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95后,我沒那么討厭《后浪》,也沒那么喜歡《入?!?/h1>
短短一個月,B站發布了兩支視頻。前有央視點名表揚的《后浪》刷屏各社交媒體卻引來眾多后浪不滿,后有應畢業季而生的《入?!芬齺磔^為溫和的回饋。
身為一個95后,米婭認為自己和同齡層朋友還屬于后浪的范疇?!逗罄恕钒l布時,在我的朋友圈中后浪比前浪還要瘋狂刷屏(大多朋友設置三天可見,我已經無法截圖證明)。
根據上述現象,我想發表不同卻真實的聲音:我沒那么討厭《后浪》,也沒那么喜歡《入海》。
我將從受眾、演員、內容和視角四個維度思考《后浪》和《入?!?,與大家分享個人拙見。
受眾 青年V.S.畢業生
《后浪》上線恰逢青年節前夕,針對全國青年發布,受眾范圍之廣不必多說。經過B站和央視等主流媒體曝光,很輕易霸占每位后浪的視線,討論熱度容易發生指數級別增長。
當以小眾文化起家的B站與國家級權威媒體發生關聯時,會引發其用戶本能的產生“沒必要吧”的心理,好像自己津津樂道的秘密圣地曝光于眾目睽睽之下,又好像自己偷偷寫過的日記被父母打開,多少產生抵觸情緒。
《入海》則抓準畢業季,TA為即將畢業或已經畢業的人們。受眾偏窄,群體基數小,擴散潛力就弱,隨之而來的關注討論就少,且B站已經被“公開曝光”過一次了,這都是《入海》沒能引起前支視頻熱潮的原因。
演員 老一輩演員V.S.青年偶像
《后浪》的演講者是演員何冰老師,1968年出生的何冰是媽媽那一輩中無人不知的明星,其作品大多演繹過去的北京生活。
時間和區域的特定性造成了何冰受眾的局限性,放在后浪中看,其受眾少且形象模糊,不容易被后浪接受理解,吐槽是難免的。
《入海》中毛不易的歌聲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其出色的音樂能力和特色嗓音自帶廣泛年輕人流量屬性,很容易讓受眾移情,將對毛不易的好感轉移到對視頻的好感里。抒情的音樂和動情的歌詞也容易與受眾建立情感共鳴。
內容 激昂的文字V.S.跌宕的故事
《后浪》的情節起伏依靠文字。整支視頻基調激昂,處處都是高峰的設置展示了天下大有可為的藍圖,卻缺少起伏令受眾共鳴無能,好比坐過山車總要有高有低才刺激,更何況起伏是生活的縮影,能引起情緒的共振。結尾“奔涌吧,后浪!”更像一句不痛不癢的呼吁,是假大空的激情。
這么一品,《后浪》好像入職時有些老板給畫的大餅——激動的演講為你繪制一片美好光明的未來,全然不顧美好的背后是數不清的失敗與黑暗。
對于處在水深火熱的后浪,你說大洋彼岸盡在前方,的確起到一定鼓舞作用,但你避開TA前進中每一塊礁石不講,也不能怪后浪們鬧情緒。
《入?!返那楣澠鸱劳泄适掳l展。從畢業打車去火車站開始,視頻展示了畢業生分手、找工作、離開宿舍的種種情節。
想要繼續戀情,卻迫于無情的現實終止;想要修改簡歷,看看自己的能力又實在沒什么可美化的;想要關心室友前途,自己都還是一片迷茫,還不如睡覺逃避來的舒服;想要毫無眷戀地離開宿舍,只能用轉瓶子的方式選出誰先離開……
這些故事情節細致、真實,無不體現著入海之時,每朵浪花的真實處境——焦慮、迷茫。
最打動我的,還是主人公接過出租車司機的充電線那刻開始——視頻中的他入了海,從事多樣職業,從公司職員、服務員等常規職業,到職業電競運動員、主播等新晉職業,再到游泳教練、飼養員等小眾職業。
入海的他們都面臨著屬于自己的礁石:走路時打碎了客人的餐盤、在直播前一秒快速收拾疲憊的心情、親手飼養的動物正面臨生死危機……
不同但都扎心的坎坷才是真正的生活啊,這或許是入海的真正意義,不管你從哪一條小溪奔涌而來,各種風雨在等著你經歷與挑戰。
結尾比較完美,就連開頭分手的女友也決定回來,每個風雨最終變為燦爛,為視頻增添一絲溫暖和輕松。
但米婭覺得結局有些扣分,這也是沒有那么喜歡《入?!返脑颉k娪靶≌f中才有的happy ending怎么會在現實中一一實現?
不是所有分手的情侶都會和好,很可能和好后因為人生軌跡不同而再次分手;
不是打碎盤子后遇到的顧客都是久違的兄弟,很可能是破口大罵或默默白眼的顧客;
不是所有的主播都能贏來關注帶來售賣,很可能是瞬間就滑走的一瞥;
不是所有難產的動物都能挺過手術,很可能是來自單位的質疑和自己的內疚。
完美的結局可遇而不可求,更何況是對那些只有和工作實操脫節嚴重的理論知識的浪花們。好在結尾展示來自畢業生提出的真實問題,緩解了視頻對美好的過分詮釋。
同時也告誡著所有人,盡管視頻中的主人公happy ending了,生活中仍有無數的畢業生需要過來人的幫助。與假大空的激情相比,《入?!肪哂姓鎸嵉臏厍?。
視角 宏觀V.S.微觀
《后浪》想說明什么?今天的青年,擁有更大的舞臺,也擁有更多的可能。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新時代的青年,遇到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青年的新時代,也收獲了建功立業的人生機遇。”
這樣的角度是俯視而宏觀的。就像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回顧歷史長河我們會說中華民族頑強地度過了每個難關,而不會具體回顧分析每一個歷史事件一樣,《后浪》要的是情懷,是激情。
就像站在上帝視角俯瞰大海,你只能看到浪花不斷向前,奔向更遠的遠方,而具體有多少浪花被礁石阻擋,被排在沙灘,都不在這個度范圍內。
反觀《入海》,其敘事角度是平視而微觀的。它注重每一條小溪中的浪花在入海時的姿態,在觸礁、分流、甚至是擠出甬道時的故事。姿態更低,角度更細膩,視頻的格調更貼近生活,更平易近人。
《入?!芬氖钦鎸?,是細節,而非高屋建瓴的藍圖和情懷。感動都在細節里,這也是為什么入海能更為打動人,至少沒有引起后浪們的強烈反感的原因所在吧。
結語
周國平曾說“人生在世的方式有千百種而每個人只能選擇一種,說到底誰的生活都是狹窄的?!?/p>
生活本就千人千樣,下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定義不切實際也沒有必要,所以對兩支視頻評價褒貶不一的現象也不難理解。
不管你是不是兩支視頻的受眾,米婭希望本文能帶給你一些思考,關于視頻和視頻之外的,也期待和你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歡迎關注:米婭觀察,解鎖更多案例和技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