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給了服裝文案怎樣的創作靈感?
作者:譚夢醒,首發:服裝文案
這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完美收官,從16年的首播開始,伴隨著我們走過了五個年頭。作為一名文案發燒友又怎能放過這樣一個養分汲取的高地呢?節目每季十期,到現在總共五十多期(還有特別版),時長加在一起不到90個小時,而我卻在用倍減的速度,字斟句酌200多個小時,就是為了提煉出能夠運用到服裝文案當中的技法。
最終我用大把掉頭發的代價,總結出了節目帶給我們在創作服裝文案時的些許靈感:
一、韻律和節奏
即便你沒有像我這樣的字字推敲,在看完五季詩詞大會之后你也會發現自己對文字的語感、語境和節奏有了更好的把控。
什么是語感和語境?簡單來講就是文字看不見的那部分。例如詩人賈島的《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VS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一個是“推”,一個是“敲”,單憑感覺的話你認為用哪個字最好呢?
最終作者選用的是“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因為敲門表示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也能把詩人月夜訪友,渴望得到友人回復的那種既期待又緊張心情表現出來。同時敲門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大晚上的怎么還能看見樹上的鳥兒?其實,這正反應出詩人構思巧秒:正由于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詩人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詩人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動中寓靜,大寫的服啊!
假如最終采用了“推”字,就完全沒有了以上藝術效果。你看就這一個字的變化使得整體韻律和意境相差如此之大。
除了答題環節中的詩詞會出現韻律之外,其實在每位選手登場的時候也會由所在團陣以其名字創作一句口號,以鼓舞參賽選手。這其中的押韻和節奏都是值得大家學習
來看這句我改編的文案:
原句:月長 衣衫薄,少年未曾走遠,只是再回不去從前。
改編后:歲月長 衣衫薄, 黃河岸 夕陽嘆,半生戎裝破東風 歸來仍是少年郎。
相比起原句,潤色之后的文案在語感和語境上面更為豐富。第一句的“長”“薄”和第二句的“岸”“嘆”平仄相對,停頓轉折間節奏有序。同時也豐富了整個場景 —— 戎馬半生的“軍人”形象在黃河岸邊對著夕陽感概時光不易,回想自己這一生立下的赫赫戰功,愿來世仍做一個為祖國燃燒的熱血少年(注:在這里“軍人”是泛指,代表了所有在自身崗位上做出了特殊貢獻的一群人,他們可以是科研人員、企業家、教師、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等等)。
PS:這句文案可以采用在商務男裝領域,例如“致匠心”“傳奇一生”等主題活動時的宣傳語……
中國古代詩詞講究平仄韻律、抑揚頓挫。如果你還沒有看過詩詞大會,不妨在看之前試著創作幾組有韻律的文案,在看完整個五季節目之后再來進行同樣的創作,屆時我相信詩詞的那種韻律已經浸染到了你的筆墨之中。
二、意境(場景)
當代營銷是一場場景革命,用所營造出的場景去喚醒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是一種更高明的營銷手段。購物中心、集合店、沉浸式的娛樂體驗都是場景革命的產物。而古詩詞中詩人帶給我們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則非常有助于我們在文案中去刻畫和營造場景。
例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這些詩句即便你從來沒有聽過,其意應該也能窺探一二。詩人以超凡的想象力去創作文案,給朋友圈的買家秀提供了豐富的參考素材,你會發現幾乎所有詩詞都有被拿來配文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詩人“不切實際”的想象力和對景物揮灑自如的描摹能力才是我們應當掌握的精髓!
在當今出行的便捷讓人們可以抵達任何交通工具可到之處,買家秀精彩紛呈,各式各樣的場景都有,有感慨人生的、有縱情歡樂的、有隨遇而安的,伴隨著一張張精美照片的呈現,用什么樣的語言去形容這些場景成了大家最頭疼的問題?
問問自己,如果是你,會給以下這組買家秀配上怎樣的文案呢?
別急著往下看,先思考一下。來看看大家都是怎么發的:
如此有意境的圖片配上干癟的文字和過期的雞湯,有一種好白菜被豬拱了的感覺。
沒有故事的文字=沒有靈魂的軀殼。再來看看我配的文案:
在雪色和你之間,我已分不清是雪色裝扮了你,還是你點亮了雪色。
一句簡單的描述就渲染了整個意境,把雪景和圖中人物放在一起比較是對外形的最佳贊美,這里的“你”既指照片本人,也可以代指產品。這就是關于場景文案的最高境界,表面絲毫看不出對產品描述的痕跡,利用文案和圖片所產生的聯想跳過理性思維,促發人的情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想象 —— 是否想成為文案里描述的那個美好的自己),直接進入消費者的感性模式(消費者在作出購買決定的瞬間 90%是無意識的,也就是說要跳過理性思維激發感性思維
從而產生購買)。
每個場景都配上精美的文案:
想象力是我們在場景文案創作時的助推器。
三、日常練習
除了前面提到的韻律、節奏、意境和想象力之外,詩詞大會在我們日常的文案練習中也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
每一季的經典題目【看圖猜詩】和第五季最新的題型【對號入座】是不是像極了一種常見的文案訓練方法 ——【看圖寫字】 沒錯,就是任意給出一副圖片并由此來進行文案創作,這一點經常發朋友圈的伙伴恐怕深有感觸,每當拿到一些漂亮的買家秀或是一些明星穿品牌衣服的圖片時,絞盡腦汁都找不到詞語去形容。不妨多和同事嘗試這樣的練習方法,這是鍛煉想象力很好的一個工具。
嘉賓的精彩解讀
當嘉賓在臺上對詩詞進行詮釋時,他們那種駕輕就熟的解讀能力讓我想到了一種新的文案練習方法 —— 暫且叫做【收放自如】。例如用“颯”這個字,讓大家去進行拆解并表達其意,這個過程叫“放”,然后把釋放出來的這些意境再提煉總結成一句帶主題字的文案,這個動作叫“收”……這個練習重點鍛煉大家思維發散和提煉歸納的能力!
不過要說到詩詞大會帶給我們在文案練習中的靈感,那就不得不提節目的王牌環節:
【飛花令】
飛花令共分兩輪,首輪是飛花令,第二輪是超級飛花令,而就在最新一季的超級飛花令環節,看著百人團當中隨機出現的字映射在屏幕之上……
我又get到一個新的文案訓練方法 ——【水平思考法】:即寫下無數個毫不相干的詞語,在PPT上一閃而過(或者讓大家隨機抽取其中三組),把這三組詞與你店鋪的問題相關聯(你的問題可以是打折促銷、新品品鑒、員工招聘等等),最終提出一個解決該問題的全新文字思路,但同時要牢記,我們的產品是服裝,最后文案的落腳點一定得回到服裝這個框架內。
敲黑板!!這個技巧的好處是,能夠迫使大家飛速搜索大腦蘊藏的知識儲備(我們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都轉化成經歷以知識的形式存放在大腦中,當它們受到外界的刺激,就會以無比巨大的能量爆發出來,甚至連你自己都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知識儲備),強迫性的激發創意,練就詞語銜接的能力。
四、寫在最后
近幾年漢服風盛行,以詩詞大會為首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類的節目在這背后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節目的火爆反應了國人對自身文化的逐步自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其作為追求表達自我時尚態度的新形式,這種現象最直接的體現便是通過服裝去展示。
其實每首詩詞都是一段經典文案,它帶領我們穿越古今,去感受音符跳動的婉轉聲,去領略山川湖海的壯麗,去追溯詩人的家國情懷……正是有了這些天才們的匠心獨作,才讓我們在文案創作的道路上有那么多靈感的養分可以汲取!
PS:本篇文章只是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國詩詞大會》帶給我們在服裝文案創作和練習方面的些許靈感,并不就練習方法做深入探討。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