那些質樸的、真實的,有生活氣息的東西。太高、太大、太干凈,太莊重肅穆的,不是說不好,但我不太喜歡。
1月25日之后,很多媒體朋友微博私信我提出采訪要求。但我很普通,沒有特別之處。
江漢路,陽光照耀下的青苔。(攝于2月9日)
我的家在湖北邊陲,西北,一個以水著稱的小城。以前一直覺得自己不喜歡武漢。很多年前在武漢讀書,發現熱干面放的是辣蘿卜,不是大頭菜;公交車開得飛起,而我嚴重暈車;的士司機脾氣很爆,一言不合就漢罵飆起來。
后來離開武漢到深圳,第一次坐地鐵,第一次坐飛機,吃翅參鮑肚……終于明白了現代化的意思。但卻熱切想念起熱干面、面窩、藕湯、歡喜坨、糯米雞。
出太陽了。發現方圓三公里唯一還可以過早的地方,有熱干面吃!武漢人只要能吃上熱干面,那就都不是事兒。(攝于1月28日)
這些年四處漂泊,去了很多城市。很多次經過武漢,發現工地還是那么多,光谷廣場還是沒建好,巡司河還是個臭水溝,公交司機還是像退役的賽車手。但是熱干面和面窩還是那么好吃。
夕陽里的綠地中心。在路邊休息,餐箱里有藕圓子,一瓶可樂,兜里還有煙。點上一根,突然覺得好像也沒那么難過。不管是日子,還是這一關。(攝于2月5日)
部分文字、所有圖片來源:微博@計六一六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作者:羅方丹,編輯:何瑫
公眾號:GQ報道(ID: GQREPOR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