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看強人是怎么演繹世界名畫的
今日嘗試在網絡的海洋搜了搜,發現 cos 名畫的世界是個無底洞。根本想象不到大家的才華,到底都用在了什么鬼地方。不信先看段視頻:
70 Million by Hold Your Horses,MV時長:03:18
這是瑞典樂隊 Hold Your Horses 的一支MV,從《達芬奇》的名畫《最后的晚餐》到梵高的《向日葵》,最后一秒都在堅持惡搞,莫名的被戳中萌點。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民間藝術家!
來源:設計寶頭條(ID:shejibaoapp)
作者:Air
數英網DIGITALING 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照片還原:世界名畫
在英國的街道上看到醉漢并不稀奇,但這張除夕夜曼徹斯特市中心的照片有些與眾不同。
這張照片網站發布不久,網友們就紛紛轉載。英國 BBC 節目一個制片人 Roland Hughes 無意中發現了這張照片,也在 Twitter 上發了個 po 文。
然后,一張照片引發了全球各地“藝術家”的創作思潮!
「美圖秀秀版」
▼
水彩風格
抽象畫
大師梵高風格
大師畢加索風格
西班牙畫家胡安·米羅 Joan Miro 風格
奧地利畫家奧斯卡·柯克西卡 Oskar Kokoschka 風格
美國畫家 Preston Dickinson 風格
美國肖像畫家約翰·辛格·薩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 風格
英國畫家 L.S. Lowry 風格
「衍生系列」
還有個白花花的肚皮值得留意
大叔名叫 Mike Deveney,
47歲沒想到喝斷片就火了
▼
網友也幫他闖進了名畫里
▼
各種亂入
▼
除了這些還有對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進行創造性改造的藝術家還有很多
比如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還原這幅名畫的是下面一位65歲的老奶奶——Laura Hofstadter。雖然老奶奶不再年輕,但氛圍、神態、連衣服上的光澤和皺褶都惟妙惟肖,仿佛畫中人。
愛德華·蒙克《尖叫》
▼
奶奶年輕的時候是一攝影發燒友,后來因為要養家糊口,加上自己不幸患癌,只好將把愛好擱置在一邊。
年過6旬的她,決定要重拾心中舊愛。為此,她回到大學攻讀攝影專業,Cos一些西方名畫中的人物。《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就是她“仿維米爾”的攝影作品“舞臺”系列的一部分。
奶奶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柔化年輕的肌膚,只有皺紋爬滿的老臉,似乎聽起來不那么美。但這也正是她的特色和受到千萬網友喜歡的地方。很多人覺得奶奶的對名畫的詮釋,尤其是神韻,拿捏得十分到位,堪稱神還原。
她認為人們對“美”和外貌一直有偏見,而她極其討厭標準的答案。所以,Laura奶奶想在她的作品里探討這些主題,同時她還想分享她自己在45歲時被診斷出乳腺癌后長久的抗癌經歷。
除了這些高大上的嚴肅話題,她偶爾也會調皮地向一些畫作致敬。她會Cos蒙娜麗莎,或者是惠斯勒的母親。60多歲的老人,又自信又獨立,搞笑細胞占據全身,活得真是精彩!
另外,照片中的布景和設計,奶奶表示大多都是在她自己家里和后院完成,服裝大部分也是她從自己的衣服里搭配,有時候會需要她發揮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重新裁剪和縫紉,一些道具都也是自制的。
照片的拍攝,沒有任何幫忙,雖然經過了精心的布光,但都是用三腳架自拍的!
“當我看著自己的作品時,我沒有感覺到自己變得年輕了。我就是我——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我,這就是一種自由。”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就是這么棒呆和酷的奶奶!
動圖系列:日本篇
有幾個世紀悠久歷史的日本傳統浮世繪被注入新的活力,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驚喜和現代感的動畫場景。浮世繪這種形式的傳統民間藝術確實在瀬川三十七的加工下俘獲了一批年輕的擁躉者。
日本影像和動畫藝術家瀬川三十七,把一些浮世繪等經典繪畫作品,由靜態圖像制作成了,可活動的帶敘事性的GIF格式小動畫,其中有不少動畫原型,來自日本著名藝術家葛飾北齋的作品《三十六景富士山系列》。
《東海道吉田》中一幅畫被編輯成了:一位坐在茶館中的女士驚訝的看著窗外極速飛馳而過的新干線。
還有一幅是在一個白雪皚皚的冬天早晨,一位站在茶館窗下的女士用激光束射擊一架飛機,爆炸后的飛機翻滾著墜入海洋。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可以說是最著名的浮世繪了,更是難逃被動態化的命運,被改成了一艘受到海浪沖擊的漁船像過山車一樣沿著海浪移動。
動圖系列:歐洲篇
來自大洋彼岸的 James Kerr,被稱為網絡圖像段子手,以北歐早期文藝復興油畫為基礎制作的Gif藝術項目——蝎子匕首(Scorpion Dagger),巧妙地利用現代科技,以極冷的幽默感,表達著他的各種觀點。
這些 GIF 素材的來源大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在每一張影像動畫中,Kerr會拼貼多達來自二三十幅畫作中的元素,然后聰明地將之納入現代的語境。
在 Kerr 的這些 GIF 動圖中,皇室和圣經中的人物們看上去不僅笨拙,在大環境中還顯得無比渺小,讓人印象深刻。
至于為何選擇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Kerr解釋稱,這個時期的作品通常都帶有諷刺的意味,“好像畫家們不約而同地對自己身處的環境習慣性地冷嘲熱諷。
這個時期的作品通常都帶有諷刺的意味,好像畫家們不約而同地對自己身處的環境習慣性地冷嘲熱諷。
他說,“我常常一邊盯著這些畫一邊在想,你說博物館關門之后,他們都在干嘛呢?說不定他們跟我們一樣要回家的?基本上我的幻想就是圍繞著這部分展開的……”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朋友,
愛創造,愛藝術,愛生活,
如果留心身邊細小的事物,
你會發現美好的創造就在你身邊!
- END -
來源:設計寶頭條
公眾號:shejibaoapp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