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公司是應該“轉型”還是應該“換道”
任何時候提出,這都會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但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為它事關中國112萬家廣告公司、438萬廣告人!任何行業都會有興衰,如果企業在關鍵時刻沒有找到變革方向,沒有找到企業新的增長曲線,可能這個企業就會走入長期的衰退、甚至滅亡!特別是疫情之下,還有多少小規模的廣告公司能夠扛得?。?br/>
01
廣告行業有幾個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產品難以標準化、媒介去中介化、專業被邊緣化”等等,其實這些問題,我記得15年前就有人已經提出來了,可是,至今為止都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一方面,廣告行業因為“暗物質”的存在所以呈現出很頑強的生命力(前面的前面的文章有描述),倒閉了很多公司,但也成立了很多公司;另一方面,廣告行業作為保姆機構、作為墊款機構、甚至作為三陪公司,行業作為食物鏈底層的產業格局也沒有任何變化。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在自媒體、網紅、MCN等各種新產品型態的誕生之下,很多人通過廣告賺了錢,不說那些做數字營銷的技術公司,昨天還聽朋友說,有人做效果廣告、通過網紅帶貨,3年就賺了2個多億。只不過這是無法持續的快錢,熱點一過,生意機會也隨風飄去。
很明顯,這不是我們廣告人需要的廣告業,這也不是作為公司化運營、特別是上市公司運營所能依靠的盈利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有的甚至還游離在道德和法律的邊緣!
02
所以,廣告行業是不是已經到了必須依靠跨界打劫的階段!這一點我還沒有想清楚,不敢下定論,但是很多企業卻真真實實地已經跨界打劫廣告行業了,包括天龍集團、利歐等企業,以前根本就不是做廣告的,完全是通過資本并購新手上路;而萬達、奧園等地產公司也紛紛成立了自己的類廣告運營公司;互聯網公司就不用說了,廣告已經成為他們建立盈利模式首先要考慮的東西。
但廣告行業有沒有跨界其它行業的成功案例呢!非常有名的案例似乎沒有,因為很多公司轉行相當是另起爐灶,從零開始重新出發,不管失敗和成功,實際上都跟廣告業沒有直接關系。
真正廣告行業轉型做相關產業的,像華與華在干廣告的同事還有做圖書出版,這兩塊還是能夠協同的!算是一個延伸案例!另外,像喜馬拉雅據說采用了一種投資入股的新模式開展業務合作,這也算是一種突破;比如說廣州的平方影視之前主要是做影視廣告的,現在開始拍網絡大電影《暴躁家族》,盈利模式不一樣了,算是一種關聯業務延申;另外還有像藍標集團這樣些上市的公司,很早就開始做影業投資,這是基于文化傳媒板塊的拓展。
當今這個時代,對于跨界發展的容忍度已經增強了、成功率也增加了!各位互聯網大佬、還有偉大的資本市場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范例。所以,廣告公司要跨界發展,這必然是一種選擇!
不過具體到執行落地,從企業經營嘗試的角度來說,必須考慮到新舊業務的協同,優勢的互補!這樣的轉型才更有機會成功。
03
在如何利用廣告行業里面積累的資源,保證新業務的成功,不管這個業務是延申還是跨界,也不管是轉型還是換道,因為經濟環境和行業環境已經把這個問題丟給了大家,殘酷的財務報表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了。
既然是行業的必答題,那我就就先回答一下,圍繞廣告行業普遍流行的數據驅動、技術驅動、產品化、IP化等相關要素,我認為廣告公司未來的發展可能存在“三種方向”:
第一,企業數字化營銷管理服務提供商
現在廣告公司做的業務要不就是"一幅畫、一句話、一條片、一個活動"的內容,要不就是純中介或者半中介的媒體銷售。我們永遠不可能像抖音一樣做”挑戰賽“這樣的產品,因為平臺不在我們手上,流量不在我們手上,我們對用戶沒有掌控力。作為企業的B端合作伙伴,我們真正唯一的利用價值就是財務服務,可以墊款、可以統一結算,省事!順便還可以處理一些不太方便處理的費用,化解風險。其它的如創意、設計、策劃類的工作,可以找廣告公司,但都不是剛需,因為他們自己內部的團隊也能做,并且由內部團隊產生主要內容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同時,廣告公司依靠組織專業團隊來做項目的性價比會越來越低,這也是很多廣告公司難以為繼的最直接原因,因為廣告界搞專業的人就那么多,以前我們是在廣告公司里面搶人,現在我們還要跟媒體、跟甲方搶人,作為產業鏈底端的廣告公司,這種做法不可持續。 既然依靠組織人幫企業做營銷做專業的道路行不通了,那么就應該想辦法為企業提供營銷工具,比如說為它們提供調研問卷系統、易企秀這樣的H5制作系統,媒體資源評估系統等等,圍繞企業全營銷的流程和細節需求,我們不是給他們找難以標準化、投入產出比低、無法產生復利的人,而是我們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數字化,為企業提供盡可能好用的數字營銷小工具,這樣我們才能夠實現產品化、掌握用戶流量,形成營銷大數據。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成為營銷知識產權管理公司
廣告公司覓食艱難,在于無法產品化,在于創意不值錢,因為你的創意很快就可以成為別人的創意,你的好創意很快就會出現在別人的獲獎案例里面!
這就是一種殘酷的現實,要讓你的創意成為生意,讓你的方案變成產品,我們首先要讓他們變成產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他們,他們才能為我們產生價值。廣告行業最大的漏洞就是知識得不到保護,知識無法成為力量。與其想破腦袋想出很多創意求客戶去買單,還不如直接批量生產創意注冊版權,注冊商標。誰想用誰就來買,誰抄襲、誰侵權,誰就要賠,看誰敢不尊重原創、任性抄襲。
而創意策劃人員的考核難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是原創,就能注冊,是原創,你就有價值,數據化考量,公平公正。你辛辛苦苦做保姆做一年,可能還不如一個官司來錢快。關鍵是,還不會拖款。
而這個時代,知識產權是最值錢的,知道《中興被罰146億》嗎?美國一直在強調我們國際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得不好?知道視覺中國嗎?是他們賺錢輕松,還是廣告狗賺錢輕松?
第三,成為營銷板塊的金融服務公司
在這個時代,專家是最容易被挑戰的,老師已經成為朋友之間的尊稱。整合營銷專家,因為事關”賺錢“這樣一個偉大事業和千古難題,所以更加容易被挑戰!創業都是九死一生,營銷服務豈能百戰百勝。
所以,那些以媒體代理為主業的公司,完全可以放下”專家“的牌坊!與其以專家的身份給客戶墊這個款、墊那個款,還不如索性成立一家媒介投放金融服務公司!真正實實的發揮財務的優勢。
我們的核心價值就是提供金融服務,為你提供媒介、內容、IP等營銷相關的投資服務,幫助客戶解決媒體多、供應商多、對接難、結算麻煩的問題。我們核心工作就是做好客戶信用的評估、評估資標的價值、確保資金安全、實現投資回報。作為金融公司,我們還需要羞羞答答的要債,小心翼翼的討錢嗎?不,我們不單單理直氣壯,我們還有萬種手段。
感謝讀完了一個老廣告人的胡扯!也許是我們庸人自擾,焦慮癥犯了,有很多暗物質助力,廣告行業的生命力頑強著呢!
15年以后,也許這篇稿子有人會再寫一遍
(完)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