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到店營銷 開啟新零售之門的正確鑰匙
互聯網在中國高速發展二十年,所有行業都與之緊密捆綁在一起。
當線上流量枯竭,企業首先想到的是攫取線下流量,而不是兩者結合,或者對線下進行改造。
流量似乎成了一切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
無論是虛擬還是實體經濟,無論是食品飲料零售、還是工業制造和地產,只要搭上流量快車就是好的,就是能夠產生新價值的。
這種流量至上主義,終于在2020年出現了轉變。
被疫情困在家中的人們,無時無刻不被各種線上活動摧殘,包括但不限于:線上網課、線上打卡、釘釘開會、天貓超市買菜和線上健身。 無數人再次渴望線下體驗,無論是疫情后和三五好友喝酒擼串,還是出門旅游前往真正的詩和遠方。
疫情對整個市場進行了一遍再教育,人們在享受線上便利生活的同時,終于發現線下活動和購物體驗是無法被替代的。
盒馬鮮生、淘鮮達、餓了么也開始向更深度的同城營銷服務圈轉型,將到店和到家兩大主戰場合并,輔以高效率履約能力,打造新一代的同城營銷生態圈。
線下同城營銷生態圈的第一階段,是以消費者地理位置為核心的同城到家營銷。
相當于從消費者的地理位置一點點往外拓展,獲得方便、及時、優惠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
同城營銷的第二階段,則是同城到店模式,以門店為核心,分為遠場、近場以距離分割不同的觸達場景。
消費者購物產生的數據,再次回流到數據中心,經過分析和篩選后發給門店進行使用,形成運營閉環,持續為消費者的下一次購物體驗進行優化。 或許有人會問,同城到店營銷和過去的門店營銷有何不同?
阿里巴巴全域營銷賽艋在無忌之談節目中說,主要差別在四個方面:
營銷策略上:傳統門店營銷是基于歷史銷量和老板的判斷,來決定門店策略的。同城到店營銷則是以目標消費者為核心、匹配地理位置、依托大數據輸出策略。
宣傳手段上:傳統門店營銷是粗放的廣告投放且相互割裂。同城到店營銷以門店為精準目標,遠場、近場、現場的序列化、個性化觸達。
促銷方式上:傳統門店營銷有打折、地推、派發小樣等方式,最后無法留下消費者信息。同城到店營銷以掃碼、小程序、POS智能屏等方式,讓消費者沉淀下來。
生意增長上:傳統門店營銷是環境困難生意不跌就已經是勝利,最終是永無止境重復勞動。同城到店營銷是在門店基礎上,結合快速送達能力,帶來生意增量。
簡單來說,就是解放門店勞動力,用數據、智能系統和門店設備提高生產力,達成銷量提升,以及在消費者到店過程之中利用數據針對性的提早影響。
2019年下半年進入中國的全新高端品牌花漾星球,就是這么做的。 花漾星球(Love Beauty and Planet)在國外,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護發和身體護理系列品牌,專注于可持續發展,主張善待地球,擁有多個系列產品。
最大亮點是接近100%可回收的容器瓶身,香味源自天然和可持續的油料或提取物。但由于定價較高、人群定位不準,在進入國內市場時,需要特別思考:
線下零售商因為貨架排面有限,在引進新品牌,特別是高端小眾品牌時特別謹慎。
由于無差別化的大分銷策略,新進高端產品即使勉強進場,也會因為某些門店的動銷不良,而降低零售商對它們的信心,造成后續的退貨、退款、清理庫存等問題。
線下智能分銷模式一旦進行,由于只有一部分門店有銷售,假設不進行基于地理位置差異的媒體投放,會造成大面積浪費。
4. 進口品牌引進中國時,國外的品牌主張,未必會被國內消費者接受。
借助阿里全域營銷方法論和工具,花漾星球實現了基于門店位置的全渠道智能分銷、全媒體智能投放、全鏈路、全渠道AIPL建設,利用大快消全域增長模型,解決了大部分新品上市的煩惱。
快消新品上市的失敗率極高。 歷史數據顯示,三年后還在市場上存活的新品只有2%。新品上市耗時耗力,上市后之后長期有效、有品質地存貨,是一個難題。 這就需要早期定好增長策略,利用門店地理位置及周邊消費者習性,在前期鋪貨時準確定位,上市過程中找對分銷點,最終精準觸達消費者。
當代消費者更加追求品質、精神、文化層面的滿足。
她們喜歡通過絢爛的色彩、聲音、味道來勾勒美好圖景,以增強生活儀式感,因此,代表彰顯個性的香氛備受青睞。
同時,年輕消費者不再追逐單一的香味和香水,對于日常洗護的要求越來越高。
除了花漾星球,餓了么也積極參與其中,在上海核心商圈、地標、夜市和400多個景點發放紅包,線上5.5折的菜品遍布全城,為上海老字號免去配送費。
同時更多本地老字號、中高端美食、鮮花、生鮮等線下商家接入餓了么口碑,將同城到店深度落地。 在線上線下流量結合的年代,只有掌握了新一代消費者心理,運用合理的營銷工具,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線下門店長期以來都是一座流量金礦,在過去五到十年被忽視了,因為互聯網和線上流量的飛速發展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消費欲望被一個又一個電商快遞包裹填滿,然后不斷增大。
直到線上流量逐漸到頂,企業才突然意識到,還有線下和同城營銷這條路,卻無從下手,既沒有方法論,也沒有工具。
大部企業的分所謂互聯網營銷和新零售探索,都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企業找不到充分挖掘線下門店流量的營銷工具,迫不得已只能生搬硬套,把線上網流量的那一套打法搬到線下,或者遵循傳統的線下分銷模式,配一個數字化系統,就以為完成了線下零售的互聯網化。
這些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正確的門店策略、精準的沉淀客戶、整合同城到店和到家營銷模式,才能最終將人貨匹配。
后疫情時代的營銷,核心有四點:
一是如何更了解屬于你的細分領域消費者。通過后臺大數據系統地描繪出用戶畫像,找到產品和用戶需求的平衡,擊中痛點。
二是以門店地理位置為核心,重點關注消費密度最高、能力最強線下門店,結合同城零售的支持,最大化門店銷量。
三是不斷提高門店購物體驗,包括但不限于優惠券、派發小樣、掃碼定制和節日限定活動等等。
四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智能投放,讓所有門店的分銷更加智能合理,節約資源,也減少了庫存、退貨、退款等一系列問題。
線下賣場和品牌們,在疫情之后不能指望報復性消費來拯救自己,而是應該主動出擊,積極應對。 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疫情后節衣縮食、開源節流才是第一選擇。這個時候正是品牌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優化門店的時刻。
必須盡一切努力,成為第一批生意可能恢復的品牌,而不是坐等品牌力、曾經忠誠的消費者們慢慢消退。
同城到店模式的落地,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還將店長、員工從繁雜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如果至今還依賴流量運營品牌,那么營銷力和影響力都會大打折扣。
只有真正將運營視角拓展出去,以門店為核心找到新的金礦,找到屬于自己的高凈值、高價值和高傳播力用戶,并且重復滲透進去,才能開啟同城營銷新時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