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上的多面百度AI:尖子生、賦能者和行動派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雁”企業,百度不出意外的站上了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話題中心。
其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演講再次出圈:“AI 的發展會經歷三個大的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技術的智能化,第二個階段是經濟的智能化,第三個階段是社會的智能化,目前我們正處于從經濟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過渡的時期。”
這樣的觀點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不缺少認同,不過最忠實的擁躉還是百度自身。除了李彥宏高瞻遠矚的“布道”,百度還讓外界看到了“知行合一”的一面:百度文心為代表的前沿技術脫穎而出,與浦發銀行的戰略合作也進一步深化。
這場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盛會,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外界立體化認識百度的楔子。
01 領跑的“尖子生”
人工智能領域的尖子生,大概是百度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最鮮明的形象。
最直接的例證,就是斬獲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SAIL獎的百度文心(ERNIE)知識增強語義理解技術與平臺。作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最高規格的官方獎項,今年的獲獎與參選比例更是高達1:160。
但對于熟悉人工智能的朋友而言,百度文心的獲獎并不意外。出自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文心雕龍·序志》的中文名“文心”,屬于第一次公開亮相,之前的項目名稱一直是ERNIE,幾乎是NLP領域“家喻戶曉”的名詞。
早在2019年12月份,百度文心就刷新了GLUE榜單,首次取得了超過90分的成績,高于人類水平3個百分點;2020年3月出爐的SemEval 2020上,百度文心在這項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語義評測中奪得了5項世界冠軍;同時百度文心的創新成果還被人工智能頂級學術會議AAAI 2020和IJCAI 2020收錄,并多次出現在韓國AITimes、日本AI-SCHOLAR、德國光譜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等權威科技媒體的報道中……
然而在百度內部,百度“文心”只是AI皇冠上的一顆珍珠,與SAIL獎同級別的榮譽早已屢見不鮮。
比如在2020年的國際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大會(CVPR)上,百度一舉奪得了視頻動作分析、動作識別、圖像增強、智慧城市等8項挑戰賽的世界冠軍,在冠軍數量和領域范圍上力壓全球其他科技巨頭。
2019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入選 “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被外界稱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
再比如《哈佛商業評論》、沙利文等權威媒體或咨詢機構的調研報告中,將百度與谷歌、蘋果、微軟和亞馬遜列為全球AI五強,AI技術能力和AI落地能力均被作為評估的核心指標,百度也是唯一進入前五的中國企業。
不論是屢屢斬獲SAIL獎的成績,還是第三方機構和權威媒體的認可,以及百度在專利、論文上的強勢表現,無疑都驗證了百度“尖子生”的身份。可是對于百度來說,儼然不會滿足于技術上的領先。正如李彥宏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演講中所提到的:百度將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賦能者角色。
02 盡職的“賦能者”
關于百度的“賦能者”角色,可以找到兩個最新的動作。
一個是百度宣布5年內為山西提供超過5萬個數據標注師就業崗位。
可能在外界眼中數據標注師的技術門檻低,經過一定的培訓就能上崗,可對于現階段的人工智能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價值。數據標注是機器感知現實世界的起點,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人工智能的應用生態越繁榮,對數據標注的需求越急缺,百度正試圖幫助整個行業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另一個是百度推出的“5年內培養超過500萬AI人才”的宏大計劃。
不少人對AI人才缺口的論調并不陌生,早在兩年前就出現了搶奪AI人才的現象。按照一些媒體的報道,2025年中國的AI人才缺口將達到1000萬,如果無法在適當的時間點補足缺口,AI人才”一將難求”還將繼續下去。特別是在應用層面,人才缺口將直接左右人工智能的落地進程。
需要指出的是,百度的人才培養計劃絕非是“空喊口號”,業已形成了學習、實踐、比賽、認證、就業的全周期服務體系閉環:
針對人工智能基礎人才的培養,百度聯合高校編撰出版了系列教材,并幫助200多所高校開設了AI課程;在應用和實踐層面,聯合教育機構、高校建立了應用級實訓室和平臺級實訓室;堅持以賽促學的思路,主辦了包括百度之星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等在內的頂級AI賽事;最后在認證與就業方面,百度發布了國內 AI 領域第一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標準,并推出了云智學院認證體系......
根據百度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培養AI人才超過100萬,500萬AI人才的培養計劃正是下一階段的目標。同時人才培養還只是“賦能”的一部分,諸如百度大腦、飛槳等開源平臺對人才短板的幫助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問題在于,為何在人工智能的商業前景尚不明朗的時候,百度就在盡職做一個賦能者?或許可以借用凱文·凱利的觀點:“技術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被預見的,就像重力一樣,一滴雨點流入山谷的實際路徑是無法預測的,我們并不知道它的具體走向,但大方向是很顯然的:往下流。”
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下沉到各個產業是注定的方向。
03 激情的“行動派”
2020年初,新基建“破土動工”,深耕人工智能多年的百度,為自己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同時百度在尖子生、賦能者等身份之外有了新的使命——做一個積極推動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的行動派。
同樣找一個案例舉證的話,勢必要提及的是百度第三個和“5”相關的動作。
6月19日的時候,百度對外宣布將加大AI新基建底層算力的投入,百度智能云服務器臺數預計到2030年超過500萬臺,相當于3000億元的投資。大致做一個對比,彼時百度智能云的算力將是當下Top 500超級計算機算力總和的7倍。
之所以在算力上開足馬力,還要從百度的AI新基建版圖說起。
在百度的AI新基建版圖中,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百度大腦、飛槳、智能云等為代表新型基礎設施,一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應用場景。對于百度新基建的布局思路,可以借鑒百度CTO王海峰的觀點:"百度將持續強化核心技術能力,不斷整合多方資源構建開源開放生態,在新基建大戰略下,為國家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助力中國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其中百度與浦發銀行的戰略合作,證實了百度新基建思路的正確性。雙方在“首個金融數字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以優勢互補的形式,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和賦能,給出了金融企業智能化升級新范本。
李彥宏也在今天的演講中重申了百度的定位:“百度將自己定位于專注對外賦能的 AI 平臺型公司,我們希望每一家企業不管你多小,都可以像用水和電一樣使用我們的平臺能力和服務,從而快速實現 AI 化轉型,最終這又會使每一個普通消費者受益。”
單從布局本身來看,百度的思路與其他科技巨頭并沒有本質的差異。不同的是,一些玩家的宏大布局還處于設想階段,而百度已經搶先進入了落地應用期。比如前面提到的百度文心,目前已經全面應用于搜索音箱、信息流、智能音箱等幾十款產品中,并借助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輸出到金融、通信、教育、互聯網等行業。
把視角再拉大一些的話,百度大腦對外開放了250多項領先 AI 能力,開發者數量超過190萬,日均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其中語音、人臉、NLP、OCR 的調用量均處于國內領先態勢;百度自主研發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目前已經服務了8.4萬家企業,已經發布上線的模型數量超過23萬個。
恰恰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落地經驗,百度對產業成熟度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對人工智能的業態有著準確的判斷,并深諳技術與產業融合對經濟新業態的影響。所以在“新基建”的概念出臺時,百度迅速厘清了自身的站位,在自身擅長的領域大手筆布局,也讓外界看到了行動派的一面。
04 寫在最后
2020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顯然不是百度的獨角戲。
但百度成為全場焦點的原因并非偶然,不管是行業領袖們的演講主題,還是圍繞產業趨勢的高端對話,人工智能產業和技術的創新融合都是最主流的基調。拋出實打實的科技成果和落地合作的百度,自然成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當然,不加掩飾的還有百度的野心。
參考李彥宏在演講中所提及的: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的“新基建”計劃,可以看成是人類在進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前最大的基礎設施擴張工程,它有很大的希望會在中國率先掀起全面人工智能化的潮流,而百度希望為這股潮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來理解百度所扮演的角色,尖子生、賦能者和行動派終歸只是立體的不同面,百度正成為人工智能進入產業融合階段的領頭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