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使勁”拍了拍“你,并向你丟了一些社交小發現”
最近,微信更新了拍一拍的功能,只要雙擊其他用戶頭像,對方頭像就會抖動兩下,并在對話框中出現 “你拍了拍XXX” 的提示,
而且一上線沒多久 #微信拍一拍# 的話題就收獲了無數討論,
在沙雕網友的不斷加持下,各種“你拍我”,“我拍你”,“自己拍自己”的姿勢層出不窮——
拍一拍故事會(先笑一會)
總有人想懟你一腦袋
王紫薇:???要你寡
意念操作,主要是心誠
修電視,
怎么樣?有信號了嗎?
拍日食,
頭上的太陽太刺眼,不如精神上追熱點
拍馬屁,
拍出一把生活辛酸淚
沒錢,
沒顏,
沒頭發,
沒明天,
向生活屈服嗎?
哪能,還是要有笑對一切的樂觀——
嗯,還蠻結實~
追星女孩圓夢現場
讓一讓,戲精來了
先是簡單的角色代入,
雪姨款
“別躲在里面不說話~”
王者榮耀款
“峽”路相逢,幸會幸會
職場社畜款
再話鋒一轉,衍生出情節勾人的 “拍一拍文學”,
隨著段子越來越多,也不乏聽見一些凄慘的遭遇,
(咱也不知道真假,咱也不敢試)
以及一些排斥的聲音——
”別拍了別拍了”
除了玩得不亦樂乎的人之外,覺得這個功能很雞肋的也大有人在:
太容易手滑了,
偷看容易被發現啊,
視奸群聊被發現,潛水失敗,
置于社會性死亡現場,試問我該如何圓場?
以上這些,聽著確實是一腔怒氣無處發泄,
但有人表示不服——
你聽這抱怨就感覺沒什么魄力:
其實這些問題雖然有可能發生,但說嚴重好像也沒有很嚴重,不小心cue到領導可能也無傷大雅:
你以為你冒犯到了書記?
書記并不在意,甚至有點想學~
你以為你驚擾了校長?
校長十分慈愛的反手拍了拍你。
“拍一拍”這個東西,在日常還是大有發揮空間——
無比順滑的使用方法
疫情之下,無法到達現場畢業進行線上授予學位,而拍一拍則是其中最有體感的靈魂動作,
突然有種沉甸甸的儀式感~(至少比機器人看著舒服多了)
測試好友狀況,
再也不用收到莫名其妙的測試好友有沒有把你拉黑的消息了嗎?
給你一個安慰,
不甚打擾的陪伴,
沒事,就是告訴你,我在~
回復“收到”既官方又乏味,不如改善一下溝通氛圍,
總之,用起來就是豐富多彩,充滿溫情和凝聚力——
有事沒事,拍一拍
社交切口
人人社恐的今天,很多人渴望交流,找找存在感,但往往想了半天卻不知如何打開話茬,這時候“拍一拍”就可以提供試探的第一步。
就算沒有回應,也可以說,不好意思手抖,是不小心碰到~
或者你是真的不想說話,拍一拍還可以代替尬聊。
情感符號
“拍一拍”這個動作本身就有很豐富的情感意義,可以傳遞出不同的社交情緒。比如,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同伴之間的問候,難過時的安慰,他人的提醒……
你每一次收到的拍一拍,還可能藏著些不可明說的小心思——
既可以是一種有需要的提醒,也可以是一種隨意的問候,既可以是特定時刻給予的安慰,也可以是一種日常的陪伴。
總之,有事可以拍一拍,沒事也可以拍一拍,打開了社交新空間。
這一次的“拍一拍”社交熱,對騰訊來說也是一次一行代碼撬動一次社交新突破。
那些打開社交的小心思
同時對于品牌來說,與消費者的溝通成本越來越高,如何打開話茬并不受到排斥這件事也變得非常微妙。
像 “拍一拍” 這種,通過一些小短語小動作來打開社交的小心思的內容,之前我們也有提到過,比如,羅永浩的“交個朋友”,小度小度的“記得喝水”,都在品牌與消費者之間開啟了更大溝通的可能性。
仔細比較一下它們,我們也許能發現類似特性——弱化目的,進退有余。
直播弱化買和賣,只說交個朋友,不喜歡就可以離開;
小度小度不提官方信息,只關心你喝水的問題,喝與不喝提醒都是沒錯的;
拍一拍,本身就可以沒有目的,提供試探的可能性。
先讓給你足夠的空間,走進直播間,走進微博評論區,走上社交“拍人”的第一步,打破溝通的結界,跨過最難的一步,那接下來做什么,是不是也就容易多了?
搜集這種社交小短語也是一個蠻有趣的過程,不知道你還有沒有些類似的發現,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一下!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