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給B站好好上了一課之什么叫好的宣傳片
我是昨天中午在新京報上看到快手的這個宣傳片——《看見》,微信標題叫《為什么我們需要奧利給》。說實話,最初是怪鴿的封面吸引我點進去看的,本來沒報什么期望,但沒想到看完后覺得非常好,有好些地方都有一絲絲小感動。
與B站《后浪》引起的廣泛爭議不同,快手的《看見》得到了輿論一致的贊美,我的朋友圈也有不少朋友在轉發。孰優孰劣,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
《看見》讓人覺得接地氣,以普通人的視角切入,就仿佛囊括了你我平凡人的生活,充滿溫情與生氣。而《后浪》則通篇充斥著中年人講述的大道理,普通年輕人的生活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消費主義和精英主義傾向,也難怪普通年輕人會反感。
當然,單論傳播聲勢的話,《后浪》肯定是碾壓《看見》,畢竟一個是朋友圈刷屏爆款,而另一個則只是引起了小范圍討論,兩者不在一個量級。
之所以要一起討論,是因為這兩個視頻都太像了,無論是視頻形式還是文案風格。而且很明顯,快手《看見》是在蹭B站《后浪》的熱點。
更有傳言,這是快手故意在惡心B站。我覺得這倒不至于,畢竟兩家都是商業機構,又不是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來這一出犯不著。
我們單純從品牌傳播角度來看待這兩次宣傳。品牌傳播無非就是內容和渠道兩點,下面我們來分別闡釋。
1.內容
主講人
宣傳片開頭是怪鴿大叔一人的獨白,開口就是“那些”體,與《后浪》如出一轍。稍微了解點互聯網文化的人,都對“奧利給”這句充滿魔性的口號和怪鴿大叔的那張臉并不陌生。
但是快手特意制造了反差效果,與平時魔性的畫風相比,怪鴿大叔這次穿著西裝一本正經地演講,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怪鴿大叔是快手網紅,而且十分具有正能量。快手選他作為此次宣傳片的主演,意義很明了,就是顯示這次宣傳片的目的:不是為了出圈,而是拍給那些了解快手的人看的。B站選擇大眾熟悉(中老年人更熟悉)的何冰老師作為主講人,則明顯是拍給不玩B站的中年人看的,就是奔著出圈去的。
怪鴿大叔和何冰老師的影響力不是一個層級的,這就決定了此次傳播聲量有限,不了解怪鴿的人是不會點開視頻看的。
文案
從決定蹭B站熱點那天起,《看見》就決定了他的傳播效果不會超過后浪。畢竟,沒人會喜歡吃兩遍同樣的東西。從結果上來看,也是這樣,《看見》沒能像《后浪》那樣形成刷屏。
選擇別人剛玩過、而且玩得很大的風格很有風險,需要勇氣,弄得不好會被人視作團隊偷懶、缺乏創新。但快手這次玩得很成功,它從文案上面做了彌補。
各種金句頻出,雖然有些是化用名言,但合在一起很出彩,十分契合視頻畫面和主題。
「不要冷漠地走入普通人」,化用了英國詩人蘭迪·托馬斯的那句「不要溫順地走入那良夜」。
「參差百態,才是幸福之源」,是羅素的名言。
還有「存在即是完美」化用了存在即是合理等等。
價值觀
宣傳片凸顯了尊重個體價值、尊重每一個普通人的價值觀,這是大家稱贊快手的原因。
在大山里起舞、在菜地里高歌、哈密瓜地里的姑娘,翩翩少年、耄耋老人......這一幅幅畫面讓我們看到了最底層民眾鮮活的生活,雖然平凡普通,卻美麗動人。
我們為他們感動,也是在為我們自己感動。
這是快手的優勢,日活超3億、200億條海量視頻、有2.5億人在快手平臺發布作品(19年數據),說快手一句類國民應用并不過分。快手有豐富的視頻素材可供選擇。它的選擇也凸顯了一個國民應用該有的胸襟和價值觀。
2.傳播渠道
如果你有印象的話,B站的《后浪》有廣大央視媒體站臺。從cctv,政務機構號,到央媒黨媒,重要媒體,意見領袖,名人作家,導演編劇,垂直類kol,明星網紅,B站是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用央媒黨媒開路定調,就決定了《后浪》必須政治正確,所以才有了口號式的文案。
而快手這次基本沒有投放多少資源。央媒黨媒是沒有的,主要投放的是《新京報》、《新聞晨報》這種新聞媒體、《IT之家》這種垂直媒體,還有一些不入流的影視號。其中,《新京報》為它帶來了主要流量。
另外,發布宣傳片的不是快手的官方微博,而是快手旗下一個叫“快手影視”的矩陣號。這個號只有4萬粉絲,平時轉發都只有個位數。甚至618萬粉絲的快手官方微博都沒有轉發這個宣傳片。
這就很有意思了,不知道是快手根本不重視這次宣傳還是內部資源沒溝通好。
再一個重要的傳播渠道就是朋友圈廣告了。快手在微博發布宣傳片后,主動在朋友圈投放了信息流廣告。
總體而言,快手此次沒有投入多少宣傳資源。
傳播熱點可不可以蹭?快手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是可以蹭的。但在借勢其他品牌熱點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考量你的傳播目標。如果此次傳播很重要,你的傳播目標很宏大,你又有充足的預算。則此種方法不可取。因為別人玩剩下的,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超過別人。
2.蹭熱點內容一定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特別是別的品牌在這里翻車了,你有把握吸取他的教訓,且做得比它更好,那么你的傳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很容易陰溝里翻船。
品牌的任何一次傳播,都要根據傳播目標和營銷預算來進行規劃。很明顯,快手此次只是打算做一個常規的周年傳播事件,并沒有很大的傳播計劃,預算投入也不多。
據了解,這次傳播是快手運營部的營銷中心單獨做的,市場部沒有參與,也沒有采購外部創意代理商。在如此有限的資源下,能獲得如此曝光和聲量,實際上已經是非常成功了。但如果它能統籌內部更多資源,無疑能做得更好。
快手這次的成功也再次告訴了品牌一個道理:如果你選擇站在普通人的這一邊,那么普通人也必將站在你這一邊。(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