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一刻,美的突圍
一則警情消息,把隱身許久的何享健與美的推到臺前。
6月15日佛山警方作出通報:6月14日17時30分許,佛山110接報警,順德區北滘鎮,美的集團君蘭生活村一住宅有外人闖入,威脅住宅內人員人身安全。
6月15日5時許,民警已抓獲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處置過程中無人員受傷,事主何某某安全。
早上7點13分,美的集團官微轉發佛山公安警情通報,表示感謝公安,感謝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
(來源:美的官微)
風波已過,何享健和家人平安無事。
回過神來之后,大家才發現,那個曾經的小小電風扇廠,在第一代創始人何享健、以及二代操盤手方洪波帶領下,已經茁壯成長,成為世界級家電制造領軍者,市值超過4000億,凈利潤48億。
(來源:美的官方)
如今,低調富豪何享健家族身價超過1800億,2019年胡潤富豪榜排名第4。
和王健林、周鴻祎、馬化騰、雷軍、董明珠這樣不斷刷存在感的掌門人相比,何享健極少露面早已功成名就做了甩手掌柜,過起了隱居生活,企業接班人業績出色。
何享健與美的集團的成長史,歷經多次生死時刻,同時也是中國制造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何享健與美的,能夠從中國一眾家電企業中脫穎而出,早期發展的三板斧分別是:緊跟市場、居安思危和機制改革。
1980年代,何享健進軍電風扇行業,經過發展擁有251名員工,年產風扇13167臺,年產值328.4萬,利潤41.8萬。
豐厚的利潤并沒有讓他止步不前,反而是開始仿制當時市場上最先進的香港鴻運風扇,這種產品十分稀缺,適合晚上睡覺時使用,很受市場歡迎。
之后美的正式研發出了自主品牌的鴻運風扇,迅速占領市場,成為當地的支柱企業之一。
然而,只生產電扇是無法滿足何享健胃口的,在1985年成立美的空調設備廠,高調進軍空調產業。
(美的空調設備廠 來源:官網)
改革開放后外資品牌空調大量涌入中國,刺激了自主品牌的崛起,當時春蘭、華寶、東寶和寶花空調擁有了一定國內市場份額,但整體還是被日本企業壓制。
何享健居安思危,更希望國產空調能夠真正崛起,于是積極籌備空調業務,盡管內部反對聲音很大,最終還是讓空調順利投產。
1988年美的電器實現產值1.24億,成為順德縣十家營收破億的企業之一。
同一年美的突破萬難,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成為全國第一家擁有這項權利的鄉鎮企業,隨后將產品大量投入海外市場。美的全球化布局,早已埋下了深深的種子,只待開花結果。
1992年美的完成股份制改革,1993年11月12日,美的電器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
然而發展速度過快,就會掩蓋掉一些問題隱患。
上市后美的一方面大規模擴張,一方面仍舊采取集權式管理機制,統一銷售和生產。
這種機制在決策上速度緩慢,根本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家電市場需求,也讓何享健一人幾乎包辦集團的大小事務,被文山會海淹沒,整個人苦不堪言。
痛定思痛,1997年何享健推動美的事業部改造。
以產品為中心將其分為空調、風扇、廚具、電機、壓縮機五個事業部,事業部對業績和利潤負責,工廠以成本為中心,獨立核算與經營,完全市場化。
具體放權有多大?據說當時有部門經理請示千萬級別以上的投資意見,何享健只說了一句:
你自己拿主意。
事業部的機制改造效果明顯,讓整個組織重新煥發活力,美的總收入在2000年達到88億,2001年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5億。
(美的管理層完成收購 來源:美的官網)
2001年美的管理層收購了代表政府的第一大股東,順德北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股權,完成中國首個MBO管理層并購案例,成為真正的民族企業,將管理層和企業股東、員工的利益統一起來。
在完成了一系列公司管理、組織機制、產品規劃和人才建設等頂層設計后,何享健的挑戰還沒有結束,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家電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規?;K結。
2008年前中國制造業市場發展很快,每年20%到30%的速度,加上海外出口,企業即使是粗放式管理,競爭能力不足,存在眾多弱點,都會被高增長所遮蓋,2008年后中國企業和市場的規模優勢,變得越來越小。
二是綜合成本大幅上漲。
2008年包括勞動力、土地和隱形生產要素的成本,都在不斷上升,不僅是冰箱空調家電,只要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都會發現傳統模式走不通了。
2011年家電下鄉補貼政策全面退出,高增長規模化時代徹底結束,面對行業緊縮,美的一度采取降價走量、嚴控成本的策略,結果市場完全不接受,導致2011年業績利潤雙雙下滑。
(家電下鄉紅利沒能持久 來源:網絡)
何享健意識到錯誤后,將掌舵權交給了內部體系培養出來的優秀經理人,方洪波。這在國外歐美司空見慣,在中國卻十分罕見,一方面體現了何享健目光獨到,對方洪波極度信任,同時想為中國民營企業開辟一條新路。
接手美的總裁職位的方洪波,總結出了美的轉型的三個策略方向:成本優勢、差異化能力、產業間轉型。
成本優勢就是將工廠搬到其他國家,雇傭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工人。差異化能力主要體現在產品上,比對手更快地推出符合市場要求的新品,以及更好的服務。產業間轉移,就是過去做勞動力密集型,現在轉向技術密集型,向高端制造、智能家居轉變。
(美的2017年完成收購庫卡 圖源:網絡)
包括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收購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都是圍繞這些策略展開的,目標是掌握核心科技,完成轉型。
長達40年的發展,美的走出了一條“先以價格換市場,再靠品質找機會,最終以技術換市場”優秀家電產業升級路徑。
BrandZ?2019 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排行榜顯示,美的位列第33名。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2019年“全球100個最有價值的科技品牌榜顯示,美的排名第27位,同比上升16位。
(美的完善國內外產生產布局 來源:美的官網)
美的最新發布的《致股東》信里說: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一些企業終將衰亡,但總有企業正蒸蒸日上。而我們,正是秉持著長期主義的思維,以戰略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
十幾年以來美的并沒有追隨各種風口,為自己產品和服務添加各類熱門概念。
只是努力把產品做好,從普通民營企業起步,解決管理機制、企業接班、兼并收購和業務轉型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成為業界龍頭,甚至引領行業方向。
或許正如方洪波所說,希望未來美的甚至整個中國制造業,都可以靠科技驅動,而不是勞動力密集型。
影響我們的并不是巨變的世界,而是對急速變化世界的理解,以及應對方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