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購房”時代到來,引爆電子合同安全警報
在互聯網經濟領域一騎絕塵的杭州,再次跑在了其他城市前面。
4月10日的時候,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正式推出了買房賣房“云簽約”服務,在e簽寶的電子簽名技術助力下,買賣雙方無需到簽約現場,即可通過電子簽名、人證識別等技術在手機上簽訂房屋交易網簽合同。
截止到目前,融創、大家、金茂等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我愛我家、鏈家等房產中介機構均已應用“云簽約”服務。經歷了云看房、云選房等模式創新后,“云簽約”的施行打通了“云購房”的最后一環。
作為疫情期間催生出的新興業態,“云購房”向外界釋放了什么樣的信號?
01 為何中國的“云購房”姍姍來遲
“云購房”的出現,似乎并不讓人意外。
早在2015年7月份,加拿大包括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布朗斯維克省在內的地區地區,就已經在法律上規定電子簽名合法化,在房產交易相關的環節中,電子簽名和普通簽名擁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做出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作出修改,取消了對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權益轉讓不適用“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相關限制。
為何國外已經早有先例,國內的電子簽名方案對房產交易松綁一年后,“云購房”的概念才逐步落地?可以給出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用戶對于電子簽名的“不信任”,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購房資金,似乎只有看到白紙黑字的紙質合同才安心;再比如相關法律條文的缺失,即便電子簽名的法案已經松綁,房產交易的其他環節還存在諸多“紅燈”。
某種程度上說,疫情的發生為“云購房”按下了“快進鍵”,同時也讓危機中的房產企業被迫積極求變。
先從政策上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市場活躍安全開通房地產項目線上售樓平臺的建議》、《關于積極推進商品房全流程網上銷售工作的通知》、《關于提升房屋網 簽備案服務效能的意見》等條款,明確規定要積極推行“互聯網大廳”模式,鼓勵云看房、云選房、云簽約等場景的落地。
然后是房產企業的反應,不少新開的樓盤選擇了直播賣房的形式進行獲客,貝殼、安居客等房產中介平臺開通了VR看房,以恒大為代表的頭部房地產企業甚至將營銷渠道全面向線上轉移……傳統房產銷售模式和二手房經紀服務被疫情沖擊的當口,“云購房”悄然成為購房產業鏈上大小玩家的共同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房屋買賣早已實現了網簽合同全程網辦,但仍需交易當事人面對面進行紙質簽字確認。也就是說,電子簽名的市場教育可以說是“云購房”姍姍來遲的癥結所在,同時也是“云購房”模式跑通后的“最大受益者”。
02 電子簽名的新拐點還是淘汰賽?
對于不少人來說,電子簽名可能并不陌生。
2013年前后至今,在e簽寶為代表的頭部平臺的帶領下,電子簽名已經滲透到人力資源、金融保險、汽車服務、教育培訓、電商零售等多個行業,單是e簽寶截止到2019年12月的累計簽署量就高達105億次。
可是,在中國電子簽名發展過程中,To C場景下,其應用要么隱藏在用戶無法感知的中間環節,要么以金額較低的輕履約行為為主,簽訂“購房合同”這樣和用戶息息相關的行為并不常見。盡管“云簽約”屬于疫情刺激下的變通之舉,對于電子簽名的市場教育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電子簽名在C端市場形成共識后,勢必會反哺B端的應用。比如傳統的房產交易需要各個部門來回跑,電子簽名業已給出了一站式的線上解決方案,有利于電子簽名的應用逐漸從弱需求演變為強需求。
然而電子簽名的用戶教育出現拐點的同時,對于電子簽名賽道上的玩家而言卻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作為現代商業體系中的“潤滑劑”,電子簽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就對安全性和隱私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不那么樂觀的是,目前在商用密碼方面僅有e簽寶和法大大拿到了“商用密碼產品型號”證書,e簽寶也是唯一一家擁有全產品線證書的玩家;在數據安全、云安全方面,e簽寶也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ISO27701\ISO27018兩張“資格證”;在應急響應等方面也只有e簽寶、法大大、上上簽等比較完備。
與之對應的,諸如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等政府機構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已經將票投給了e簽寶為代表的頭部企業,同時市場上也有了連鎖反應:2018年以來僅有有e簽寶、法大大、上上簽、信任度、契約鎖5家企業獲得了融資,其中e簽寶、法大大、上上簽進入到了C輪,行業的馬太效應越發顯著。
03 安全仍是電子合同普及的前提
可以篤定的是,在“云購房”的正確示范下,電子簽名的安全話題大概率會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電子合同究竟安不安全,存證技術可不可靠,出現糾紛該如何取證?電子簽名企業還需要向用戶回答一連串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可能是得票最多的答案,作為一種防篡改、可追溯、共享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在法律服務市場開始大展身手。正如螞蟻區塊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觀點:“區塊鏈存證可以解決電子數據易篡改、技術依賴性強、歸屬難查明、真實性難認定的難題,為解決網絡糾紛提供技術支撐。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可以有效解決電子證據生成、儲存、傳輸、使用的認證問題,實現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證。”
作為業界較早介入區塊鏈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螞蟻金服目前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區塊鏈專利申請,不僅在智能合約,同時在共識機制、可信計算、隱私保護、跨鏈交互上等核心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其申請的上百項技術專利也都集中在這些領域。
特別在區塊鏈智能合同的發展上,螞蟻區塊鏈智能合同為企業及個人用戶提供高可信、高易用、高智能的區塊鏈電子合同簽約服務,應用場景覆蓋租賃合同、金融合同、采購合同、人力資源等等。其中電子簽名頭部企業中的e簽寶與螞蟻金服在2018年就進行了技術上的對接,e簽寶與螞蟻金服的合作早、合作深入,合作的模式也在全國屈指可數。
參考e簽寶創始人兼CEO金宏洲的觀點:“未來的智能合同應該是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和去中心化,并且全程有司法保證。e簽寶打造的智能合同,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合同的可靠電子簽署和全程司法存證,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時實現證據的取證前置,在發生糾紛時候實現在線證據直通司法和在線快速裁決,大大降低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
以螞蟻金服聯合e簽寶發布的“螞蟻區塊鏈合約”為例,上鏈五個月的時間后,日均上鏈合同量就達到達400萬份,平均節約訴訟時間15個工作日,累計節約時間100萬分鐘,累計節約費用1000萬元,累計上鏈合同量達6億份。
杭州互聯網法院也在去年召開的首個區塊鏈智能合約司法應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上線應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依托于支付寶的e簽寶電子合同小程序,上線一個月內的累計使用量超過20萬次;同時e簽寶也是人民法院司法區塊鏈的參與者與建設者之一。
誠然,解決了電子簽名的安全前提后,場景化應用也進入了快車道。
04 寫在最后
電子簽名過去的市場教育往往停留在科普層面,涉及到購房合同這樣的行為時,用戶已經開始主動了解電子簽名的安全性。相比于強制性的概念灌輸,用戶對電子簽名的主動求問無疑更有利于市場教育。
有理由相信,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電子簽名的爆發,當電子簽名占領了了買房賣房的場景后,還有哪些場景會把電子簽名拒之門外?當安全性問題被e簽寶們攻克之后,屬于電子簽名的時代已然降臨。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