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致解析“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其實我最早接觸五大需求理論是在2001-2002年,具體時間早已記不清了,并且,我所看到的五大需求理論,與我2013年所看到的馬斯洛理論譯本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當然,也許是因為翻譯者理解偏差等問題,造成了現存漢化版本中的許多紕漏;也有可能是馬斯洛非廣告營銷專業的,也許在他的領域這些都合理,但被某些廣告營銷人照本宣科般直接拿來用,致使許多行業內人的誤讀。注意下圖,我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譯本”中的一些關鍵詞畫上了圈圈,這些解釋有許多是相互沖突或相互重合的地方。所以,你在閱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譯本”時千萬別死記硬背,要用懷疑的態度去看,組建自己的理論邏輯。
那么,我十幾年前所看到的五大需求又是怎樣的?
故事要從long long ago說起了,當一個強國崩倒在一位弱小國度的國王面前時,勝利并沒有給這位國王帶來多少喜悅,他開始緊張自己能否管理好這個龐大的國家,因為他深知對手是如何失敗的。于是,他向國度中最著名的智者求助,希望得到一種治國方法,讓自己的政權及統治得以鞏固。
這位智者是一名猶太人,不記得名字啦。他組織了各方學者進行研究討論,歷經三年,終于給了國王一個五大需求理論,并叮囑,只要民眾三個以上的需求得到滿足,您的統治才能長盛不衰,政權穩若泰山;如果勉強滿足兩個需求,就岌岌可危了。
我認同的五大需求層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歸屬需求。我用自己的理解在下圖右邊給它們做了注解。
雖然你我都不是國王,無需為治理國民而發愁。但,我們需要做人群分析及管理,我們需要制造、響應及改變需求,那么,我們就必須去學習它、理解它。
那么是“馬斯洛譯本”正確,還是我對五大需求的理解正確呢,咱們來舉例子看看,誰是誰非?自有公斷!
舉例:中國社會發展及市場變化
將這個社會的發展進步,與兩個五大需求進行一下對比:
隨著現實的社會發展進度,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人的生活需求也在提高,正好對應了我提倡的五大需求理論。
然而“馬斯洛理論”卻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除了最低的兩個需求沒有錯誤外,其它三個都亂了。(作為廣告營銷人,請不要照抄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要有行業的專屬見解。)
言歸正傳:
其實,任何產品都在滿足消費者的一個需求。
而把五大需求層次化,并提高產品所對應的需求層次,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及利潤。
五大需求的層次劃分=價值層次劃分
這也是我們廣告營銷人員必須學習此理論的原因所在。
那我們開始進入正題:
需求層次的提升=價值的提升
產品功能或用途是從生產線上開始,就已經被固定在某個需求上了嗎?
答案是絕對的:NO!!!
這也是我們廣告人要去發覺的產品新價值,也可以說附加值。我舉幾個市場上已有產品廣告及銷售方式,來讓大家了解五大需求的層次理論。
A鉆石的營銷:
最初的窘境:
起初,鉆石只是眾多寶石中的一種,既沒有色彩、只是和水晶一樣透明,在市場上不受歡迎,眾多的名貴首飾上都未使用它。
鉆石與所有寶石一樣,都對應著社交需求,可以滿足虛榮心,看起來富裕、與眾不同,提高身份,出自名門。
生意窘迫,讓眾多鉆石開采、加工商倒閉,鉆石商要如何扭轉局面?
提升所應對的需求,新的價值被發現: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就這樣一句slogn,改變了鉆石的市場地位,應對了不同的消費人群,讓鉆石商們一夜暴富。
B我們來看看這些鉆石廣告,它們又在對應什么需求層次呢?
(不用在意它們很丑,我們只為解析理論)
從廣告語中可以看到,商家是想讓你獎勵自己,人們在什么時候才會想獎勵自己呢?就是在獲得成功,或者說獲得小成就時,自我價值實現時,也就是說,此廣告想把產品對應于自我實現需求。(獎勵自己為什么一定要買鉆石呢?產品真的能擊敗這一類需求的產品嗎?)
從廣告語中可以看到,商家是想讓消費者知道買了產品,能讓你看起來身份顯耀?從之前的例子中我們知道,這是社交需求。(走回老路了……)
從廣告語中可以看到,商家是想讓消費者知道產品的品質及價值,好到可以隨意購買,盡情擁有,這種想讓消費者明白它是保值的、品質有保障、不變的,所以它對應的是安全需求。(我無語……誰會因為要滿足這種需求,而購買鉆石呢?至少我不會。)
從剛才的鉆石廣告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產品在滿足金字塔上越高的需求時,價值也越高。
我們再對比一下馬斯洛理論:
回歸正題。
接下來,我們再多舉兩個例子,來反復驗證:需求層次提升=價值提升
C費列羅巧克力:
48粒/129元(左圖)33粒/288元(右圖)
費列羅巧克力提升了產品所應對的需求,致使價格被提升。
(當然,費列羅巧克力絕對不會宣傳自己的產品管飽;同時,你也會發現最貴的油不是賣真假,最貴的大米也不賣質量或保質期。)
D小番茄:
山東臨沂串番茄400g,11.8元;日本標準紅小番茄300g,18元;而剩下的枝干葉,一文不值。(也許現在價格有寫變化了,物價飛漲的年代)
1如果是這樣賣小番茄呢:
淘寶售價15元,如果換上精美的花盆,在商場賣就是30以上了。
2如果是這樣賣小番茄呢:
門票價大人50元,小孩20元,采摘產品另外按稱計價。
這些售賣方式所對應的需求分別是:
我們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發現,產品通過包裝或改變銷售方式等等手段,使得它所對應的需求層次提升,它的售價或附加值就會被提升;同時,你也會發現,其實任何商品都沒有被固定在滿足某個需求上的,是可以由你去發現、創造、改變的。
說到這里,我想強調一點,在正常的生活狀態下,你絕不能讓產品去滿足基礎需求,任何產品都不行,因為那是最原始、最初級、最無能的一種營銷方式。
如果大米的slogn是頂飽、不易霉變、淀粉含量高,能賣什么價位?
如果蘋果象錘子手機一樣賣硬件,能賣什么價位,能有多少人買呢?
如果蘋果iPod推出市場時的廣告沒有按喬布斯的想法做,如市場其它mp3播放器那樣賣能存多少歌,電池功率時間,能放mp3、mp4多種格式,能賣出高于市場同類產品3倍以上的價格?
如果益力礦泉水賣大自然(簡直就是廢話),能打開市場嗎?能戰勝農夫山泉?
如果感冒藥的slogn是能有效治療感冒(廢話),能賣什么價位?(別拿王老吉說事哦,人家品類不同,想想吧,如果你的大米象王老吉一樣賣不上火,那我至少覺得你比那些賣頂飽的好許多倍。)
其實呢,當商品的價格到了巨額,或者說價值不菲時,比如說幾百萬的房子,那這個價格會給TA帶來不安感,這個不安可能是:建筑質量、配套設施,投資回報或社交擔憂等等,這時候反而需要著重在產品的基礎功能宣傳上了(嚴格來說投資回報、社交擔憂不屬于基礎功能部分,這里就不浪費篇幅去解析了)。所以,房地產廣告宣傳中,樓盤地址、戶型均價、區域建設、和咨詢電話這些,遠比那些華麗的廣告畫面及牛逼的創意重要得多,至少我所認識的人中,還沒有誰因為廣告畫面或創意做得棒,就掏錢買房的。
難道只要洞察到TA的最高等需求,讓產品去滿足那個需求,產品價格就能賣到最高了嗎?答案是絕對的:NO!!!
因為在TA心理需求突變的時候,會為某些本來價值不高的東西付出更多費用。(這幾乎算廢話,因為我們在孩童時就學會了“物以稀為貴”這句諺語)
因為不同的事件、環境等等因素,會將TA的需求扭曲或者改變。
所以,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需求的特殊性變化。
A突變環境:
我記得曾經有一條新聞:在嚴重水災來臨時,有人抱了許多捆鈔票從家中逃生,幾天后,當他偶遇到同樣落難的一名解放軍救生員時,雙眼聚焦在了對方手里的一包方便面上,再也沒有離開。
他毫不猶豫地懇求這位解放軍,能不能用5捆鈔票買他手里那包面,解放軍最終沒有賣給他,而是與他一同分享了那包面。(在這種環境下,大米頂飽真的很重要;但對于軍人,軍人的使命、守護家園與百姓,高于他們的生命,往往在最危難的時刻,那份愛才會得到最佳體現。)
B特殊日子:
在特殊日子里,TA的需求會被集體改變。同樣的一對熊,在六一或婚禮時,售賣方式及價格都會被改變。
C特定區域:
在特定區域,TA的需求也會被影響、被改變。就像在大學或酒店附近,會設置有避孕套自動售賣機一樣。
那么,非特殊性呢?
社會發展中,要應對需求的不斷改變,必須及時找到最大需求。
其實,即使沒有那些極端例子,我們的科學技術、市場社會都在不斷地改變,有時急促有時平緩,TA的需求自然也會改變。那么,我們廣告營銷人要做的就是抓住TA最大需求,也就是社會中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
舉幾個老掉牙的案例來說明(反正我從來都是解析理論,從不炫耀案例,因為我覺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像我們看了那么多奧格威等大師的作品,又能怎樣呢?重要的還是方法。):
A 95年的彩電市場爭霸戰:
1994年,當時的彩電產品的名稱:松下“畫王”、東芝“火箭炮”、長虹“紅太陽”、康佳“彩霸”、TCL“王牌”。這些產品的名字想表達什么?為了凸顯賣點?為了應對TA需求?為了屌酷炫?
最終誰會贏?
企業主通常喜歡從產品的本質功能出發,而當時的技術主要以顏色、畫質為主,那獲勝的應該是:松下“畫王”、康佳“彩霸”。不過事實并非如此,前面聊過,凡是說基礎功能的都是最低需求。
TA的最大需求是什么?讓我們再回憶一下當時的社會環境:
TA的最大需求是:急需身份。那對應的就只有:TCL“王牌”。(TA期待被尊重、被仰視)
最終獲勝者是TCL“王牌”。(這些新聞信息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到)
1995年9月份電視廣告播出后,10月份回籠資金就突破億元大關,11月份達1.5億元,12月份達1.8億元,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王牌彩電供不應求的局面。
(獲勝原因還有其它,它是最早的明星電視廣告,但這絕對不是主要原因。只是更好的演繹出大品牌,買它有面子,因為電視是放在會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對比一下TCL彩電之前銷量如何,你會更加清楚最大需求的力量。(這些新聞信息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到)
1992年春節前,TCL生產出1500臺28寸彩電試銷。雖然價格只比成本高出200元,還發出1000張優惠卡,可只賣出108臺。
1994年5月,TCL召開會議,TCL幾個負責人最后給自己彩電取名“TCL王牌”,并且采用了新的標識。
1995年8月份之前,TCL王牌彩電每月銷售收入一直徘徊在5000萬元至8000萬元之間。
(在此之后,電視機品牌又做了哪些廣告?因為那個年代還沒有互聯網,我實在找不到那些老資料、老數據啦,只能跳表到2003年,液晶電視。實際上在液晶屏電視之前,還出現過“畫中畫”電視、“音響電視”。 “畫中畫”電視所應對的需求,是為了解決當時一家人搶電視遙控器,和電視劇總是插播廣告的社會原因;“音響電視”出現于顯像技術彼此接近,和當時社會流行的音響發燒潮。)
B第二個電視行業的引爆點:
2000年到2003年期間,國內彩電廠商都無一例外的面臨著空前的市場競爭壓力,持續業績的跨越式增長也困難重重。中國家電協會研究人員表示,不論等離子、液晶還是高清,以往彩電企業設計理念主要焦點均集中于產品功能性,即視聽效果。(這些新聞信息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到)
(請明星就一定有效嗎?如果廣告營銷那么好做,還需要我們這些專業人士做什么呢?)
我們會發現,談技術、沒出路!光說這種最低的基礎需求,產品永遠沒有價值,特別是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時期,顯得格外得糟糕!(現如今,依然有無數的甲方乙方都在不斷地犯著同樣的錯誤。)
當時,創維得到一份調查報告:伴隨暑期結束的調查顯示,四成學童視力在暑假期間變差。開學前后,各大醫院眼科和眼鏡店的驗光配鏡人滿為患,有不少人是第一次檢查視力。專家指出:孩子們的視力下降與暑期看電視、上網時間增加而導致視覺疲勞有很大關系。這使“家電健康”問題再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那么,在這個突變時期,最大需求是什么?安全需求!
最終獲勝者是創維健康電視。
創維因為這個最大需求,一舉躍升為國內電視機三大品牌之一。(這些人非明星哦!哎,要縮短篇幅了,應該超了不少。)(這些新聞信息大家可以通過百度搜索到)
假設市場不變,TA需求也不變,我們該如何利用五大需求層次理論呢?
下面進入最后的環節:
五大需求的深度解析!
當,產品、市場、TA等一切都不改變,想要提高產品的銷售業績,這就要談到了擴大市場覆蓋率了!因為銷售業績除了高利潤,還有市場覆蓋率所帶來的銷售量。
市場覆蓋率其中包括兩種:一種是渠道,一種是人群劃分。有時會籠統地說一線城市或二三線城市,或某個城市;但無論在任何國家或城市,所代表的其實都是渠道和特定人群。渠道與我們無關,就不必浪費篇幅了;人群劃分,就和我們有關了。
人群的劃分,有地域劃分和階級劃分等等劃分手段,但,這里只談與五大需求相關的劃分。(題外話:目前做得最好的人群劃分就是大數據,這也是數字營銷公司戰勝傳統廣告公司的最大利器,因為大數據,屏幕監控等新技術手段,可以清晰的知道TA在關注什么?TA喜歡什么?他們會根據那些特征,來劃分人群。但無論怎樣,執行大數據程序的電腦都需要人工編制一套判斷標準,而這個標準的制定,就是基于五大需求及心理洞察等得來的。)
也就是說,某種相似需求就攬括了某種人群,等同于攬括了某種市場覆蓋率。
那么,擴大產品所對應和滿足的需求=擴大了市場覆蓋率
我們拿一個老舊,甚至要被淘汰的產品來舉例(我可不想無意中幫別人完成了工作):
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它吧。蚊香需要持續地燃燒,會有煙、異味,不用電、不防潮、可攜帶。它對應的相關產品,也就是競爭對手是:蚊帳、電蚊香、殺蟲劑、防蚊水。
現在還在使用蚊香的TA更不會注重健康、能忍受煙熏。TA只是需要它的最基礎功能,便屬于五大需求的最底層。
所以它對應的是生活品質低的人群,從而能理解到為什么蚊香目前只有四線城市或農村在使用了。(這個假設不敢說絕對,但是是大多數)
A安全需求:
如果沒有社會事件做爆點,我們可以恐嚇TA。
電蚊香、殺蟲劑、防蚊水都是新產品,最多不超過30年。而蚊香,已經有漫長的歷史了。
如果我們列舉出上千種蚊子的數目,就會嚇倒不少人。如果我們再打上什么權威生物科學院的標志呢?蚊子大多屬于三屬:按蚊屬、庫蚊屬和伊蚊。但光庫蚊屬已知800余種,中國已知達70余種,而這只是第二大屬。如果我們說里面含中藥成份,只有它才能真正的殺死所有種類的蚊蟲,包括變異的呢?
B社交需求:
我們要讓使用它的TA,看起來格調不同。
一線城市的人愛旅游,燒烤、野營,蚊帳不能攜帶、區域限定,電蚊香需要電,殺蟲劑不能持續滅蚊,防蚊水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如果帶上蚊香去野餐,會不會讓別人覺得你有心思、高端玩家?想象一下把野外變成你家的會客廳。
如果告訴TA電蚊香片可能不環保呢?生產殺蟲劑有害地方污染呢?會不會讓產品使用者顯得更高尚,有品格?如果我們在其中加入最名貴稀有的香料,把價格提高100倍呢?如果我們聊禪意呢?如果我們聊養 生修性呢?如果我們真的找德高望重的禪師代言呢?
C自我實現需求:
如果我們說它的主婦很精明,會精打細算,持家有道呢?只買對的,不選貴的。
D歸屬需求:
如果停電怎么辦?為了證明你足夠為你的家人著想,你應該常備。
每種人群的需求各不相同,而產品要滿足于所有人群的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也可以說是絕對可能的。就像一句名言說的那樣:沒有銷售不出去的產品,只有銷售不出產品的銷售。
彩蛋!!!
其實還有第六種需求,而這個需求是永遠存在地,無論世界如何改變。
為什么那么喜歡吐槽?那么愛看papi醬。
為什么有了心靈雞湯還要毒舌?那么愛看金星秀。
為什么敏感話題那么高關注度?奇葩說,人民的名義火了?
這一切都是為了過癮。
它就是“癮”需求,這也是本國社會經過那么多年地發展,五大需求的滿足到了一定程度而導致的,這里就不再做解析了,嘿嘿!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