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馬德里想不思議,記住這藝術地標7宗最
之前說過,西班牙是歐洲藝術文化的一顆璀璨之星。雖然巴塞羅那藝術地標不少,但是說到藝術瑰寶,還是擁有上百座博物館的首都馬德里多一些,并且集中一些。
不說別的,沒有哪個國家的一條街上能同時坐落世界上最好的三座藝術博物館。
而馬德里的普拉多大道(Paseo del Prado),就不思議了。“藝術黃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of Art”都聚集于此,分布于大道兩邊:普拉多博物館(Museodel Prado)、提森·波涅米薩博物館(the Thyssen Collection)和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這足以令其他世界級大都市黯然失色,即使是紐約、巴黎,甚至是小T最愛的東京。
其他在此周邊比較著名的博物館還有:西班牙國立考古博物館、馬德里海軍博物館、CaixaForum Madrid、皇家圣費爾南多美術學院,以及無數的畫廊。
今天,小T就把花了兩天走訪馬德里普拉多大道左右兩邊的藝術地標,按參觀的順序分享給大家。
本文很長,資訊海量,可以先看vlog。
TJARTRIP_Art@Madrid馬德里藝術地標
一、
提森·波涅米薩博物館
Museo de Thyssen-Bornemisza
Thyssen-Bornemisza這個難記的名字一聽就應該是某位聲名顯赫的人名。的確,博物館內收藏的藝術品來自提Thyssen-Bornemisza家族于20世紀初開始的私人收藏,1993年被政府收購。作品收藏范圍非常廣泛,從中世紀和古典主義大師到20世紀印象派、后印象派、德國表現主義先鋒派及歐美戰后繪畫作品無所不有。什么莫奈、高更、畢加索、米羅、丁多雷托等大師的各類畫作應有盡有。這是什么家族,怎么這么能買呢?
該博物館是馬德里第一個“友好中國”博物館,意思就是提供作品的中文翻譯機。正好離這次我們住的酒店近,是我們去的第一家博物館。
提森的鎮館之寶的名字也特別不思議:Dream Caused by the Flight of a Bee around a Pomegranate a Second before Waking Up(1944),肯定記不住,就叫《由飛舞的蜜蜂引起的夢》吧。
這是達利于1944年在布上創作的一幅油畫,說是達利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荒誕離奇的夢。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小T是信了。
瞧瞧,別人一個夢能鑄就大師,小T一個夢能把自己嚇醒。
不知道是不是近年來祖國的強大,輸送出去了賊多喜歡拍拍拍的網紅達人,基本上美術館都不讓拍照了。可能大家都比較喜歡莫奈,他的展廳永遠都是人頭攢動,小T對印象派沒啥印象咱就不湊熱鬧了。
為了以饗讀者,小T還是隨機盲拍了幾張,代表我是真的進來過哈。
右邊這幅作品朋友們應該比較熟悉,美國波普藝術之父——Roy Lichtenstein羅伊·利希滕斯坦(1923-1997)在1963年創作的《Woman in bath》。發現西班牙人真的很喜歡他,基本上美術館和重要的廣場會看到他的作品,小T也喜歡。
如果朋友們想看更多買更多,可以到列維·格文畫廊(Lévy Gorvy)去逛逛,還組織過Alexander Calder、Yves Klein、趙無極、白發一雄、鄭相和、威廉·德·庫寧等藝術家的展覽,在中信泰富設有上海辦公室 https://www.levygorvy.com/
花兩個小時溜達玩,內心空虛而又滿足。滿足的是無知讓自己可以更上進,空虛的是什么都帶不回去。
還好,一樓的藝術品商店可以滿足每個人空虛的這一小部分。看來Mondrian(1872-1944)在這里也很受歡迎。
如果朋友們時間湊巧,這個博物館十幾歐的門票錢也不是不能省,記住:每周一的12:00-16:00去是免費的,提前到前臺按次序領取免費參觀券即可。
二、
喬瑪·帕蘭薩
Jaume Plensa(1955-)
從Thyssen-Bornemisza出來,繼續沿著普拉多大道往北溜達大概十五分鐘,就到了哥倫布廣場Plaza de Colón.
在哥倫布雕塑的另一邊,就是Jaume Plensa的大型雕塑作品“Julia”,12米高的雕塑由聚酯樹脂和大理石粉塵制成。
據說,將在此臨時展覽到2020年底。
而Plensa的一件作品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外的莫寧頓半島的Point Leo Estate展出,跨越半球,似乎在形成某一種對話。
陽光下的廣場,不少游客都在此雕塑下休憩。
不同的角度,看到雕塑的立體感是不一樣的,360度無死角合影。
Photo by Sophia
在夜的第七章,Julia顯得有一種莫名的憂傷。
好幾百萬的東西就這么放在公共廣場,西班牙人也真是心大。向提供雕塑的FMCMP和西班牙雕塑大師Jaume Plensa頂禮致敬。
三、
馬麗娜·克里斯汀娜基金會
Fundación María Cristina Masaveu Peterson
Fundación María Cristina Masaveu Peterson簡稱FMCMP,是可以免費參觀的。竟然在某度上搜不到該藝術基金會的任何信息……不思議,小T只能翻墻去找了。
María Cristina Masaveu Peterson是西班牙商人和慈善家,同時還是一位音樂家,曾在Hevia Palace宮殿里創作了清唱劇《即興唱段》(Improperios para voces y orquesta),于1963年首次演奏的清唱劇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在西班牙創作的最美的清唱劇。她父親佩德羅·馬薩維·馬薩維是一位銀行家,是藝術、音樂、文學方面的文化遺產保護者。后來,她繼承了Masaveu Group家族的遺產,包括所有收藏品,在2006年5月5日創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并捐給了社會。
如果不是提前做了功課,路過這棟樓會以為就是一棟在平常不過的寫字樓,很容易就錯過了。
進去看了簡介才得知,恢復西班牙藝術遺產,是該機構的創始目標之一。
所有館內收藏了許多是在國際市場上購回的西班牙藝術家的海外文化遺產。當代藝術是基金會的主要收藏,還有大部分由攝影作品組成,以及一部分繪畫和雕塑。
基金會收藏最近還在不斷擴大,視野擴展到來自19世紀的西班牙畫家的作品,以及來自20世紀和21世紀的西班牙和國際畫家的作品。
這幅Antonio Ponce的精美油畫畫作,曾經是Várez Fisa收藏的作品,基金會在2016年倫敦佳士得拍賣上收購而得。
這是Richard Long在1988年德國創作的最重要的圓形作品之一,它由兩個大圓圈組成,一個是黑色的,由不規則的煤塊組成;另一個是白色的,圈由白色大理石塊組成。這兩個部分都是同樣的密集和設想的長期普遍,永恒的形狀。通過這種簡單的媒介和造型,成功地呈現了一種和諧的自然景象,捕捉到了自然世界的混亂與人類努力遏制不可控制之間的緊張關系,有一種太極感。
Author: Richard Long (Bristol, Reino Unido, 1955)
Títle: Black and White Circle
Year: 1988
Technique: marble and coal
Size: 600 cm (diameter)
獲得國家攝影獎的馬德里攝影師Ouka Leele,在2014年拍攝的作品。
西班牙雕塑家Jaume Plensa應該是基金會的鎮館之寶了。除了Plaza de Colón的“Julia”,還收藏了該藝術家的限量藝術著作。
而嵌入在基金會的建筑中庭天井定制的這件“Silence”就顯得格外霸氣而又低調了。
完全嚴格按照天井的尺寸設計,然后密閉。
在安靜的館內,與之對話,似乎有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與三大美術館相比,知道FMCMP的人不多,即使免門票也只有寥寥幾個當地人在參觀。小T推薦大家一定要去,留一小時夠了。不能去的朋友可以看更多館藏作品 https://www.fundacioncristinamasaveu.com/en/fmcmp-collection/
四
Marlborough Galeria
https://galeriamarlborough.com
馬德里除了重要的博物館之外,還有另外一些可以免費參觀享受藝術的場所,薩拉曼卡區的核心地段有無數的畫廊。在馬德里的畫廊,幾乎占據全西班牙藝術畫廊總數的一半。
在馬德里畫廊主義的偉大先鋒——Biosca畫廊(1940年)、Juana Mordo畫廊(1964年)和Kreisler畫廊(1965年)崛起后,一大批熱愛藝術的中產,投身到這個需要大量資金卻只有對藝術充滿熱愛的人才能理解的冒險行業中。
Marlborough Galeria馬爾堡畫廊就是其中之一。馬爾堡畫廊成立于1946年,在20世紀50年代因為展出英國和德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為出名。
Joan Miró自然少不了。
Luis Gordillo, Horizontes redondos · 2019
西班牙抽象藝術家Abraham Lacalle (Spanish, born 1962) 的畫作。目前只有 Marlborough 和 Galeria Benlliure (還代理Banksy徒弟Mr. Brainwash作品)這兩家畫廊代理他的作品。
他曾參加西班牙的Truck Art Project(卡車藝術項目)。
Jaume Plensa真是人見人愛,這家代理的是他的繪畫紙本作品。
當然還有大家都認識的Pablo Picasso畢加索小幅作品。
在參觀的過程中,碰到畫廊工作人員過生日,小T很他的朋友們唱完生日快樂歌后竟然他們也沒叫我們一起吃蛋糕,太不熱情了,誰讓我唱的是中文版呢。悶悶不樂的我們走出畫廊,在街頭閑逛,看到法國街頭藝術家 Invader(1969 -)藏在街頭墻角的作品。
Invader 用馬賽克形式創作的“入侵創作計劃”1996年就開始了,20多年時間里他的作品遍布出全世界 30 多個國家的街頭。在2015年,他還將自己的作品送上了外太空。
五、
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博物館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
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博物館(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是馬德里的一座國立20世紀美術博物館,于1992年9月10日正式開幕,得名于西班牙索菲亞王后。之前是圣卡洛斯醫院,而后改建成博物館,博物館的不斷發展2001年開始由法國建筑師普利茲克獎獲得者Jean Nouvel讓·努維爾(阿布扎比盧浮宮就是他設計的)設計建造了一幢新樓,2005年9月落成開放。博物館l就在阿托查(Atocha)火車站的斜對面。
對于索菲亞的認識,是源于這件看起來有點像香蕉高達9.82米的大型雕塑。
在1965-1966年間,Roy Lichtenstein創作了一系列放大筆觸的波普畫作。Roy用它來直接諷刺抽象表現主義的高內容和豐富的筆法,表達即使是廣告、漫畫上的筆觸看起來似乎平淡無奇,但是放大后也是會有震撼效果。這件“Brushstroke筆刷”雕塑是在1996年制作,2004年永久陳列在Jean Nouvel設計的建筑的廣場上。
小T吸取了之前提森買了票參觀后發現有免費參觀時段的經驗,這次在晚飯后,查不到正好趕上免費參觀時間19:00-21:00,有條不紊地排個十分鐘隊領取參觀券就可以隨意參觀四層樓了。
館內胡安·格里斯、米羅、達利和胡里奧?岡薩雷斯等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都有收藏,最珍貴的應該是畢加索1937年創作的長7.76米,高3.49米的油畫作品“Guernica”(格爾尼卡)了吧。格爾尼卡是一個西班牙的小鎮,在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空軍對此小鎮持續了長達3小時的轟炸。
“畢加索以轟炸之后的格爾尼卡為藍本,創作了這幅油畫。采用了寫實的象征性手法和單純的黑、白、灰三色營造出低沉悲涼的氛圍,渲染了悲劇性色彩,表現了法西斯戰爭給人類的災難。畫結合了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風格,以激動人心的形象藝術語言,控訴了法西斯戰爭慘無人道的暴行。”
館內一共收藏了兩萬多件藏品,囊括了各種藝術技法的作品:4000余件繪畫、1400多件雕塑、近3000幅圖畫,7000多幅版畫,3000張照片、約160個單頻道錄像和40個影像裝置、100多件藝術裝飾品和30多個建筑結構等。
館中有一個西班牙藝術家Miguel ángel Campano的空間,都是他的作品。有一種規整化的井上有一的感覺。
George Condo在1993年的小幅油畫。
美國極簡雕塑藝術家Richard Serra的方鋼組件。作品沒整明白,釋義說的是為紀念1986年美國空軍襲擊一個叫Bengasi的地方而創作的。
在大樓的庭院中,屹立著美國雕塑藝術家 Alexander Calder在1974年創作的“Carmen”.
從1992年起,永久安裝在索菲亞藝術中心大樓中庭。
索菲亞中穿行,兩萬多件作品一股腦根本看不完,建議分兩天去看。不然,可能會感受到藝術對自己的壓迫感而消化不良,甚至感到“惡心”。如果有這種感覺,趕緊出去透透氣,到南廣場的巨大的藝術書店吸收一點知識的養分會感到空氣的清新。
或是到藝術商店置辦一間Alexander Calder的平衡擺件讓生活變得平衡。
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也對全球藝術愛好者開放了線上作品展 https://www.museoreinasofia.es/en/collection
六、
普拉多博物館
Museodel Prado
馬德里最負盛名的博物館要數被譽為歐洲三大博物館之一的普拉多博物館了。“普拉多”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草地”,是當時這片地方房產主人的名字,旁邊的道路就叫普拉多大道。好像認識這土豪主人啊……
普拉多博物館建于18世紀,是收藏西班牙繪畫作品最全面、最權威的美術館。收藏有15至19世紀西班牙、佛蘭德和意大利的藝術珍品。而西班牙畫家戈雅的作品,在這里最為豐富,館外的戈雅雕塑就能看出他在該博物館的地位。
只是戈雅老先生再也戴不上去的帽子,讓頭上落了不少鴿子的拋棄物,留下別樣內味。
二樓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地方,分為很多小廳,陳列了不少西班牙及意大利畫作,參觀者要花上半天才能盡覽無遺。而稱為鎮館之寶的西班牙宮廷畫家迪埃戈·德·西爾瓦·委拉斯凱茲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的《宮蛾》在12號廳,即使高達三米,不學繪畫的小T也是沒有看出什么名堂。
查證后得知:這幅創作于1656年西班牙黃金時代繪畫的代表作,對后世的許多畫家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300年后,畢加索傾注了5個月時間悉心研究這幅畫,并聲稱這幅畫給他帶來的靈感使他創作了 58 件畫作。
在成千上萬幅油畫中,有兩位畫家成功地引起了小T的注意,畫工的精細不用說,復雜程度可謂腦殼疼。
Denis van Alsloot (Flemish, 1570–1628) 的“La procession des guildes”,畫中,廣場上每一個人和每一匹馬都是一筆一劃畫出來的。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向君主朝圣還是……買火車票。
另一位是David Teniers(1610-1690)的“The Brussels Picture Gallery of the Archduke... ”
這位大爺是畫“畫室”的畫師。不管是達官貴人到他畫室中選畫的各種神態,還是圣母天使在畫室中作為模特的場景,都栩栩如生。尤其是畫室中的每一幅畫中的場景和畫面,拿出來都是一幅單獨的完整的油畫。
在沒有PS的年代,完成一幅畫真的是要數年累月的匠心和耐心,頂禮致敬。
最幸福的,莫過于當地幼兒園的小寶寶們,感受世界頂級的藝術氛圍,就從娃娃抓起了。
所以,以后我們也不能落后。
由于我們是一早去的,所以還是把錢花了。記住,如果你規劃的好,每天的18點到20點是普拉達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時間,記得去排隊領票。
在普拉多美術館外的小廣場,有不少自學成才的獨立藝術家大叔們,5~30歐的原創作品其實是可以停下好好選一選的。即使成不了明天的畢加索,也能給藝術之旅留下一份別樣的紀念。
七、
Caixa Forum
aseo del Prado, 36, 28014
Caixa Forum藝術中心是Caixa Bank成立的。就像中國民生銀行成立民生現代美術館一樣。民生有上海和北京兩個館,Caixa Forum有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和馬德里三個館。
如果要Google這個地方千萬不要搜Caixa Forum,因為很容易導到Caixa銀行去,一定要搜地標:aseo del Prado, 36. 藝術中心就在普拉多博物館過馬路的斜對面,很好找,看到這面滿是爬山虎的建筑,旁邊這棟樓就是了。
大樓底部是作為廣場通道的一部分,所以遠看大樓就好像懸浮在空中。
從大樓底部自動門進入,踏上鉆石切割樓梯,就到了藝術中心前臺了。
如果是Caixa銀行的用戶的話,有卡就可以免門票。不是的話,需要購買6歐的門票。之后就可以到這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藝術空間暢游了。
目前展區有P2和P3兩層,不坐電梯的話,可以看到樓梯美景。
也許這座建筑也是某知名建筑師設計的吧。
藝術中心的收藏,還是面向21世紀的,現代、當代藝術和多媒體藝術居多。
發掘著一些西班牙當地的藝術家,你還沒說,這品味感覺和民生美術館展出風格有幾分相似。
一些燈光裝置作品。
不管怎么說,銀行的藝術中心能做成這樣很不容易了,頂禮致敬。
向Caixa Forum頂禮致敬
結語:
基本上,這些就是這幾天在馬德里的收獲了。腳步有限,而探索無涯。更多的作品值得在各個館的線上展廳欣賞和學習。
這7家藝術機構只是該地區的鳳毛麟角,但是小T最喜歡的。一張簡單的藝術地圖和馬德里藝展訊息,供有需求的朋友收藏。希望你在藝術追求的道路上,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如果你喜歡藝術,建議別像小T和朋友們比較唐突一月份到的。如果二月有時間為佳,因為馬德里當代藝術博覽會ARCO、當代繪畫展覽會、JUSTMAD新興藝術展、商業空間藝術自由展覽FLECHA,都會在這個時間段舉行。還有Doctor Fourquet路和文人區的畫廊,都會把年度最好的展覽在二月份。記住,去任何一個藝術機構前記得Google一下官網,看一下開放時間當季展覽和免費參觀時段。
如果馬奈說為了Velazquez就值得去馬德里旅行一場,那么小T說為了一座美術館就值得去一趟畢爾巴鄂Bilbao。
*部分圖文源自網絡,侵刪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