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勢所在,會寫作的人一定不會被淘汰!
每個人都具有寫作的能力,但真正要把寫作這件事給做好,卻不是那么容易!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興技術的出現,看似為生活帶來了便利,實則悄悄在削弱我們的社會價值,就像塔勒布在《反脆弱》提到的:“米特拉達梯式解讀法:當人們不斷地接受小劑量的某種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額外的或更大劑量的同類物質逐步產生免疫力的結果。”“一旦被剝奪了攝取毒物的權力,我們將變得脆弱,強韌化的道路常始于一點點的傷害。”
這不難想到,我們對于科技過度的依賴,正在使我們逐步喪失核心競爭力,機器人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留給人力的事情越來也少,我們正處于溫水煮青蛙的險境中而不自知。
放眼未來,人工智能時代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如果不想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必須具備機器人所無法取代的優勢,比方說創意思考力、信息整合力、領導力,而這些統統可以通過寫作來實現。
下面我將從3個維度分別來談談人工智能的影響力以及寫作的不可替代性:
01 【未來可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關于“未來十年內將會消失的職業”的視頻,里面提到2013年9月牛津大學兩位教授基于對現在700多個職業進行評估后寫下的一篇名為《雇傭的未來》的論文,結果預測將有一半的職業將會消失,比如司機、實體店店員、翻譯、裁判、一般事務員、模特,我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職業大多都是能夠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
記得08年上學時候,老師講到物聯網時代在未來的廣泛應用,通過RFID標簽進行掃描就可進行商品溯源;人在外面,只要通過手機就能智能操控家里所有電器的開關;去商店買衣服甚至不用親自試穿,站在鏡子面前比劃就可以直接呈現上身效果……
以前不敢相信的事情正在一步步邁向成真,還有更多事例子:
2012年亞馬遜對Kiva倉儲機器人進行收購應用;
2015年左右國內逐漸開始在倉儲機器人上投入應用(比如大家熟知的京東、阿里、蘇寧,還有極智嘉、快倉等創業公司);
2016年6月8日京東無人機送貨的試行;
2016年-2017年AlphaGo機器人陸續擊敗人類職業圍棋選手李世石、圍棋世界冠軍柯潔以及2020年疫情期間阿里旗下用于隔離的的無人酒店中的智能機器人管家……
這些無不讓我們感嘆人工智能的力量之強大呀!同時也足夠警醒我們去挖掘自己身上機器人所無法取代的特質。
02 【為什么會寫作的人一定不會被淘汰】
寫作是一個精確自我、與自我對話的過程,我們通過寫作,不但可以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也能與他人進行溝通,構建自身的價值體系。寫作的形式可以是一本解決某類具體問題的專業工具書、一篇行業方法論、一篇商業文案、甚至于一條朋友圈等,本質都是以文字為載體傳遞滿足受眾需求的思想價值。目前機器人雖然也能夠代替人類進行一些寫作的應用,但機器始終是不具備情感的,即使通過算法能夠讓它們對人類情緒做到簡單識別,但在涉及一些深度洞察、創新思考、情感需求等領域的文章,還是需要靠人來完成。相比機器人,人類大腦具有更加強大的邏輯思維、復雜多樣的情緒、多樣的人生閱歷、靈活善變的反應能力,有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搞不清為什么會對自然界的事物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
因此,寫作在未來必定是不可替代的一種核心競爭力!
03【如何成為一個會寫作的人】
市面上各種對于寫作的好壞定義、方法論講的頭頭是道,尤其現在互聯網那么發達,知識的洪流分分鐘能將我們淹沒,我們的大腦根本無法將那么多概念全都融通消化。在我個人看來,寫作的重要前提應該是回歸到自身,將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信息以清晰易懂的文字表達出來,而不是刻意考究形式化的框框架架或者單純盲目的迎合市場,為了寫而寫。
我們必須清楚,寫作的意義誠然是為了表達自我,并且可以通過持續不斷的寫作去外延其價值,做到這些,即使未來人工智能大行其道,我們也有足夠的備件技能支撐生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